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战役是怎样的一个打法?欲擒故纵是这次战争的精髓,堪称经典
上党战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晋冀鲁豫解放军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陈赓司令员率领太岳纵队、 秦基伟司令员率领太行纵队 、 陈再道司令员率领冀南纵队在山西长治(古属上党郡)粉碎国民党部队进攻的一次重要战役。这次战役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发生的首次军事冲突,是1945年国共冲突的一部分,成为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序曲。这次战役发生于重庆谈判期间,我军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消灭国民党部队35000余人,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使我党在重庆谈判中掌握了主动权。
上党战役是我军实施”欲擒故纵“战术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战例被载入战争史册。
上党战役我军实施欲擒故纵战术主要是侧重运用“围师勿阙”,及“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的思想,采取围三阙一,网开一面,示敌以生路,动摇敌人据坚而顽抗的决心,待敌脱离坚固阵地,然后于有利于我的时间和地点,将其歼灭之。即先纵其一马,后再将其擒之。整个上党战役,我军共实施了两次漂亮的“围三阙一”,”纵敌外逃,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的战法,使得战争获得全面胜利。
第一次“围三阙一”:1945年8月下旬,国民党部队的阎锡山所部共5个师,17000余人,向我解放区的长治地区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于九月中旬收复了长治外的屯留、潞城、长子、壶关等4城后,接着便开始围攻阎锡山所部史泽波19军占据的长治城,当时我军只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围城,特意留下了北边的口子,故意诱史泽波部从北边的口子逃出来,再在敌军逃跑的路上打伏击战予以歼灭。
第二次“围三阙一”:史泽波被围长治后,9月24日,阎锡山派出第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4万余人由太原、榆次前来救援。针对这一敌情,我军指挥员迅速作出了“围长治打援军”的战术,以一部分兵力继续围困长治,另派出主力部队兵力秘密在援军来的路上设伏。10月2日,当援军进入我伏击圈子,我军仍然只围住东、南、西三面,留出了北面一个口子让敌军求生溃逃,伏击战打响后,敌军果然向北溃逃,我军便 以主力跟随,在运动中将其歼灭,敌司令彭毓斌被击毙。而此时的史泽波部因等不来援军,便只好从我军为其预留的口子逃窜出来,又被我军将其歼灭。敌军长史泽波被俘。
战争是门艺术,只有精于此道,方可无往不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