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褚时健面临了他人生的至暗时刻。
这一年,他即将从主政多年的红塔集团离任,却被匿名检举贪污受贿。
预审期间,他尚且还有着一定的人身自由,但他的老伴马静芬和女儿褚映群却早已被关押在了当时的洛阳监狱。
就是在这一年,褚时健永远地失去他疼爱的女儿。
褚映群因无法忍受“不知何日是尽头的苦难和屈辱”,选择在狱中自杀。
此事还给了这个将近70岁的老父亲最沉重的打击。
有传闻说,褚时健被查前,褚映群就已经嗅到危机劝父亲退休,但警方的行动比他们预想得要来得快得多。这是怎么一回事?
褚映群自杀
1995年年底,褚映群在河南洛阳监狱自杀,临死前只留下一张纸条,上边写着:“我这样做跟号里、所里的人无关,只是无法忍受何日是尽头的苦难和屈辱”。
狱方发现异常后,未尝没有尽力抢救,但褚映群求死之心太过强烈,自杀时下手也十分果决,后来狱方也没能挽回她的性命。
噩耗传出后,当时快70岁的褚时健拉着律师大哭了起来。
对这个在社会上闯荡多年、见证过太多事情、早就变得沉稳、强硬甚至有些冷漠的老父亲来说,人生的梦魇绝并非是自己在临近退休之际被捕入狱,而是他唯一的女儿因此在狱中自杀。
有关褚映群的资料很少,在出色得耀眼夺目的父亲面前,她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只有“褚时健的女儿”这个标签,此外再没有人去详细探寻她的喜好、她的来历和她的成长。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她深得褚时健的疼爱,在褚时健的心里占据了很大的分量,以至于当她自杀身亡的消息传出后,褚时健受到了他人生最大的打击。
褚映群的父母——褚时健和马静芬的婚姻是基于爱情的自由结合。
那时还是1955年,褚时健作为退伍军人已经转入地方工作将近6年,在出任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长期间,27岁的褚时健听闻当地有一个被称作“呈贡最坏老师”的女青年。
好奇之余开始与她产生接触,后来也渐渐了解到,并非是真的不能胜任教师工作或者对学生不负责,而是她又一个“上海大户人家二小姐”的身份。
到呈贡来之时出任老师,又因为很有性格,得罪了学校领导,这才受到了大肆批判。
越深入了解,褚时健就对马静芬越感兴趣,两人最终喜结连理。
婚后生下了一子一女,褚映群就是他们唯一的女儿。
婚后,褚时健在事业上曾遭遇过一场大危机。
当时上级分配有一定的“指标”,褚时健于心不忍,没能执行彻底,他本人也就被人事科长的位置,以“戴罪之身”到了西双版纳嘎洒的一个糖厂担任厂长一职,并且赴农场接受一定“改造”。
之所以没有被“赶尽杀绝”,是因为在糖厂任职期间他展露了绝佳的商业天赋,硬是将原本亏本的糖厂逆转成了云南少有能盈利的工厂。
看在他的“经济价值”上,各方势力也就有意识地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相关资料显示,褚时健在农场进行改造的时候,他的女儿褚映群也慢慢长到了6岁。
应当时6岁的褚映群的要求,褚时健常常会抽出时间,带着她走上长长的山路到新平县城去玩一整天。
和乡下寻常的农场不同,县城里有高楼,有汽车,还有2毛钱一杯的糖水,这些都对年幼的褚映群有着深深的吸引力。
平素节俭的褚时健这时也从不约束她,让她一人喝完一整杯甘甜的糖水,一直到成年后,褚映群都对那个味道记忆犹新。
后来褚时健还把褚映群送到了她心心念念的新平县城读书。
直到这个时候,褚映群才意识到当年父亲抱着她走完弯弯绕绕的山路的艰辛,每个星期她徒步去县城,都走得十分艰难,有的时候还会遇到危险。
有时,学校还要她交额外的费用,比如要交一笔钱买字典,她忧心家里的经济,迟迟不敢开口,褚时健得知后也是二话不说就拿给了她,之后家里再通过减少口粮来弥补这个空缺。
读书时,每逢周末回家,父女俩都会就学校和学习进度做仔细的交流,但等到褚映群工作之后,由于褚时健在工作上担负起了更大的责任、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他们反倒少了很多的交流。
褚映群将父亲的忙碌看在眼里,见他年纪越来越大,总免不了劝他早点退休,回家享享清福。
但那个时候褚时健的事业正如日中天,且一门心思想要继续扩大红塔集团,让红塔这个品牌的名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变得更加响亮,到底还是没有答应下来。
