一个人的认知是与他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尤其是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更是天壤之别。而文化差异背后就是思维方式的变化,而这反映在历史上就是王朝构方式的不同。比如东方多是大一统王朝,而欧美多是城邦之间的联合。我们的王朝更迭是改朝换代,他们也是血统和姓式的权力的变换。即使现在,他们的国家形式仍然是联盟形式的联邦制,每个地方甚至有自己的军队和外交权力,如果觉得不满意联邦甚至可以退出。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种思维的具体历史情况。
首先长远利益思维,比如秦始皇、隋炀帝风评变好的原因,就是由于这种思维的影响。 他们觉得秦始皇修长城和隋炀帝修建大运河都是功盖千秋的,但结果真是这样吗?首先,我们汉唐的雄风真是因为匈奴看到长城太难爬了而放弃的吗?显然不是,漠北之战基本就把匈奴打扒了。汉朝没有外敌入侵的原因不在于长城,而是汉军的实力。因为你入侵不只是被汉军击退,他们甚至会杀到你大本营。而很多人认为宋朝人见人虐的原因是没有燕云十六州,那么童贯买回来了,为什么还是有靖康之变呢?说到底,就是宋军太弱了,地利是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我们再说大运河,是不是有了大运河百姓就安居乐业了呢?我想没有吧,明清赋税之重,千古未闻。说到底大运河只是丰富了王侯将相的生活,百姓还是痛苦不堪。那么逐渐长城、大运河的意义在哪里呢?而且和珅明明衣食无忧了,为什么还如此贪婪呢?就是因为他的长远利益,他不仅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衣食无忧,这就很可怕。而且以后君主如何,世道又如何,谁又能保证呢?因此长远思维几乎没有成功的例子,而更多的是劳命伤财而已。
其次就是短期务实思维,比如欧美人都止晚于现状,他们从来不会想的那么远。这样的好处就是他们会过的很快乐,而且不会为长远焦虑而踏实自己所从事的事情。缺点就是可能生活会猝不及防,比如一个流浪汉很落魄,但他遇到舞会会忘记这些不愉快,虽然改变不了他们的现状,但人生会更有意义。比如他们的企业不会制定长远规划,而是走好当下每一步,当每一步都走好了,那么未来必定不会差。
而在历史上英国就是例子,当时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他们如果出兵这些殖民地怎么可能独立呢?就拿现在来说,利比亚战争让法国几个幻影战机瞬间翻盘。而英国虽然没有幻影但有暴风,即使现在横扫非洲也不是问题。根本原因就是这种思维,对于百姓来说不管是大英帝国梦还是未来画大饼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未来谁又能白纸黑字保证他们过上幸福的日子呢?而且还是以牺牲他们的生命为代价。而朝鲜战争的结束除了阻碍和谈的斯大林死了后,就是美国人纷纷抗议,他们才不听你画大饼,他们只知道自己的亲人死了。因此当英国殖民地独立时,英国基本没有阻止还发去贺电,这就是根本原因。
最后我想说,短期思维才是最健康的思维当时。而且我们古代信封的也是短期思维,比如古人会因为一杯酒而高饮唯有饮者留其名。古人会因为交到一个好朋友发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尽管仕途不得志,但苏轼还能因为一次郊游高唱老夫聊发少年狂。而在生活中,那些成功的人多是那些敢于踏出第一步且认真前行的人。而失败的人多是计划长远且好高骛远的人。
而这种长远思想多形成于明清时期,将个人的荣辱和未来与这些牛马捆绑起来,这是非常可怕的。同时这也是最符合这些王侯将相利益的,比如我拿你一两银子你肯定不愿意。但我要说是为了你的未来,你就会屁颠屁颠拿出来。而能否兑现,你知道吗?陈胜的苟富贵勿相忘在短短几十年就可以翻脸不认账,更别说一个千百年甚至更远且不切边际的承诺了。
而短期思维就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长期更容易对未来产生幻想。比如买房,如果量力而为,那么就不会出现断贷。就是因为一些人将未来想的太过于美好,然后自己抗风险能力为零,你以为的是升职加薪,但实际是年龄不超过35岁。然后你的失业和家庭各种想不到的支出直接断送了你的未来,有时候不要想那么多,随便选一条路加踏实地的走下去,都好过因为观望和选择而白白浪费机会和青春,不是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