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美秀
继7月21日马英九帮谢国梁站台,到8月11日短短20天之内,马英九第二次帮谢国梁站台。
过去马英九有“死亡之握”的说法,谁与马英九握手谁倒霉,谁就会下台,但是现在马英九以在野之身帮谢国梁站台不知道会不会是一场胜利之握。
基隆市作为一座海港大都市,其外来移民数量相对较少,与桃园、新北等城市相比,它并不以移民众多著称。
基隆市拥有一套相对稳定的派系结构。
有基隆的朋友认为目前对谢国梁不利的因素主要有四点。
首要因素在于,谢国梁的支持热情有所减退。
支持谢国梁至少需要八万票,他已获得九万七千票,即八成五的选民支持。当年投票给谢国梁的选民,现在需要再次站出来。
这一现象揭示了一个问题,即选民的热情已有所下降,这无疑是一个警示信号。
接下来,关于第二个警示,民进党已经开始了行动,而且动员时间应该是在九月之后。
目前,先由公民团体尝试,若不成功,将以民进党全党之力来对抗谢国梁,目前他们的势头已经从低谷逐渐上升。而谢国梁则似乎正从高峰走向低谷,这是第二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至于第三个问题,原本预期柯文哲、韩国瑜和卢秀燕能够联合行动,但目前柯文哲深陷自身风波,无暇顾及其他。
在这种情况下,谢国梁是否需要调整策略,民众党的支持是可以期待的,但民众党不能成为主要力量。过去,两者可以联合起来对抗民进党,但现在民众党似乎在退缩,民众党一旦退缩,这股不满情绪是否会转嫁到谢国梁身上,这是谢国梁必须考虑的。
最后,第四个问题,过去国民党的“固梁”小组一直在积极运作,但最近突然停止了活动,这表明在地方上,支持度正逐渐呈现下滑趋势。这四个趋势,是谢国梁必须认真考虑的。
谢国梁必须综合考虑执政联盟,包括所谓的54席立法机构民意代表。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需联合地方市议会向童子玮施加压力。
因为无论怎样进行动员,所能调动的仅限于两个系统:一是里长系统,二是市议会系统,其他外部因素仅起到支持作用。它们的作用在于协助宣传,以吸引选票。然而,实际的投票行为主要还是依赖于基隆地区的势力。
现在谢国梁所面对的问题是一些国民党的大咖们,只有马英九热情相挺,朱立伦不见身影。这是一场对决,谁都有输不起的压力,谁输了就要面对对方的宰割。马英九对基隆市稍微有点影响力,于是刚从泰国回来就奔往谢国梁,帮其站台。国民党与谢国梁必须注意支持他们的群众的热情有没有因为马英九、朱立伦、国民党以及谢国梁自己的关系动起来。没有搞过大型选举的人是不知道其热情的群众,尤其支持自己的群众在什么方向。
基隆市存在三大政治派系。其中,仅两个派系表现出积极的动态,而另一个派系则保持着观望态度。关于是否应接纳该派系,以及民众党是否应参与其中,谢国梁必须审慎考虑。
民众党现在陷于内部风暴,不可自拔,给了赖清德开路的机会,赖清德自然会以此作为试金石。“北电南送”到台北来是赖清德决定的政策,而谢国梁现在挡在那个地方,所以要一举两得的干掉谢国梁,基隆市的“北电”就能够南送,再加上收复基隆市,何乐不为。
当前国民党面对罢免案显得愈发忧虑不安。除了民众热情的减退之外,他们似乎难以寻觅到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突破口究竟是现在用还是选前用,需要深思熟虑。至少,国民党必须铭记一个基本原则:政治人物应当致力于地方的深耕细作,正如马英九所做的那样。
保持选民的热忱对谢国梁而言极为重要。然而,每个人或许都面临着工作或繁忙的个人问题,这可能导致无法全面支持谢国梁。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必须审慎考虑。国民党应该轮流排班,让热情不要下降,否则谢国梁一罢,朱立伦非下台不可。
现在马英九频频在基隆市现身,20天去了两次,朱立伦却不见身影。显然国民党已经预料到与民进党进行正面对决有一定的政治风险,所以马英九的“死亡之握”究竟是“胜利之握”,还是“死亡之握”,要等投票那一天决定。
其次,国民党现在也在苦思怎么样唤醒热情让谢国梁能够起死回生免于罢免。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