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郑和:大明第一航海家,漂泊30年,跨越大半个地球,让世界仰视

0
分享至

前言

郑和,一个让世界仰视的传奇人物,被誉为大明第一航海家。漂泊30年,跨越大半个地球,他的航海壮举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辉煌篇章,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然而,这位航海家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上开拓疆土,让世界仰视中华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朝后期放弃了海权,错失了主导世界格局的历史机遇?



奴仆立功受青睐

1371年,郑和出生于云南一个普通家庭。13岁那年,他被明太祖朱元璋的军队俘虏,成为宦官。起初只是一名奴仆,被带到北平燕王府服役。然而,命运就是在这一年为他打开了新的大门。

当时,明朝正处于建立初期,朱元璋严格限制宦官的权力,甚至对数量也有严格要求。但是,朱棣并没有严格遵守,反而开始任用宦官,郑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朱棣之所以如此重用郑和,可能是看中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智慧。



1398年,朱元璋驾崩,朱棣在北平"清君侧"起兵。靖难之役爆发,郑和凭借过人的军事才华,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朱棣的赏识。朱棣特意赐名"郑和",以示嘉奖。从此,郑和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明史·郑和传》如是记载。朱棣为何会如此重用郑和?原因有三:首先,郑和军事才华出众,能够应对出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武力冲突。



其次,郑和正值壮年,身体素质能够适应海上航行的艰辛;最后,郑和是位虔诚的佛教徒,在出使异域时更容易获得信任。

"和有智略,知兵习战,帝甚倚信之。"《明史·郑和传》这句评价,道出了朱棣对郑和的高度认可。或许,正是这种对宦官的开放态度,让朱棣得以在靖难之役中取得胜利,最终登基称帝。而郑和的出色表现,也为他日后的航海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扬帆下西洋 和平使者展格局

1405年7月,朱棣隆重为郑和举行了饯行仪式。郑和率领62艘巨型船队,27000名船员和士兵,从福建启航,开启了"下西洋"的伟大远征。这支庞大的船队,无疑是明朝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首站是占城(今越南),与此同时,张辅已率军平定安南,两人在此"胜利会师",宣示了明朝国力的强盛。这种海陆并进的战略布局,无疑让当时的中华儿女感到无比自豪。



随后,郑和一路向西,先后到达爪哇、印度、阿拉伯等地。在爪哇,郑和船队不慎遭到当地武装袭击,170人惨遭杀害。尽管郑和手握重兵,但他选择以理服人,通过谈判和赔偿的方式化解了这场冲突,体现出高度的智慧和远见。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有云。郑和正是通过"不战屈人之兵"的方式,达成了目的,展现出明朝的大国风范。这种和平理念,贯穿了郑和整个航海生涯,与当时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手段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古里,郑和将朱棣的诰命和珍玩赏赐给当地国王,修建石碑亭子,彰显明朝的威仪。而在三佛齐,他更是识破海盗诈降的阴谋,生擒了凶残的海盗头目陈祖义。这些事迹,无疑增强了明朝在当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1407年10月,郑和率领船队圆满返回,朱棣"大悦,爵赏有差"。通过这次远航,朱棣不仅向世人证明了明朝国力强盛,更重要的是,他借此暗示自己登基称帝是"天意"。这种政治操作,也让郑和的航海壮举增添了更多的历史意义。



明朝扬帆下西洋 和平使者展格局

正是第一次下西洋取得巨大成功,在郑和回到明朝2个月后,朱棣便再次派他开始第二次远航。这一次,郑和携带更多瓷器、茶叶、丝绸,因为上次的经验表明,其他国家更喜欢这些商品。

可以说,借助郑和下西洋的航行,明朝已经逐渐与世界建立起广泛的贸易活动。这不仅增加了国家的财富,也为明朝的文化输出提供了渠道。当时的中国文化,在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12年,郑和奉命第四次下西洋,他们绕过阿拉伯半岛,成为第一批到达东非的明朝人。按照惯例,郑和在港口登陆,向当地国王宣读朱棣的册封诏书,赏赐名贵物品,为建立正式交往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郑和船队奉行"以物易物"的公平贸易原则,从不剥削当地百姓。此外,他们还将明朝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给当地人,帮助提高粮食产量。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无疑增强了明朝在当地的影响力。



