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气价、电价、水价、高铁票价……

0
分享至

文/刘晓博

最近,各地燃气、电、水,以及高铁票等价格上调的消息,不断传来。垄断行业似乎进入了一个集中调价期。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沪昆客专、杭甬客专4条高铁票价将于6月开启涨价窗口,涨幅在 19%-20% 左右。



以上海虹桥到杭州东的高铁票价为例,二等座现价73元,一等座现价117元,特等座132元。调价后的价格分别为:87元,140元,157元。

以武汉站至广州南站的高铁票价为例,二等座现价463.5元,一等座现价738.5元,商务座1458.5元。调价后的价格分别为:553元,885元,1935元。

燃气价格也在上调:



去年以来,各地燃气价格纷纷上调。仅在2023年内,就有至少52个市、县上调居民用气价格,基础居民气价(即第一阶梯气价)平均上调0.256元/方,涨幅近10%。

在这期间还在重庆、成都等地爆出了燃气表换表后,燃气费突然暴增的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关注,重庆燃气的书记为此被免职。

这次被业内称为“天然气顺价”的涉及范围非常广,据“上观新闻”报道,全国两千多个市、县6月前或将完成一次调价。

电价也在上调。比如安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等有关事项的通知”:



根据这个通知,目前执行的7、8两个月的峰谷时间段扩大到7、8、9、1、12五个月,峰价上浮比例从81.3%提高至84.3%,谷价下浮比例从58.8%提高至61.8%,即峰价更高,谷价更低。



对于普通居民家庭来说,你真正用电的高峰期是傍晚6点到深夜11点。

仔细研究上述峰谷定义和价格的变化,你会发现:多数居民用电费用会有所上升,而不太可能下降。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倒班的方式,把生产时间集中到电价较低的“低谷时期”,普通居民就很难了。

河南、江西、浙江、上海,最近也都有调整电价的举动。



各家的公告的“技术含量”都非常高,普通人很难看懂。



水价也在上调。

石狮的公告比较直白,能直接领会到结果:水价上涨了。



为什么从去年四季度至今,燃气、水、电、高铁票等垄断性服务业纷纷调价?

主要是两大原因。

第一,上述行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不调价盈利能力会降低,甚至出现亏损。

在房地产出现拐点,地方财力下降的情况下,补贴这些行业难度在提高,需要把成本分摊出去。

根据国家铁路集团的年报,到2023年末,集团负债6.13万亿元。2023年国铁集团的总收入为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2%,净利润由负转正,且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达到33.04亿元。

虽然国铁集团扭亏为盈,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但每年33亿元的盈利相对于集团6.13万亿负债和9.35万亿的总资产,可谓杯水车薪。

与此同时,铁路生意非常火爆,2024年一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14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114.7万人次,同比增长28.5%。

有还债的压力,生意又不错,还是垄断生意,所以铁路选择了涨价。

燃气行业则面临着全球通胀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中国是一个缺油少气的国家,接近一半的燃气需要从国外进口。而全球通胀推高了燃气价格,给燃气企业带来沉重的成本压力。

所以,水电气路涨价,都跟成本上升有关。地方政府的补贴能力因为经济下行周期和房地产出现拐点而下降,调价的动力增强。

第二,上调基础性价格,是促进物价温和回升,打破通缩预期,启动经济的措施之一。

当前CPI处于低位,3月CPI的同比涨幅只有0.1%,距离比较理想的CPI涨幅(2.5%左右)有明显的差距。

过去12个月里,有5个月的CPI同比涨幅为负数,让民间产生了通缩预期。(下图)



通缩预期下,居民会推迟消费,企业推迟扩张,经济车轮会逐步慢下来,并导致更多的失业和降薪。

1963年到1976年,中国曾出现过长达13年的漫长通缩期,由此引发了城市就业岗位的减少,是知青上山下乡、计划生育政策出台的直接原因。



任何一个政府都会采取措施,避免经济陷入通缩。比如日本为了达到2%的通胀,实施了多年的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政策。

发达国家,一般把通胀目标设定在2%左右。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最近10多年我们CPI的调控目标都是3%左右。最理想的CPI,对中国来说是2.5%左右,高于这个数值就会出现通胀预期,低于2%则可能有通缩预期。

最近1年多,CPI显然太低了,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所以在过去3个季度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上,都提到了物价偏低的问题。比如去年四季度的例会提出“促进物价低位回升”,今年一季度的例会提出“促进物价温和回升”:



怎样才能让物价温和回升?是鼓励合理、适度的涨价。

对于竞争性领域来说,想涨价难度很大,因为大环境不好、居民消费欲望不高,你如果涨价,对手不跟进,你将丢失市场份额。

虽然连续几个季度鼓励物价回升,但只有少数商品敢涨,比如部分饮料,高档白酒之类的。

这时候,就需要涨类似高铁、燃气、水电等价格。这些服务都带有垄断性质,没有实质性竞争对手。它们是基础价格,上涨之后带动面比较广。

天风证券的测算结果是:水电燃气价格上涨4%、6%、8%分别带动PPI同比增速上行约0.5、0.7、1.0个百分点。

换句话说:高铁、燃气、水电价格的上涨,可以起到“促进物价温和回升”的杠杆撬动作用。

看懂了这一点,你就能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基础服务的价格集中上调了。

目前,在银行体系里堆积了146万亿的居民存款和27万亿的银行理财,这170多万亿的钱在银行里躺平,是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它们躺平的原因,是因为CPI很低,银行里很舒服。

只有当通胀回到合适的位置,存款利率下降到合理的位置,躺平的钱才能“活起来”,成为经济回暖的动力。

展望未来一段时间,“促进物价温和回升”的行动还会继续,降准降息也会继续。中国经济距离走出低迷,已经不太远了。

股市和楼市,都将因“促进物价温和回升”而受益!

想想看,房价不涨怎么才能去库存,股价不涨怎么才能引导居民合理配置资产、发展直接融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24-06-02 22:48:49
刘晓博说楼市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
315文章数 117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董军防长警告"台独"发言刷屏台媒 台学者喊话赖清德

头条要闻

董军防长警告"台独"发言刷屏台媒 台学者喊话赖清德

体育要闻

我已伤痕累累 却依然感动不了命运之神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新造车5月销量: 小鹏乏力 问界暂"缺席"

科技要闻

成功着陆!嫦娥六号将开始月背“挖宝”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房产
家居
艺术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重磅!琼海出台楼市新政:住房出租、挂牌计划出售,都可减套数!

家居要闻

风雅自来 中式的和谐平衡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匈牙利总理:欧洲已进入对俄开战准备阶段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