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历史的尘埃——三千年葛文化漫谈

0
分享至

原创 杨庭硕 彭兵

先秦典籍有载,古有葛天氏之名,曾雄霸诸夏,其后裔演化为“葛”和“诸葛”两大姓氏,诸葛亮、葛洪两大名人皆其后裔。不过,时至今日,询问葛氏和诸葛氏的后人,何以葛为姓,葛为何物?则其说不一,大多不能道其详。考诸历代典籍,上起先秦,下抵当今,葛之万相,车载斗量。三千年葛文化源远流长,纷繁复杂。同样地,在当代的田野调查中可以发现,凡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乃至生态建设的伟业都与葛不无关联。为此,仅以笔者所见所知,略道一二,与读者一道感受三千年葛文化的绚丽多彩。

一、《诗经》话葛

  《诗经》三百篇,言及葛者,不下于十二篇。其中,不仅言情者有之,植葛与用葛者,以葛寄情者,以葛言事者,无不有之。《诗经·王风·采葛》有言:“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汉唐诸家一致认定这是一首情诗,以采葛起兴,寄托不能及时会见意中情人的失落和期盼。但何以用采葛起兴,则言之不详。虽然时间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只要弄清楚植葛后,那么先人们如何谈情说爱,也就得而知之了。

  葛是一种豆科藤蔓类作物,其藤蔓的韧皮可以织成精美的纺织品,但是作为匍匐生长的藤蔓植物,由于其生物属性所使然,每片叶子的叶腋都会不断地萌芽分枝,长出侧芽、侧枝,还会在同一部位向下生出不定根。一旦分枝和不定根长大,那么分枝基部纤维都会变粗大,以至于其韧皮就无法织成精美的衣料。因而植葛人家的女性,特别是少女需要天天采摘鲜嫩的葛芽,才能产出挺直柔软的纤维。不过,采下的葛芽和不定根却是即时消费的时鲜蔬菜。正因为葛需要天天采摘,这位钟情的男子才会在葛田中守候,以解除相思之苦。一旦不见情人,则发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之叹。以葛起兴,实际上是出自日常生产生活,以之起兴,情人当然也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至于如何将葛类及其纤维织成精美的衣料,《诗经》中也并不缺载。

  其中,《诗经·周南·葛覃》有载:“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汉唐学者早就明确指出,该诗描绘的是宫廷女子的工作感受。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首诗中,不仅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葛生长样态的季节性递进,还正面提及如何收割、加工葛,并将其织成精美的纺织品。更不可忽略之处在于,如果所种的葛没有人天天采,那么接下去的各项加工都不可能实现,就这个意义上说,“采葛”与“葛覃”实为植葛与用葛的诗坛佳话。

  《诗经·邶风·旄丘》所言也是一大佐证。“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理解这首诗的真意,关键在于理解“何诞之节兮”,其意是说对于种好的葛藤,未能及时采葛,以至于在葛的叶柄及根处长出了硕大的结节,种葛织衣的一番辛苦就此作废,并以此为兴,指责援兵出兵不及时这一过失。看来采葛实属将葛作为纺织原料的不可延误的劳务操作,而且在当时种植的范围和规模极其庞大,这才会在政治话语中也借用葛不能及时采摘乃至报废,去责怪盟友的爽约,葛的重要性和普适性由此可见一斑。 


▲葛根垄作法

 《诗经·唐风·葛生》有载:“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汉唐学者一致认定这是一首悼亡诗,但却曲解了所悼对象是女性而非男性这一事实。其依据在于,以“葛生蒙楚”起兴,同样直接来自植葛的实践,为了保证长长的葛藤不至于触底生根和逢节分枝,种葛时需要将葛藤悬架于灌木丛之上。诗中的“楚”乃是人为修剪过,留着葛藤支架的灌木丛,诗中所称的“蒙楚”是指采葛的女情人已去世,无人采葛,以至于葛藤像帘幔一样将支架全部覆盖,长出的葛藤也无法正常利用。这是借助田种的葛无人打理而野化的情景去表达对女情人的悼念之苦,用植葛的最坏结果来比喻失去情人的悲哀和不幸,但却有助于佐证植葛必须驾驭灌木丛上,而且天天得采的这一劳作要领。

