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赵匡胤驾崩应非赵光义所致, 其对内大兴文教, 但军事上十分无能

0
分享至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宋太祖赵匡胤离奇驾崩于汴梁城皇宫内。随后弟弟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第二天就继位,成为北宋第二任皇帝。

坊间传言,赵匡胤之所以突然驾崩,皆因赵光义鼓动哥哥大量饮酒,酒醉之后,赵光义乘机用斧子将赵匡胤杀害。登基即位之后,赵光义将赵匡胤的大儿子赵德昭迫害致死,次子赵德芳也离奇薨逝。“四年,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有谋立德昭者,上闻不悦。及归,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赵德芳“寝疾薨”。

数百年来,史书对于赵光义评价褒贬不一。乾隆皇帝评价:“太宗遽行禅代,绝无愧辞,更足启后人訾议。虽当时朝不易位,市不易肆,其后布武修文,拨乱反正,而其得国之不以道,又岂能曲为原谅哉?”《宋史》赞曰:“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毛泽东对宋太宗赵光义的评价是“赵光义不知兵,非契丹敌手。”那赵光义的一生究竟该如何评价?

天福四年十月初七日(939年11月20日),赵匡义(避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出生于开封府北坊大营,二哥赵匡胤比他大十多岁。

赵光义出生年景正是五代十国时期,当时各个藩镇势力争权夺势最为激烈。赵光义与二哥赵匡胤自幼关系莫逆,建隆元年(960年),赵光义在陈桥驿与其他亲信拥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政权。赵匡胤即位之后,立马加封赵光义为“晋王”、同平章事,兼开封府尹、殿前都虞侯等要职。开宝八年(975年),赵光义与赵匡胤合力剿灭南唐,扩大北宋版图。


赵匡义

从以上赵光义简短介绍来看,这位宋太宗的能力并不差,似乎与哥哥赵匡胤旗鼓相当,不分伯仲。可是赵光义登基为帝之后,多次对外发动战争并均告失败,比如北伐两次皆失败而终。也就是从赵光义之后,两宋再无能力收回幽云十六州,始终都要提防北方游牧部族南下。

开宝九年(976年)八月,赵匡胤集结了当时宋朝最强的军事统领和部队,目标太原城,这是宋朝协平定南唐之余威,百战成钢的部队,这一次绝不给北汉任何废话,这么长时间了,无论是面积人口实力都是最弱的北汉,终于该做个了结了。

这起倾全国之力,分五路进发:第一路:郝崇信、王政忠率一部出汾州。第二路:阎彦进、齐超率军出沁州(今山西沁县)。第三路:孙晏宣、安守忠率军出辽州(今山西代县)。第四路:齐延琛、穆彦璋率部出石州(今山西离石)。第五路:郭进率军出代州(今山西代县)。

这次看来赵匡胤是铁了心要剿灭刘继元了,派出去的都是西北边疆多年的宿将,他们很多人都不止到过太原城下一次,包括赵匡胤本人也曾攻到过太原城下。

面对轻车熟路和倾国而出的局面,刘继元除了向契丹求助之外,别无他法,只能收缩可怜的兵力在太原城,做最后的抵抗。


党进

大宋的效率果然很高,不到一个月就到了太原城下,主将党进前期战斗杀了几千北汉士兵之后,憋着的气算是稍微舒缓了一口,他知道更猛烈地战斗马上就要来了,不是和北汉而是和契丹。

北汉之所以难灭,根子就在于契丹,在过了一个月之后,契丹皇帝耶律贤派出了南院宰相耶律沙、冀王塔尔率重兵前来援救北汉。

每次几乎都是同样的戏码,但这次宋朝军队眼睛里放光,所有人都知道最后的决战时刻到了,北宋军力的巅峰时刻,面对同样强大的契丹,这一战打起来不知道多少人要扬名立万,又不知多少人要埋骨黄沙。

大战一触即发,没有人退缩,也没有人怀疑战斗的必要性,一南一北两大政权的决斗马上就要开始了,就算是隔了千年,似乎仍能感受到那种紧张的气氛。没有人能想到这次北伐的结局是什么,宋朝想不到,北汉想不到,契丹更想不到,就在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突然宋朝这边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英明神武受人爱戴的皇帝赵匡胤驾崩了,所有人都无法相信,一个多月前送他们出征,那个坚定健康的皇帝居然会突然病崩,都说战场上瞬息万变,这或许是所有瞬息万变中最令人想不到的一件事吧。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驾崩于万岁殿,时年50岁,从陈桥兵变做皇帝算起,在位十六年,对于漫长中国历史中所有皇帝的在位年限,赵匡胤在位时间不算短,但对于大宋朝来说,这样的时间太短了,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完成。


