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一早,当记者来到廊坊市气象局会商室的时候,这里的工作人员正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参加全国气象会商。同时,他们紧盯电脑屏幕上显示的28日至31日降水趋势图,认真分析研判今后几天的降雨情况。
廊坊市气象台参加全国气象会商。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祝雪娟 摄
“台风‘格美’残余涡旋路径往东部偏离,距离廊坊市越来越远,已无明显影响。但是未来几天,受西来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空气交汇影响,29日至31日全市还有一次强降雨过程,总的雨量能达到暴雨,个别地点有大暴雨。”廊坊市气象台台长王清川说。
为全力以赴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廊坊市气象局提前部署、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预报预警。严格落实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责任制,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积极发挥气象防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廊坊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分析降水趋势。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祝雪娟 摄
“每天早上八点,我们都会准时参加全国气象会商,随后参加省市气象会商,遇到重大雨情的时候,还会增加会商频次。”王清川说,“我们会根据高低空天气形势图、各种模式预报产品、雷达图、卫星云图等,进行综合研判,制作发布《重要气象报告》《气象信息快报》等决策气象服务材料,也利用气象观测站反馈到廊坊市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各项数据,分析整理制作《雨情快报》等,我们24小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为市委、市政府及水利、应急、城管等部门防汛决策部署提供数据支撑。”
在位于南龙道的国家气象观测站,廊坊市气象局观测站观测员张馨木正在对翻斗雨量计等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她说:“这个设备是监测雨量的,全市有130多个。同时,市区还有40多个区域站,监测不同区域的雨量。遇到重要天气过程,我们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降雨量等数据及时准确上传到共享平台,为雨情快报提供数据支持。”
廊坊市气象局观测站观测员张馨木在检查翻斗雨量计。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祝雪娟 摄
汛期来临前,廊坊市气象局组织市县两级业务人员对所有区域站进行雨量筒揭盖及设备维护工作,对每一处区域站的传感器、采集器和蓄电池等设备进行了巡检维护。
王清川告诉记者,除了做好预警信息的发布和设备、平台的检修维护,汛期来临前,他们还组织业务和管理人员开展汛期气象服务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同时,在汛期期间制作强降雨预报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廊坊气象”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发布强降雨过程预报、预警、雨情实况等服务信息,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
廊坊市气象局观测站观测员张馨木在国家气象观测站值班。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祝雪娟 摄
廊坊市地处海河流域中下游,与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上下游关系紧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通武廊”三地气象部门构建了气象灾害联防机制,通过“通武廊”气象灾害防御协同工作平台打破跨区域壁垒,实现区域信息共享。一旦预报有大范围降雨影响“通武廊”,三地气象台就会通过“通武廊”气象灾害防御协同工作平台启动联合会商,充分研判联防区域内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形势,制定《“通武廊”气象灾害联防服务专报》,为三地汛期联防联控提供决策参考。未来,廊坊市气象局将进一步深化“通武廊”“静沧廊”“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区域联防协作,构建“区域协同”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
来源:冀云客户端
记者:祝雪娟 张伟
编辑:韩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