  葛除了用于织布和食用外,其种子也可供食用,不过,作种子食用的植葛与作纤维使用的植葛管理方式迥然不同。

  《诗经·周南·樛木》有言:“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诗中所称的“葛藟累之”是指让葛藤爬上高大乔木,任其分枝蔓生,使分枝的葛藤将乔木树冠全部覆盖,只见葛叶而不见树叶。经过这样的管理方法改变后,能够覆盖树冠的葛才能顺利地开花结实,从而可以收获丰富的葛豆以供食用。管理办法不同,植葛的目的和用途也必然大受影响。如果无人管理,那么葛就会野化,成为植葛中的不幸之事,以这样的不幸来抒发亲族疏远而不能相互照应的遗憾。

  《诗经·王风·葛藟》有言:“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全诗描写葛藤分枝而不能相互支持的生长样态,以此比喻亲族成员之间的疏远和陌生。因为葛一旦野化,无论是藤还是果都难以加以利用。除了以上所引外,诗中还有《南山》《葛屦》等许多诗篇不断提及用葛藤制作葛屦,不仅防寒还可防滑,这又是种葛的另一个重要利用方面。

  总之,在先秦时代,葛绝非野草,而是日常所需的重要农作物,与先辈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成功植葛的氏族以葛为姓,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史籍话葛

  葛这一类型的作物与人类的关系一度极为密切。先秦时代,我国先民在规模性的种植葛时,是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食物来源加以利用,食用对象是葛根,收割时就得挖开地表,刨出棒状块根,捣碎加工成淀粉后才能作为主食加以利用。为此,我们的先民早在先秦时代就发明了“垄种植葛法”,其技术原理是将葛的块根种植在土石混合的垄上,垄与垄之间就自然形成了垄沟。收割葛根时,只需要在葛藤的主根位置刨开浅土层就可以获取葛根。笔者田野调查发现,葛农在收割葛根时,只需要将葛根的80%以上切下,就达到了收割的目的,但需要对遗留在土壤中的葛根作一些后续处理,大致是用草木灰或者石灰,也可以用纯碱粉涂抹在切口处,然后原地种下,整个葛藤植株不会因收割而死亡,来年在同样的位置还可以获得理想的收成。即使当年没有收取,也不犯愁,反正在地下的葛根还会继续长大、长粗,收获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早收迟收都无所谓。

  稍感不幸的是,在先秦的历史典籍中几乎没有只言片语提及这一葛类作物种植和食用的技术细节,但汉代的追忆性记载,却在无意中提供了一些有力的间接佐证。汉代的思想家出于提倡节葬的目的,就明确指出传说中的尧皇去世后,虽然被简单地安葬在葛沟之中,但并没有因为安葬了这位伟大的先皇而影响葛沟中的其他农事操作。那么今天我们为何要追崇厚葬?这显然是违情悖理的做法。这一记载的重要价值还不止于此,因为还可以间接佐证先秦时代垄沟种葛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因而凭借这一记载,不得不承认先秦时代的植葛方法与今天的植葛操作技术大不一样。那么,这一文化变迁,又是因何而起?

  此前,建构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尤其是统治地域一经扩大,粮食的储备和保质必然是一个技术难题。与传统主粮中的黍和稷相比,葛的生物属性存在着一些欠缺,那就是作为主要食用对象的葛根,其含水量较高,而且不容易脱水。另外,成熟的葛根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食用口感,必须进行深加工制成淀粉才能顺畅地食用。这就使得上古时代版图辽阔的封建大帝国,要将葛确立为主粮去加以推广种植,在收税、运输、储存、分享等诸多环节中都会出现重重难题。

  也正因为如此,在先秦时代的各王朝中,大多是无差别地将粟、黍和稷确立为国家税赋主粮,而将葛作为配食使用。所以,植葛与用葛的细节没有在相关典籍中得到有效的记载。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自从秦朝统一全国建立了多民族封建大帝国开始,以后的历代王朝中,黍、麦、稻相继成了国家税赋主粮,葛的地位则因此而一落千丈,仅是民间偶有利用而已。例外之处是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葛的种植与利用在历史上从未间断过,有的甚至还传承至今,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

