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海鲜的人注意了 !
近日,秦皇岛市检测发现
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的海虹!
海虹亦称贻贝或青口
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
壳黑褐色,生活在海滨岩石上
(很多福建人称为“淡菜”)
贻贝
此前,
福建、河北等地 都曾发生过
贻贝和牡蛎污染麻痹性贝类毒素
中毒事件
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紧急提醒
近日
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
“食安秦皇岛”微信公众号
发布紧急提醒
近期海虹中
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风险高发
建议当地群众
不要捕捞、购买、食用海虹
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
据悉,每年四到六月份,海水中有大量含有毒素的单细胞藻类,被海虹等贝类吃了之后,就累积在体内。
这些毒素毒性耐热性比较好,不足以被烹饪消除,海虹等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风险高发。
近日,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在山海关区海域采集海虹样品3个,对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监测,3个样品均超出正常值。
其中抽取的1个样品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最高值超过判定限值的4.68倍,存在严重的食用安全风险隐患。
为防止因食用海虹引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海洋渔业部门全面加强海上巡查和渔港、渔业码头监管,禁止渔民采集、捕捞海虹上岸;秦皇岛市场监管部门要求食品经营者全面禁止销售海虹和加工制作海虹产品。
5月25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微信公众号也发布了相关提醒↓
此前福建等也出现中毒患者
严重者抢救无效死亡
此前,河北省秦皇岛市曾出现多例食用海虹中毒案例,患者都不同程度出现乏力、恶心、呕吐、气短、胸闷、头晕等症状。临床医生询问得知,患者都是在食用自己捕捞的海虹后出现上述症状。
2017年6月,福建卫生报曾报道过:福建漳州市漳浦县先后有30多名村民因食用贝类产品中毒住院。据流行病学专家会商研判,初步确定为海水赤潮污染导致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2021年,唐山市曹妃甸区也出现2例食用海虹中毒患者,其中1名经抢救无效死亡。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没有特效解药
多发于4-10月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其毒性极强,中毒多发生在4-10月份气温高的季节。
麻痹性贝类毒素会导致人体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仅0.5mg即可致人死亡。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只能靠催吐、止泻等方法对症治疗。
麻痹性贝类毒素耐高温,通常烹调方式无法去毒。因此,不能寄希望于通过加热降低毒性。
如何预防中毒?
01
购买要留神
贻贝等贝类食品可以食用,但要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在4、5月份这种赤潮爆发的高峰期,建议不要采捕或购买(食用)野生贝类食品。
02
到正规场所购买
无论是贝类还是其他食品,购买时都要挑选放心、有保障的场所,大型超市或者正规农贸(海鲜)市场,其卫生和安全性更有保障。
03
食用之前要去掉内脏
在贝类生物的所有组织器官中,麻痹性贝毒在消化腺、裙边、鳃部、性腺等部位含量较多。所以,食用前要去掉贝类食品的内脏,严格去除其消化腺和裙边,减少毒素,降低中毒风险。
04
不建议喝汤
麻痹性贝毒是一种水溶性生物毒素,在烹煮的过程中会逐步溶解到汤汁中,所以不建议喝汤。
并且,贝类等海鲜食品本属于高嘌呤食品,一般汤中的嘌呤物质含量较高,食用会升高体内尿酸,增加高尿酸血症等问题的发生风险,因此也不建议饮用。
出现中毒症状怎么办
一旦食用海鲜后发生中毒,应立即就医。
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C较多,多吃有助于肝脏排毒、加快毒素分解;牛奶、米汤等也可以保护胃肠道,因此在吃海鲜之前吃蔬果、喝点米汤,或可起到轻微的缓解之效。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来源:福建卫生报综合广州日报、食安秦皇岛、秦皇岛市疾控中心、爱秦皇岛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陈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