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275
自闭症儿子在残疾院舍自杀 (类似内地的残疾人托养中心或福利院) ,妈妈得知后却说:“其实他这样离开,我反而放下心头大石头,可能我一直在等这一天,等着一个解脱,我是不是很扑街(混蛋)?”
因无力照顾自闭症儿子明仔,妈妈只能将他送进残疾院舍,不曾想儿子在残疾院舍遭受非人折磨,最终在一个清晨跳楼自杀......
这是电影《白日之下》的一个片段, 改编自真实事件。
2016年8月,香港葵涌区一家名为“康桥之家”的私营残疾人士院舍中,一名14岁梁姓自闭症少年,在房间内打开窗户,坠楼死亡。
梁妈妈在儿子去世前曾对院舍护工表示,“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照顾他,不然也不会放他在院舍”。并透露儿子在“康桥之家”曾被“职员轮流打”,“被司机用粪便抹面”。
《白日之下》4月12日在内地上映,4月14日获斩了第42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3个重量级奖项。
作为一部反应社会现实题材的电影,影片还改编了另外几起真实事件。2014年,“康桥之家”前院长张健华被指控在办公室性侵智障女院友,但因为女院友智力障碍无法出庭作证,导致律政司被迫撤控。
讽刺的是,直到2024年3月25日,电影上映前夕,法院才裁定原告方胜诉,判定张健华、康桥之家赔偿受害者119万。
而在电影中,“彩桥之家”院长章剑华做了同样的事情,最后也是被检方撤控。
影片不仅道出了自闭症等残障家庭的真实困境,也试图追问和探讨:这一切到底为什么会发生?
文 | 张雁
作家、教师,26岁自闭症孩子乐渔母亲
出版书籍《蜗牛不放弃》《穿越孤独拥抱你》
先说一下,我不建议心理脆弱的朋友看这部电影。虽然,这真真是一部好片子,炸裂又致郁,直面世界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幽暗,没有一句虚言粉饰。
报社记者晓琪为了调查一件残疾院舍虐待养护对象的案子,冒充其中一位老人通叔的孙女潜入其中,一脚踏入了肖申克式的世界。
一个有80多养护对象的封闭式养护机构,只有院长和看护两名正式职员,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一个没有围墙的封闭王国。
每天发生的虐待羞辱苛酷,外人怵目惊心,里面的人却习以为常。
好的电影,就像迎面撞过来的火车,让你无法逃避。
这个片子,以残酷到无法回避的事实启发我们思考:
什么是老?什么是残?
我们要怎样对待老人和残障者? 怎样面对残酷世界中岌岌可危的自己? 怎样面对包含在慈善外表下的不公不义?
为什么人老了就要被人嫌弃?为什么自闭症孩子活着就是受罪?为什么智障的女性会被人性侵?
是因为他们老他们残他们傻活该吗?还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公不义?
当晓琪指责妈妈苛待爷爷时,妈妈理直气壮地声称:人老了就是包袱。我老了我也是包袱。她还说:放心我决不会拖累你。
人老了是包袱,残疾了是累赘。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一切悲剧的根源。它让我们只看到人的实际“用途”,看不到生命的价值。
所以,没有实际用途的人就像废品一样,只有被动地接受安置和处理,没有表达需求,争取权利的资格。
它让我们容忍罪恶,混淆是非,把人包括自己当成可以随意打发的物件,并感谢那些帮我们高效处理“废物”的人。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有个失能失智的老人犯糊涂拒绝配合洗澡,拍打看护何姑娘,何姑娘一边解释一边安抚。另一位看护芳姐走过来扇了老人一耳光,老人立刻安静了。芳姐麻利地拉过老人的双手扣上束缚带,推走。
把人当人,尊重每个人生而为人的权利,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根基。
如果你不把被照顾的人当人,无视他们的人格和尊严,那么捆绑,殴打只是便于管理的手段。
就像永远面无表情的女看护芳姐,把老人们推上天台,脱光衣服用水龙头冲澡。在她看来,这种方法多么高效省力,并不是什么羞辱虐待。
青天白日之下水花飞溅,那些紧闭的眼睛,白到发亮的头发胡茬,无声颤抖的松弛肌肤……总有一天会成为我们每一个人无法逃脱的恶梦。
没有正义战胜邪恶的爽快,没有司法公正替天行道光明的尾巴。
