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继2007年《赎罪》后,十年后的2017年可能是伊恩·麦克尤恩在电影界最丰富的一年,三部小说改编电影《时间中的孩子》、《在切瑟尔海滩上》与《儿童法案》先后上映。虽然《赎罪》有牵扯到战争层面,但一直以来麦克尤恩的故事格局都不算太大,擅长以零星角色出发,从看似简单的题材切入角色内心深度描写,并始终围绕在他们对两难问题的抉择与之后所导致的结果。
《儿童法案》便是聚焦在一位法官女强人身上,在电影前段就用几场法庭戏完整说明她的性格,不论是连体婴分离、儿女监护权,或是夫妻婚姻关系的判决,都显示出她在工作上明辨是非、以清晰的思考逻辑与快节奏说话方式,带给案件从云雾中逐直接明朗的高强审判实力。
不过虽然她以解决家庭案件闻名,但回到家后,菲欧娜却有自己无法也解决的问题,由于忙于案件的事前准备与审理,以致于忽略平常跟丈夫的关系而面临他外遇的婚姻危机。
不过就算如此,菲欧娜依然以工作为重,转而面对另一起男孩亚当不接受医院输血,使医院不得不求助于司法的裁决。
片中有不少篇幅在讨论宗教对人想法的束缚,亚当从小在父母宗教的耳濡目染之下,确信输血这种把自己血液和其他人混和是污蔑上帝的赠礼,因此选择放弃之后的人生,为了教义迈向死亡的行为,都与象征公平公正的法庭展开一场道德的碰撞。
但也因为开头建立的菲欧娜的性格,就算过去判决案例都指向医院那方,她还是亲自到医院探访亚当,她在那看到一位男孩坚定的选择,但也两人对谈与吉他奏出的音乐中听见他不愿放弃的生命力,因此以教会规范不该违背一个人的幸福、限制其未来的发展为由,判定医院方胜诉。
亚当在输血时看到窗外父母流着喜极而泣的眼泪,除了确信人们某种程度上被迫服从于背离基本价值观的思想,同时也对自己从小就深信不疑的宗教感到厌恶,那个瞬间,亚当的人生信仰崩塌了。
菲欧娜大概也没想到自己多年来解决各种千奇百怪的案件,却会被一位男孩给深深影响。在新堡前两人的那一吻看似有些突兀,但对于膝下无子的菲欧娜跟刚刚失去父母、失去人生最大目标,转而追寻给予自己生命救赎法官的亚当来说,却是再真实不过。
但是菲欧娜因为法官身份,忍痛拒绝他的请求。所以经过在片头病房随着亚当的琴声而唱出优美的诗篇,菲欧娜片尾在听到亚当病危通知后音乐会的脱稿演出、在亚当病床前,或者淋着雨回家后与丈夫杰克的对谈,她终于能蜕下众人面前的法官外衣,不再受限于自己必须为人主持公道的身份,释放她长久以来压抑的真实情感。
不过话说回来,菲欧娜的判决虽然在当时保住了亚当的性命,但后续处理方式却使得亚当在丢弃信仰之后,再次被菲欧娜所拒绝,因而失去所有人生意义,最终还是走向与开头相同的道路。
这不禁让人思考,如果亚当的结局都是死亡,那是不是在最初就让他与自己父母,并怀抱自己相信的信仰离开,会比最后的一无所有还更加合适?
对亚当来说,菲欧娜遵从法律所造成的结果,是否比判定医院必须遵照个人自主意识不进行输血来得更加正确?而法庭上判决必须完全合乎法条,或者能额外加入些法官道德标准,那这两者的平衡又该如何去界定?这大概正是影片最后丢回给观众的问题。
《儿童法案》2017
导演:理查德·艾尔
编剧:伊恩·麦克尤恩
主演:菲恩·怀特海德 / 艾玛·汤普森
豆瓣7.9IMDb6.7
▼处处有惊喜▼
今日汁源,点击领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