  《汉书》卷六十七《杨胡朱梅云传》有载:“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文中的“生易尚,死易葬”至关重要,这六个字透露出到了汉代的文人学士还清晰地记得人们曾经崇尚葛,并广泛利用葛的事实。《汉书·扬雄传》有言“(服丧)同姓则麻,异姓则葛”。凭借这一记载,明确告诉我们直到汉代,葛衣还是丧礼中必备的丧服用料,这同样足以佐证葛布在汉代依然在普遍使用。

  秦汉以降,由于葛不再是汉族民众消费的主要粮食,也不是国家的税赋用粮,因而对葛的种植与利用也走上了另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历代典籍中的记载也古今迥异,古代汉民族围绕葛的植与用也因此而发生了始料未及的变化。据汉赋所载,当时的洛阳和长安等中心城市最奢侈的建筑被称为“葛宫”,葛宫到底是什么样的宫殿,为何在当时被称为最奢侈的建筑?原来,从葛根中提取的淀粉富含支链淀粉,遇水后的溶胀系数很大,黏附力特强,用这样的淀粉浆与用蚌壳烧成的石灰相混合后形成的物质,可作胶料,然后涂抹墙壁,那么墙壁的表面就光彩平滑,足以照出人影。这样的宫殿不仅在当时极为奢侈豪华,就是与今天的高档建筑相比,也毫不逊色。对此,《晋书》还可以提供相应的佐证。

  《晋书》卷一百三十《赫连勃勃载记》有载:“温宫胶葛,凉殿峥嵘,络以隋珠,綷以金镜,虽曦望互升于表,而中无昼夜之殊;阴阳迭更于外,而内无寒暑之别。”这一夸饰性的描绘,从字面上看意在炫耀所建宫殿的宏伟,但在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了葛在建筑工艺上的特殊用途。在古代,冬天避寒居住的宫闱同样需要用胶葛,也就是用葛根淀粉制成的胶料去黏附绝热的墙面,表面不仅光滑,还可以使屋内的温度得到提高,住在其中,温暖如春。如此看来,华夏各民族虽然不再仰仗葛为主食,但对葛的特殊用途依然在推陈出新,这些功用同样是华夏各民族创新性植葛用葛的珍贵遗产。在其后的历代王朝中,从新旧《唐书》起,直至《明史》,几乎没有哪一本正史未提及有关葛的记载,有的记载是将葛粉作为贡品,有的记载是将葛衣作为理想的夏服,有的甚至是将葛作为重要的药材。


▲葛衣

  葛的角色转变在历代王朝的“食货”和“税赋”记载中也同样琳琅满目,难以一一列举。就大体而言,在秦汉时期的历代王朝中,尽管普通乡民还食用葛根,但更多的记载却是记录朝廷将葛布作为收取税赋的对象,以上典籍都明确提及了这一点。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记载取向的偏转,原因也是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葛布的运输较为方便,国家的税赋政策也就理所当然地将葛布作为南方地区的税赋对象并加以记载。既然葛布可以充当税赋,那么民间复用葛布也就理所当然。

  《三国志》记载,吴国的南部疆域深入到今天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境内,当时这些边缘地区向吴国朝廷缴纳精美葛布作贡品,而且成为赏赐百官的奖励。《明史》还记载一个普通民众身穿葛布单衣达十数年之久,仍然舍不得丢弃。相比之下,涉及到将葛作为食品进行朝贡的记载则相对稀少。进入清代后,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对平民生活的深入关注,有关在边疆民族地区种植、加工和利用葛的记载,也随之进入了文人的著作,知名者首推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在这本书中,明确提及广东地区的少数民族,如苗族、壮族、黎族妇女都能纺织极为精美的葛布,织成后的葛衣薄至透明,因而成了婚恋中的少女赠送给情郎的定情信物。

  据称,要织成这样精美的葛衣要耗费一至两年的时光,因而极其珍贵和难得。在洗涤这样的葛衣时不可搓揉,只能反复浸泡、压干,否则就会有损这样的独特纺制品。在同一时期的其他著作中,还明确提及在今天的湖南、广西、湖北、浙江等地,汉族民众在夏天都习惯穿葛衣,因为葛衣不会粘汗,很适合夏天使用。代表性的民族图志《百苗图》各抄临本同样提及贵州境内的仡佬族,即图志所称的“披袍仡佬”,就以精于纺织动物毛和葛的混合衣料而闻名。侗族中的“洪州苗”纺织的棉布和葛布大规模地流向湖南市场,从而使这部分侗族闻名于当时,因而他们所织的布统称为“洪州布”。

