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为外孙取名,亲家不让用“虎彪杨柳松柏”,主席:要求不低

0
分享至

1962年,李敏诞下一子,这也是毛主席的第一个外孙。在毛主席前往医院看望母子二人时,李敏却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要求,她对毛主席说:“爸爸,我们希望您能给这个孩子取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寓意要好,但是名字里又不能包含一些传统意象的文字。”

众所周知,毛主席酷爱阅读,一生中所读书目何止上万?是真正的达到了读书破万卷的境界。可面对女儿的这个要求,毛主席却笑着说道:“你的这个要求不低哦。”



毛主席

李敏的要求具体是什么?孩子的名字里究竟不能包含哪些文字?毛主席最后取出了什么名字?他这个外孙又是否如他所期盼地那般成长?

取名

1962年的秋天,毛主席正如平常一样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内看书。突然,一名秘书急冲冲的跑进来,打断了毛主席沉浸在阅读中的思绪。可还不待毛主席说什么,就听这名秘书兴奋的喊道:“主席,李敏生了!是个大胖小子!是个大胖小子!”

一听这话,毛主席马上放下书本,站起来走到秘书的面前,急忙问道:“李敏情况怎么样,还好吗?”



李敏(图右)

秘书见毛主席这样问,就说到:“主席,你就放心好了,母子平安。”

听罢,毛主席便放下心来。等到下午五时左右,毛主席忙完一天的工作,就和秘书一道乘车前往医院看望李敏。等毛主席赶到医院之后,发现李敏正抱着孩子逗他玩。见到父亲前来,李敏问候道:“爸爸,您过来了。”

毛主席点点头,叮嘱到李敏这段时间要注意营养,不要太过劳累。交代完后,毛主席把注意力放到了李敏怀抱中的这个小家伙身上,只见他生得晶莹剔透,粉雕玉琢,十分招人喜欢。



毛主席

毛主席小心翼翼的将婴儿从女儿的怀抱中接过来,看着他轻声的说道:“嗯,小家伙生得漂亮,额头宽,有灵气。怎么样,他叫什么名字呀?”

听见父亲发问,李敏说道:“爸爸,我们还没给他取名字呢。我一早就打算,想请您来给他取一个名字。”

见女儿如此要求,毛主席刚想答应,可转念一想,又说道:“这样怕是不好吧。这孩子的公公婆婆还没见到他,在名字上也没有发言。我这个外公就这样“霸道”的先取个名字,回头,从洲他怕是要埋怨我哟。”



孔从洲

毛主席口中的从洲,正是我国的开国中将孔从洲将军。他原是二野的纵队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孔从洲就被调到炮兵部队任副司令员。他的儿子孔令华与李敏是一起同窗的同学,日久生情,于1959年在毛主席的亲自主持下成婚。

结婚以后,孔令华和他父亲一样,都是在部队中工作。只不过区别是一个在炮兵部队,一个在国防部科工委。部队中的事务繁忙,李敏生下孩子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接近5个小时,可他二人却一直未能来此看望,反倒是毛主席先来了一步。因此,在李敏要求毛主席给孩子取名的时候,毛主席才会有顾虑,提议说要不要等孔从洲和孔令华来后再作商议。

见主席有顾虑,李敏连忙说道“爸爸,我和令华一早就商量好了,这第一个孩子的名字啊,就得由您来取,我公公婆婆他们也答应了。不过,我公公他倒是有一个要求,说是您给取得这个名字啊,既得要好听,也要有好寓意。而且,名字中还不能有像“虎、彪、杨、柳、松、柏”这样中国传统的单字,否则,就太普通了。”



毛主席

听完女儿的这个要求,毛主席一下子就面露了难色,他打趣的说道:“亲家公的这个要求可真不低啊,这不是摆明了要我好看吗?”

听到父亲叫苦,李敏赶忙说道:“爸爸,这回你可不许再推拖了。我怀孕时,好些次想来见你,可你总说工作忙,没时间。现在,就当是给你的这个外孙补偿好了。”

毛主席见女儿这般,又看向怀中的婴儿,他思索了一下,说道:“我的老师是马克思和列宁,列宁的这个宁字不错,安静、安宁,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取名习惯。他既是我毛泽东的外孙,也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干脆就叫继宁好了,孔继宁,你觉得怎么样?”



