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你的MBTI,多久变一次?

0
分享至



对于人格类型的研究,也许能成为年轻人面对心理困境的一种解题思路。(图/《垫底辣妹》)

青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当下最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当困惑普遍流行的时候,追问和思考也正由此萌芽。

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上,学者于悦一共发布了98条视频,大部分内容都结合了社会热点与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积累了超过20万粉丝。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系副教授,于悦与年轻人的距离并不远。但在课堂之外,他还希望开辟更多与95后、00后们的沟通空间。

评论区里,常常有粉丝给于悦写下大段留言,有些表达共鸣,也有些会提出不同意见。心理学概念以如此直接的方式,观照这届年轻人的生活和思考,反过来,年轻人的意见,也得以反哺学术概念,二者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

今年4月,于悦出版了新书《亲密关系中的隐蔽人格》,它最早萌生于给大学生开设的一门“亲密关系心理学”课程,后续的B站互动也不断丰富了这本书的细节。在序言里,作者对这本来自线下课堂、来自与年轻人对话的新书,所具备的“功能性”和“现实性”抱有深长的期待:

“希望这本书在若干年后依旧‘不过时’,甚至可以成为亲密关系领域的参考手册。”

✎作者 | XZK

✎编辑 | 苏炜

作为最容易破冰和拉近社交关系的话题之一,MBTI如今已经取代了过去的星座、天气、职业等,成为更受欢迎的社交开场白。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的发明者,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不会想到,这个基于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划分的8种心理类型为基础的16种人格坐标, 会成为21世纪20年代帮助人们迅速锚定自我性格、人际关系、思维方式、职业表现,以及寻找同类最热衷使用的简易工具,也催生了“‘E’人最好的娱乐是‘I’人”“‘J’人会被‘P’人说走就走的制裁而崩溃”“‘T’人的安慰方式是这件事要怎么解决,而‘F’人更想要一个拥抱”等热梗热词。

MBTI是玄学吗?所谓“人格”会一成不变吗?人格能被外界全面捕捉到吗?隐蔽的人格或“人格面具”是否可以提前识别,从而避免进入或逃离一段有毒关系?

特别是,针对这届年轻人普遍的心理疲倦和困境,以及在求学、求职、日常生活、同辈压力中产生的内心症结,亲密关系中的人格,具有怎样的“解释力”和“解决力”?

最近,《新周刊》和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系副教授于悦,围绕“亲密关系中的隐蔽人格”进行了一场对话。


《亲密关系中的隐蔽人格》

于悦著

中信出版集团,2024-4


“表达出来了,是件好事”

新周刊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格”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集合体,包括面对不同事件的个性、处事方式、思考方式等。你做“人格研究”已近十年,“人格”是否真的可以用清晰的分类去描述?从你最开始做人格研究至今,是否也经历了对该课题从质疑到明确的过程?

于悦用“复杂”一词描述人格非常准确,因为人本身是复杂的,即便被分类成ABC,A也可以同时是B。正如现在的“跨性别”群体,连生理(性别)可能都不再固定了,那么人格更加如此。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格分类是不科学也不完整的。我们经常看到的MBTI就是在分类,用四个字母合成一类人。一旦贴上标签,人们就会想某类人格可以和自己聊得来,某两个人格或许很般配,等等。但最开始,我们是不了解这些人格类型划分的,我们是在看到标签之后,被它影响和塑造。这很像过去的星座,比如小时候我们认为“处女座”有洁癖,有边界感,强迫症等,但那时我们真的理解“边界感”到底是什么吗?是不清楚的。

在人格这个大的框架下,我研究的是更社会化的“性格”和“亲密关系”。在具体的场景中,人格看起来就没那么抽象了。性格之间是有交集和共性的,不是(非此即彼的)。


人格是复杂的。(图/《春潮》)