  值得一提的是,生产布匹是一种商品性产业,不能自产自销,必须切入市场,才能获得丰厚的报偿。洪州苗的生息区称作“洪州”在明清两代都属于洪州泊里长官司的领地,当地侗族民众通过洪江航道很容易切入国内市场。加之,当时在汉族地区,由于扩大粮食生产的需要,适宜于种植葛的土地资源被严重压缩,而轻薄的葛布又是炎热地区汉族民众切盼的夏季衣料,因而洪州苗民众织出的精美葛布则销路广阔。同时,葛可以半野化种植,让其在森林中攀缘生长,所以种植成本相对低廉,扩大种植面积后也不会发生林业与农业争地的矛盾。为此,明清两代,洪州葛布在整个沅江流域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声名远扬并不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清代中期,川鄂湘黔四省毗连地带的山区爆发了苗族农民的起义,在镇压这次起义的过程中,一位随军幕僚严如煜编写了《苗防备览》一书,该书在描写武陵山区的生态景观时,就明确提及在这样的地带很难找到连片森林,更难找到合抱粗的参天大树,但葛和毛竹在该地的生长极为茂盛,能够形成两米以上的荫蔽层。苗族民众埋伏在其中,能够给清兵造成重大的杀伤。值得注意的是,严如煜显然是用汉族的眼光去看待遍地的葛,而不知道葛是当地苗族的主粮。不过在该书中又提及,清军在进攻苗族民众时,很多苗族民众躲进了山洞,不管如何搜索都无法找到。最后不得不采取另一策略,在各山口留驻少量的清兵,一旦发现有躲进山洞的苗族民众不堪饥饿,在洞外挖取葛根时,就鸣枪震慑,坚持了十天以上,苗族民众不堪饥饿才不得不投降。两厢比较,不难看出,直到19世纪初,苗族和土家族的主粮依然和葛根结下不解之缘,甚至在沅江流域的汉族居民,也是将葛根作为半年的粮食去加以利用。在民国时期,西南各民族消费葛根依然在延续,张肖梅所编的《贵州经济》提及在今天贵州的麻山地区,弥望皆葛,进而认定贵州荒地很多,这样的报道促使当地的地方官员发布政令要求各族乡民放弃葛藤,改种玉米,以便为军马提供饲料。其结果对支持抗战显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样的改种引发的生态副作用却成了其后麻山地区石漠化灾变的导火索。


▲“洪州苗”附图(左)“洪州苗”附文(右)

总之,以上所言仅是挂一漏万而已,事实上,将葛作为主粮以及其他用途的农作物,并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整套的技术体系,始终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全过程,作为一种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存留当代,并为新一轮的开发利用积累了知识储备,利用好这一农业文化遗产成了我们当代研究的新空间、新领域和新使命。

三、田野话葛

  到了20世纪初,在我国的固定农耕生产稳定延续的地带,几乎看不到一个农民在系统性地植葛和用葛,有的甚至将葛视为旱地农耕的杂草,并予以芟除,只有在遇到灾荒时节,乡民们才会想到去采收野生的葛根,以此充饥。也正因为如此,不少著作也将葛定义为救荒植物,但这一切都与主粮作物在国家权力的推动下,规模性扩张群落后所派生出来的误判和误解。正确的理解则相反,在我国5000多年的光辉历史岁月中,对葛类作物的利用其实从未中断过,葛类作物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极为丰富。当前,只需深入到我国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各族乡民大多都能对葛作出丰富多彩的介绍和说明。

  大体而言,葛浑身是宝,葛根可作粮食食用,葛藤纤维可作纺织原料使用,此类在历代文献早有记载,上文也做过提示性的说明。但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内容是当代从事固定农耕生产方式的民众所不知晓的历史事实和眼前事实。举例说,葛叶与不堪纺织的葛藤是牛和山羊的饲料来源,而且牲畜在地上采食和踩踏并不会影响地下葛根的收成,这是其他牧草难以具有的禀赋。此外,鲜嫩的葛芽和葛根还可以作蔬菜食用,葛花是最佳的蜜源植物之一,葛子经过加工也能榨油、制作豆腐食用。更值得一提的是,葛类各部分都是重要的中药材,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说明,我国的各大“药典”也明确记载葛是“食药两用植物”。除了利用葛外,葛藤上寄生的昆虫也就是民间所称的“葛板虫”,在当代西南各民族中一直是美味的菜肴,营养丰富,食用口感甚佳,因而在当前的市场中,与珍奇的海鲜价格不相上下。