片子末尾,恶人逃脱了追责,反而要起诉揭露他的媒体,院舍关门,老人和残疾人在大雨中等待转院,不断有人责骂揭黑的记者多管闲事,害他们无家可归。
遭受性侵的智障女孩晓玲没有得到正义。她和妈妈匆忙搬了家,默默消失在人海中。
晓琪不是英雄,作为记者她只是尽职尽责。当尽职尽责也无法阻止生活中的不公不义,她辞职了。
总编告诉她,整个调查部面临裁撤,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因为纸媒的消亡是大势所趋,并非一篇爆款的揭黑报道能够挽救。
辞职以后她要去哪里?做什么?不知道。
但通叔没有怪她。他既没有怪她冒充自己的孙女卧底调查,也没有怪她拿走自己冒险拍下的证据却不能替晓玲讨回公道。
这个历尽沧桑的老海员,摘下自己的帽子给和孙女同龄的晓琪戴上,他说:虽然行善未必有好报,作恶未必有恶报,但不要为做了对的事情而内疚。
然后,他拢一拢自己曾经潇洒的灰白卷发,抱上仅有的一点家当,很江湖地高喊着姐姐(女看护)等等我,登车而去,继续那将近终点的漂泊航程。
选择做对的事,并坦然承担一切后果。
这是何等清醒的英雄主义。
为什么性侵智障女性的院长没有被起诉? 福利署律师给出的解释非常牵强。 或许有一个可能: 社署在其中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一方面是拔款不足,一方面是监管不力,另一方面是:做这一行的人太少了。
这位章姓院长,曾经多次被捡举性侵,但在一些掌权人眼中,他是一个有经验甚至是成功的管理者。所以每回被捡举都不了了之,风头过后换个地方继续任职。
他当然是一个罪犯一个恶人。但作为一个管理者,他尽力用有限的资源收容了最多的养护对象。对每一个人都表现得和蔼可亲,四处筹款支持机构,亲自帮忙照顾养护对象。
甚至他自己也是一个视力受损的残障者,谈起残障人士的福利问题头头是道、娓娓动人。
假如他没有在某个平常的夜晚把智商只有6岁的智障女孩晓玲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关上门拿出一杯冰激淋让她躺在桌子上舔,趁机伸出罪恶之手……你会认为他是个大好人,是新闻报道和小说当中经常出现的道德楷模和大救星。
所以他面对镜头侃侃而谈说自己才是受害者。揭黑的记者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是抹黑。
法律如果不能罚处犯罪,恶就会披着善的外衣假借善的名义横行。
在此情此境下,晓琪和通叔的所做所为更加意味深长。
最后一个英雄,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自闭症少年明仔。他被母亲强行送进养护院,被看护虐待,最后跳楼而死。
但他的母亲却说:我觉得他这样死了,我心里放下一块大石。好过他活着受罪。
她根本不想追究明仔为什么死,是不是自杀。也不问他为什么受罪。因为明仔有自闭症,她心里已经给他判了罪。
明仔是自杀吗?
当然不是。以他的认知能力,他当时的精神状态根本不可能完成自杀这么高度自觉的行为。
那他是见义勇为制止性侵吗?
我也不能确定。以他的认知能力可能并不清楚正在发生什么事,但他凭借本能知道这是不对和不好的,他上前阻止。
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他是一个不乖的孩子,不服从的人。当别人都缩在自己的小隔间里装聋作哑不闻不问时,他跳着叫着去抓去拉,结果被院长抓住拖进小黑屋绑起来整整一夜。
当然你也可以解读为:他就是想抢那一杯冰淇淋。但我认为不是,因为以前他从没这么做过。
到天亮的时候,他的神智已经不太清醒。他看到外面渐渐发亮的天空和自由的世界。他挣脱绳索,打开窗户,跳了出去。
那些在岌岌可危的困境中英勇奋战的人,我们称之为英雄和傻子。
我亲爱的明仔,既是英雄,也是傻子。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转载请联系:hanmeisha@dmhxm.com。
编辑 | 眉沙
主编 | 谭万能
图片 | 《白日之下》预告片
作为一部严肃沉重关注弱势群体的电影
这部电影有太多值得探讨的话题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评论区留下你的意见
我们会筛选留言最用心的5位
分别赠送两张电影票
(时间截止:4月24日)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