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券桥镇坚持立足基础、结合实际,全域统筹、乡村一体,全力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细落实,谱写了乡村振兴“新乐章”。
提高政治站位,奏响“前奏曲”。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市、县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指示精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常态化加压推进,树立全镇“一盘棋”思想,以规划为基础、以发展为核心,党委统筹、系统谋划,健全机制、提质增效,整合资源、强力推动,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全镇工作的总基调。
明确目标任务,奏响“作战曲”。因地制宜,精心谋划,谋划五年目标任务,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各项行动纲领,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担任指挥长,研究一个实施方案,制定一张作战图,每周召开一次专题会部署,镇主要领导包片、副科级领导包村、镇村干部包组、包路段,做到责任到人,扎实推进。明确村级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动性创造性。
广泛动员群众,奏响“进行曲”。针对当前人居环境治理还存在部分基层干部热情不高、群众理解不透、“等靠要”等问题,该镇探索“党委推进、支部带动、党员联动”的工作方法,村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求做到“三带”:带头整治自家庭院,做好“门前三包”,以身作则;带领村干部当宣传员,每天入户走访宣传政策做通思想工作;带动党员干部当保洁员,经常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修订村规民约,将营造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环境作为重点,灵活运用券桥镇爱心公益超市,对参与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整治义务劳动的农户给予奖励,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突出带动引领,奏响“关键曲”。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聚焦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同时,依托各类特色资源,各显其能发展红色文旅、电商物流等新兴业态,促进村民、村集体“双增收”,真正让乡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富起来。立足农业乡镇实际,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立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突出粮食安全基础地位,不断拓展农业产业发展链条,推动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落户、发展,初步形成 “一纵一横一中心”果蔬和艾草产业带。按照产业区域化、区域特色化、特色规 模化的发展模式,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辐射辖区内各行各业,建成镇区南部工业园、镇区蔬菜大棚及农产品深加工园、镇电商产业园、十二里河关帝庙食品中草药加工园、土山村崔庄红色教育园等乡村振兴产业园。
打造宜居环境,奏响“美丽曲”。持续不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强化控尘、控煤、控车、控油、控排、控烧六控措施;全域全时禁烧秸秆、垃圾、杂草等,禁止室外粉碎秸秆等。落实落细河长制度,常态化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周边和潘河等垃圾治理。进一步完善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全镇共有垃圾中转站3座,垃圾箱236个、垃圾桶8132个、大型垃圾运输车辆6辆、小型垃圾清运车辆159台、洒水车1台、环卫工159名。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新栽植林木3万余棵。按照“设施美,环境美,服务美,管理美”的目标,全面提升全镇农村公路路域环境。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让券桥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出了一曲生态美、民生稳、共富兴、和谐生的幸福交响曲,下一步,券桥镇党委、政府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始终坚持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切入点,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券桥,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炳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