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过杀人记录的国宝“六不像”,在2023年12月初被拍到第一次出现在四川绵阳的保护区里。
其他“六不像”基本都生活在陕西,突然在四川绵阳出现,它到底想做什么?会不会造成什么危险?
“杀人”国宝到底是什么猛兽?
“六不像”学名羚牛,名字带“牛”却不是牛,属于偶蹄目-牛科-羚牛属,在分类上更接近于处于寒带的羚羊,因为牛角翻转向后,又被称为扭角羚。
它的体型粗大,肩高1.1-1.3米,体长1.7-2.2米。雄性体重300公斤,雌性体重250公斤,世界上最重的羚牛达到1000公斤。
它们脑袋大脖子短,鼻孔宽阔,眼睛比较小,下巴长着一撮长长的毛,像是独具个性的胡子。
“六不像”名号的由来,是说羚牛的脸像驼鹿、角像角马,背部隆起像棕熊,四肢粗壮像牛,后腿较短像鬣狗,尾巴宽扁像山羊。
羚牛毛色色泽老幼有所不同,老年个体为金黄色,幼体则为灰棕色。其他个体则全身为白色或黄白色。
全世界的羚牛分为4个亚种,分别为秦岭羚牛、四川羚牛、不丹羚牛和贡山羚牛,这四种羚牛在我国都有分布。
随着纬度的变化,它们的毛发颜色依次变浅,最南边的高黎贡羚牛的毛发颜色最深,最北边的秦岭羚牛的毛发颜色最浅。
羚牛是典型的高寒动物,生活在高山森林、草甸地带。
为了寻得四季不同的食物,它们需要在不同地区之间往返,春季的时候,低海拔地区山谷中有植物嫩芽萌发,这是羚牛最爱的美食,它们早早地下山寻求这一鲜嫩美味。
到了夏季,高海拔的植物也开始生长,在低海拔地区热得受不了的羚牛开始向高海拔地区转移,这一上就到达海拔3000米的地带。在这里,它们开始繁衍后代。
夏日一过,羚牛们又要往低海拔地区进发,在这里依靠灌木的小枝、树皮、竹子等食物度过秋冬季,期待着着来年春天的嫩芽。
羚牛有着羊的蹄子,蹄有四趾,中间两趾发达,平时行走的时候,两侧较短小的趾不着地,被称之为“悬蹄”。
这种蹄子比牛发达,有助于它们在崎岖山坡上来回攀爬,寻找着随季节而变化的食物。
羚牛常常十多只一起活动,多的时候能到二、三十只,有时甚至到达一百只以上,冬季会大量聚集在一起。
迁移的大部队有很强的纪律性,强壮的公牛走在前面领头压阵,其他母牛和幼牛一个接一个地尾随在后面。
平时的活动也是由强壮的个体在高处瞭望放哨,遇到敌害,它们会率领牛群冲过去正面迎敌。
成年的雄牛更偏爱于独自生活,被称之为“独牛”,有两三只一起生活的,称之为“对牛”。
对牛的攻击性就已经很高了,最凶悍的独牛就更加可怕。
珍稀国宝9年杀死22人?
