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医生,都是一路上被各种各样的知识灌溉起来的——砖头一样的课本、带教老师的经验、领域内专家的共识、国内外临床指南……你在临床工作制定医疗决策时,最喜欢拿什么作为参考呢?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临床研究文章越来越多,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数量快速增长,除了国外指南,国内各大学会的指南及共识纷至沓来。
指南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大量的高质量临床试验基础上,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病例——因为人口众多,在收集疾病大数据和罕见病上,有非同寻常的优势。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相比于庞大的病例数,产出的高质量的可作为指南参考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并不高,国内很多指南直接参考或翻译国外的指南。
另外一大特色是,国内的专家共识远远大于国内指南数量。2015年有篇文章报道了心血管领域,国内外指南及共识数量,显示国内共识更多,当然这几年各大学会均推出自己的指南,但是共识数量更多。
注: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国心脏协会 ESC: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欧洲心脏协会 NICE: the UK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英国国家医疗卫生与临床优选研究所
指南/共识主要区别
这里引用协和医学杂志发表的[如何区分临床实践指南与专家共识]文中表格,供参考。
利/弊
指南整体来说更能指导临床,但是同样具有其限制:指南可能由于试验研究的偏倚或错误,带来错误的后果;指南可能会受到编写者倾向的影响;也有可能并非每位患者都愿意接受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并非每个个体的疾病特点,都能在指南中有所说明;指南的推进,需要大量试验数据基础——而这些试验,往往需要时间。
专家共识,一般认为参考价值弱于指南,但是优势是能提供更个体化的、更细致的指导。特别是在突发紧急公共卫生事件中,新出现的药品、器械等尚无确定的研究证据但又需要尽快指导临床实践,或者面临有关伦理、公平性等健康相关问题但不适合制订指南的领域。共识更具有灵活性。专家共识与指南,其实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附:共识制定方法/流程
1. 德尔菲法(the Delphi method)
该方法是指通过多次反复的结构化的方式收集参与者意见。针对参与人较多的情况 下采用通信/邮件方式征询参与成员的意见,经过至少三轮征询,使参与者们的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共识主题的结论。主要特点在于:设立主持人或主席,结构化的流程具有可控性,参与者可独立、匿名发表意见,并可得到反馈,但过程复杂,花费时间较长。
2. 名义组法(nominal group technique,NCT)
该方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通过出席所召开的讨论会,先进行个体决策, 即独立思考后,再看最终共识程度。该方法特点是,每位成员可平等参与,可避免讨论产生的冲突,能尽可能多地搜集观点,洁身实践,但在同时解决多个问题上缺乏灵活性, 需要较长时间。
3.“RAND”法
又被称为“改良德尔菲法”,联合应用了德尔菲法和名 义组法。“RAND”法通过优势互补发挥两者的优点,有效地克服了德尔菲法中专家不谋 面以致对有争议的问题难以取得共识和名义组法参与者意见过于分散的缺点。
4.共识形成会议法
遴选一组人参加会议,就某问题根据呈现的证据达成共识,分为开放和封闭两种 类型,均设有主席,负责全过程和分配任务,公众也可参与其中。该方法的主要特点在 于较之于其他方法更倾向于通过公共论坛讨论问题。通过面对面讨论和交流产生建议, 形式灵活,内容更丰富,经济方便,可实现快速决策。
来源:38度医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