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东西
又出现了
有人一见就
头皮发麻
在社交平台
不少广东市民
表示发现了福寿螺的踪迹
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
一只福寿螺可能藏着6000条寄生虫
人们为什么会“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福寿螺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
据统计,一只福寿螺中含有寄生虫少的有3000条,多的达6000条。
食用生的或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若感染此病,线虫幼虫会入侵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其实大家见到福寿螺也不必惊慌,虽然身为寄生虫宿主,但这种虫皮肤接触不会感染,只有吃生的或者半生不熟的螺肉才会感染其中的寄生虫。
面对福寿螺粉卵,怎么办?
据资料记载,福寿螺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5月到8月是繁殖高峰期,福寿螺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3万~5万粒,可以迅速扩散,而且它食性杂,一旦爆发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
可能因为近年来对福寿螺及其粉色的幼卵多有报道,所以人们也对福寿螺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发现福寿螺幼卵怎么办呢?
市民想自己清理福寿螺应怎么做?
戴好橡胶(塑料)手套或者塑料袋,不用手直接触碰,基本不会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将成螺或者卵捡拾放入塑料袋;
扎紧直接作为生活垃圾放入“其他垃圾”的垃圾桶,不随意丢弃。
父母也要严禁孩子单独去河边玩耍
更不要因为好奇这种粉色的螺卵
而去拨弄螺卵
如何分辨田螺和福寿螺?
此外,还有人表示,福寿螺和田螺十分相似,那么应该如何分辨两者?
①从外观来看,通常福寿螺个头会比田螺大许多,色泽偏黄;
②福寿螺的尾部比较短平,外壳薄且脆,而田螺的尾部较长较尖,外壳坚硬。
③福寿螺的卵是鲜艳的红色或粉红色。
不带壳的螺肉
要如何区分呢?
这个其实也不难,
和分辨外壳颜色一个套路:
两种螺肉主题色也不一样!
田螺肉整体泛白色,青色,青灰色
而福寿螺则是泛黄褐色
煮熟的也能区分!
关键是看大小!
福寿螺个大,而且因为福寿螺有两对触角,田螺只有一对, 所以当你看到螺肉上的肉芽比较多且杂乱,那就是福寿螺没差了!
别吃福寿螺!
别碰福寿螺的卵!
不管是福寿螺还是田螺,
均可能感染 寄生虫,
因此,吃田螺一定要煮熟,
千万不能生吃或半生吃,
特别是凉拌螺肉或烧烤螺蛳,不要吃。
近日
重庆菜连锁品牌陶然居在山西运城的门店被曝出
菜品“辣子田螺”使用了福寿螺
5月29日,记者致电涉事门店,门店工作人员承认原料确实是福寿螺,菜单上印的是辣子螺,并表示“进货商信息及资质证明都有的,操作也没有问题”。
消费者称在陶然居吃到了福寿螺。
有消息称,5月26日,有消费者在陶然居山西运城条山街店点了一盘炒田螺,发现螺里面有红色的东西,尝了一口是沙沙的口感,怀疑是吃到了福寿螺。据悉,陶然居售卖的田螺菜品为“辣子田螺”,被称作陶然居三大发家菜之首。
29日,涉事门店工作人员强调,“进货商信息和资质证明都有的,操作也没有问题,如果消费者不放心可以到店查看。”
陶然居门店称供应商提供的“田螺”检测报告。
然而,记者随后联系陶然居位于重庆的多家门店,门店负责人均否认了“辣子田螺”原料是福寿螺,而是“田螺”,并发来了供应商重庆希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该份报告显示,检测样品名称为“田螺”,所检项目主要是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化学药物残留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2年,就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文质疑陶然居使用的是福寿螺,近年来陆续都有多个投诉网帖被曝出,还有消费者报警维权或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反映。
来源:潮新闻·钱江晚报、成都商报、“湖北疾控”微信公众号、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南方都市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