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短促的喇叭声,倏地打破了黄河滩清晨的宁静。闫春河急忙招呼工友,干净利落地将一箱箱包装好的芍药鲜切花搬上冷藏车。装好后,司机立马上车一脚油门疾驶而去。“这是外地的客户,当地已经卖断货了,上午得赶快拉回去。”近日,菏泽誉文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闫春河说。
从牡丹区李村镇镇区出发,沿黄河大堤向东驱车十多分钟就是张闫楼村,堤旁便可看到成方连片的芍药大田和一座座标准化日光大棚。“我们的芍药种植基地以种苗种植培育、鲜切花生产为主,花苞未开就需要连茎剪掉存入冷库。”闫春河告诉记者,他在2018年带头成立了菏泽誉文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目前合作社已有30余户花农加入,带动周边100多人种植、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
年近70的村民何凤菊,这几年倒是过上了“独立女性”的生活。衣食住行,经济上都是她说了算。前不久,她心脏感觉不舒服,住院观察了几天,用的也是自己的工资。“合作社刚成立,我就来干活了,一年能挣两三万元,再加上国家给的养老钱,我们老两口根本花不完。”何凤菊淳朴的笑容里藏不住骄傲。
不过,芍药在黄河滩上盛开之前,何凤菊的日子可不是这般光景。“最开始家里还有地,后来都让黄河给‘吃’了,只能出去打工。老伴年纪一大腿脚不好,我也走不开,生活上全靠孩子接济、政府补贴。”何凤菊回忆,那时候东西都是孩子给买,自己想买点啥、吃点啥都不舍得花钱,更不好意思张口。“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我们不愿意给他们再添负担。”何凤菊说。
在张闫楼村,像何凤菊这样鼓起腰包的村民不在少数。而像秦香菊这样年轻点、有干劲的,大多都选择跟闫春河一起种植芍药。秦香菊说:“基地育的种苗品质很好,我在这里承包了十几亩地种芍药,一年少说也能净赚八九万元。”
合作社的切花芍药种苗全是高端品种,育苗时还充分利用了黄河半淤半沙土壤的有利条件,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滩芍药种苗”。闫春河说:“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莎拉,我们还申请注册了‘黄河莎拉’商标。”闫春河口中的“莎拉”是芍药高端品种之一,而“黄河莎拉”与之相比,花蕾更大,直径最大可达5.2厘米,花茎也更挺拔粗壮,可切长度达到60厘米以上。
目前,张闫楼村的种植基地共400余亩,拥有8个新型日光育苗温室、2座种苗温控培育中心、2座低温钢结构仓储中心,培育种植进口芍药55个品种,年生产鲜切花100多万枝,形成了种苗培育、科学管理、集中采收、“实体+电商”营销的种植模式。
芍药鲜切花和优质种苗的供不应求,无疑是给闫春河的“黄河鲜花”事业“添油炽薪”。“目前,种植基地还在不断地扩建,培育引进的品种不断丰富,牡丹芍药种植、观赏、切花等技术也在不断改进。”闫春河说。在闫春河心中,“黄河文化”+“鲜花经济”已不仅仅是一项事业,更是一份记忆、一种追求。
菏泽日报记者 马源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