同样在第四次远航中,郑和接到苏门答腊国王的求救,希望他能帮助平定叛乱。作为回应,郑和率领"明朝海军"登陆,联合当地武装,最终击溃篡位者苏干剌,重新帮助合法国王复位。这种维护正义的行为,无疑让明朝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1415年8月,郑和凯旋而归,朝贡使者和"奇珍异宝"也随之而来。其中最让朱棣印象深刻的,是麻林国进贡的"麒麟"——尽管实际上可能只是一头长颈鹿。但在当时,它依然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彰显了明朝"天朝上国"的自豪。这种文化自信,无疑是明朝海权扩张的重要支撑。



明朝海权从此下坡路

1424年,朱棣在北伐途中病逝,其子朱高炽继位,史称"明仁宗"。由于"下西洋"项目耗资巨大,仁宗诏令停止远航,将准备用于远航的物资全部收回,对前来朝贡的使者也减少了赏赐。

这一决定,打击了明朝在海外的影响力。毕竟,通过郑和的航海壮举,明朝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朝贡体系,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密切联系。但是,仁宗却选择了关闭大门,放弃了这一宝贵的资源。



"下西洋诸藩国宝船悉皆停止。"《明仁宗实录》如实记载。朱高炽对郑和仍然非常好,派他率领曾经远航的军队镇守南京,这是历史上首次设置南京守备。这或许是为了防范海外势力的入侵,但也标志着明朝海权从此走向下坡路。

朱高炽在位仅10个月,其子朱瞻基继位,史称"明宣宗"。宣宗不但继续命郑和守护南京,还让他负责修复宫城。在此期间,郑和从各地搜集航海图,整理出了著名的《郑和航海图》。这些珍贵的资料,为后世研究明朝海洋史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1431年,朱瞻基重启了"下西洋"事业,郑和奉命在福建长乐准备出海。虽然年近花甲,但郑和的壮心却丝毫未减。1433年,他在返航途中与世长辞,结束了自己30年的航海生涯。

不久之后,明宣宗下令严禁船只出海航行,停止一切远洋船舶建造,违者处死。就这样,明朝主动放弃了海权,从主动转为被动防御,逐渐走向没落。这一决定,也让明朝错失了主导世界格局的历史机遇。



结语

综上所述,郑和的传奇人生充分展现了个人奋斗的力量。一个出身卑微的奴仆,凭借过人的军事才华和智慧,获得了朱棣的赏识,成为明朝第一航海家,开拓了半个地球的疆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朝贡体系,彰显了中华的海洋力量。

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也让明朝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占据了有利地位。通过郑和的航海壮举,明朝不仅展现了自身的国力,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希望郑和的故事能够激励我们,勇于追求梦想,勇于开拓创新,把祖国的航船再次驶向广阔的大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今年养老金调整有点“小意外”,涨幅计算方法,企退涨幅有5%吗?

今年养老金调整有点“小意外”,涨幅计算方法,企退涨幅有5%吗?

社保小达人
2024-06-03 11:51:31
女市委书记高速路上被警车别停,两名便衣下车对其进行搜身揩油

女市委书记高速路上被警车别停,两名便衣下车对其进行搜身揩油

神奇的锤子
2024-05-19 14:16:07
听妈妈劝,在22岁前结婚,55岁退休周游世界,花40万在老家盖房

听妈妈劝,在22岁前结婚,55岁退休周游世界,花40万在老家盖房

肖寒先僧
2024-06-02 14:35:02
女子趁理发师工作时,伸手摸向敏感部位,网友调侃:这钱真难赚

女子趁理发师工作时,伸手摸向敏感部位,网友调侃:这钱真难赚

看晓天下事
2024-05-26 18:38:25
6月2俄乌:西方武器袭击俄领土,海王星猛炸,15国承诺270亿援乌

6月2俄乌:西方武器袭击俄领土,海王星猛炸,15国承诺270亿援乌

山河路口
2024-06-02 14:27:47
邓小平: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找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要放弃统一?

