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芦哲:公用事业涨价会带来“再通胀”吗?——中国再通胀系列之二

0
分享至

以下文章来源于宏观fans哲 ,作者芦哲

芦哲 S1220523120001

联系人:占烁

相关研报:【方正芦哲】如何走出低通胀:中国历史启示

核心观点

近期,国内多地调整了水电燃气和高铁等公用事业的收费标准。我们认为在当前总需求偏弱的环境下,仅仅依靠成本端的价格上调,而没有总需求大幅回升的配合,无法形成涨价合力,不足以带来再通胀。因为成本端的涨价可能难以向下游传导,这会使得公用事业涨价带来的成本上涨只能短暂而小幅地影响价格,在12个月之后,价格的同比增速仍会随着基数效应的减退而回落。本文中,我们将会从投入产出表角度测算公用事业涨价对CPI和PPI的完全影响,并探讨这一影响兑现的条件。

全面认识公用事业价格:基于国际和历史的比较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水电价不高,水价相当于IWA调查30国均价的53%,电价分别相当于OECD和新兴国家的59%/81%。根据2022年国际水协会(IWA)对30个国家和地区用水价格的调查,用水200m³以内时,我国用水价格为4.8元/m³,其中同为制造大国的德国、日本分别为13.1和7.1元/m³,30国平均为8.9元/m³,我国为30国均价的53%。根据国家电网的数据,我国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的平均电价大约相当于OECD国家的59%,相当于新兴市场国家的81%,相当于美国的83%。

国内来看,过去20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公用事业价格涨幅长期较低。民用价格方面,从涨幅来看,水价20年上涨69%>天然气38%>公汽36%>电价7%。工业水电燃气价格在过去20年的涨幅是民用的两倍左右。2004-2024年,工业用水价格上涨139%(民水69%),天然气价格上涨81%(民气38%),用电价格上涨14%(民电7%)。

结合历史和国际比较来看,公用事业涨价有成本上涨、价格偏低和地方财政压力这三方面考虑。

一是成本上涨。近几年,公用事业成本居高不下,压缩企业利润率。在2021-2022年这轮全球通胀中,布油价格最大涨幅达到3.4倍,国内动力煤期货价格上涨2.6倍。公用事业行业成本率从2020年底的87.7%上涨至2021年底的91.7%,提高了4个点,导致同期营收利润率从6.4%降至3.3%。2023年以来,公用事业成本有所下降,但仍然明显高于疫情前水平,企业利润率仍承压。

二是价格水平偏低。从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来看,我国当前公用事业价格,特别是民用价格,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基于这一考虑,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近几年分别提出过水电涨价的设想。

三是地方财政压力加大。公用事业行业较为依赖财政补助,且多为地方事权,但近两年来,土地出让收入减少等因素使得地方财政压力加大,公用事业涨价也有助于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这一轮涨价潮可追溯到2022年以来的成本上涨,有4类公用事业价格从2022年以来明显上调:一是工业用电,在2021年11月-2023年3月,涨价7%;二是工业用天然气,在2021年12月-2023年3月涨价21%;三是公共汽车票价,2021年9月到2022年1月涨价12%;四是民用供暖,2021年12月-2022年2月涨价24%。

公用事业涨价如何影响CPI和PPI?

从直接影响来看,如果水电燃气和高铁都涨价5%,对CPI和PPI直接拉动为0.22和0.37个点;如果都涨价10%,对CPI和PPI直接拉动为0.43和0.73个点。从投入产出表测算的完全影响来看,当水电燃气和高铁价格都上涨5%时,CPI和PPI分别上涨0.3和0.7个点;涨价10%时,CPI和PPI分别上涨0.6和1.5个点。

为何公用事业涨价不会带来再通胀?