多年后,等到褚时健被捕、褚映群也在狱中自杀,回想起这些往事,或许褚时健心里也会留下许许多多难以排解的后悔和遗憾。
褚时健的“改过”
褚映群是在被捕入狱的6个月后选择自杀。当时距离褚时健被匿名检举贪污受贿,开始接受调查已经过去了约10个月。
但出于一些考虑,也出于一些实际需要,作为实际的当事人,褚时健并没有完全丧失人身自由,相反,当时云南红塔集团和玉溪红塔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刚刚成立,褚时健还被继续任命为董事长。
褚时健是经由省委书记之口,才得知了女儿在狱中自杀的噩耗。
省委书记跟他说的时候是一边哭一边说,褚时健只觉自己的心一下子坠入了寒潭。
他从未想到自己会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至深痛楚,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在他提出要见女儿最后一面时还被告知女儿的尸体已经火化。
他最后只能看到女儿的一抔骨灰。
若说褚时健一生中有且只有一次真正意义的痛哭,那一定是得知女儿自杀且只能看到她的骨灰的时候。
褚时健余生都难以释怀,除了不能接受女儿的逝去,他还不能接受是“我害了我的姑娘”。
多少次他想的都是要是听女儿的劝,早早地退休颐养天年,也许就不会经历这样的人生惨剧。
褚时健被指控贪污受贿,并非没有实据。
要知道,褚时健主政多年的红塔集团出产的“红塔”香烟在当时十分受到欢迎。
当时红塔山的计税不到50元,市场上却能将价格普遍哄抬到100元以上,许多商家各显神通,都想要拿到更多的红塔山用于售卖,而这一切的关键就在褚时健手里的批条上。
褚时健认为这中间的利润“不要白不要”,之后便开始收正常价格之上的“浮价”。
他自认自己没有多收,每条只收10元到20元,再把这些钱都打到了一个秘密账户上,几年下来竟然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高达15亿之巨。
1995年,褚时健即将从红塔集团离任时,他自觉自己也辛苦了一辈子,“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就想着从这个账户里私分走300多万美元。
此事当时的总会计师罗以军也是知情人,褚时健还跟他说:“够了,这辈子都吃不完了”。
褚时健贪污受贿是事实,但后来司法机关对他的判罚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更多人认为褚时健有苦衷,理由是作为国企高管,他的工资过低,远远不能和他创造的经济效益对等。
只是,不管民间舆论如何,1999年1月,褚时健还是被云南高院判处无期徒刑并执行。
在他的判罚结果出来后,国企内部进行了一番改革,国企高管的工资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被判处无期徒刑时,褚时健已是70多岁的年纪,眼见会在狱中度过余生。
但2001年,因为表现优秀,褚时健得到减刑,刑罚改为有期徒刑17年。
同年,因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褚时健获批保外就医,得以回到家中居住养病,只是,这并不意味他完全恢复了人身自由,事实上,他的活动一直被限制在老家一带。
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褚时健的承压能力明显要高过在狱中自杀的女儿褚映群。
保外就医的第二年,74岁的褚时健就决定“找点事做,让生活充实点”,
他们的儿子也回到老家,开始帮起了这对老夫妻的忙。
被问及“为什么要种橙子”,褚时健没有隐瞒自己的私心。
他表示,自己经历了这么一遭,心里其实还是很不平衡。
特别是看到现在的国企老总一年收入几百万、上千万,他也不想晚年过得太穷困,就只好自己想想办法,找点事做,既能赚些钱,又能让生活充实一些。
一直到2019年离世,褚时健的名下的存续公司已经多达7家,均是农业、果业相关公司。
参考文献:
凤凰网 2019年3月5日 从“烟王”到“橙王” 一代传奇褚时健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