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别人是不改好过改,它是干脆不改。
不仅是榆林市世纪广场改造项目耗资巨大,引发公众质疑和愤怒。还有多个城市改造项目存在资金使用不当、效果不佳的问题,如朝天门的改造、荆州市的关公雕像等。
成功的城市广场改造应体现时代要求,尊重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如平阳广场和无锡新地假日广场的改造。城市广场改造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更新,更是城市形象和文化底蕴的提升。
一味的“形象工程”最终只会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6919万元闹出一场“颜色消消乐”?
网友:榆林这回算是火了
城市广场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明信片,更是历史与文化的集中体现。
面朝大海背靠世纪大桥的海口湾广场。就打造了一个结合艺术与人文并存的地标性商业综合体,不仅吸引了多家知名品牌商家入驻,也带动了市场经济。
还有位于上海总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的金玉兰广场。3,665平方米的上升式广场设计,不禁令它成为打浦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带动了周围高档商品房、商务楼发展的同时,也给打浦桥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甘肃省的酒泉市世纪广场、重庆市的红岩魂广场等国内优秀的广场设计,都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潜在的经济价值。
广场对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就和柴米油盐一样重要。
就拿乐衷于建广场的大连而言,不仅拥有上百个广场,还有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直径可达1公里的星海广场,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明信片。
他们懂得如何将文化与经济进行完美的融合,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也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但是反观总占地面积约126326平方米(约189.5亩)榆林市的世纪广场,在经历了4个月的改造耗资6919万元后,终于在前几日正式对市民开放,但是却令市民大跌眼镜的情况来看。
榆林市的世纪广场这一次算是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乱了。
位于榆林市新二街西侧(体育场北侧)的世纪广场,算是榆林市的老人了。
因为自1759年由当地的知府在这个片区引入泉水汇成水池、改建成莲花池后,便成为了一片风景宜人的景点。
而世纪广场正是在莲花池的原有基础上在2002年修建的,按照时间线来说,算是榆林市第一个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城市公园。
但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意义的世纪广场,却在时隔22年的今年。因为一场翻新,榆林市这座红火,人情味重的城市就这样将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展现在全国观众的面前。
因为根据公开的项目改造预算表里面可以看出,整个项目的预算总投资为7209.14万元。
不仅涵盖景观、照明、建筑单体、机电安装改造、喷泉等硬件的费用,总预算6308.54元,还包括其他工程的前期费、勘察费、设计费、评估费等费用,总预算492.53元。
与网传显示的6919万元的建设费用基本相符,不难看出,如果按照这份计划实施的话,应该是能有个不错成效的。
但是根据网络上的反应来看,不能说是十分满意,只能说是失望与愤怒并存。
因为不仅是榆林本地的老百姓在网络上发问,各地的网友也在纳闷“改造投资的6919万元用在哪里?”
因为根据榆林日报公布的改造信息来看,应该会有五大区域发生改变,主要都集中在景观的部分,其中包括活力运动区、活力中轴区、中轴文化区、园区内景观文化和基础设施提升。
而榆林市民去到现场才发现,几乎找不到发生改变的地方。不要说景观了,连烂掉的球场塑胶场地也没有换新,7000万不知道是不是就铺了个地板,明明靠近操场那边的地板都已经破成这样了,都没有修理。
更有网友直言,本来这广场就好好的,突然就要围起来改造,结果改造完了,大家发现还是原来的广场,总体来说就6个字“更新了个寂寞”。
最显眼的就是雕塑建筑的树叶子变了一个颜色。
据《建筑管理》的报道,原来这次世纪广场的招标单位为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项目资金来自财政,项目出资几乎全都是公有资金。
而当初的招标金额中,不管是在第几阶段,前三名候选人的报价金额都非常接近,差距几乎都在1万元以内,可以说是非常精准的误差了。
所以这件事情就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图源:建筑管理
榆林市世纪广场的相关负责单位也瞬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网友们纷纷质疑,是不是存在“暗箱操作”的嫌疑?为何一个原本具有历史意义的广场,在经过如此大规模的改造后,竟然变得如此令人失望?
