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广州市黄埔、增城一交界路段因权属不清晰导致长期破损失修,引起广泛关注。对此,黄埔区云埔街道方面曾回应南都记者称,已召开修复协调会,并争取5月份正式动工。
然而时隔三个月,南都记者回访却发现,该路段破损失修情况仍未得到改善,且部分坑洼点破损情况进一步恶化。
南都记者回访发现,路面破损情况依然严重。
另外,记者发现该路段线缆多处脱垂,存在安全隐患。
其中一处线缆脱垂。
对此,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在接受南都采访时直指行政体制上的条块分割是导致该路段长期失修的主要原因。他强调,该路段修复工作属于广州市公共事务,市、区相关部门不能缺位,也不应缺位,需以实际行动回应市民关切。
市政协委员郑子殷则指出,该路段长期失修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区相关部门之间缺乏统一配合与规划。他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一套细化的行政规划,明确责任主体,及时公布修复规划和进展,听取和吸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南都推出回访报道后,黄埔区云埔街道、增城区新塘镇高度重视。增城区新塘镇新墩村党委副书记陈松坚表示,工程预计将在8月20日左右进行公开招标,并争取在8月底前启动现场施工,整个修复过程预计持续20天至一个月。
两方曾称“工程造价超预算”
记者此前从黄埔区云埔街道沧联社区方面了解到,在南都报道发出后,5月6日,黄埔区云埔街道沧联社区、增城区新塘镇新墩村相关负责人曾会同设计单位到该路段进行调研,初步规划了修复工作方案。5月28日,记者获悉,沧联社区和新墩村方面均认为设计公司估算的工程造价超出预算,决定退回方案重新计算。修复资金方面,沧联社区、新墩村各承担一半。
此外,图纸设计和费用计算通过后,沧联社区和新墩村还需协商居民出行、车辆出入等问题,因此施工日期暂时无法确定。
广州市黄埔区小迳牌坊。
附近商户:
路越来越烂,坑越来越大
回访中,沧联社区居民蒋伯告诉南都记者,就在沧联社区、新墩村相关负责人现场调研后,该路段曾因降雨一再出现“水浸街”现象,居民们向沧联社区小迳村委反映相关问题,但修复工作未见进展,“动作太慢了,两个村你推我也推,一点动静没有。”
7月18日,该路段受降雨影响出现大面积积水。受访人供图
“因为要拆迁,很多村民搬走了,即使反馈了也没人修。”一位在该路段经营多年的商户向记者表示,因该路段黄埔区一侧将面临拆迁,部分居民已搬离。不过,剩下居民的生活仍受到道路破损和排水不畅的影响。与此同时,周边街坊也开始质疑是否因即将拆迁而中断了修复计划。
“路修不了也就算了,我们现在就希望能把排水搞好一点。”另一位商户张女士向记者表示,排水不畅影响民生出行,还导致路面破损情况进一步恶化,“一下雨,到处都是水,那些大货车整天进进出出,路就越来越烂,坑也越来越大。”
部分坑洼点破损情况进一步恶化。
修复进展:
待招投标后确定施工时间
南都记者再次询问修复进展,沧联社区方面回应称,设计公司已完成修复图纸设计,工程总费用估算约60万元。至于施工时间,需等沧联社区、新墩村召开村民大会,接着进行招投标,而后才能确定。
接下来,南都记者将持续关注该路段修复进展,并发布最新消息。同时,我们再次呼吁相关部门能够切实履职,加强沟通协调,尽早解决这一民生痛点,为周边居民和商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
南都联手多方现场调研
当地称争取月底前启动施工
南都7月29日推出回访报道后,黄埔区云埔街道、增城区新塘镇高度重视。昨天(8月2日),为进一步助推修复进度,南方都市报联同云埔街道沧联社区、新塘镇新墩村及市民代表,对破损路段进行现场调研,并协同两村(社)达成初步施工计划。
调研现场。
在调研现场,增城区新塘镇新墩村党委副书记陈松坚表示,工程预计将在8月20日左右进行公开招标,并争取在8月底前启动现场施工,整个修复过程预计持续20天至一个月。对于居民反映修复进度慢的问题,黄埔区云埔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宋才胜回应称,村集体在进行出资活动时,必须遵循一系列的规定和流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接续推进各项工作,“过去三个月,我们双方持续在推动前期协调、勘测、设计和预算等程序,现已正式进入招投标阶段。”
路段雨天积水问题
也有望一并解决
对于居民反映的路段雨天积水问题,宋才胜强调,修复工作将结合排水问题统筹治理,“在前期规划的时候,我们已经把涉排水的问题统筹考虑进去了。”对此,陈松坚也表示,计划在下周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调研,并制定专项排水治理方案。
此外,还有居民担心因拆迁影响修复计划。宋才胜明确表示,道路修复与拆迁工作并无关联,“修复计划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不会受拆迁工作影响。”他同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发布和沟通工作,通过张贴公示、微信群发布公告等方式,及时向周边群众公布修复进展。
陈松坚同时表示,将进一步与厂房承租方沟通协调,劝导其在施工期间通过多辆小货车分批出入,分担重载货车的运输量,尽量降低对道路施工造成的影响。南都记者了解到,在道路修复期间,两村将分别对辖区内厂房责任主体就禁止超载货车通行进行教育,对于明确因辖区内厂房货车责任压坏路面情况,将由厂房所在村委督促其赔偿、修复。
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
行政壁垒成“绊脚石”
市相关部门应主动搭建协商平台
“就目前来看,对于这一交界路段长期失修的问题,不仅区相关部门有责任,市里的相关部门也有责任。”曾德雄表示,虽然该路段不属于市政道路,但依然属于广州市公共事务。在此背景下,市、区相关部门不能缺位,也不应缺位,需要正视问题根源,以实际行动回应市民关切,积极推动交界路段修复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在于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的协同机制。”曾德雄认为,市相关部门负有统筹协调责任,应主动搭建一个协商平台,召集各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讨论,形成合力推进修复工作,“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协商平台,不同区的村和村之间协商难度极大。”
曾德雄进一步指出,在广州,两区交界路段破损失修问题不在少数,这些路段因位于行政区划交界处,往往容易成为“三不管”地带,影响市民的日常出行安全及城市形象,而此类问题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行政体制上的条块分割,是导致交界路段破损失修的主要原因。”曾德雄指出,各行政区划之间界限分明,但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导致在公共设施维护、环境治理等公共事务上出现了“真空地带”,使得本应由多方共同承担的责任被相互推诿,进而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公共事务的停滞。
为此,他建议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以确保这些部门能够积极、有效地履行职责,不推诿、不扯皮,真正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编辑:白金鑫
来源:南方都市报
青科新闻:青春聚力量,创新探前路,以青少视角观天下。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351—404986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