羚牛虽然看起来憨憨,性情却十分古怪,发动攻击从不需要理由。
这种暴躁的脾气,在每年7到8月的繁殖期最常见,它们与大多数动物一样,雄性之间要互相竞争家族首领的地位和交配权。
竞争胜利者获得了交配权,尚能去一去欲火,那些竞争失败的雄牛就会将怨气发泄在其它动物身上,莫名其妙对其它动物进行攻击。
作为一个重型动物,羚牛每一下攻击都是致命的,它们能轻松将碗口粗的大树撞倒,以便啃食上面的树叶。
而且羚牛身上肌肉发达,爆发力惊人,体型虽大,行动却十分灵活,奔跑速度也很快,最快时候每小时能达到60千米,还经常用树枝打磨锋利的角,这样一套操作下来,基本没多少动物能承受住它们的撞击
何况,它们还有锋利的角,一对角经常用树枝打磨着,保持着最锋利的状态。
除了撞击,羚牛还有一套厉害的腿法,一脚就能踢碎野狼的脑袋。只要有羚牛出现的地方,其他的食草动物就要躲得远远的。
曾有人在四川唐家河见到一只正准备前往水源处喝水的野猪,见到远处的羚牛朝水源边走去,吓得一口水都没喝上拔腿就跑。
羚牛还有着很强的防御力,毛发长度超过5厘米,毛下的皮肤也十分坚韧,皮下还有厚厚的脂肪层,不只能御寒,更是重要的“铠甲”。
羚牛还有着极强的感知能力,依靠敏锐的听力,能够轻松听到数百米外的脚步声。依靠灵敏的嗅觉,能够闻出轻微的异味。
其他猛兽想要猎捕羚牛是很难的,即便是遇到狼群,它们也会利用群体优势给对方一个狠狠的教训。
在与狼群开战之前,羚牛群会缩成一个不规则的圈,把雌性羚牛和幼崽围在中间保护起来,强壮的雄性羚牛则杀向狼群,与之展开生死决斗。
羚牛很看重集体,在外面的独牛想揍谁揍谁,但是在群体中,它们往往会收敛住自己的脾气。
因此处于群体的羚牛性格较为温顺,一般不会主动伤人,但“独牛”却屡屡作案。
在2019年的陕西省汉中,两头成年的羚牛突然闯入村庄中,在村子里横冲直撞,致使两名村民受伤,两名村民死亡。
根据相关统计,从1999年到2008年期间,一共发生了155起羚牛伤人事件,其中有22人死亡,184人受伤。
肉食动物捕猎是为了活下去,但是这种食草动物无差别攻击其他动物和人类,只是为了发泄情绪。如此肆无忌惮,只因自然界既没有道德也没有法律。
四川羚牛
羚牛和大熊猫一样珍贵,都是来自于第三纪造山运动时代的幸存者,研究价值很高,它们还是不丹的国兽,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另外,经济和观赏价值也很高。
12月初突然出现在四川绵阳的羚牛,属于羚牛四个亚种中的四川羚牛亚种,但有的学者和文献认为,四川羚牛应该是独立物种。
比如《有蹄类动物分类法》中就将四个羚牛亚种提升到了物种状态。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25日版即视该物种为独立物种。
按照纬度分布规律,越往南的羚牛毛色更深,因此四川羚牛的特点是全身毛发呈浅黄色灰色或稻草色,背部、臀部和腿部有许多深色斑块。
以前没有进行保护的时候,人们毫不顾忌肆意猎杀这些大块头,使得部分地区的羚牛资源被破坏尽。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将它们列入重点保护动物,但是在保护区之外,猎杀行为仍在继续。
伐木场在森林里采伐,更加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进一步使其数量大量减少。
到1986年考察时,四川羚牛仅存在小群,每个小群数量5头左右,它们全部退缩在与陕西接壤的没有被砍伐的森林中。
分布区被逐渐分割缩小,种群间基因交换,使得它们种群走向了衰退灭绝的边缘。
四川羚牛的生存也受到人们重视,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一级保护动物。
在四川羚牛分布的保护区,它们被重点保护起来,保护区之外的各州县主管部门也十分重视保护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部分地区建立了禁猎区。
随着保护政策的落实,四川羚牛曾经缩小的栖息地得到了恢复,它们的数量也随着增加。
除此之外,天敌的减少,也是羚牛数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它们强悍的战斗力面前,只有老虎才敢对它们进行捕食,但老虎的数量在过去十年间数量减少了大半,野生华南虎走向灭绝,使得羚牛的种群数量得到迅速扩展。
天敌的减少,栖息地的恢复 ,如今难得一见的四川羚牛在四川绵阳时常与人偶遇。
今年4月,在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老河沟片区,有工作人员在开车上山巡护时,与路上的14头羚牛相遇。这个羚牛群体中有成年、亚成年以及幼崽。
四川羚牛在4岁时性成熟,每年的6月到8月为繁殖期,妊娠期为8-9个月,在第二年的3-5月产仔,一般只产一仔。
整体来看它们的生育率并不高,不会出现大量泛滥的情况,它们在食物充足的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意外的话,不会威胁到人类的生活。
如果需要进入保护区,或它们生活的地方,需要配备好安全防护工具和自卫的武器,和专业人员一起上山,切勿独自行动。
羚牛不是猎食者,如果遇到的不是离群独牛,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但也要与之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如果靠得近,要慢慢后退,避免有大动作惊扰到它们。
如果羚牛发出打喷嚏的声音,就是在警告,这时候需要赶紧离开羚牛的行走路线。
那些具有攻击性的独牛多是因为繁殖期不得志而出现,所以在繁殖期应尽量远离它们。
希望相关保护部门加强监管,不要让“国宝伤人”的悲剧重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