我们认为在当前总需求偏弱的环境下,仅仅依靠成本端的价格上调,而没有总需求大幅回升的配合,无法形成涨价合力,不足以带来再通胀。因为成本端的涨价可能难以向下游传导,这会使得公用事业涨价带来的成本上涨只能短暂而小幅地影响价格,在12个月之后,价格的同比增速仍会随着基数效应的减退而回落。

具体而言,公用事业涨价无法带来再通胀的原因来自三方面。一是需求偏弱下,价格传导不畅,各行业难以形成统一的涨价力量。我们通过投入产出表测算公用事业涨价的完全影响时,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就是上下游成本上涨能够完全传导。而在现实中,这个假设难以完全实现,许多行业可能出现只有成本上升、价格并未上调的情况,难以形成各行业的涨价合力。

第二,从实际来看,水电燃气和高铁往往是局部调价,很少统一涨价,意味着水电燃料和高铁费全面上涨5%本身是难以实现的假设。比如本轮涨价,一线城市中上海是在2023年底上调水价,广州是在2024年5月通过调价听证会。调价节奏错开,各地区很难在同一时期内形成统一涨价的力量,体现在整体CPI和PPI价格上会更温和。可以从水电燃料和交通费CPI历史涨幅中得到验证,这两项价格从2001年后,年度涨幅从未超过10%,2010年后从未超过5%,同时、全面涨价较难实现。

三是公用事业涨价带来CPI增长的持续性不强。以北京上海为例,2014年5月1日起,北京居民用水实行阶梯定价机制,当月北京市水电燃料CPI环比上涨4.6%,但此后CPI环比增长迅速回到接近0的水平。相似地,2021年10月,遵循《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规定,上海市调高了居民水价,当月水电燃料CPI环比增长2.8%,而其后三个月水电燃料CPI的环比增长回落至0.0%、-0.3%、0.8%。在本轮公用事业涨价中,上海于2024年1月调高了居民水价,当月水电燃料CPI环比增长1.2%,而随后2月和3月仅为0.0%和-0.1%。从CPI同比来看,公用事业涨价也只能推高12个月同比增速,12个月后随着基数效应减退,涨价影响也会逐步消减。

风险提示:(1)猪肉和大宗商品等价格变动导致物价出现明显上涨;(2)基建投资拉动PPI快速改善,涨价传导更为顺畅;(3)公用事业涨价幅度和范围超预期。

正文目录

1 全面认识公用事业价格:基于国际和历史的比较

1.1 水电价格的国际比较

1.2 过去20年历史比较

1.3 涨价的三个考虑

2 公用事业涨价如何影响CPI和PPI: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测算

2.1 直接影响:基于权重的测算

2.2 完全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价格传导的测算

3 为何公用事业涨价不会带来再通胀

4 风险提示

正文如下

价格问题是今年国内宏观经济的核心矛盾,此前我们发布的《如何走出低通胀:中国历史启示》,是中国再通胀系列第一篇。本次针对近期多地公用事业涨价问题,我们推出系列第二篇报告,探讨公用事业涨价是否会带来国内“再通胀”。

近期,国内多地调整了水电燃气和高铁等公用事业的收费标准,包括部分线路高铁涨价、广州听证会后水价上调等。我们认为,公用事业涨价可能不会带来国内“再通胀”,目前经济中仍然缺少涨价合力。

1 全面认识公用事业价格:基于国际和历史的比较

1.1 水电价格的国际比较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水电价不高,水价相当于IWA调查30国均价的53%,电价分别相当于OECD和新兴国家的59%/81%。根据2022年国际水协会(IWA)对30个国家和地区用水价格的调查,用水200m³以内时,我国用水价格为4.8元/m³,其中同为制造大国的德国、日本分别为13.1和7.1元/m³,30国平均为8.9元/m³,我国为30国均价的53%。根据国家电网的数据,我国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的平均电价大约相当于OECD国家的59%,相当于新兴市场国家的81%,相当于美国的83%。





1.2 过去20年历史比较

国内来看,过去20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公用事业价格涨幅长期较低。民用方面,从涨幅来看,水价>天然气>公汽>电价。

Ø民电价格20年上涨7%。36个城市的居民用电第一档价格在2004年为48.5元/百千瓦时,2014年上涨至53元/百千瓦时,十年涨幅9.3%;2024年降至52元/百千瓦时。

Ø民水价格20年涨幅69%,平稳上涨,但涨幅远低于类似发展阶段的日本韩国。36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第一档价格(不含污水处理费)在2004年为1.4元/吨,2014年上涨至1.94元/吨,十年涨幅39.6%;2024年上涨至2.35元/吨,十年涨幅20.9%,20年累计涨幅69%。与日韩对比,我国水价涨幅较小。日韩在90年代之前的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水价经历了一轮快速上涨,1975-1995年首尔的居民水费价格上涨了6.6倍,东京上涨了6倍。