  除了经济价值外,植葛还能发挥意想不到的生态价值。葛不仅可以匍匐生长,还可以攀爬生长,葛藤的结可以长出侧芽,侧芽长大后一旦贴近土壤,就能够入土形成不定根,长出新的可供食用的地下块根,因而以粮食作物去种植葛,可以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无论何时挖取,都是新鲜的葛根,实属生态食品。更其可贵的是由于葛藤贴地生长,可以在山区形成一个庞大的植被覆盖层,确保地表土石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也不容易被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所冲刷,使山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最大限度的抑制,这对山区的生态维护而言称得上是水土保持的“保护伞”。

  由于葛根的生长速度很快,一蔸葛根经过一年的生长后,能够覆盖20~30平方米的裸露地表。在葛藤的遮蔽下,地表土壤没有被阳光直射,不仅昼夜温差会降到最低限度,地表大气层的相对湿度恒定保持在90%以上,这就为苔藓类、蕨类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有效提高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特别是以这些低等植物为食的动物多样性水平。更不为世人所知的生态价值还在于很多向阳性的高大植物,包括珍稀植物楠木、董棕在内,他们的种子落地后,如果没有葛藤的遮蔽,与许多低等植物复合存在,其种子就不能顺利萌发、存活,更无法度过风险频出的幼龄期。但如果有了葛藤的庇护,这些珍稀植物幼苗就容易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看,葛藤在拯救濒危植物,支持濒危植物群落扩大方面,其生态价值也不容低估,将葛称为绿化荒山的先锋植物一点也不过分。更由于葛的生物属性所使然,它可以在郁闭的森林中正常生长,因而在退耕还林的次生林中,配种葛还可以做到生态维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植葛与用葛对社会的稳定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首先,葛不管是作任何目的去利用,它都具有无需配备仓储设备的优势,葛根可以随收随用。作牲畜饲料食用也可以根据生长的旺盛程度灵活管控,确保农林牧多赢。作纤维植物和粮食作物同样可以两全其美。在规避风险上更是值得关注,因为葛的食用部分是深埋在地下的块根,即使遇到战争,毁掉的只限于污染的地上部分,可食用的块根都不会被污染,仍可以安全食用,这样的优势作为战备粮食完全可以确保粮食安全,还无需额外的投入。在正常情况下,葛根伸入地下很深,同时叶片具有绒毛,经得起季节性干旱的挑战,也能顶住短期水淹的冲击。越冬时如果遇到冻害,冰雹也无大碍,因为即使地上根冻死,地下块根也能存活,重新萌发。至于其他习见农作物容易遭逢的病害和虫害,因为葛藤下是一个复杂多样的低等植物生存空间,又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水平极高的自我循环体系,因而任何意义上的病虫害都不会蔓延和威胁到葛藤的生长和收成。

  以上各种情况在西南各民族生活中,乡民对此都能娓娓道来,但同时他们也会提出一些很难解决的难题。湘西苗族指出葛膏虽好吃,但根难挖,经实践观察验证,他们说的确实是事实。野生的葛一旦生长在喀斯特山区的石缝中,要挖取它确实是一件苦差事,但问题不在葛根,而在于野生葛是靠自理繁殖,人类没有对它付出智力和劳力,它只是按照自身的需要去生长,并不会挑选便于人类挖取的位置生长,那么人类付出的艰苦劳作,责任不在葛,而在人。相比之下,古代种植葛根实行的是沟垄种植体制,在山区选取土石混合的次生堆积层去种植,在这样的环境中挖葛根就不再是难事,而是一种轻而易举的农事操作。时下,之所以哀叹葛根难挖,是因为此前适宜种植葛的耕地改种了其他作物后,无意中派生的难题,如果借用现代技术,不仅可以轻而易举地挖取葛根,而且还能实现机械化的种收管控。比如,如果将葛的主根放到陶罐或者瓮中,借助滴灌法实施无土栽培,那么不管是种还是收都能实现机械化操作,而且可以在土壤被重度污染的情况下,还不影响葛根的种植。这种种植方式可以推广利用在被废弃矿渣污染的土地上,不仅实现了生态恢复,还能获得丰厚的经济报偿,一举两得。