李敏一家

听完毛主席这么说,李敏也在默默的念着这个名字:“孔继宁,继宁!爸爸,这个名字好,就叫孔继宁吧。”

见到女儿没有意见,毛主席高兴的亲了亲怀中的宝宝,说道:“孔继宁,你以后一定要继承我们的革命事业,将国家建设的和谐美好,繁荣昌盛。”

成长

毛主席给外孙取完名字后,又和他玩了好一会时间,最后直到天色完全黑了下来,才依依不舍的离去。坐到车上时,他还不忘给秘书交代,从他稿费里取出来一些钱,买些鸡蛋、牛奶、水果和营养品,隔天给李敏送过去。



毛主席

秘书点头称好,毛主席高兴的靠在汽车的背垫上,喃喃自语着他刚刚给外孙取的名字。据后来秘书回忆道,在她陪毛主席工作的时间里,毛主席像这么高兴的时候还是头一次见到。

另一边,直到深夜,李敏的丈夫孔令华才忙完工作。早在中午时分,他就从电话里得知自己的儿子已经出生,可是他当时还在国防部大院内工作。

虽然他万分期待,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奔到妻子的身边,在忙完工作后,孔令华第一时间赶到了妻子和孩子的身边。



李敏和孔令华

亲眼见到孩子后,孔令华才从李敏的口中得知,主席已经给孩子取好了名字,叫孔继宁。孔令华念了几遍这个名字,非常喜欢,他高兴的和妻子说:“我等会就给爸爸打电话,告诉他他的孙子叫孔继宁,是咱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人。”

由于在过去,毛主席忙于革命,很少能够有几何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这也是他心中一直抹不去的遗憾。李敏在出院以后,就带着孔继宁一起住进了中南海。毛主席非常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外孙,虽然他每天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可还是忙里偷闲,找时间就抱一抱孔继宁。

在长辈们殷切的期盼中,孔继宁就这样一天天长大。后来,李敏在回去上海探亲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母亲贺子珍太过孤单,她回到北京以后,就和孔令华还有毛主席商量了一下,想要将孔继宁送到上海,和他的亲外婆住一段时间。



贺子珍

贺子珍在长征中曾经受过重伤,在离开延安后就一个人前往了苏联。新中国成立后,贺子珍去到了上海,和自己的哥哥贺敏学一起生活。陈毅在离任上海市长之前,特意将自己的住所批给了贺子珍居住。

可是,诺大的房屋,终究还是治不好贺子珍内心的孤独,她的女儿李敏长期在北京生活工作,即使来上海,往往也只是住上一段时间就不得不离去。内心的孤寂,再加上病痛的折磨,让贺子珍的晚年生活并不好受。李敏见到母亲这样,便想将孔继宁交给她照顾,有个小家伙陪伴,她的生活也会好受些。

对于李敏的这个提议,毛主席和孔令华都同意了。就这样,6个月大的孔继宁搬出了中南海,搬到了上海和自己的外婆一起生活。多年以后,孔继宁回忆说,他住在中南海的时候毕竟年纪太小,并没有留下什么记忆。但是在上海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日子,他却印象深刻,外婆的教育,也深深的影响了他日后的成长。



贺子珍与孔继宁

孔继宁的到来,让晚年孤寂的贺子珍的内心世界一下子有了色彩。李敏回忆道:“继宁刚一见到他外婆,脸上就露出了笑容,这也许就是隔代亲吧。”

对于自己这个唯一的外孙,贺子珍很是喜欢。在他来到身边以后,贺子珍脸上的笑容都多了起来。在为数不多的和外孙合影的照片中,贺子珍总是面露笑容,一脸慈祥。

打从记事开始,孔继宁就是和贺子珍一起生活的。他记得很清楚,外婆经常给他讲过去的故事。那时候,中国人的生活过的很苦,外婆本是个地主家的大小姐,可是她并没有像其他地主一样剥削劳动人民,而是闹起了革命。



贺子珍

再后来,革命受到了国民党的打压,她们就跑到井冈山上继续革命,直到了她遇到了孔继宁的外公,也就是毛主席,她们这一伙人才明白了自己的斗争方向。

一次,孔继宁发现外婆的肚子上有一道很长的伤疤,就像一道嵌在身上的裂缝一样,看起来非常可怕。孔继宁问外婆这是怎么回事,贺子珍跟他讲,这是在长征时期,国民党飞机正在空中轰炸,为了掩护伤员,外婆才被飞机炸伤的。

紧接着,贺子珍教育孔继宁,就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的人,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才最终造就了新中国的诞生。



贺子珍与毛主席

所以,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他们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孔继宁懵懂的点点头,他现在还小,不懂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但外婆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神情很严肃,所以他就一直记在了心里,长大以后,孔继宁才明白外婆对他的嘱托。