邓小平: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找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要放弃统一?

历史龙元阁
2024-05-28 12:35:37
中国正式官宣!大幅提高美欧进口车关税,美国欧洲反应激烈

中国正式官宣!大幅提高美欧进口车关税,美国欧洲反应激烈

星辰故事屋
2024-05-31 20:31:20
马尔代夫政府决定禁止以色列公民入境

马尔代夫政府决定禁止以色列公民入境

新华社
2024-06-03 02:20:03
2600万!恭喜曼联!拉爵签20岁天才:取代卢克肖,激活拉什福德

2600万!恭喜曼联!拉爵签20岁天才:取代卢克肖,激活拉什福德

贝塔说体育
2024-06-03 14:02:23
阿根廷的生活水平到底是什么样的?

阿根廷的生活水平到底是什么样的?

火山杂谈
2024-06-02 22:35:58
胡塞武装暴打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创下五个第一

胡塞武装暴打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创下五个第一

低调看天下
2024-06-01 09:05:59
冠绝天下!一张图显示皇马屠榜,已经没有其他对手可以相提并论

冠绝天下!一张图显示皇马屠榜,已经没有其他对手可以相提并论

自由的饼干Pn
2024-06-03 07:57:06
A股:又有大戏看了,明天(6月4日)大盘,多空大对决?

A股:又有大戏看了,明天(6月4日)大盘,多空大对决?

静守时光落日
2024-06-03 14:30:42
沉默一天后奥斯汀承认,与中国防长谈崩了,但仍会接中方紧急电话

沉默一天后奥斯汀承认,与中国防长谈崩了,但仍会接中方紧急电话

王晋博士
2024-06-01 18:50:32
由财政部监管的央企数量超过了国资委,达到了143家,可分为三类

由财政部监管的央企数量超过了国资委,达到了143家,可分为三类

小圣杂谈原创
2024-06-02 19:48:38
黯然退场!惨遭KO后,维尔德离开沙特,全程一言不发,神情落寞

黯然退场!惨遭KO后,维尔德离开沙特,全程一言不发,神情落寞

开心体育站
2024-06-03 12:22:19
大S儿子来砸场子了!称麻六记一股大粪味,汪小菲闻言口吐脏话!

大S儿子来砸场子了!称麻六记一股大粪味,汪小菲闻言口吐脏话!

阿美的深秋感悟
2024-06-03 11:43:16
德国空姐说:希望我们的航班不要去中国,不然我就辞职

德国空姐说:希望我们的航班不要去中国,不然我就辞职

功标青史
2024-05-21 15:13:13
浪姐公演起冲突!何洁抹着泪拎包走人,尚雯婕开撕她的原因找到了

浪姐公演起冲突!何洁抹着泪拎包走人,尚雯婕开撕她的原因找到了

美美谈情感
2024-06-02 22:06:35
取消“开四停四”,取消节能车摇号,广州为保汽车产业开拼了

取消“开四停四”,取消节能车摇号,广州为保汽车产业开拼了

谈史大讲师
2024-06-03 09:51:59
2024-06-03 17:34:44
钟裹杂谈历史
钟裹杂谈历史
资深历史学者
964文章数 27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方对中国官员实施签证限制 外交部回应

头条要闻

美方对中国官员实施签证限制 外交部回应

体育要闻

万人空巷!皇马举行欧冠夺冠庆典

娱乐要闻

混战升级!编剧赵冬苓力挺王阳遭围攻

财经要闻

接班100天,宗馥莉急了

科技要闻

2万字演讲|黄仁勋剧透 未来3年新品有这些

汽车要闻

搭载华为HiCAR 传祺M6 MAX售14.58万元

态度原创

教育
旅游
游戏
艺术
健康

教育要闻

77年邓公就恢复高考征求意见,辽宁负责人:想震动,又担心会地震

旅游要闻

哈尔滨至香港航线正式开通

韩游十年如一日?18禁MMORPG新游,玩家:挺烧的没几万搞不定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