Ø民用天然气20年价格上涨38%。民用天然气第一档价格在2004年为1.98元/m³,2014年上涨至2.49元/m³,十年涨幅26.1%;2024年为2.73元/m³,十年涨幅仅9.7%,20年累计上涨38%。

Ø公汽价格20年上涨36%。36城市公共汽车一票制均价在2004年为1.06元/张,2014年涨至1.18元/张,上涨11.3%;2024年为1.54元/张,上涨30.8%,20年累计涨幅为36%。

过去20年工业水电燃气价格涨幅是民用的两倍左右。2004-2024年,工业用电价格上涨14%(民电7%),2004-2014年从56元/百千瓦时上涨至78.4元/百千瓦时,2024年降至64元/百千瓦时。工业用水价格在过去20年里累计上涨139%(民水69%),天然气价格上涨81%(民气38%)。



1.3 涨价的三个考虑

结合历史和国际比较来看,公用事业涨价有成本上涨、价格偏低和地方财政压力这三方面考虑。

一是成本上涨。近几年,公用事业成本居高不下,压缩企业利润率。在2021-2022年这轮全球通胀中,布油价格最大涨幅达到3.4倍,国内动力煤期货价格上涨2.6倍。公用事业行业成本率从2020年底的87.7%上涨至2021年底的91.7%,提高了4个点,导致同期营收利润率从6.4%降至3.3%。2023年以来,公用事业成本有所下降,但仍然明显高于疫情前水平,企业利润率仍承压。



二是价格水平偏低。从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来看,我国当前公用事业价格,特别是民用价格,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基于这一考虑,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近几年分别提出过水电涨价的设想。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在2022年曾提出“推动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合理调价调量”的设想。水利部指出:“据统计,按照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第一阶梯水价标准,2020年我国36个重点城市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介于0.21%~0.67%之间。《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规定,城市居民人均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在1.5%~3%以内时,为用水户可接受范围;而当水费支出比例超过该范围时,市场价格杠杆作用会增强,用户会采取进一步的强化节水措施。当前,我国36个重点城市水费支出占比均远低于1.5%,表明当前水价水平远低于用水户承受范围下限,在我国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下,水价的杠杆作用发挥还不够,水价具有一定的上调空间。”

国家发改委也在2021年提出要“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发改委指出:“长期以来我国试行较低的居民用电价格,居民电价较大幅度低于供电成本,是因为工商用户承担了相应的交叉补贴。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电价偏低,工商业电价偏高。按照进一步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要求,下一步要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逐步缓解电价交叉补贴,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电成本、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居民电价机制。”

三是地方财政压力加大。公用事业行业较为依赖财政补助,且多为地方事权,但近两年来,土地出让收入减少等因素使得地方财政压力加大,公用事业涨价也有助于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这一轮涨价潮可追溯到2022年以来的成本上涨,有4类公用事业价格从2022年以来明显上调,一是工业用电,在2021年11月-2023年3月,涨价7%;二是工业用天然气,在2021年12月-2023年3月涨价21%;三是公共汽车票价,2021年9月到2022年1月涨价12%;四是民用供暖,2021年12月-2022年2月涨价24%。

2022年水电燃料和交通费CPI涨幅明显超过核心CPI与服务CPI。2013-2019年,服务CPI和核心CPI分别累计上涨14.8%和10.9%,而公用事业的价格代表,水电燃气CPI仅上涨2.5%,交通费CPI上涨7.8%,均大幅落后于整体物价涨幅。2021年底启动涨价后,2022年核心CPI和服务CPI涨幅分别为0.9%和0.8%,但是CPI中,水电燃气项目涨价2.9%,交通费涨价3.1%,明显超过物价上涨幅度。