赵匡胤

按照惯例,本来应该对赵匡胤做一个总结,但目前的情况实在不合适,因为他驾崩得实在太突然,一定要把死因搞清楚,才能安心地下个结论。

赵匡胤的驾崩很是突然,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先看看书上究竟是怎么说的,但是翻翻《宋史》、司马光的《涑水纪闻》、和尚释文莹所写的《续湘山野录》、南宋徐大焯的《烬余录》、南宋史学大家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甚至还有《辽史》,大家各有各的记载。

不过很可惜,这些说法不太一样的各种记录里,大家最想知道的斧声烛影的原型,最早的出处是宋末元初人、自称城北遗民的徐大焯,在其所撰《烬余录》甲编的记载:“太宗屡于上前盛称花蕊夫人才,未匝月,蜀主暴卒。太祖异之,亟召花蕊入宫,询蜀主状,因及亡国事。费占二十八字云: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悦其敏慧,留侍掖庭者十载,有盛宠。太祖寢疾,中夜太宗呼之不应,乘间挑费氏。太祖觉,遽以玉斧斫地。皇后、太子至,太祖气属缕,太宗惶窘归邸。翌夕太祖崩。”过程可以参考隋炀帝继位的过程。

赵匡胤病重,赵光义过来探望,看到赵匡胤的爱妃花蕊夫人,一时间把持不住欲行不轨之事,结果惊醒了赵匡胤,最后赵光义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杀了哥哥自己做皇帝。这和《资治通鉴》里隋炀帝弑君如出一辙:“上寝疾于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皆入阁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宝殿。太子虑上有不讳,须预防拟,手自为书,封出问素;素条录事状以报太子。宫人误送上所,上览而大恚。陈夫人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乃呼柳述、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阁为敕书。杨素闻之,以白太子,矫诏执述、岩,系大理狱;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令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颇有异论。陈夫人与后宫闻变,相顾战栗失色。晡后,太子遣使者赍小金合,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人。夫人见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乃发,合中有同心结数枚,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陈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蒸焉。”

最经典的斧声烛影的事情,是一个和尚释文莹所写的《续湘山野录》,这里面记录了:“祖、宗潜耀日,尝与一道士游于关河,无定姓名,自曰混沌,或又曰真无。每有乏则探囊金,愈探愈出。三人者每剧饮烂醉。生善歌《步虚》为戏,能引其喉于杳冥间作清微之声,时或一二句,随天风飘下,惟祖、宗闻之,曰:‘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至醒诘之,则曰:‘醉梦语岂足凭耶?’至膺图受禅之日,乃庚申正月初四也。自御极不再见,下诏草泽遍访之,或见于轘辕道中,或嵩、洛间。后十六载,乃开宝乙亥岁也,上巳祓禊,驾幸西沼,生醉坐于岸木阴下,笑揖太祖曰:‘别来喜安。’上大喜,亟遣中人密引至后掖,恐其遁,急回跸与见之,一如平时,抵掌浩饮。上谓生曰:‘我久欲见汝决克一事,无他,我寿还得几多在?’生曰:‘但今年十月廿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上酷留之,俾泊后苑。苑吏或见宿于木末鸟巢中,止数日不见。帝切切记其语。至所期之夕,上御太清阁四望气。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尤其是这个“好做,好做”,成为了很多书本分析记载和分析这件事的核心话语。


赵匡胤

分析过程实在有点漫长和无趣,如果本着好奇的和弄清真相的心,关于斧声烛影和赵匡胤驾崩的谜团,永远都不可能弄清楚。

史料太多的话,那就先找最权威的看,然后就是可信度依次递减,要搞清楚这件事,就必须把他分成两件事来看,这样更能看出来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

斧声烛影事件,本质上是两件事,一个是赵匡胤的驾崩,一个是赵光义如何继位,这分明就是两件事,交缠到一起后才有了许多未解之谜。

先说赵匡胤之驾崩,赵匡胤驾崩得的确很突然,说暴崩都不为过,但话又说回来,历史上突然驾崩的君王不计其数,柴荣就是明明看着很好,说不行就不行了,其他的历史上记载的皇帝驾崩事件,突然驾崩的不计其数,连亚历山大大帝都是被突如其来的疾病给击垮的。

古代医疗条件很落后,对于当时的条件来说,一场感冒,一次意外流血,都有可能要了命,赵匡胤之崩,有疑点但也不是什么绝对的非正常死亡。


赵匡胤

另外就是赵光义弑杀赵匡胤的可能性,在封建的帝制时代,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在中国自从汉武帝开始,用的就是外儒内法。