虽然针对网友们的质疑和关心,榆林市已成立了工作小组开启对该项目实施情况的调查行动,但是截至今日发稿,仍未对这件事情有完整的结论。
无独有偶,拿钱不干正事的还不少
不仅是榆林市的世纪广场,在国内的多个城市改造项目中,也频繁出现了巨大的投资金额和实际效果令人大失所望的事情,可以说都是“拿钱不干正事”的真实写照了。
前段时间,本应该是见证两江汇流、重庆开埠的朝天门,经过2年多时间改造重新开放后,就遭到了重庆市民的“疯狂吐槽”。
这次改造,将古城墙修得太高太厚,连江景都看不见了,这和当初宣传的“更加贴近最早的朝天门的古意”“重现老重庆巴渝雄关的恢宏气势”的设计理念,一点也不搭边。
因为不仅围墙太厚,连仿古都算不上,城门位置也搞偏了,题刻位置也不对,实在是对历史文化记忆的“乱改”。
位于另一边的湖北省荆州市就曾经干出过把原本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事情。一座号称要打造荆州市地标性建筑的,高近58米,重1200余吨,青龙偃月刀长70米的关公雕像就坐落于此。
比这座巨型雕像更雷人的是,关公雕像下是一栋两层高的关公文化展示中心。
这个展示中心不仅未经过消防验收,甚至连基座出现超过10cm的缝隙,正在下沉。当这件事情被揭露的时候,荆旅集团才回应称,雕像是自然下沉1cm,消防验收也已上报。
而当代人也觉得这座巨型关公雕像跟古城的风貌和历史都不太搭,甚至有股破坏美感的感觉,近几年去买票观赏的游客寥寥无几。
毋庸置疑,建设这样的大型建筑注定是要耗费大量资金的,这就更引发了公众的质疑:这样的投资真的值得吗?
接下来贵州剑河这个座高22米、身高66米、总高88米,号称“世界最大的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就曾被质疑是“形象工程”、“劳民伤财”。
因为贵州剑河县本身就是国家级贫困县。
而这座女神像就花费了8600多万元,虽然当地文体广电旅游局表示该项目通过自筹资金和银行融资的,没有使用扶贫资金。但这样的回应并没有平息疑虑。
许多人认为应该将有限的资源发展经济项目,而不是建设巨大的雕像。
但要说和关公像不同的地方大概在于,苗族女神像自建成之后确实又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文化底蕴。
借着这个地标性建筑的加持,据官方数据显示,剑河旅游业的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900万元。
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更希望能喀斯特地貌的自然环境中,再建个高速、村道才是真正的造福社会。
还有同是巨人家族的,位于江苏徐州丰县高达42.6米号称是“世界最大的巨型刘邦雕塑像”的刘邦铜像。
而离谱的是,这位铜像居然还有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的孪生兄弟,号称自己是“亚洲最高历史人物铸铜雕塑”。
图左为江苏徐州丰县的铜像,图右为河南省永城市的铜像
虽说高处不胜寒,但他们还是稳如泰山的展现出“大汉雄风”。
而另一边的高18.9米的秦始皇雕塑就没那么“好运”了,号称是“世界最大秦始皇雕塑”就在2018年被大风吹倒,而且是脸先着地......
有河南省鲁山县的花费715万元打造的“牛郎织女”雕塑,不具备美感就算了,被爆抄袭长沙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的“湘江女神”雕塑也算了。
“奇葩”的是,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尽管这件事情已经被舆论推向了风口浪尖,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甚至回复了6个“不知道”,1个“不清楚”。
图为“湘江女神”雕塑
图为“牛郎织女”雕塑
退一万步讲,其实这些建筑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起码钱砸下去了能看到实物,让大众瞻仰一下荣光,反观榆林市世纪广场的改造项目,就显得有些令人摸不着头脑了。
那巨大的资金投入,竟然连最基本的维修工作都未完成,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城市广场的“时光再造”
不是设计师乱来和“搞业绩”的地方
有“卧牛城”之称的山西省临汾市,就向大家展示了一个改造后群众检验为“合格”的城市地标。
始建于1977年,之前为旧城东护城河的平阳广场,在经过改造之后不仅保留了观礼台、城墙遗址等城市记忆,更是打造成了满足多样的市民户外活动需求的新地标。
有建于2002 年,占地40317 平方米的无锡新地假日广场,经过公共空间的营造,打破了老街区中中庭与广场的单调模式,让这里不仅仅是吃饭的餐厅,更能成为城市的舞台。
不仅充满烟火气,还为夜集市提供了新的场地,成为小朋友的游乐广场,还将原本的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加入了互动灯光水帘。
这些成功的城市广场改造案例,不仅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更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然而,当看到这些成功的改造案例时,就不禁那些以巨资投入为噱头,却忽略了群众的真实需求和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干着“拿钱不干正事”的项目。
更是令人深思:为何榆林市世纪广场的改造项目在巨大的资金投入下,竟然还能整出这样的闹剧?
管这些项目的最终目的是图成绩,追求短平快的要干出些动静,以求评优求,还是真心实意的改善民生,都应该以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切实解决老百姓的问题。
这样胡乱强改,就会成绊倒自己的坑,而一座城市失去历史底蕴,疯狂克隆建筑特色,也只会给时代剩下一堆苍白的钢筋水泥丛林。
大家觉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