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第二届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盛大启幕:以并购重组促新质生产力与未来产业发展

0
分享至


中国并购大年的序幕将启,未来产业的兴盛将至!

政策暖风之下,并购重组持续活跃。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披露561单并购重组案例。服务于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一轮产业并购重组浪潮,正在快速升温。布局未来产业和对标新质生产力的并购及产业孵化是实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不少上市公司在方案中提到,并购重组和布局新兴战略产业对于企业生命力重塑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产业矩阵进一步完善和扩大,进而打造新的增长曲线。

在上述背景下,第二届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盛大启幕,主题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未来产业发展”。论坛将聚集数百家作为并购主体的头部上市公司、众多知名CVC机构,以及作为潜在的并购标的拟上市企业和上市终止企业,构建上市公司产业并购生态,以此促进上市公司的产业投资、产业并购和未来产业孵化,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同步助力地方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论坛报名链接 )。

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为年度盛会,第一届论坛已于2023年4月18日在上海成功举办,三百多家上市公司和三百多家投资公司共计六百多位重要嘉宾出席,聚焦上市公司产业孵化,和产业扩张,研讨上市公司旗下产业如何对接资本市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

第二届论坛由证券时报、中国基金报、新财富等权威媒体支持,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办,华民投、国元证券联合主办,安徽省国资委、合肥市人民政府作为指导单位,合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财中网联合承办,招商银行合肥分行、兴泰资本等协办,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办公室、上海新沪商联合会等机构支持协办,将于2024年6月21-23日在合肥市隆重举行。

第二届论坛,包括开幕大会、圆桌对话、未来产业论坛、并购论坛等重要内容。

战略携手“最牛风投城市”合肥

共话“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区域实践”

在首届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上,合肥市组团参加,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促成第二届论坛落户合肥事宜。

近年来,“合肥模式”声名鹊起。合肥市高度重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缓建地铁“押宝”京东方、千亿资金“投注”长鑫存储、联手战略投资者“接盘”蔚来汽车……以这一系列“神操作”短短数年间就建立起了包含面板、芯片、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产业集群,被称为“最牛风投城市”。

此次,合肥市与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深度合作,旨在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坚持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并行,积极推动上市公司产业发展与地方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借助论坛平台,促进高质量产业并购,带动优质产业项目落户合肥,优化产业结构,夯实量子科技、核聚变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从而为合肥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硬核支撑。

大会核心议题:新“国九条”印发,

高质量并购协调共振

并购重组是持续优化上市公司质量,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近日印发的新“国九条”强调完善并购重组、吸收合并等政策规定,鼓励引导头部公司立足主业加大对产业链上市公司的整合力度。

证监会也表示将持续抓好新“国九条”有关部署和“科创16条”落实落地,深化并购重组等制度改革,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做优做强。

本轮活跃的并购重组,具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并购中如何突出产业整合,注重产业逻辑和协同效应?在第二届论坛中将通过上市公司、拟投标的企业和产业资本、并购专家等演讲对话,脑力激荡,精彩呈现。

大会核心议题: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上市公司持续释放新潜能

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场合都强调了要加速前沿研发和应用推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到,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

事实上,未来产业变革中的新机遇也给诸多上市公司业务拓展打开了发展天花板。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头羊”,一方面,上市公司特别是行业龙头,借力资本市场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夯实企业发展“护城河”的同时,引领行业加速迭代;另一方面,在市场化体制机制催动下,上市公司纷纷竞逐新赛道,奋力打造企业增长第二曲线。

第二届论坛将汇聚上市公司产业端、创业端和投资端等多方力量,围绕未来产业话题,一同开启探索发现之旅。

正如大会官网“财中网”www.F-CN.cn中所描述的,第二届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可谓“百家上市公司群贤毕至,优质并购标的应者云集;未来产业龙头众星汇聚,八方并购资本应约而来”6月21-23日,让我们齐聚“科创之都”,乘风破浪共同穿越周期,开启波澜壮阔的未来产业和并购之旅。

编辑:乔伊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
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38716文章数 51490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