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韩国宪法为啥会有中文?没了汉字,韩国人难道真的就不识字了?

0
分享至

2016年的美版知乎Quora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韩国宪法为啥会有汉字?

底下有一位韩国人见状,当即气急败坏的回怼问题的提问者:

“那根本就不是汉字,建议提问者去治治自己的眼睛!”

然而,韩国的公民的身份证件,甚至独立宣言等重要文书上到处都有汉字。

韩国人为何会如此沉迷汉字呢?


韩国的《大韩民国宪法》

汉字流入 蔚然成风

汉字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大瑰宝,有着近千年的历史。随着朝代的更迭,汉字也开始在整个东亚流传开来,传入朝鲜半岛。早期的朝鲜半岛只有高句丽、新罗和百济这三个小国,它们都没有属于自己国家的文字。但没有文字,就没办法进行文化活动,这让韩国人很是苦恼。

可以说,直至16世纪以前,朝鲜半岛都始终饱受没有文字的苦恼。但是,历史要记录,政府文件、法律文书这些重要文件总是需要记录的,所以他们只能使用汉字。高句丽建国初期写的《留记》,第二代王琉璃王写的《黄鸟歌》,这些都是纯用汉字撰写而成的。


时间转眼来到公元372年,高句丽王朝为了推广汉字,开始设立国立教育机构“太学”。但虽说是将汉字的使用范围扩大了,但能够学习的“学生”也只能是贵族子弟,底层的老百姓仍然是没有机会去学习汉字的。某种意义上,这一时期的汉字更像是朝鲜贵族的独享特权。

进入唐朝后,中国和外国的经济、文化、贸易等领域都进入了空前的交流黄金期,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也开始愈发重视对汉字的学习。比如在贞观十三年(639年),这三国就曾陆续派出几千人去唐朝当留学生,为的就是学习他们的“国学”汉字。


新罗末期,朝鲜半岛的汉诗文坛开始随着中国文字的兴起愈发繁盛,出现了以崔致远为首的一批新生代作家。这些人虽然都是贵族身份,但对韩国汉诗的发展颇为重视。他们认为只有参加唐朝的“宾贡科”考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韩国汉诗体系愈发完善。

据崔瀣《拙稿千百》记载,天祐元年(904年)8月到天佑四年(907年)3月,短短四年时间里,唐朝贡科及第的总人数里就有58人是新罗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在结束留学后都回到了新罗,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新罗的文化事业建设,仅有少数人留在了中国继续发展。


公元1443年,朝鲜半岛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为朝鲜王朝。这个时候中国的朝代更迭已来到明朝,韩国依然是明朝的一个藩属国。更严峻的问题是,韩国人虽然很努力的学习汉字,但仍迟迟研发不出本民族的汉字。对于韩国来说,这简直是比灭国还要恐怖的大危机。

要知道,当时朝鲜的几个邻国如蒙古、契丹这些都已经有了属于本国的民族文字。同时期的国家都已经领先一步,但韩国文化却还是离不开中国的汉字。眼看着韩国始终在民族文字的问题上迟滞不前,韩国政府开始加大对本土民族文字的研发力度。


世宗大王即位后,虽然仍然将汉字的使用者范围局限于政府人员和贵族,但也意识到了民众对文字的需要。于是,他提出了“训民正音”。所谓的“训民正音”,实质上就是一群朝鲜本土学者聚在一起,以朝鲜语作为底板进行二创,形成了韩文。

韩文的字母拼读方式和我国的拼音大体相似,共包括24个基础字母,每个字母都是用简单的笔画组成。只要能将韩文的字母拼读出来,那老百姓自然也就知道怎么读了。15世纪,《训民正音》正式创制,韩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文字韩文,再也不用去羡慕其他邻国了。


韩国字母表

然而,《训民正音》的出现真的改变了韩国依赖汉字的现状吗?从后续的发展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训民正音》出台时,汉字已经成了朝鲜半岛的主流语言,彻底融入到了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即便有了韩文,韩国政府发公文照旧还是用汉字。想改掉,哪那么容易?