2 公用事业涨价如何影响CPI和PPI: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测算

2.1 直接影响:基于权重的测算

我们主要关注水、电、燃气和高铁涨价的影响。

CPI权重:水电燃气占CPI的4%左右,高铁占0.31%左右。水电燃气对应CPI中“居住”分项下面的水电燃料价格,高铁则对应“交通通信”分项下的交通费。从权重来看,水电燃料可以根据消费支出占比来推算。根据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22年水电燃料在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为3.9%,我们假设全国居民消费中这一比例为4%,即对应CPI中水电燃料的权重。“交通费”方面,我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使用2016-2020年以来年度CPI中交通、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用燃料、交通工具使用和维修、交通费来估算。结果显示我国CPI中“交通费”权重约为2.3%。与“交通费”相关的经济部门包括铁路旅客运输、城市公共交通及公路客运、水上旅客运输、航空旅客运输,高铁归属于其中的铁路旅客运输。根据2020年投入产出表,铁路旅客运输在四种旅客运输中占比为16.7%,而同年高铁占铁路客运量的70.7%。考虑到高铁票价通常高于普通铁路旅客运输,我们假设居民对于铁路旅客运输的最终需求中的80%为高铁。因此,高铁支出在CPI中的占比约为0.31%(2.3%×16.7%×80%)。

PPI权重:公用事业占比约7.3%。根据国家统计局对PPI中各行业权数确定的说明,出厂价格指数的小类及小类以上行业的权数资料来源于工业统计中分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基本分类的权数资料来源于独立的工业企业产品权数调查。工业销售产值为年度数据,其来自《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且在2016年后停止更新,因此目前研究多用营业收入来代替销售产值测算权重。考虑到PPI权重每5年进行一次调整,2021至2025为一轮周期,因此本文使用2021年营业收入计算的权重进行后续分析。根据各部门营业收入在工业总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水(水的生产和供应)、电(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燃气(燃气生产和供应)在PPI中的权重分别是0.3%、6.0%和1.0%,一共是7.3%。高铁所属的铁路旅客运输不属于工业部门,因此高铁价格在PPI组成中不占权重。

从直接影响来看,如果水电燃气和高铁都涨价5%,对CPI和PPI直接拉动为0.22和0.37个点;如果都涨价10%,对CPI和PPI直接拉动为0.43和0.73个点。







2.2 完全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价格传导的测算

假设价格变动完全来自于实物消耗费用,并且价格能够在上下游完全传导,可以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价格变动的完全影响。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可以测算某种或几种产品价格变动对其他产品价格的影响,并推算对整体价格水平的影响。这种测算基于以下假设,即产品价格的变动都是由成本中物质消耗费用变化引起的,并且在上下游能够完全传导,不考虑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的变化,不考虑企业降低成本的措施和供求关系变动。

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价格变动的影响是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部分组成。根据廖明球和王明哲发表的《多产品价格影响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可以根据以下过程推导:假设国民经济中共有n种产品,若其中K产品价格发生变动(ΔPK),则其他n-1种产品为受K产品价格影响的产品,其价格变动为ΔPj(j≠K)。ΔPj具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接影响,ΔPK×aKj,aKJ表示j产品生产对K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两者相乘即为K产品价格变动对j产品的价格的直接影响。二是间接影响,∑ΔPi×aij(i≠K),ΔPi为i产品的价格变化,aij表示j产品生产对i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两者相乘后再按所有的i(i≠K)产品部门相加为间接影响,即K产品价格变动通过i产品传递给j产品的影响。

通过将上述单产品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向多产品推广,我们测算了水电燃气和高铁价格上涨对CPI与PPI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投入产出表对CPI的变化进行计算时,由于核算方法(调查法与非调查法)和核算口径(产品价格与部门价格)的不同,其并非与统计指标的定义完全一致,各部门对价格影响的权重与CPI实际统计也并非一致,主要反应的是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中对CPI变化的计算为各部门价格变化与其在居民最终需求中的占比的乘积之和,PPI则是各工业部门价格变化与其营业收入在总工业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的乘积之和。

水电燃气和高铁涨价5%时,对CPI和PPI的完全影响是上涨0.3和0.7个点。分为各种公用事业服务同时涨价和单独涨价两种情况。同时涨价,当水(水的生产和供应)、电(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燃气(燃气生产和供应)、高铁(铁路旅客运输)的价格均提高5%时,CPI和PPI分别上涨0.3和0.7个点;涨价10%时,CPI和PPI分别上涨0.6和1.5个点。各自涨价来看,电价上升对CPI和PPI的拉动效果最显著,当水、电、燃气、高铁分别单独涨价10%时,电价(电热行业)将拉动CPI和PPI分别上涨0.45个和1.3个百分点,而高铁价格只能拉动CPI上涨0.03个百分点。





