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赫鲁晓夫访华引发毛主席不满

0
分享至



图|1958年7月31日,毛泽东在机场迎接访问中国的赫鲁晓夫

1960年7月16日,苏联单方面照会中方,决定撤走在中国的1390名苏联专家,废除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等600余个合同以及合作项目。并停止供应中国建设急需的重要装备。

其中包括343项专家合同,257个科技合同,就连一张纸片也没给中国留下。

到1960年上半年,苏联援建的304个项目中,完成的项目只有103个,剩下201个项目处于待建设状态。

苏联方面这一突然举动,也直接造成了中国巨大的损失,并加重了我们的经济困难。

对苏联方面这一行为,毛主席心情尽管沉重,可他却仍旧用慷锵有力的话鼓舞着全国人民:

“不要怕,没什么了不起,我们还是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很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算的。”

苏联尽管单方面撤离了所有的援华项目,可中国的原子弹、导弹、氢弹以及人造卫星,还是顺理成章地上了天。

靠人、靠天、靠祖上,都不算好汉。

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全国的兵工厂就连步枪生产也造不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能有后来的军事工业基础,和苏联的帮助是有很大关系的。

不过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对中国采取的是有限的帮助。

苏联高层尽管在1949年就决定,对中国采取军事援助,但却在武器性能上大大缩水。

建国初期,刘少奇访问苏联时,曾向斯大林提出,购买最先进的米格-15战机,可苏方后来送过来的却是老掉牙的拉-11螺旋桨战斗机。

据说,是斯大林偷偷让人 修改了会谈记录。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后,斯大林也曾向毛主席承诺,保证供应全部的武器装备,但是在会谈时仍留了一手,援华的武器由“无偿”改为“五折记账”。志愿军战士手中的武器,都是二战时期淘汰退役下来的武器装备。



图|斯大林

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对华的援助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就在斯大林去世仅两个月后,赫鲁晓夫就在对华的军援上,一改过去只肯买过时产品的习惯,改为提供武器设计图纸,由中国兵工厂自行生产武器装备。

1953年6月4日,苏联方面与中国签订《关于海军交货和关于在建造军舰方面给予中国以技术援助的协定》,协定中规定,对华提供大量的新式战舰与飞机,并无偿转让中国先进的舰艇制造图表。

因该协定是6月4日签订,于是俗称六四协定。

赫鲁晓夫在上任之初,对中国的援助十分重视。

1954年国庆节前夕,当时苏共中央决定派米高扬率团参加,可赫鲁晓夫后来临时决定,由自己亲自率团参加。

为表诚意,赫鲁晓夫在临出发之前,还敲定了苏中协议中有关各个项目条款,当时苏联部长级会议主席伏罗希洛夫在其他主席团成员签字的情况下曾坚决的反对。赫鲁晓夫第二天开会就质问伏罗希洛夫:

“在飞往北京之前,你却固执起来,表示反对。你为什么反对?”

伏罗希洛夫称:

“我认为,我国人民没有力量承担在中国所承担的这种事业。”

尽管从伏罗希洛夫的角度上来说,他的说法并无不妥之处,但赫鲁晓夫还是一贯强硬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果不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以援助,那么苏联这样一个高级代表团到北京去,同毛泽东进行会谈,就是没有意义的。”

在敲定了这项协议以后,9月29日,赫鲁晓夫启程前往中国。



图|赫鲁晓夫与伏罗希洛夫

第二天,赫鲁晓夫便出席了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庆典活动,赫鲁晓夫在致辞中宣布:

“苏联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为实现中国的经济建设计划,给予了广泛的援助。”

“在1959年年底以前,苏联将参加141个大工业企业的建设和改建工作。”

1954年10月3日,中苏双方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会谈。整个会谈的气氛都是在欢乐友好的氛围中进行的。

尽管赫鲁晓夫对中方所提出的“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地表示不可置否,但依旧没有当场表示反对。

总而言之,赫鲁晓夫这次访华,本身就是以扩大对华援助为目的的,双方这种平等互助的姿态,也让毛主席感到与苏联关系前所未有的融洽。

“第一次与赫鲁晓夫同志见面,就很谈得来。”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赫鲁晓夫,与中国的关系还是相当融洽的。

1958年3月,布尔加宁卸任苏联部长级会议主席。赫鲁晓夫为继任者。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在赫鲁晓夫的影响下,中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在中南海游泳池边向毛主席转达了一个消息,希望能够在中国沿海建立长波电台以及两国共同组建一支核潜艇部队。

毛主席听完了翻译的转述后,便已经有些愤怒,苏联的舰队要靠近中国海岸驰骋,对于毛主席来说是很难容忍的一件事。



图|1957年12月,毛主席赴苏联访问

需要指出的是,在过去的历史上,中国曾经饱受苦难,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不仅仅是在中国近海航行,还能进入中国内陆的江河湖海。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期间,英国舰艇紫石英号因不听警告,擅自在作战区域肆意航行,被我三野炮兵击伤。