态度转变 排汉兴韩

清朝末年,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迫切靠侵略他国扩充领土的西方列强,开始将魔爪伸向了中国。自1840年起,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海战、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侵略战争的爆发,中国的综合国力日落西山,汉字在韩国也成了被人嗤之以鼻的落后产物。

清王朝以前,中国经由唐宋明三代统治者的治理,在东亚各国影响力十分巨大,汉字更是被他们奉为瑰宝。然而,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却让中国成了“落后国家”,韩国内部也兴起了旨在废除汉字的文字改革。


韩国的报纸上,到处可见汉字

韩国的年轻知识分子们认为,只有用简单易学的表音文字替代汉字,韩国才能真正实现“去中国化”,脱离作为中国藩属国的桎梏。结果改革还没开始,朝鲜半岛就沦为了日本人的殖民地。韩国人非但没能和汉字划清界限,甚至自己的本国语言,也被日本一并禁止使用了。

这样的被殖民处境,从1910年到1945年持续了整整35年,直到二战结束后才真正结束。韩国人因为被日本人欺负的急了眼,这下不止要废除汉字,连日语里的日式汉字词也被韩国的“国语酵化”运动打进了冷宫。


韩国街头路标上的汉字

韩国人坚持不懈的要将汉字赶出韩国,主要是因为汉字的笔画实在又多又杂,韩国人的脑子实在理解不了。尤其是没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老百姓,别说书写汉字了,就是最基础的读,也会被那堆同音词同义词搞到崩溃。

步入20世纪50年代后,韩国废除汉字的声音随着“亲美派”李承晚的上台愈演愈烈。李承晚想要巴结美国,自然就要做些什么“聊表忠心”。于是,为了让韩国彻底和汉文化圈斩断联系,李承晚开始加大废除汉字教育的力度,韩国学术界更是提出了所谓的“脱亚入西论”。


一时间,韩国国内开始掀起了诸如“汉字落后论”等诋毁汉字的风浪。等到了后期,韩国人的思想则变得更加荒唐——他们将汉字据为己有,给自己安上了一个“中华文化的继承者”的头衔。既然那么讨厌汉字,为什么韩国人到现在,还是不肯彻底放弃它呢?

中断汉字 岂是易事

韩国人这么“双标”的举动,对于我们来说也不算稀奇。毕竟韩国是出了名的“文化小偷”,端午节、李白都能被韩国人说成是他们家的,做出这种事也不奇怪。不过,好面子的韩国人当然不会明着承认他们离不开汉字,因为一旦真的抛弃汉字,韩国受到的伤害将是巨大的。

韩文专用政策的推行,害得韩国近三代人都无法真正掌握汉字,韩文学得也一塌糊涂。汉字词占据总词语汇的70%多的韩国,在推掉汉字、大兴英语的那段时期非但没取得什么进展,反而加剧了国民阅读新闻、文章的障碍。诚如韩国国民大学金恩植教授所言:


韩国公民的身份证件,后面仍附有汉字

“我们抛弃汉字的结果是,汉字走了,英语来了,英语占据了过去汉字的位置。由于我们不懂汉字,从祖先开始代代相传的族谱、家训、祖先的文籍及记录等,便统统丢的一干二净。”

而且,就韩国的本民族语言韩文来说,本身也存在一定弊端。韩文只具备“表音”,却并不具备“表意”的作用。也就是说,同一个读音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含义不同的词汇,很容易给人们造成错误的认知。因此,对于韩国人来说,中断汉字的影响是巨大的。


所幸自1997年起,韩国政府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纠正了对汉字的态度。于是,“韩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应运而生,之后政府的官方文件、国民议会颁布的法律条款也都开始施行韩文和汉字混合的书写制度。这样韩国既可以留住本国特色,也不必再剔除汉字。

但时至今日,韩国国内仍存在排除汉字的异议声,韩国人对汉字的态度依旧是褒贬不一。归根结底,韩国人去除汉字的背后,最大的症结是他们极度匮乏的文化自信。近代被殖民的历史让韩国人妄想靠去除汉字成为东亚强国,但这条不伦不类的路,他们又能走多久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188爱生活呀
188爱生活呀
爱家庭 爱生活 爱美食 分享自己生活点点滴滴
69文章数 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美方对中国官员实施签证限制 外交部回应

头条要闻

美方对中国官员实施签证限制 外交部回应

体育要闻

万人空巷!皇马举行欧冠夺冠庆典

娱乐要闻

混战升级!编剧赵冬苓力挺王阳遭围攻

财经要闻

接班100天,宗馥莉急了

科技要闻

2万字演讲|黄仁勋剧透 未来3年新品有这些

汽车要闻

搭载华为HiCAR 传祺M6 MAX售14.58万元

态度原创

数码
房产
亲子
时尚
教育

数码要闻

618序幕揭开,这款洗净比天花板洗衣机一定会是你的菜!

房产要闻

12000+起!海口40+楼盘,最新价格曝光!

亲子要闻

爸爸晒出养大的女儿,这越长大越让爸爸焦虑,“这是中了什么基因彩票生出的天使”

为什么我劝中年男人:衣不穿紧、不塞衣角?看这3组对比就明白了

教育要闻

77年邓公就恢复高考征求意见,辽宁负责人:想震动,又担心会地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