  在湘西各县调查时,在市场上就能买到煮熟的葛根食用,也能找到精加工的葛粉,还能买到用葛淀粉制作的面包等面食,甚至是其他精美的糕点。

  但外来的游客在品尝煮熟或者烤熟的葛根时,总是抱怨葛根纤维太粗,一边吃葛根,一边需要吐葛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用。这样的反馈确实是一项客观的事实,但需要反思之处却在于,按照现代的营养学结论看来,饮食中适度食用粗纤维,对消化道的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对少年儿童而言,更值得提倡,当代很多换牙期的少年儿童就是因为平时的食品过于精细,到了换牙的年龄,乳齿不掉,恒齿则长出。要治好这一牙病,成本过大,如果能够让青少年适度消费像葛根这样的食品,当代正在泛滥的少年牙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得到缓解。

  西兰卡普是湘西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西兰卡普就是用葛纤维和其他天然植物、动物毛制作而成,而当下能够买到的西兰卡普,不仅有用棉麻、蚕丝织成的,更多的是用化学纤维织成的假冒品。  


▲传统西兰卡普宗的葛纤维

访问很多老艺人,他们都清晰地记得,植葛取纤维再织成西兰卡普是他们的传统。进一步采访他们为何不坚持这样的传统,他们认为很多人进城务工,根本无法找到劳动力采葛,即使收到野生葛藤,也无法提取高档次的葛纤维。因而在组织西兰卡普一类旅游商品的生产时,他们都装作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社会病”,明知是假货,却反而要到处推广,将诚信置于不顾,这显然是要摒弃的糟粕。从传承文化遗产的正确思路看,既然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得恢复植葛的传统工艺。如今,生态化生产和消费已经成了主流话语,只要在市场管理中,允许将生态产品与化纤产品拉开价格差距,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升,植葛的传统工艺迟早会得到圆满地恢复和发扬光大。

四、反思与前瞻

  葛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农作物,中华民族成功地训化葛是农业史上的一个创举。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葛的身价却大起大落,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葛的生物属性所使然,另一方面是国家为了行政管理方便而派生的结果,最后是当时的技术条件和舆论导向过分倾向于禾本科作物的种植所使然。到了今天,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生态意识已经深入人心,科技水平逐日提升,对葛类产品进行深加工已不再是难事,生物属性上的欠缺完全可以补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消费品多样化、多规格化、多层次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温葛的种植与利用时,我们肯定可以从中收到有利的启示和激励,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助推其与现代科学的需要相接轨,那么此项中华创造性文化遗产要得到新一轮的发扬光大也就可期可待了。

  近年来,国家农业农村部及时提出推动“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规划,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然而适合马铃薯种植的地带,集中分布于我国高寒山区以及西北部,而广大的南方低海拔区段,由于气温偏高并不适合马铃薯主粮化的推广种植,但葛类作物的推广种植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环。我国低海拔区的各少数民族至今还传承着植葛与用葛的传统,广东的汉族地区植葛与种葛活态传承机制尚存,顺德就有“粉葛蒸肉”这道传统名菜。由此看来,在推广马铃薯主粮化的过程中,倡导并激励我国南方地区主粮多样化的行动,生态背景和文化背景两者兼备,只要有政策支持,那么传统的植葛与用葛这一农业文化遗产肯定会在当代获得重大的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王阳评论区沦陷了!网友大骂:年纪大了,学会了做小偷?不心虚吗

王阳评论区沦陷了!网友大骂:年纪大了,学会了做小偷?不心虚吗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4-05-31 18:33:33
新华网评:用真诚消解人们对预制菜的疑虑