新周刊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心理困境被频繁探讨。譬如,博士生和导师之间或有剑拔弩张的关系,或有施加压力和承受压力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时也发生剧烈矛盾。作为高校老师,你对学生群体有何观察?高校这个场域存在什么特殊性,经过环境的限制和放大作用,对学生们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

于悦高校学生遇到的问题是有共性的。比如适应不良问题导致的退学,人际关系问题导致的不和、冲突等。我观察到的趋势是,攻读的学位越高,人的背景更多元,比如很多博士从本科毕业后,在社会中工作了几年,又回到校园,在环境的改变中,导致的心理问题也许会更多。

其中,学业压力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最近曝光的一个新闻,导师的学生们将指责老师的证据一一列出,像论文一样相当清晰,行文严谨,资料充分,还有目录。这个例子反映了学业压榨和师生不对等的情况,导师决定一个学生能否毕业,工资能否发放。如果在一段关系当中,存在绝对的差异,一个人被另一个主导的人所操控,而又必须继续维持这个关系,就很容易出现“PUA”。

此外,一些学霸固然有很好的成绩,但是这在人格素质的胜任力模型里,还是太小的维度。当学生进入研究生或更高阶段,成绩的光环和优越感,有可能随着一山还有一山高的变化而消失。没有优越感,人就会受挫,受挫感进一步加强不安全感,由此增强了内耗,。


教育深刻影响着人的心理状态。 (图/《垫底辣妹》)

目前,有很多研究生,会主动跟导师提要求,比如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还有那些对导师不良举动的曝光行为,在十多年前,我们是不敢想的。那会儿也有很多隐形PUA,但大家觉得好像很正常。今天的学生,对权威的不平和不公表达出来了,这对于社会进步而言是件好事。


“在没有尝试的前提下,

任何领悟都是不透彻”

新周刊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青少年面临的困扰和情绪问题不同,是否存在普遍性的流变过程?或者,经历了逐个阶段积累的过程,最后到了高校这个更自由、家庭管控更宽松的时期,集中爆发出来?

于悦小学阶段,孩子们身上最典型的是厌学、手机成瘾或网络成瘾——这是家长们最担心的。还有一些发育问题,比如多动症、自闭。初中时期,随着身体进入青春期,自然而然面临同性、异性的自我同一性问题。

最初的人际关系就是在中学建立的。由于青春期孩子不爱跟家里沟通,就转向了和同伴、好朋友沟通,建立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团体,“朋友为什么不跟我好而跟别人好”的问题,也从这时候开始出现。


不同的成长阶段,心理状态也有所不同。(图/ 《隐秘的角落》)

上大学之后,学生们从被迫接受应试教育到主动接受应试教育,被压抑的情感放飞了,很容易过度补偿、过度寻求满足。大学的问题是多元化的,需要面临更多关系,比如同伴关系、室友关系、同学关系、男女朋友关系等。背井离乡,从物理距离上摆脱了家庭控制,学业甚至厌学已经不是核心的问题了。

新周刊现在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恋爱课程。不久前,有个上海高校的老师开恋爱课,发表的观点引发广泛争议,感觉恋爱课程在国内是新鲜的、不成熟的、不成体系的,还有点拿来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意味。你怎么看待现在这些恋爱课?其必要性和意义在哪里?

于悦我最初在B站发视频(《冲动表白?冷静先听我说/从零开始的恋爱计划》《把异地恋变得更美好》《万能爱情公式:如何度过平淡期》《如何快速搞砸你的爱情》等),就是因为在学校开了课程,我想知道年轻人是怎么想的。这个过程中我也在成长,意识到亲密关系的核心在于如何建立亲密感,做一些积极的事情。哪怕是两个人不好了,也不要伤害对方。

在这些视频收到的反馈里,我发现男孩们对于表白和分手挽回很在意,甚至还催生了很多分手挽回的生意——但我不提倡,它实际上只是满足情绪价值,花钱后就不负责了。我发现,相比于男生在意结果,女生更在意亲密关系的过程。

