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丝到银发,从少年到暮年,从职场新人到学科带头人,他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这漫长的四十载从医之路上。在患者眼中,他是仁心仁术的大夫,是知心的老友;在同事和晚辈心中,他是职业标杆,也是学习榜样,他就是日照中德骨科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汉吉健。
医学之路——从教师到名医
1977年初,还在家乡的学校里担任教学老师的汉吉健,听说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他按捺住激动的心情,为学生上完课,就兴冲冲的开启了备战高考之路。复习时间虽短,但教师的从业经历为他通过考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年,他如愿考上了理想院校,四十年的从医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毕业后,他选择回到故土,扎根于基层乡镇医院数年,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服务。在这里,他每天的时间都排得满满当当,除了要为上门看病的村民问诊拿药,还要为年纪大、行动不便的村民上门送药,慢慢地他跟远近村子里的村民全都打成一片,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会纷纷说起自己与他的治病故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工作虽忙,但学习的脚步一刻都未曾落下。瘦小的青年总是学习至深夜,拼命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他每个月都会从自己紧巴巴的生活费里抠出购买医学杂志的钱;定期去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先进医疗技术和前沿理念,让自己的医学知识能够与时俱进;工作中遇到的医学问题也会及时记录下来,或是积极跟前辈同事探讨,亦或是查阅资料解决疑惑,扫清一个个技术盲点,熟记一个个知识要点。
凭着对治病救人的职业热爱和对提升技术的知识渴求,他先后在日照市中心医院工作18年、日照市中医医院工作15年,主攻骨科疾病。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汉吉健从自己曾经的看病经历出发,以心换心,秉持着“让患者少花钱、多受益、早康复、好疗效”的治病信条,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制定治疗方案,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下,慕名而来求医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也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医生被更多人熟知,因此收获了大量“粉丝”。
一年365天他几乎天天都要上班,节假日于他而言不曾有过,手机24小时开机从不离身,随时准备为病人排忧解难。每当有人问他这么拼不累吗?他总会淡淡地回一句:“能帮一点是一点,患者能找我,我就得给人好好看,得对得起人家对我的这份信任。”也正是因为“医患间的双向奔赴”——被患者坚定的选择和无条件的信任,才使得汉吉健在日后数十年的行医生涯中仍能笃行不怠、初心不改,最终脱颖而出,成为骨科领域中拥有自己独到见解、经验和疗效的骨科专家。
职业生涯——从医生回到教师
如何平衡临床工作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位临床医生都必须面临的问题。汉吉健则用实绩交出了平衡这两者关系的高分答卷。他认为,临床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科研成果能够促进临床工作的严谨性,而临床经验也能为科研发展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撑。
在四十多年漫长的临床工作中,汉吉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强化专业技术和能力,他不仅在临床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参与了学术著作的编写和论文的发表,并担任多个学术职务。他先后在各大三甲医院担任科室副主任、主任等要职,担任滨州医学院外科学兼职副教授,日照市卫生学校《外科学》高级讲师,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第四批指导老师,是山东省手骨显微外科创伤整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日照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获得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编写学术著作1部。
作为骨科的大家长,他用实际行动生动映照着“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汉吉健深知医学之路的不易,因此总是以鼓励和支持为主,帮助年轻医生克服困难和挑战。他强调,“对于初入医坛的青年人来说,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是第一要务。”一张白纸需要精心谋划才能绘出最美的画卷,年轻医生亦如此,需要给予他们长久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在规范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将来才能成为优秀的骨科专家。在汉吉健的引领下,无论是临床教学还是临床实践,都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每位年轻医生都能得到系统的培养,引导年轻医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念,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投身到医学发展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事骨科疾病临床工作四十余载,他始终恪尽职守,用他的专业和温暖抚慰患者身体和心灵的伤痛,无论再忙再累,他都坚守在临床岗位上,兢兢业业,用优良医术和医者仁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身教重于言教,他身体力行的向青年医生传授做人行医的道理,成为有德、有心、有术的“三有”好医生,引领骨科团队不断开拓创新、奋勇向前。
来到日照中德骨科医院多年的汉吉健,如今依旧坚持每周坐诊5天,还会不定期参与病房查房、教学会诊和门诊值班。他经常说:医生这个行业,就是为病人缝缝补补,帮助他们修复身体健康的。患者信任才奔着你来的,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因此一有时间他就扎进医学的海洋,始终坚持学习,努力提升业务本领,保持清晰的头脑,为患者的健康负责。在他心中,始终是以医院为重,家为轻;病人最重,名利轻。每一项工作、每一位患者、每一个细节,都被他记挂在心上,想到做到。
躬身杏林育桃李,白衣丹心济苍生。正是他日日坚守一线,不搞特殊,与年轻医生一样工作,让大家有时会忘记了这位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早已是花甲老人。“我每次看到患者病好了就非常有成就感,现在还能发挥些作用,我很开心。”这是他长久以来受到患者满意、同辈尊重,后辈敬仰的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