新华网评:用真诚消解人们对预制菜的疑虑

新华社
2024-05-27 21:13:29
穆帅逆袭!获1.5亿天价合约!联手德布劳内,萨拉赫,冲欧冠资格

穆帅逆袭!获1.5亿天价合约!联手德布劳内,萨拉赫,冲欧冠资格

阿泰希特
2024-05-31 15:42:41
泪崩!点球大战丢冠:C罗痛哭到抽泣太伤心 目睹同城死敌狂欢庆祝

泪崩!点球大战丢冠:C罗痛哭到抽泣太伤心 目睹同城死敌狂欢庆祝

狍子歪解体坛
2024-06-01 05:30:44
歌手2024:直到听了孙楠的《拯救》,我才明白,现场音响没有问题

歌手2024:直到听了孙楠的《拯救》,我才明白,现场音响没有问题

阿芒娱乐说
2024-06-01 01:35:47
真的是服了 现在看美国球探对周琦的评价真的是分毫不差 网友:服了

真的是服了 现在看美国球探对周琦的评价真的是分毫不差 网友:服了

开心体育站
2024-06-01 00:25:57
将近40岁满脸褶,却尬演18岁少女,是谁给了她“强行装嫩”的勇气

将近40岁满脸褶,却尬演18岁少女,是谁给了她“强行装嫩”的勇气

娱乐圈十三太保
2024-05-28 13:56:53
中美终于达成“共识”:美禁止芯片出口中国,中国禁用美国芯片

中美终于达成“共识”:美禁止芯片出口中国,中国禁用美国芯片

星辰故事屋
2024-05-29 19:45:10
反制裁开始,中方禁止进口美牛肉,大批粮食运回国,耶伦口风变了

反制裁开始,中方禁止进口美牛肉,大批粮食运回国,耶伦口风变了

影孖看世界
2024-05-31 19:03:38
美军2架B-52核轰炸机飞越加里宁格勒!警告俄罗斯:别动核武器!

美军2架B-52核轰炸机飞越加里宁格勒!警告俄罗斯:别动核武器!

冠世
2024-05-31 11:31:31
张本美和3-1打崩中国世界冠军!一番话肃然起敬,球迷都错怪她了

张本美和3-1打崩中国世界冠军!一番话肃然起敬,球迷都错怪她了

开心体育站
2024-05-31 12:19:20
惊悚一幕!百斤大水牛被神秘黑影拖走,看得人头皮发麻

惊悚一幕!百斤大水牛被神秘黑影拖走,看得人头皮发麻

小胡渔记
2024-05-31 08:45:02
买106万元的工商银行股票,每年分红的钱就是普通人一年的工资

买106万元的工商银行股票,每年分红的钱就是普通人一年的工资

前沿天地
2024-06-01 00:36:57
《歌手2024》孙楠加盟原因曝光,临时救场助阵,替代歌手身份公布

《歌手2024》孙楠加盟原因曝光,临时救场助阵,替代歌手身份公布

岚仔小弟
2024-05-31 19:14:27
周星驰突发!

周星驰突发!

鲁中晨报
2024-05-29 12:54:11
50岁母亲再婚5年没回家,我坐车前去探望,见到继父时我哭了

50岁母亲再婚5年没回家,我坐车前去探望,见到继父时我哭了

墨染尘香
2024-05-28 13:32:03
大陆中止134项关税减让,台商总会警告,台传统产业面临关门危机

大陆中止134项关税减让,台商总会警告,台传统产业面临关门危机

贺文萍
2024-05-31 17:11:08
太现实,央视三胎宣传片,网友:谁说中国人拍不出好的恐怖片的

太现实,央视三胎宣传片,网友:谁说中国人拍不出好的恐怖片的

娱乐的小灶
2024-06-01 00:19:46
汪峰新歌秀恩爱被群嘲,森林北被体制踢出局,网友:人狂必有祸

汪峰新歌秀恩爱被群嘲,森林北被体制踢出局,网友:人狂必有祸

牛油果生活观
2024-05-30 19:16:37
陈思诚公司新片《消失的他》立项

陈思诚公司新片《消失的他》立项

阿芒娱乐说
2024-05-31 21:51:45
2024-06-01 10:48:49
百雄追剧
百雄追剧
回忆那些经典剧情
17文章数 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中方确认不参加6月的乌克兰和平峰会 俄方回应:支持

头条要闻

中方确认不参加6月的乌克兰和平峰会 俄方回应:支持

体育要闻

欧文:当老二怎么了?硬就行了!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实锤!普华永道,危!

科技要闻

华为上新!余承东:问界6月销量将超4万辆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游戏
艺术
教育
亲子
公开课

R星:会在适当的时候发布《GTA6》PC版消息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教育要闻

2024年高考人数公布 比去年增长51万人

亲子要闻

妈妈带娃是孩子很乖,关灯后真相大白,难怪这么乖呢!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