为什么要外儒,就是因为儒家说话好听,说出来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内法是因为法家管用,治理国家管用,更重要的是,法家关于皇帝的统治术有一套自己专门的理论。在这套理论下,皇帝不应该信任任何人,所以皇帝自称寡人,而且中国历朝历代皇帝,终极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长生不老,只不过有的皇帝清醒,有的皇帝糊涂,在长生不老这条路上投入的精力和金钱不一样而已。

皇帝想长生,目的就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多享受一天,为了这个目的,法家无所不用其极,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关于皇帝的人身安全,那绝对是保护到了极致,基本上在古代做皇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跟坐牢差不多。因为几乎没有自由,所有的事都必须有人记录下来,只要是做了皇帝,形式规范都有一套礼仪,平时不是想见谁就见谁,当年郭威的义子柴荣想见一面郭威都难,这里面有王峻压制的成分,但最关键的,还是各种规矩本身对皇帝的限制。想自由,除非不做皇帝,做皇帝就是要按照规矩办,否则不足以彰显皇帝的身份和保护其人身安全,这一点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变过。

史书上有多次记载赵匡胤微服出巡的经历,为什么要把这个记下来,就是因为他少见和不合礼制,所以才要特别记录和流传下来,作为赵匡胤与众不同的地方。

综合以上的记录来看,赵光义通过暴力手段弑杀赵匡胤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古代的贵族根本没有任何的私密,包括上厕所和夫妻生活都有人在旁边伺候着,赵光义如果真的杀了哥哥,那这种说法很快就会被天下人知道。


赵匡胤

到这里可以有明确的结论,赵匡胤驾崩了,但应该不是赵光义弑杀的,杀兄这种事不是没有,但像斧声烛影这种模糊的记载根本不可能。

不管赵匡胤是怎么驾崩的,总是皇帝陛下驾崩了,接下来才是这件事的关键,赵光义继位,这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核心,那就是赵匡胤驾崩后,赵光义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医官贾德玄坐于府门,问其故,曰:‘夜二鼓,有呼我门者,曰“晋王召”。出视,则无人,如此者三。吾恐晋王有疾,故来。’继隆异之,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入。继隆使王且止直庐,德玄曰:‘须应直前,何待之有?’遂与俱进至寝殿。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赵光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他广泛施恩于太祖之子和朝臣们,给他们加封爵位和官职,并且对一些被太祖贬斥的官员也进行了宽大处理。

其次,他去旧革新,在太祖驾崩后不久就改变了年号,并且开始编修《太祖实录》,以美化自己的继位过程。第三,他开展文治,大力提倡科举制度,大量录取进士,并且编修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巨著,以彰显自己的文化功绩。通过这些手段,赵光义逐渐赢得了朝野的认可和拥护,为自己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在赵光义在位期间,也确实为宋朝做了三件大事。

赵光义维护了北宋政权完整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率领10万大军亲征北汉。他兵分两路,一路阻拦想要驰援的辽国人,另一路则是攻破北汉都城太原,迫使北汉末帝赵继元投降。


拿下太原之后,也正式宣告北汉灭亡。结束了自唐末黄巢之乱以来近90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统全国。《新五代史》记载:“太平兴国四年,王师复北征,继元穷窘,而并人犹欲坚守。其枢密副使马峰老疾居于家,舁入见继元,流涕以兴亡谕之,继元乃降。太宗皇帝御城北高台受降,以继元为右卫上将军,封彭城公。”

对于北宋而言,灭北汉与南唐是有很重要的政治意义。因为北汉乃继承后晋的正统王朝,和郭威建立的后周政权分属华夏大地一南一北。

开宝八年(975年),北宋灭掉南唐之后,已经统一了江南大片区域,但北汉却未归服。

倘若北汉一直存在,必定会影响北宋对北方的统一。当时契丹与北汉统治者达成合作关系,得到契丹支持的北汉,也会成为北宋最难拔除的眼中钉,肉中刺。因此,宋太宗攻灭北汉,使得北宋在建立19年之后,终于结束了贯穿五代十国政治分裂,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赵光义即位之后,他所设立的“两府三司制”,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左正言、直史馆谢泌请自今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诏从泌请,遂着力定制,中外所上书疏亦如之。”