前进

稍微长大一点以后,孔继宁重新回到了北京读书。在学校里,孔继宁衣着普通,上下学期间也是一个人搭乘公共汽车。其实,以他的身份,完全可以坐自家的汽车,但是孔令华和李敏却要求他必须和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一样,不准搞特殊。李敏还告诉他,当初,她在北京上学的时候,外公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提起外公,孔继宁自然是无比的佩服。小时候住在中南海的时候,他年纪太小,已经记不住那些发生过的事情。到如今,外公年纪也大了,而且身体也不是很好,常年住在中南海里,孔继宁也只有很少的时间才能够见到外公。



毛主席

可是每一次见面,毛主席总是能一下子就认出他,孔继宁记得很清楚,毛主席和他说过的最多的话就是“继宁啊,来让我看看,嗯,又长高了嘛。”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病逝。伟大领袖的突然离开,让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在这一年里,周总理,朱老总,毛主席,这个曾经关系最亲密的革命三人组先后离开了人世。孔继宁也强忍着悲痛,向老师请假,去参加自己外公的葬礼。

直到这一刻,他的老师才知道,这个平日里学业出众,但看起来平凡普通的学生竟然是毛主席的外孙。孔继宁还特意和老师强调道,不要和同学们透露他的真实身份。毕竟,不管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已经过世的外公,都曾经不止一次的和他要求过,不要搞特殊,要把自己当作普通人。



孔继宁

18岁这年,孔继宁以出众的成绩结束了高中学业。本来,以他的成绩,完全可以去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去深造。但是孔继宁在志愿表上,却填了一所军校的名字,他从未忘记自己的身份,现在,他要追寻父亲的脚步,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在学校中,孔继宁依旧低调,他从不主动和别人提起自己的家人,有人问他家庭背景时,他也只是会说:“我的父亲就是一个老兵而已,没什么特别的。”

后来,孔继宁以优异的成绩从军校毕业。刚一毕业,因为英语成绩出色,他就被分配到了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担任助理。在巴基斯坦待了几年之后,他又被组织调到了中国驻英大使馆。这个时候,孔继宁也不过才二十来岁而已,可以料见,如果他一直坚持下去,一定会在外交系统做出非常出色的成绩。



孔继宁

1999年,孔令华突然离世,这个噩耗一下子对一家人都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考虑到母亲年事已高,而孔令华又在外交系统任职,常年派驻在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孔继宁最终决定辞去职务,回到国内照顾母亲。

虽然离开了外交系统,回归成为了普通人的身份,但孔继宁始终没有对自己放松过要求。他不曾忘记,自己的身上流动着红色的血液,血液里传承的,是共产主义的革命精神。

2001年,在母亲李敏的支持下,孔继宁成立了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他想以此为平台,有计划、有体系的对毛泽东思想进行规模化的宣传。孔继宁认为,人们不仅要熟知毛主席的故事,更应该要熟知毛主席的思想与精神。



孔继宁

除了宣传外公的思想以外,孔继宁还四处调阅资料,拍摄出了一部以他外婆为主视角的纪录片。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了解他外婆,了解那个曾经是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的故事。

直到现在,孔继宁已经年过耳顺之年,但他没有退休,依然坚持在岗位上,继续宣传着毛主席的思想。他说过:“我的名字叫继宁,这是外公希望我继承共产主义的事业,如今,我也要为红色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培养出更多的继承人,朝着光明的道路继续前进。”

看完毛主席为外孙取名的故事,屏幕前的你又是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风谈笔录
风谈笔录
历史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
2047文章数 1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武汉一警察牺牲 身中15刀仍下25级台阶紧追歹徒20米

头条要闻

武汉一警察牺牲 身中15刀仍下25级台阶紧追歹徒20米

体育要闻

万人空巷!皇马举行欧冠夺冠庆典

娱乐要闻

混战升级!编剧赵冬苓力挺王阳遭围攻

财经要闻

黄仁勋的计划:涉及新AI平台 HBM4 机器人

科技要闻

2万字演讲|黄仁勋剧透 未来3年新品有这些

汽车要闻

搭载华为HiCAR 传祺M6 MAX售14.58万元

态度原创

数码
游戏
房产
亲子
家居

数码要闻

Zen5架构公布,AMD官宣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7月开售

TOC8国际邀请赛:恭喜PasDeBol成功夺冠!

房产要闻

重磅!琼海出台楼市新政:住房出租、挂牌计划出售,都可减套数!

亲子要闻

孩子生病坐在椅子上打点滴,妈妈反倒躺在床上玩手机,孩子一句话感动网友

家居要闻

静谧极简 让空间回归本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