关于恋爱课程,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但需要更科学、更系统、更规范。现在的家长们禁止孩子18岁前早恋,但一到大学,就要求他们结婚——学生们恋爱都不会谈呢。


于悦在B站发布的视频。(图/B站@心理学于悦)

新周刊最近社交媒体流行“尽早识别有毒人格”的话题,比如看到“自恋人格障碍”“NPD”赶快躲远一点,避免投入更大成本和痛苦。你在关于《亲密关系中的隐蔽人格》一书中也谈到,预防比较重要。那么,如果眼下有两种选择——在所谓“识别有毒人格”、从某些人格标签去判断一个人的潜在社交风险的指导下,也许会限制我们跟其他人的交往;但如果不提前识别,认同人是复杂的、变化的、综合的,并愿意用更宽容的视角去交往,也许会付出代价和损失,会陷入痛苦。 前者提前防范,更好保护自己,但限制了对人和关系更深刻的接触; 后者还是会跟这个人继续交往试试,但最终又付出了一点代价—— 作为认同“人格虽然相对稳定,但并非不可撼动”的人,你会如何选择?

于悦在没有尝试的前提下,任何领悟都是不透彻的。我觉得在可以抽离、没到深陷的前提下,都可以去尝试。我的书里对人格的分类也好,对隐蔽人格的解释也好,绝不是要大家不要去试。疼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疼了之后,受了些伤后,你才学习评估自己。


“疼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图/《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新周刊你在《亲密关系中的隐蔽人格》中做出了很多不同隐蔽人格的分类和解释,比如操纵型人格、暴力型人格、虐待型人格、自恋型人格,但又在分享会中提到,不希望读者以这个人格去决定自己的交往方式,比如按照列出的性格表现和某种行为信号去按图索骥,依此社交。回到最初的问题,人格分类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怎样处理概念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于悦人是复杂的。那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在我们的人生经历或亲密关系中,尝到痛苦和快乐之后,我们是否能用某个词来定义它是好还是坏?在这些列出的隐蔽人格之间,我们会经历和思考,一个人当初为什么吸引我,又为什么伤害了我?这都是一种过程。

上面提到的这四类人,并不就是坏人。这本书其实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比如跟一个人交往感觉到一些不舒服,但是通过这本书,你会更明确地知道自己不舒服在哪里,为什么会不舒服,应不应该离开。很多问题不一定有答案,但是如果能多一种解题方式,也是有帮助的。

· END ·

作者丨XZK

编辑丨苏炜

校对丨遇见

今 日 话 题

MBTI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丝不挂”新舞蹈?惹争议,被摸下体更不害臊,金星质疑是对的

“一丝不挂”新舞蹈?惹争议,被摸下体更不害臊,金星质疑是对的

吃鱼思故渊
2024-05-16 21:48:21
中欧斗争质变,70岁默克尔出山,对中国态度不简单,欧盟终于求和

中欧斗争质变,70岁默克尔出山,对中国态度不简单,欧盟终于求和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4-06-05 10:33:17
CBA大结局?辽篮新援非洲联赛表现炸裂 四大荣誉集一身

CBA大结局?辽篮新援非洲联赛表现炸裂 四大荣誉集一身

胖子喷球
2024-06-05 21:25:10
降价奏效,iPhone15霸榜,落后五代的国产手机没人买了

降价奏效,iPhone15霸榜,落后五代的国产手机没人买了

柏铭锐谈
2024-06-05 11:29:35
农村“妻荒”现象日益严重?穷不过三代人成了现实,怪谁呢?

农村“妻荒”现象日益严重?穷不过三代人成了现实,怪谁呢?