紫石英号事件后,毛主席借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李涛的名义发表声明:

“人民解放军有理由要求英国政府承认错误,并道歉和赔偿,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和各国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

距离紫石英号事件过去还没多久,当年的炮声音犹在耳,苏联方面却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显然是只考虑了自身利益,而无视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民族情绪。

况且令毛主席如此激动,也不是没有原因,因为根据中苏协商,苏联的作战飞机可以在中国机场暂留和加油,这件事儿毛主席本来也不愿意,现在苏联舰队又要开进中国领海,这不等于是把领海领空都被苏联人占据了。

“飞机来了还不够,军舰也要来了,领海领空全被苏联人占据了,我们还干什么?呆在陆地转圈圈?”

在毛主席的心目中,一直是把海军视为强国的根基。



图|1954年9月29日,毛泽东欢迎赫鲁晓夫来中国访问

第二天一早,毛主席紧急召见了尤金,严词拒绝了他:

“如果讲条件,我们双方都不必谈。如果他同意,他就来,不同意,就不要来,没有什么好谈的。”

“尤金大使同志,对于我们中国来说,保卫国家的军事力量必须在我们自己手中,核潜艇,你们苏联有,我们也要有,你们不给我们,就是一万年,我们自己也要搞出来!”

对于毛主席如此严肃的态度,尤金也感觉十分委屈,在过去的历史上,他同毛主席的关系一直很好,尤金在北京时,还主持出版了《毛泽东选集》俄文版。

尤金感觉事态严重,立即报告了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也没有想到,毛主席会有如此大的反应,责怪尤金的同事,赫鲁晓夫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到中国一趟,亲自解决这件事儿。

1958年7月31日,赫鲁晓夫动身前往北京。

这也是他本人第二次来北京。

为了缓和气氛,赫鲁晓夫与毛主席见面时,主动谈了一些自己取消了斯大林时期对中国的一些错误举措,毛主席对此也表示赞同。

半晌后,赫鲁晓夫自感气氛差不多,于是笑着对毛主席说:

“现在我要发起一场进攻了。”

毛主席也不客气,上来就问:

“请您解释一下,什么叫联合舰队?”



图|1959年9月30日,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到机场迎接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开始大谈他的构想,诸如海军建设之类的话,实际上差不多的话,之前尤金也提到过,还谈到了美国第七舰队出入台湾海峡一事,毛主席对赫鲁晓夫云山雾罩的谈法十分不满,干脆直接打断了他的谈话。

“尤金不止一次地讲到要建立联合舰队,我问尤金,谁将拥有这支舰队,中国人,苏联或者是共同拥有?比如,如果在一支舰队中有100名海军,你我各自拥有的比例是多少?”

毛主席强硬的态度让赫鲁晓夫大感讶异,尽管他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双方的合作,但很明显他没有站在中国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

总而言之,联合舰队这件事后来没有了下文。

8月3日,赫鲁晓夫启程回苏联,毛主席亲自送往机场,但是两人没有同车,机场也没有举行什么欢送仪式,一切都显得冷冷清清。

尽管双方各自都宣称在一系列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但是很明显,中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195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

尽管苏联方面每年都派代表参加,可到了9月30日这一天,新华社却突然接到了通知,要求他们到机场去。

杜修贤后来回忆称:当时要他去机场,是去拍摄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等领导人到机场欢迎赫鲁晓夫的新闻照片。

而事先大家根本就没有听说,赫鲁晓夫要来中国。

尽管当时中苏关系之间似乎已经出现了裂痕,但毛主席还是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而在当时参加中国国庆的还有许多国家的元首,但毛主席都没有到机场去迎接。



图|1959年9月30日,毛主席、刘少奇在机场与赫鲁晓夫合影

赫鲁晓夫这次来中国,也是在刚刚访问美国结束后不久,自以为带来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于是迫不及待的过来想要传达这一消息。

当天晚上,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国庆招待宴会,许多外国元首也出席了这次会议。

本来毛主席是要准备讲话的,可就在宴会前,毛主席看到了赫鲁晓夫的讲话稿,上面有一句:

“不要用武力去试验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固性。”

毛主席皱了皱眉头,当场就决定了不讲话,改为周恩来讲话。

宴会一开始就在这么不尴不尬的情形下进行,据参加宴会的苏联外交部部长葛罗米柯事后回忆称:

“在整个宴会上,他一直同自己的主宾赫鲁晓夫并排坐着,却没有说上十句客套话。”

毛主席当然安排赫鲁晓夫坐在自己身边。

即便这样,在双方喝了几杯酒后,赫鲁晓夫便开始借着酒劲儿肆意评论开,毛主席在一旁小声地提醒:

“做事要谨慎,说话要有分寸,要有内外、亲疏、远近之分,不要被敌人抓住把柄,钻空子。”

赫鲁晓夫浑不在意,大大咧咧地说:

“咱们也有嘴巴,也会反咬他几口。”

顾保孜在《聚焦红墙.共和国的镜头》一书中谈到这件事事,也曾这样描述过一句话:

“一个泱泱大国的领导人对重大的国际问题采取如此轻率、浮躁的态度,真是不可思议。”

毛主席脸上的神情,已经是在说明,他是有多么的不愉快,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了一个大国领导人的风度。

杜修贤拍下了不少十分珍贵的照片,尽管他后来才知道,正式会谈时的表现,比宴会上还要精彩许多。



图|1959年9月30日,毛泽东与宋庆龄同赫鲁晓夫、胡志明在新中国国庆十周年宴会上

总而言之,中苏在当时各个问题上都有很严重的分歧,特别是赫鲁晓夫刚刚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马里兰州的总统别墅戴维营进行了会谈,于是他把一些和美国会谈的内容,搬到了中国。

整个谈判期间,赫鲁晓夫都摆出一副霸主的架势,不断地干涉我国的内政,说金门炮战前为什么不和他们打招呼,批评我们处理西藏问题不慎重,还说我们不该和印度发生冲突,而且还是为了那块不毛之地起冲突。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同参加会谈的陈老总站起来反驳赫鲁晓夫:

“炮击金门是我们内部的事情,那是中国领土!中印边境事件,明明是印度侵略,你们却偏瘫,对炮击金门你们耿耿于怀,难道是替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指责我们吗?”

另外在会谈期间,赫鲁晓夫还提出了一个令主权国家不能容忍的要求:

“还有一件事,希望你们考虑释放两个被俘的美国飞行员(也有资料显示为5个美国人)。”

赫鲁晓夫这种公然为美国当说客的行为,也引起了毛主席的不满。

毛主席的态度十分坚决:

“不行,这事儿不能商量。”



图|1959年9月30日,毛泽东与赫鲁晓夫、胡志明在新中国国庆十周年宴会上碰杯

赫鲁晓夫在会谈期间,一贯以咄咄逼人的姿态,尽管我们做了针锋相对的驳斥,但赫鲁晓夫依旧我行我素,拒绝听从任何意见。

10月4日,赫鲁晓夫率领苏方代表团启程回国,临走前对毛主席说:

“苏联党政代表团怀着坦诚的心回国,我们的友谊不应因具体问题的一些分歧蒙上阴影。”

毛主席也回答道:

“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

毛主席不卑不亢地顶住了压力,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以及主权独立的尊严。

尽管赫鲁晓夫嘴上说的“我们的友谊不因具体的问题而产生阴影”,可事实上赫鲁晓夫内心十分不满,他要让中国尝尝不听话的滋味。



图|毛主席

从1959年6月,苏联方面就违背了关于国防技术的协定,拒绝提供原子弹样品和技术资料,到1960年6月20日,苏联单方面撕毁与中国签订的所有协定,并于7月16日照会中国。

虽然苏联撕毁协议,对中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但我们还是依靠着我们的聪明智慧,化解了这场危机。

也就是在苏联人撕毁协议的4年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中国进行了核弹与导弹的“两弹结合”试验,上午9月,载有核弹头的导弹发射成功,并准确命中了894千米以外的目标,标志着我国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

巧合的是,也就是新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月,赫鲁晓夫黯然下台。

毛主席听说此事后,幽默地说了一句:

“我们应该给赫鲁晓夫颁一个一吨重的勋章,感谢他促使我们搞出了自己的原子弹。”

当然这句话本身也有两个意思。

“他既没有忘记赫鲁晓夫带给中国的压力(转化为动力),也没有忘记前苏联人民给中国的巨大帮助。”



图|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而也就是在这一天,赫鲁晓夫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克林姆林宫时,秘书转告了他这一则消息。

据秘书回忆,当时他看到赫鲁晓夫嘴角痉挛了一下,却没有说出一句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清晨鹿
清晨鹿
史说天下
2179文章数 1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上市公司原子公司税务被"倒查30年" 税务人士发声

头条要闻

上市公司原子公司税务被"倒查30年" 税务人士发声

体育要闻

豪华阵容,原始战术 英格兰10亿天团就这?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省市级税务人士:目前没有全国性查税

科技要闻

OpenAI可能会迎来重大变化

汽车要闻

传奇新篇章 全新一代大众迈腾来了

态度原创

健康
艺术
手机
亲子
家居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手机要闻

骁龙8 Gen3领先版参数曝光!大核主频升级为3.4Ghz

亲子要闻

奥运冠军“奶爸”:浅谈三胎的幸福指数

家居要闻

空谷来音 朴素留白的侘寂之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