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见随形文/刘梓封视觉感受中的美好物象,一定都有其美的形态以及可探寻到的美的线索。同理,付诸艺术审美,一样要关照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美的形态、美的意识,与可具探究的艺术表现上美的意义。东方绘画倾向于意象美的表达。笔与墨结构出的线条,水性颜色与宣纸交融后的色彩,意象化兼具形式美旨趣的造型,从而构建出具有东方人文色彩的中国画。这个基础不变,如何展现自我艺术观念,创建艺术表现中的个性语言,同时符合于中国画审美价值观,便成为艺术家们所追求的目标。
就画面呈现的结果看,赵怡文的作品具有这样的实质特征。意象化的表达、现代语境的画面、中式水墨表现形式的线条与色彩,以致统合而成具有创造性的个人语言。但欣赏他的画似乎有些难度,其在造型变化的取势上行就的随形、随机、甚至随意的线条表现常被误读。这种意识形态化的、又充满表现主义色彩的笔墨语言虽具有独立性与颠覆性,但却远距于习惯性审美样式,打破了传统形式美框架,从而难以在参照对比中为这些画作给出恰当定位。但深入探究后又会发现,那线条结构更具情感特质与精神性,其笔下的线条看似随意,而恰恰又是心中图景的立意而为与意气抒发。如此随意与随形的处理自有其创建美的逻辑,所显现出的即是他所独具的审美力与创造力。长线条的律动感,短笔触的符号性,造型的几何结构处理与块面对比间的抽象性表现,都极富审美性。只是美的形态被转化,美的线索隐秘如谜题,由此对其作品加以解析的过程也被置换到一个新的维度。
一花一世界,非以自我为中心去审度这个世界,狭隘与偏颇囿于意识界。人见之花,花见于人,是两种审美格局,一花一木,一物一景,是为自然也超于自然。以花的视角看世界,世界状若何?倒不如花见随形后,再生出一个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