3 为何公用事业涨价不会带来再通胀

我们认为在当前总需求偏弱的环境下,仅仅依靠成本端的价格上调,而没有总需求大幅回升的配合,无法形成涨价合力,不足以带来再通胀。因为成本端的涨价可能难以向下游传导,这会使得公用事业涨价带来的成本上涨只能短暂而小幅地影响价格,在12个月之后,价格的同比增速仍会随着基数效应的减退而回落。

具体而言,公用事业涨价无法带来再通胀的原因来自三方面。一是需求偏弱下,价格传导不畅,难以形成统一的涨价力量。我们通过投入产出表测算公用事业涨价的完全影响时,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就是上下游成本上涨能够完全传导。而在现实中,这个假设难以完全实现,许多行业可能出现只有成本上升、价格并未上调的情况。

图表18中,我们列出了水电燃气和高铁涨价5%对价格影响在0.5%以上的行业。影响最大的是城市公交,但其价格受调控政策决定,无法跟随成本变动同步上涨,因而涨价可能无法兑现。剩下行业中,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成本也受到公用事业涨价影响较大。但这些产品价格更多由房地产周期决定,在地产周期下行时,下游需求弱,成本上涨都是由企业自身消化,成本涨价也无法传导。

因此,如果其他行业无法形成统一涨价的力量,公用事业价格全面上调5%对CPI和PPI的拉动可能达不到0.3和0.7个点,可能只有直接拉动效果,即拉动CPI和PPI分别上涨0.22和0.37个点。





第二,从实际来看,水电燃气和高铁往往是局部调价,很少统一涨价,意味着水电燃料和高铁费全面上涨5%本身是难以实现的假设。比如本轮涨价,一线城市中上海是在2023年底上调水价,广州是在2024年5月通过调价听证会。调价节奏错开,各地区很难在同一时期内形成统一涨价的力量,体现在整体CPI和PPI价格上会更温和。可以从水电燃料和交通费CPI历史涨幅中得到验证,这两项价格从2001年后,年度涨幅从未超过10%,2010年后从未超过5%,同时、全面涨价较难实现。



三是公用事业涨价带来CPI增长的持续性不强。以北京上海为例,2014年5月1日起,北京居民用水实行阶梯定价机制,当月北京市水电燃料CPI环比上涨4.6%,但此后CPI环比增长迅速回到接近0的水平。相似地,2021年10月,遵循《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规定,上海市调高了居民水价,当月水电燃料CPI环比增长2.8%,而其后三个月水电燃料CPI的环比增长回落至0.0%、-0.3%、0.8%。在本轮公用事业涨价中,上海于2024年1月调高了居民水价,当月水电燃料CPI环比增长1.2%,而随后2月和3月仅为0.0%和-0.1%。从CPI同比来看,公用事业涨价也只能推高12个月同比增速,12个月后随着基数效应减退,涨价影响也会逐步消减。





4. 风险提示

(1)猪肉和大宗商品等价格变动导致物价出现明显上涨;

(2)基建投资拉动PPI快速改善,涨价传导更为顺畅;

(3)公用事业涨价幅度和范围超预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黄永胜证实:徐向前曾被俘,揭秘真实经历!

黄永胜证实:徐向前曾被俘,揭秘真实经历!

阅史明今
2024-05-31 21:02:36
镰刀正在疯狂收割底层!(随时删!)

镰刀正在疯狂收割底层!(随时删!)

星河逍遥游
2024-05-24 14:10:29
商界一代枭雄落幕了

商界一代枭雄落幕了

说故事的阿袭
2024-05-31 13:23:44
8岁伊朗女孩因为长相太美,父亲不放心辞职当保镖,如今长成这般

8岁伊朗女孩因为长相太美,父亲不放心辞职当保镖,如今长成这般

荷兰豆爱健康
2024-05-29 16:13:42
姚明身边的这位美女是谁啊!
长的太有个性了吧!

姚明身边的这位美女是谁啊! 长的太有个性了吧!

