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在“民办教育40人”群里,几位高段位“群众”议论一个新名词——烂尾娃。
所谓“烂尾娃”指的是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即失业,根本敲不开社会大门的毕业生。这是实话,是无奈的实话,是各种考试没问题,却一头撞到了社会的“南墙”上之后说的实话。
于是,用“烂尾楼”对比,才有“烂尾娃”一说。
不过,我认为如此说法不妥,因为,说法之下只专注了教育的“终端结局”,却忽视了教育的“根基问题”。也就是只注重了“果”,没谈到“因”,若用佛家所言“凡人畏果菩萨畏因”,如是中医问诊,就要追查病根。
所以,“烂尾”只是表象,“烂根”才是问题!而且,教育的根在家教、在幼教。
所以,我们必须从“烂尾娃”问题追下去,好好查查这些娃的六岁前,查查根本问题出在何处?!这是关键。
我“切脉问诊”查出了三高三低:
01
高学历之下的低素质。
当然,学霸会学习更会考试,这点无疑,但有些学霸应该属于“只会学习和只会考试”,除此,其它都是弱项。
原因是什么呢?是从小父母一直在说“你只管把分数给老爸老妈搞上去”,其它没你的事。后来,当孩子被社会“南墙”撞过后,反思才知道“其它的事”,或许比考试更重要;抑或,那些“其它的事”才是真正的人生根基。
那么,六岁前哪些素养和能力决定学霸们能敲开社会大门?这题太大了,绝非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但概念之下也不过五方面:
其一,不自私自利关心他人;其二,吃得起亏受得了委屈;其三,不怕苦累工作勤奋;其四,敬畏规则做事有担当;其五,善于沟通与人合作。
不过,说是五个方面,实则一生根基,这些素养都源自于早期的家教和幼教,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后来的高学历能解决的问题。
02
高智商之下的低情商。
我曾说过:智商是“先生”,情商是“后生”。我的观点是,智商在很大程度上与遗传基因有关,是“先于人生”;情商毫无疑问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所以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生”所为。
另一个观点是,支撑学习力的基础是智商,被社会接纳的要素是情商。甚至学界有一说,成功者的成功因素80%属于情商,这是被经验所认同的说法。
藉此,我们清楚了一个客观问题:许多“埋头只读圣贤书”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霸们,因为和社会隔绝,因为惧怕社会,因为自以为是,因为不懂他人也不懂自己,所以,表现出了情商低智商高的“跷跷板型”人才。
或者,用“人才”表述并不准确,尤其是现代社会以人为本和以合作为赢的理念之下,此类人难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契合点,所以,不说是废才便罢,何谈人才。
03
高压力之下的低能力。
当然,成长需要动力,动力源于压力,可若是压力集中于学习一点上,压强太大,很危险!(我以物理说理了)
比如,中考之后,孩儿们想喘息一下下,高中立马卷了过来;比如,敲开了大学门,刚想玩玩手游谈个朋友,社会告诫说“当下的大学生还不如当年的高中生”,于是,赶紧加入考研军团。然后,拿到文凭时方知到自己的“缺点”,缺点什么呢?
事实表明,这些被高压的学生们,通常的表现有三点:其一,缺少人际交往能力;其二,缺少基本生活能力;其三,缺少社会认知能力。所以,被定义为除考试之外的“低能儿”。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别忘了【转发朋友圈】哦!
也欢迎在留言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见解!!
人工智能教育咨询:陈老师(13958022897同微信)
文源 | 王国平(2024年05月22日)
声明 |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爱我,就请给我一点点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