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假期间,很多人都会去一些地方游水玩耍。这时如果发生一些危险,遇到溺水的人,我们需要及时正确施救。
一·淹溺如何预防?
游泳前不宜进食。在海滩、水池边等地需照看好儿童。不应让婴儿、儿童、老人及残疾人独自留于浴池中。所有的游泳者均应在限定范围内游泳并应由有经验者陪同。不会游泳者在可能落水的情况下应穿上救生衣。儿童应尽早学会游泳,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应熟悉心肺复苏基本技术。
知识要点:
1.淹溺(drowning)又称溺水,是指人淹没于水中,水和水中污泥、杂草等堵塞呼吸道或因反射性喉、气管、支气管痉挛引起通气障碍而窒息,导致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淹溺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两大类。
2.病因
不会游泳意外落水;在游泳过程中,时间过长力气耗尽或受冷水刺激发生肢体抽搐或肢体被植物缠绕等;在浅水区跳水,头撞硬物,发生颅脑损伤而溺水;潜水意外,或投水自杀;游泳过程中疾病急性发作。
3.淹溺时水大量进入血液循环中可引起血浆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伤,若急救不及时,可造成呼吸和心搏骤停而死亡。不慎跌入粪坑、污水池和化学物贮槽时,还可引起皮肤和黏膜损伤以及全身中毒。
4.淹溺患者送到医院后应立即检查生命体征(包括血氧饱和度),必须立即进抢救室监护,并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
5.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相应治疗,并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必要时可不必等待化验结果,入院后即给予氢化可的松、碳酸氢钠,有效地防治继续溶血和极可能发生的急性肾衰竭。
6.必要时需控制脑水肿,促进脑功能恢复,可一开始即对此采取脱水、利尿、脑保护剂等措施。
二·淹溺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抢救成功的关键点如下。
①提高急救意识,争分夺秒,迅速采用救治措施,在第一时间通畅呼吸道,出现病情恶化时及时处理;
②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相应治疗,并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可不必等待化验结果,必要时入院后即可给予氢化可的松、碳酸氢钠,可有效地防治继续溶血和极可能发生的急性肾衰竭;
③全面分析病情,用药时考虑到每一个细节;
④控制脑水肿,促进脑功能恢复,此乃复苏成败的关键,可一开始即对此采取脱水、利尿、脑保护剂等药物措施。
注意!控水操作可能使溺水者胃内容物流出堵塞呼吸道,也会延误心跳停止患者开始心肺复苏的最佳时机。
三·淹溺临床特点如下。
淹溺1~2分钟内,主要是一过性窒息的缺氧表现:神志多清醒,有呛咳,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增高,胸闷胀不适,四肢酸痛无力。
淹溺3~4分钟内,可有神志模糊、烦躁、剧烈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心率慢、血压降低、皮肤冷、发绀。在喉痉挛期之后,水进入呼吸道、消化道,睑面水肿、眼充血、口鼻血性泡沫痰、皮肤冷白、发绀、呼吸困难,上腹较膨胀。
淹溺5分钟以上,神志昏迷,口鼻血性分泌物,皮肤发绀重,呼吸憋喘或微弱浅表、不整,心音不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以至瞳孔散大、呼吸心跳停止。所以,救援溺水者,要争分夺秒,抓住最早期的黄金救援时间,越往前被救活的几率越大,我们一般认为抢救的时间只有黄金四分钟。
当然,溺水后存活的关键因素是溺水的时间、水温、溺水者年龄及复苏抢救的速度。如沉溺在冷水中,由于潜水反射使得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收缩,这样可使得更多的动脉血供应心脏和大脑;同时低温时组织耗氧减少,延长了溺水者的可能生存时间,因此即便沉溺长达1小时,也还应积极抢救。
参考文献
1.于学忠.协和急诊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蒋健,于金德.现代急诊内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等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