小米虫侃人物
2024-05-31 21:47:23
不要抢我的崽 崩溃妈妈抱着孩子尸体不放手 背后原因令人唏嘘不已

不要抢我的崽 崩溃妈妈抱着孩子尸体不放手 背后原因令人唏嘘不已

阿SIR观察
2024-05-31 10:27:32
自以为很聪明,却让社会付出了巨大代价

自以为很聪明,却让社会付出了巨大代价

小刀99
2024-05-25 18:13:11
中国女排为何1-3惨败!惠若琪4字点评一针见血,3大问题+3大亮点

中国女排为何1-3惨败!惠若琪4字点评一针见血,3大问题+3大亮点

知轩体育
2024-06-01 00:40:29
已婚女子穿紧身舞衣和男舞伴跳舞,网友看不下去:女人的矜持呢?

已婚女子穿紧身舞衣和男舞伴跳舞,网友看不下去:女人的矜持呢?

佑宛故事汇
2024-05-31 19:10:42
六一来了!汪小菲马筱梅回台陪娃,看电影住民宿!大S在家里躺平

六一来了!汪小菲马筱梅回台陪娃,看电影住民宿!大S在家里躺平

小娱乐悠悠
2024-06-01 10:45:30
歌手2024:直到听了孙楠的《拯救》,我才明白,现场音响没有问题

歌手2024:直到听了孙楠的《拯救》,我才明白,现场音响没有问题

阿芒娱乐说
2024-06-01 01:35:47
比亚迪秦L实测续航超2400公里!欧阳明高院士:插电混动技术比增程更强,美国人终于明白为啥要加100%关税了【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比亚迪秦L实测续航超2400公里!欧阳明高院士:插电混动技术比增程更强,美国人终于明白为啥要加100%关税了【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前瞻网
2024-05-30 18:51:15
首败!孙颖莎王楚钦爆大冷,对手没世界排名,输球三大原因曝光

首败!孙颖莎王楚钦爆大冷,对手没世界排名,输球三大原因曝光

小豆豆赛事
2024-06-01 01:20:53
中国汽车出口到巴西,巴西的偷车贼:坏了,以后只能偷轮胎了

中国汽车出口到巴西,巴西的偷车贼:坏了,以后只能偷轮胎了

音乐时光的娱乐
2024-06-01 01:42:17
《我的阿勒泰》李娟现状被扒:住15W的房,不上班不生娃,超年轻

《我的阿勒泰》李娟现状被扒:住15W的房,不上班不生娃,超年轻

圈里的甜橙子
2024-06-01 04:57:37
甘肃:新娘因颜值爆表火了,新郎其貌不扬,网友:我究竟差在哪

甘肃:新娘因颜值爆表火了,新郎其貌不扬,网友:我究竟差在哪

苗苗情感说
2024-06-01 07:00:25
陈冰:中东四国元首来华,共商结束巴以冲突?

陈冰:中东四国元首来华,共商结束巴以冲突?

直新闻
2024-05-29 23:43:24
阿联酋人口1000万,竟从我国进口了3500万台手机、平板和笔记本!

阿联酋人口1000万,竟从我国进口了3500万台手机、平板和笔记本!

别人都叫我阿腈
2024-05-31 03:51:20
主持人李静女儿罕曝近照,美国留学多年皮肤晒黑,晒豪车生活富足

主持人李静女儿罕曝近照,美国留学多年皮肤晒黑,晒豪车生活富足

圈里的甜橙子
2024-06-01 00:58:16
小升初不管成绩有多好,到初中后的第一次考试,基本都会被打击到

小升初不管成绩有多好,到初中后的第一次考试,基本都会被打击到

好爸育儿
2024-05-30 14:07:49
2024-06-01 12:18:44
首席经济学家
首席经济学家
排名前20的金融机构经济学家
7633文章数 331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实锤!普华永道,危!

头条要闻

知情者:菲律宾意图在仙宾礁"坐滩" 2艘船已滞留45天

头条要闻

知情者:菲律宾意图在仙宾礁"坐滩" 2艘船已滞留45天

体育要闻

欧文:当老二怎么了?硬就行了!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科技要闻

华为上新!余承东:问界6月销量将超4万辆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健康
数码
手机
本地
公开课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数码要闻

9000 频率 CL40:金邦为AMD Ryzen 8000G推出 32GB DDR5 内存套装

手机要闻

小米公司:618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破103亿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