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78-479年,南朝宋政治持续动荡,袁粲,沈攸之等人反萧道成分别起兵,但相继被萧道成所镇压。之后萧道成逼顺帝禅让,刘宋政权终结,南朝齐政权建立。
而与此同时,北方的北魏冯太后杀掉了献文帝拓跋弘,扶持献文帝的儿子拓跋宏继位,冯太后之后清除了支持献文帝的势力,将政权牢牢的抓在了手里。
面对南方政权的动荡,一个稳定的北魏政权难免就对南方政权动了心思,于是一场南北之间的大战再次爆发了。
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北魏三路大军伐南齐,南齐垣崇祖水淹豫州城这段历史。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公元478年到479年,南方刘宋政权再次陷入动荡,面对萧道成集权篡位的威胁,袁粲和沈攸之先后起兵反萧道成,但最终都被萧道成所镇压。最终萧道成篡位成功,南朝宋政权被南朝齐所取代。
面对动荡的南方政权,已经牢牢的掌控了北方北魏政权的冯太后不可能不想趁机获取一些利益。于是北魏以扶持丹杨王刘昶恢复刘宋政权为借口,派假梁郡王拓跋嘉督统两员将领出兵淮阴,陇西公拓跋琛督统三员将领出兵广陵,河东公薛虎子督统三员将领出兵寿阳,三路大军入侵南齐,南北大战再次爆发。
我们先来看看中部的拓跋琛大军的情况。
公元480年春,拓跋琛等人渡过淮河,攻克马头戍,将南齐太守刘从杀掉。之后拓跋琛进攻钟离,南齐徐州刺史崔文仲反击,将北魏军打败。随后崔文仲派遣崔孝伯北渡淮河,攻打北魏茌眉戍主龙得侯等人,并将他们杀掉。又派遣军主陈靖攻克了北魏的竹邑戍,杀掉戍主白仲都。同时,崔叔延攻破了北魏的睢陵,杀掉淮阳太守梁恶。
而东路大军由拓跋嘉督统两员将领出兵淮阴。当时南朝齐的谢天盖自称司州刺史,准备率领全州归附北魏,北魏乐陵镇将韦珍领兵渡过淮水,前来接应。南齐豫章王萧嶷派遣中兵参军萧惠朗带领两千人,帮助司州刺史萧景先讨伐谢天盖,韦珍劫掠人口七千多户,便撤离了。之后谢天盖的部曲将谢天盖杀掉,归降南齐。
而当时南兖州刺史王敬则(就是协助萧道成篡位的得力干将)得知北魏将领渡过淮水,便从驻地寻阳一路跑回建康,萧道成因王敬则对自己篡位居功甚伟,没有追究王敬则的责任。
在这场南北大战中,南朝宋取得的最大胜利出现在西部战线。
当时北魏将领薛道标领兵奔赴寿阳(薛道标是薛安都的儿子),萧道成使了一招离间计,让齐郡太守刘怀慰伪造冠军将军薛渊的书信,招抚薛道标。北魏果然中计(当然也是不肯冒险)便将薛道标召回,让梁郡王拓跋嘉替代他。
拓跋嘉与刘昶合兵二十万进攻寿阳。当时驻守寿阳的是南齐豫州刺史垣崇祖。
这个垣崇祖其实之前的文章也出现 过,其曾祖父垣敞,曾任北燕慕容德的吏部尚书。祖父垣苗后来归附了刘裕,官至龙骧将军、汝南新蔡太守。他的伯父垣护之曾担任豫州刺史。后来徐、青、冀三州刺史刘道隆看中垣崇祖,聘垣崇祖当主簿。刘道隆被杀后,垣崇祖归附薛安都。后来薛安都降北魏,垣崇祖于是带领部下占据朐山,并派使者归顺朝廷。萧道成当时在淮阴,便自行任命垣崇祖为朐山戍主。
