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地方气温逼近40℃,炎炎酷暑,烈日当空,持续高温闷热天气容易导致中暑,赶紧和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专家来学习了解这些有关中暑的知识!
一、什么是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消化、神经、泌尿和循环系统会出现生理功能的改变,如果身体无法适应,可能会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二、中暑的症状有哪些?
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
按病情的程度和特点,中暑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即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1.先兆中暑
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37.5℃。
2.轻度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表现为体温>38.5℃,伴有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灼热或湿冷、呕吐、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症状。
3.重度中暑
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按发病症状与程度,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抽搐。通常发生在腹部、手臂或腿部,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
热衰竭:起病迅速,其症状包括眩晕、头痛、恶心或呕吐、大量出汗、脸色苍白、极度虚弱或疲倦、肌肉痉挛、昏厥。
热衰竭患者的皮肤可能冰凉且潮湿,血压下降,脉搏快且虚弱,呼吸急促且浅,体温稍高或正常。
热射病:表现多样,包括头晕、搏动性头疼、恶心、极高的体温、皮肤红热且干燥无汗、怕冷,意识模糊、口齿不清,不省人事。若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或残疾。
三、如何预防中暑?
预防中暑,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工作或外出活动时间,在气温较高时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注意休息。
老年人、孕妇、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在气温高时最好待在室内,并保持室内温度在26~28摄氏度。儿童尽量选择早晚比较凉爽的时候外出活动。
2.做好个人防护,可以戴遮阳帽、穿防晒衣等。
3.要及时、少量、多次喝水。出汗量较大时,最好喝含盐饮料,每次喝200~300 毫升。饮料的含盐量以0.15% ~0.2%为宜。水温不宜过低,以10~15摄氏度为宜。
4.增加摄入优质蛋白质食物、蔬菜水果以补充高温下的能量消耗。在高温天气,还可以准备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药品。
四、中暑后如何处理?
如果是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立即将患者从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有条件的话,转移到空调房里),去除多余衣物,通过按摩肌肉、皮肤和使用湿毛巾/冰毛巾/冰袋擦拭全身来促进散热。
补充水盐,适量饮用含盐清凉饮料。如症状持续未缓解,应及时就医。
如果是重度中暑,需要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在进行上述降温措施的同时,紧急呼叫120就医。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宣传科 钟雨芹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