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重庆官方对《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进行了解读。
其中透露出很多关键信息。
比如,这是全国第一份正式获批的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由此可见国家对重庆的肯定与支持力度。
又比如,这份规划中,透露出国家赋予重庆最新的城市定位;()
透露出重庆最新的城市空间规划以及各项指标;
还有重庆3600万的人口目标。
当然,还有关于交通、配套、产业发展等等方面的规划。
作为一个重庆人,看完官方解读之后,非常振奋。
尤其其中隐藏着的一个趋势,更令人浮想联翩,那就是:重庆,将加速对云贵川等地区,形成人口虹吸效应!
最终目标:新增400万人!
01
西部第一人口虹吸能力
其实重庆对周边人口的虹吸能力一直不弱。
因为大城市+大农村模式,因为三线建设等历史原因,重庆的老龄化一直比较突出,加上不少重庆区县朋友常年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掩盖了这几年重庆对外来人口的虹吸能力。
实际上按照最真实的人口普查数据看,如今的重庆对周边的虹吸能力,已经超越成都,位列西南地区第一。
不信?
看数据。
从总体上看,按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重庆虹吸外省市人口规模已接近220万人。
这个数据不及一线城市,不及沿海用工大城,但在整个中西部地区却优势明显。
因为同时期成都吸引到的外省人口规模约150万人,武汉约125万人。
从微观细分环节看。
长居重庆的四川朋友,约有113万人,排名第一;
第二喜欢来重庆的,是贵州人,有超22万贵州人常住重庆,若加上户口已经迁到重庆的贵州朋友,总量不可小窥;
第三名-第十名,依次为湖北、河南、云南、湖南、福建、陕西、广东、河北。
重庆的吸引力有两个层面原因,其一是重庆对周边的中小微邻居,有大城市吸引力;其二是重庆作为一个3200万人的大市场,自然有很多生意、很多工作可以来做。
于是,220万外地朋友,纷至沓来。
找个参照来对比。
同时期的数据,流入成都的人口,四川省内占绝对大头,高达534万,“省会吸引力”毋庸置疑。
除了省内迁徙,第二多是重庆,有约32万重庆人常住成都。
第三名-第十名,依次为河南、湖北、贵州、甘肃、陕西、河北、云南、湖南。
从绝对数量上看,成都对河南、河北、陕西人的吸引力高于重庆,重庆对于贵州、云南、湖北、湖南人的虹吸能力比成都强。
从中我们也看到一个现状:重庆与成都对外的虹吸能力旗鼓相当,远比外界想象的要旗鼓相当,双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四川人争夺大战”上。
(来源众绘山城公众号)
成都被戏称为“成惯吸”,GDP占四川的半壁江山;省内大量的政策向成都倾斜,大量的资源向成都聚集,包括中央对四川每年高达6000亿左右的转移支付...
“川内独大+省会情节”,让成都吸引到534万非蓉四川人士常住;
而重庆的影响力更多只体现在临近的川东北,如广安、达州、南充;川南,如内江、泸州等地区,规模约为113万人。
但随着接下来重庆的规划发展,重庆或将快速增强对周边人口的虹吸效应。
02
两个大动作
此前重庆虹吸人口的方式一直很朴素。
那就是“不让你来炒房,你来重庆更应该是玩,是做生意、工作,如果觉得好,那就留下来生活。”
基于这个思路,重庆曾被人吐槽“抢人大战”中太过于低调。
而最近,重庆似乎调整了这一思路,突然变得强势起来。
就比如在最新规划里的两个大招。
大招一,建设超级都市。
此前重庆的模式主打平衡。
38个区县,一视同仁,尤其在库区建设和脱贫攻坚等方面,投入天量资金。有人管重庆叫“大城市+大农村”。
而随着时间推移,重庆正快速从“大城市+大农村”向“超级城市”演变。
这座超级城市,是“强中心+经济圈”模式。
在新的空间规划里,重庆分为三大区域,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武陵山区。
其中主城都市区由22个区县构成:
中心城区: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
渝西地区:江津、合川、永川、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
渝东新城:涪陵、长寿、垫江、綦江-万盛、南川
人口规模接近2200万人。
这个区域,将成为重庆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
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以及绿色新型产业;
重点打造国际交通枢纽、国际消费中心、西部金融中心等。
一旦资源投入更聚焦,产业、配套更聚焦,自然就会形成更强大的人口聚集效应。
而在中心的带动下,经济圈也会越做越大。
今年重庆提出双城经济圈“一号工程”的升级版。
明确六大城市突破点:
1)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2)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
3)科技创新基地;
4)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
5)城带乡推进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
6)建设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看到什么了?