何为“两府三司制”?简单来说,宋太祖赵匡胤时期,每次调兵都需要枢密院、中书门下双方同意后,武将才可领兵。“两府三司制”则间接削弱了宰相的议政决策权。


赵匡义

宋太祖执政时期,以赵普为首的枢密使拥有极大的兵权。等到赵光义即位之后,他把中书门下还有“三司”地位拔高。如此一来,军国大政的议事权,则需要枢密院、三司、中书门下共同商议呈报,皇帝同意之后才能进行军队调度。

赵光义所设立的“两府三司制”也成为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最为重要的发展过程。这就好比政府职能部门每逢遇上大事时不能只听某个部门领导意见,而是大家群策群力,最终决定权还是在皇帝手中。

赵光义凭借这个制度再次收拢兵权,也间接降低宰相话语权,真可谓是“一箭双雕”,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光义重视文化,改革科举,重用人才,拓宽寒门学子晋升之路

赵光义是一个喜爱文学和艺术的皇帝,他曾经亲自参与编修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巨著,这些书籍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收录了大量的历史、文学、哲学、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资料。

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历经唐代并最终完善。反观赵光义,先是扩大每次科举考试录取人数,同时,还十分强调“有教无类”这一思想。


比如寇准、吕蒙正,都是宋太宗从民间发现的青年才俊。此外,唐代,包括北宋初年,科举考试中不乏主考官与阅卷官沆瀣一气,故意阅卷时给一些富家子弟开后门。赵光义则采取了“糊名阅卷”办法,更是杜绝了科举考试中的歪风邪气。

其次,赵光义把每两年一次殿试,改为一年一次。这也有助于皇帝直接面对学子,挑选英才,为朝廷所用,避免了世家门阀把持晋升途径。

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


宋代科举,不讲门第,不论贫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因此,在赵光义执政期间,不少寒门学子发奋苦读,带动了当时整个社会勤读书,以学子为荣的风气。他还对进士进行了优厚的待遇和重用,许多进士都成为了宋朝的重臣和名臣。他还对民间教育也给予了支持和鼓励,他曾经下令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学校和书院,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和学习。

从赵光义做的这几件大事来看,他似乎并非一无是处。执政时期,还出台过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那后世为何却对宋太宗评价不好呢?简单来说就是军事无能。

军事无能

有一说一,赵光义的军事能力确实很差劲。比如继位后,屡次御驾亲征,对外发动战争。又喜欢干涉前线军事,瞎指挥。

还有就是过度制约将帅,宋太宗实行“将从中御”的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前线将士要按照给的作战图排兵布阵等等。完全就是纸上谈兵,所以多次对外战争均告失败。毛泽东就说他“不择手段,急于登台”。“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

他继承了太祖的遗志,想要消灭北方的辽国,实现统一中国的目标。但是,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都远不如太祖,他的军事政策也导致了宋军的衰弱和低迷。

他对军队实行了“以文制武、将从中御”的政策,即由皇帝制定出征计划和阵图,前线将领必须严格遵守,不得有任何变通。这种政策剥夺了前线将领的自主权和创造力,使得宋军在战场上失去了灵活性和主动性。


赵匡义

而赵光义本人也不懂得兵法和战略,他的出征计划和阵图往往是纸上谈兵,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他还对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制和削弱,例如收回了边境贸易权,削减了边防经费,禁止士兵私藏武器等。这些措施使得宋军的士气和战斗力大大降低,无法与辽国抗衡。

那综合来说,他也是功过参半,到底算不算明君?这也要看如何界定了,从建功立业来说,还差一些。虽然他灭了北汉,但后续北伐均告惨败。那要提到对内,确实文治还做得不错,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政绩。比如科考录取大量人才;比如重修三馆,编修了宋四大书,也就是《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等。再比如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等等。

《宋史》记载:“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至于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

从这些记载来看,他确实有明君之风。但也不排除他有篡改嫌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马斯克:一面是天才一面是疯子,从小混乱的家庭关系让他无法正常

马斯克:一面是天才一面是疯子,从小混乱的家庭关系让他无法正常

照见古今
2024-01-06 18:43:16
8000万奖金!曝辽篮俱乐部重奖全体将士,刘总两倍承诺提前兑现

8000万奖金!曝辽篮俱乐部重奖全体将士,刘总两倍承诺提前兑现

君马体育
2024-06-17 19:25:55
7000台胞赴陆协商统一,赖清德叫嚣“拒统”,马英九回应1句话

7000台胞赴陆协商统一,赖清德叫嚣“拒统”,马英九回应1句话

美食阿鳕
2024-06-17 17:52:02
激烈对抗2h以上,菲舰冲撞中国海警船,我方依法管制,但没有抓人

激烈对抗2h以上,菲舰冲撞中国海警船,我方依法管制,但没有抓人

战域笔墨
2024-06-17 15:14:42
普京表示:不攻击北约、不使用核武并愿意谈判!难道要服软了?