在守卫朐山时,垣崇祖军中有获罪的军将叛逃,把情况都报告给魏军。北魏圂城都将、东徐州刺史成固公刚得了青州,听了叛逃者说的话,便派步骑二万袭击垣崇祖,魏军在洛要驻军,离朐山城二十里。垣崇祖当时送客人还没回城,城中惊恐,都下到船上准备入海。垣崇祖回来后,对亲信说:“贼刚刚才来,本不是要大举进攻,只是要证实一下叛逃者所说的情况,很容易诓骗,现在如果有百余人回来,事情就好办了。但人心一但出现惊恐,便不能集中。你们赶紧到离此二里外的地方,然后高喊着‘艾塘义人已攻破魏军,正等着戍军速往,共同驱逐敌人’前来。船中人听了果然大喜,争相上岸,垣崇祖带领他们入据城上,把老弱之人都送到岛上。又令每人手持两个火炬登上山头,擂鼓呼叫。魏军的侦查骑兵以为垣崇祖军备强盛,于是魏军撤退。明帝任命垣崇祖为北琅邪、兰陵二郡太守。(参看文章)之后垣崇祖得到萧道成的赏识,萧道成称帝后,垣崇祖被任命为持节、督兖、青、冀三州诸军事,累次升迁至冠军将军、兖州刺史。后转任使持节、监豫、司二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在北魏大军兵临寿阳城下时,很多南朝齐的将领都认为寿阳外城太大,不好坚守,建议退守内城。而垣崇祖认为如果敌人占据了外城,在外面修筑高台防守就非常困难了。所以垣崇祖坚持占据外城,同时在肥水上修筑堤坝。在堤坝的北面修筑一座小城,四周环绕着深深的沟堑,派遣好几千人守卫在那里。
北魏大军赶到寿阳时,看到小城扼守住堤坝,而小城狭小,就想先攻下来取得堤坝的控制权。北魏大部队围住小城攻城,而这时垣崇祖命令决开堤坝,放水冲灌,北魏攻城的军队全都被冲进沟堑,淹死的人员马匹数以千计。北魏大军只能撤退。寿阳保卫战取得大捷。由于南方已经到了雨季,对南朝水军有利,北魏的刘昶上表请求将军队撤回。
北魏军队北撤后,南朝齐角城戍主归降北魏,北魏派遣徐州刺史梁郡王拓跋嘉迎接。此外北魏还派遣平南将军郎大檀等三员将领出兵朐城,将军白吐头等两员将领出兵海西,将军元泰等两员将领出兵连口,将军封延等三员将领出兵角城,镇南将军贺罗出兵下蔡。
之后北魏拓跋嘉率领十万兵马包围朐山,朐山戍主玄元度坚守城池,青州、冀州两州刺史卢绍之派卢奂率兵援助玄元度。玄元度大败北魏军。南齐朝廷派遣崔灵建等人率领一万余人由淮水进入东海,北魏大军面临被前后夹击的危险,于是北魏拓跋嘉只好撤军。
而北魏除了出动了三路大军南侵之外,在南朝齐的西部还挑动了蛮人的造反。蛮人酋长桓诞(史书记载桓诞是桓石虔的儿子,后来逃到了蛮人部落,成为了蛮人的首领)请求担任北魏南侵的前锋,孝文帝便任命桓诞为南征西道大都督。但桓诞无功而返。
南襄城蛮人秦远趁着朝廷空虚无备的时机侵犯潼阳,杀掉县令。
司州蛮人带领北魏军队进犯平昌,平昌戍主苟元宾将他们击败。
北上黄蛮人文勉德侵犯汶阳,汶阳太守戴元宾丢下城池,逃奔江陵。豫章王肃嶷派遣中兵参军刘绪率领一千人讨伐文勉德,来到当阳的时候,文勉德请求投降,秦远逃走。
当时西部的李乌奴也乘机出兵侵犯梁州,豫章王萧嶷派遣中兵参军王图南率领益州军队,由剑阁突袭李乌奴。梁州、南秦州两州刺史崔慧景调集梁州军队驻扎在白马,与王图南前后夹击李乌奴,将他打得大败,李乌奴逃往武兴。崔慧景派遣长史裴叔保在武兴进攻李乌奴,被氐王杨文弘击败。
南朝齐建立后的第一次南北大战以北魏的失败而告终。但这场大战也暴露出来南朝齐想凭借淮河构筑抵御北魏的战线也是比较吃力的,而漫长的战线也使得南朝齐的守卫顾此失彼。
但由这段历史同样看出,北魏想要渡过淮河进攻南齐,同样是非常困难的,只要南方进入雨季,北魏的骑兵进入南方就同样非常被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北之间又形成了新的对峙的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