很明显,重庆正在构建一套基于西部明珠、国家战略腹地使命之下,依托于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打造城带乡、高品质生活的现代城市范本。
这个“经济圈”,不单只是重庆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事,而是成为西部地区、内陆地区的一块新的金字招牌!
辐射范围,当然也就不止于重庆,而是云贵川湘鄂陕...
(来源众绘山城公众号)
一个强中心,需要具备强大的交通、配套、产业,并拥有宜居的环境。
尤其在交通建设方面,四通八达、高效畅联,是重庆的大指标之一。
这在本次新规划里体现的淋淋尽致。
大招二,交通大通关。
重庆为什么会被定义为国际型交通枢纽?
当然是服务于上述城市定位与城市发展目标。
而在这个定义之下,重庆交通发展,早已不局限于西南范围,而是开始世界范围的“大通关”。
其一,重庆将形成10条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
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连接四方。
东向,一条黄金水道,外加铁、空、陆联运,内陆重庆变身航运港口大城;
南向,是陆海新通道的核心线路,连通东南亚、南亚地区;
西向,中欧班列,经西亚,通欧洲;
北向,打造中蒙俄班列通道。
其二,“米”字型高铁网。
重庆共规划有2000公里“米”字型高铁网,加上500公里“三干线多联线”城际铁路网,以及2100公里“六干线多联线”普速铁路网。
高铁网络将迅速改变重庆与周边的通勤关系。
如渝昆高铁,将重庆与泸州、宜宾等地的通勤时间缩短数倍;
西渝高铁,将大幅优化重庆向北与广安、达州等地的快速通达性;
渝宜高铁,将加速重庆向东与湖北之间的连接。
咳咳。
随着未来几年一些关键线路建成通车,过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重庆对周边人口虹吸能力的交通问题,是不是都将迎刃而解?
好了,多的就不延伸了吧...
03
产业留人
任何配套的建设,最终都是为人服务。
而重庆的留人方式,最终落脚点也是产业。
产业端有两大基本盘。
其一,是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实际上从两江新区、科学城、高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就能看出国家给予的支持力度。
而重庆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补贴政策--产业引进--项目落地,已经形成良好闭环。
未来科学城+两江新区,一西一东的“双核模式”,必然大放异彩。
其二,是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这一点恐怕已不用过多解读。
23年重庆汽车产量时隔7年重回全国第二。
从23年开始,重庆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央地合作模式。众多中字头巨无霸企业追投重庆。
24年,围绕制造业发展的央企似乎有加速增筹重庆的趋势。
就像这个三月,我们已经看到了,国药集团、中国物流、中国商飞、中国中车等企业与重庆签约大项目。
签约活动,重庆书记与央企一把手均亲自到场!
生物医药产业,轨道交通产业,都是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优势产业集群;
而支持双城经济圈建设,又是国家战略级任务;
加码重庆,毫无疑问是一桩互惠互利的好业务。
而中国商飞与重庆大学成立大飞机研究院,聚焦国产商用飞机技术攻关和未来新技术探索,则是重庆科技创新环节的重要里程碑。
筑巢,引凤。
重庆可期。
目标,新增400万人。
PS:
最近很多朋友很焦虑的问我,重庆房子是不是该不计成本的甩卖。
其实,对于重庆的优质资产,此时不仅不用甩卖,反而是择优买进的好时机。
告别投机注意,坚持长期主义;
告别“炒房思维”,回归自住价值,回归租金反推房屋价值的大时代,已然到来。
声明
1.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是本公众号运营者的个人观点、分析与判断,我务求客观真实,但无法涵盖所有信息,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指导
2.内容如有侵权或失实的表述,请联系我,将会依法核实并处理
3.如仍有疑问,欢迎后台留言单独咨询
4.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5.所赠礼品为指定型号和颜色,最终解释权归大卫聊地产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