普京表示:不攻击北约、不使用核武并愿意谈判!难道要服软了?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4-06-13 22:56:43
乌情报总局局长:俄最新型S-500防空系统部分部件已运抵克里米亚

乌情报总局局长:俄最新型S-500防空系统部分部件已运抵克里米亚

红星新闻
2024-06-15 20:16:15
可怜!龚翔宇哭泣中打完全场比赛,原因揭晓,让人感到愤慨

可怜!龚翔宇哭泣中打完全场比赛,原因揭晓,让人感到愤慨

体育哲人
2024-06-17 07:43:09
德国总理:希望欧中谈判能够避免对中国汽车加征38.1%关税

德国总理:希望欧中谈判能够避免对中国汽车加征38.1%关税

仰望沧海
2024-06-17 15:40:36
温州六中46名学生出游溺亡,头七集体回教室上课,到底是咋回事?

温州六中46名学生出游溺亡,头七集体回教室上课,到底是咋回事?

阿胡
2024-06-06 12:38:23
革命性突破!美企成功研制核电池,几乎无辐射,电量够用100年

革命性突破!美企成功研制核电池,几乎无辐射,电量够用100年

十三级台阶
2024-06-15 15:51:27
鲁能后悔吗?看不上的名帅如今带队在欧洲杯表现不俗,赢得认可

鲁能后悔吗?看不上的名帅如今带队在欧洲杯表现不俗,赢得认可

评球论事
2024-06-17 11:36:20
“鸡犬升天”?姜萍:村里给家我办了低保还修路换工作!网友:为什么在火了后?

“鸡犬升天”?姜萍:村里给家我办了低保还修路换工作!网友:为什么在火了后?

亚哥谈古论今
2024-06-17 16:39:34
北约称正讨论将核武器置于待命状态 俄方批:加剧紧张局势

北约称正讨论将核武器置于待命状态 俄方批:加剧紧张局势

财联社
2024-06-17 21:08:09
西方终于察觉不对!普京“靠山”浮出水面?北约加起来都打不过!

西方终于察觉不对!普京“靠山”浮出水面?北约加起来都打不过!

文雅笔墨
2024-06-16 15:29:46
羞羞的两性知识,啪啪啪中,那些不敢对伴侣说的话

羞羞的两性知识,啪啪啪中,那些不敢对伴侣说的话

水白头
2024-06-15 15:00:17
刚刚发生的事情!擅闯仁爱礁的菲律宾船只被中国海警依法管控!

刚刚发生的事情!擅闯仁爱礁的菲律宾船只被中国海警依法管控!

文雅笔墨
2024-06-17 14:15:34
江苏男子整理母亲遗物发现600万存单,银行:假的需要销毁

江苏男子整理母亲遗物发现600万存单,银行:假的需要销毁

丹宝说文史
2023-07-08 20:21:44
再见广厦!核心后卫已收到邀请,或下赛季加盟海外联赛

再见广厦!核心后卫已收到邀请,或下赛季加盟海外联赛

宝哥精彩赛事
2024-06-17 20:34:32
孙杨彻底无缘巴黎奥运:未参加意大利游泳赛 错失最后理论机会

孙杨彻底无缘巴黎奥运:未参加意大利游泳赛 错失最后理论机会

醉卧浮生
2024-06-17 18:54:03
韩江流域发生50年一遇洪水,广东梅州部分镇村断电断网

韩江流域发生50年一遇洪水,广东梅州部分镇村断电断网

封面新闻
2024-06-17 13:17:06
2024-06-17 21:48:49
刘大星
刘大星
视频记录美好生活
1264文章数 34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泽连斯基:乌方从未说过中国是敌人 希望和中国做朋友

头条要闻

泽连斯基:乌方从未说过中国是敌人 希望和中国做朋友

体育要闻

豪华阵容,原始战术 英格兰10亿天团就这?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人均养老金上调3% 怎么年轻人吵翻了?

科技要闻

为什么你的iPhone,肯定用不上"苹果AI"?

汽车要闻

传奇新篇章 全新一代大众迈腾来了

态度原创

家居
亲子
本地
艺术
公开课

家居要闻

研己实景 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亲子要闻

笑死,现在小孩的年龄就是个谜!网友:看着挺帅可惜戴着红领巾

本地新闻

能动司法尽“执”履责 ——“交叉执行”高效能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