蛙斯基娱乐中
2024-04-30 07:15:11
CCTV5直播中国女排VS保加利亚,3-0=保留奥运希望,刁琳宇引争议

CCTV5直播中国女排VS保加利亚,3-0=保留奥运希望,刁琳宇引争议

体育大学僧
2024-06-05 17:11:08
巴勒斯坦总统指责伊朗:这是在牺牲我们的鲜血

巴勒斯坦总统指责伊朗:这是在牺牲我们的鲜血

观察者网
2024-06-05 19:17:03
孙俪妹妹北电毕业照曝光,长相很普通,在一众俊男美女中太不惹眼

孙俪妹妹北电毕业照曝光,长相很普通,在一众俊男美女中太不惹眼

鑫鑫说说
2024-06-05 16:51:40
五竹的现代装,笑起来根本认不出,史上唯一不想他摘掉眼罩的人

五竹的现代装,笑起来根本认不出,史上唯一不想他摘掉眼罩的人

小飞象解说游戏
2024-06-05 05:33:10
张成泽秘闻:出轨金正恩前女友,15个私生子,动用39号室监视金家

张成泽秘闻:出轨金正恩前女友,15个私生子,动用39号室监视金家

古今档案
2023-12-12 11:33:46
卧槽!世纪撕X大瓜竟然反转了?!

卧槽!世纪撕X大瓜竟然反转了?!

毒舌一姐
2024-06-04 12:08:40
于正,国人自己的小缅北

于正,国人自己的小缅北

麻辣婊
2024-06-05 02:05:02
国乒六朵金花 合影美美的感觉

国乒六朵金花 合影美美的感觉

娱乐的小灶
2024-05-09 07:25:15
辽篮大水货提出无礼要求,不给涨工资到1500w,离队换下家

辽篮大水货提出无礼要求,不给涨工资到1500w,离队换下家

体坛狗哥
2024-06-05 10:21:22
“客死他乡”的9位明星,个个都惊艳无比,还有两位国家一级演员

“客死他乡”的9位明星,个个都惊艳无比,还有两位国家一级演员

圈儿内人
2024-06-06 02:19:08
美联储为何“急于”降息?高盛交易员:劳动力市场正在恶化

美联储为何“急于”降息?高盛交易员:劳动力市场正在恶化

华尔街见闻官方
2024-06-05 16:15:38
iOS 18界面UI风格大改,可能是iOS近十年的最大变化。

iOS 18界面UI风格大改,可能是iOS近十年的最大变化。

爱果A
2024-06-05 22:05:03
网友为什么对张镇麟和王芳这么大的恶意?杨毅:根源还是成绩不行

网友为什么对张镇麟和王芳这么大的恶意?杨毅:根源还是成绩不行

狼叔评论
2024-06-05 17:37:11
湖南“80后”干部万东拟任正厅级

湖南“80后”干部万东拟任正厅级

澎湃新闻
2024-06-05 22:18:27
43岁的她太会穿了,不愧是体制内女性的穿搭榜样

43岁的她太会穿了,不愧是体制内女性的穿搭榜样

小西的穿搭日记
2024-05-16 20:45:26
2024-06-06 06:40:49
硬核读书会
硬核读书会
有态度的读书人都在硬核读书会
789文章数 4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头条要闻

美国佐治亚州上诉法院暂停审理特朗普选举干扰案

头条要闻

美国佐治亚州上诉法院暂停审理特朗普选举干扰案

体育要闻

赴美试训的崔永熙,表现究竟怎么样?

娱乐要闻

《青春有你》胡文煊被曝孕期出轨

财经要闻

员工证实周大福关闭深圳工厂

科技要闻

9家车企拿到自动驾驶落地入场券,没特斯拉

汽车要闻

又一个水桶车 试驾新“卷王”极狐阿尔法S5

态度原创

艺术
数码
手机
健康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数码要闻

Apple Watch和AirPods虽在市场上节节败退 但仍统治着可穿戴设备市场

手机要闻

荣耀Magic V Flip再次被预热:外屏功能清晰,核心配置悬念不大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军事要闻

乌方:俄乌冲突升级 所有“红线”不复存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