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其中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缺乏天敌的现象尤为突出。这些物种凭借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繁殖力,在异国他乡迅速蔓延,往往导致生态失衡和严重的环境破坏。
我国亦不例外,曾引入多种外来物种,如福寿螺、巴西龟、水葫芦、大薸及非洲大蜗牛等。其引入目的各不相同,包括食用、禽畜饲料、观赏植物及宠物等。然而,不论初衷如何,这些物种最终都在为我国境内泛滥成灾,被列入外来物种入侵的“黑名单”。
诚然,并非所有外来物种均仅带来负面影响而缺乏价值。以小龙虾为例,尽管目前在我国部分区域,例如云南,仍存在泛滥问题,但它在湖北、江苏等省份已发展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其养殖规模庞大,且经济效益显著。
除小龙虾外,还有若干外来物种享有类似待遇,其中“埃及塘鲺”便是一个典型例子。然而,与小龙虾的经历相似,埃及塘鲺也曾遭受人们的厌恶,并在南方多地泛滥成灾,无人问津。但现今,在华南、华中大部分地区已得到推广养殖,尤其在两广地区,它已成为淡水养殖的高产品种之一,进而被大量养殖。那么,埃及塘鲺自引入我国后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埃及塘鲺是啥?
埃及塘鲺,学名为“埃及胡子鲶”,亦称作革胡子鲶,起源于尼罗河流域。这种鱼类与我国的鲶鱼颇具渊源,可视为远亲。它们的形态颇为相近,但埃及塘鲺拥有黑色的体色和8根胡须,头部略显扁平。
相较于中国本地的鲶鱼,埃及塘鲺具备诸多优势。其食性广泛,体型较大,生长速度迅猛,繁殖能力强,适应力卓越,且具备较强的耐低氧和抗低温能力。在普通养殖条件下,一年时间其体重即可达到2公斤;若环境条件理想,一至两年内甚至能长至10公斤。
鉴于此,有专家指出埃及塘鲺具有极高的养殖潜力。于是,在1981年,埃及塘鲺被引入我国,随后在1982年广东淡水养殖场成功实现了人工养殖。
埃及塘鲺的发展历程
鉴于埃及塘鲺具有极高的养殖便利性,只需将鱼苗投放至池塘中,它们便能茁壮成长并迅速繁殖。正因如此,当年这一品种备受养殖户青睐,众多养殖户纷纷投身于埃及塘鲺的养殖事业。
然而,正因为埃及塘鲺易于养殖,使得养殖户们在管理上显得松懈,导致许多埃及塘鲺从池塘中逃逸。这一现象所带来的后果便是埃及塘鲺在南方多地水域中泛滥成灾。
正如前文所述,埃及塘鲺的种种优势恰恰是其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逃逸至野外的埃及塘鲺迅速适应了新环境,加之在我国境内并无天敌,因此得以大量繁殖,迅速侵占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水域。
泛滥成灾的埃及塘鲺对我国水域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其食性极为复杂,尤其在自然水域中更为显著。在野外环境中,埃及塘鲺主要以小鱼、小虾、水生昆虫、水蚯蚓、底栖生物及鱼卵为食,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当埃及塘鲺数量急剧增加时,许多水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大量本土水生生物灭绝。
事实上,埃及塘鲺最初是以食物来源的身份被引入我国的。然而,依靠食用来解决其泛滥问题并非易事。公众普遍不愿意食用野生埃及塘鲺,因为它们的食物来源极为广泛,甚至包括垃圾和粪便,甚至在极端环境下,埃及塘鲺能仅靠吃粪便而存活。这使得埃及塘鲺体内携带了大量病菌,食用起来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即便有人愿意尝试,也会因其特殊的饮食习惯而感到不适。因此,在埃及塘鲺泛滥期间,几乎无人将其作为食物来源。最终,还是通过其他途径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尽管埃及塘鲺曾一度泛滥成灾,给当地生态带来困扰,但这并不影响其本身所具备的高价值。作为鲶属鱼类的一员,其肉质鲜美且几乎不含鱼刺,备受食客青睐。埃及塘鲺的产量极为可观,平均亩产可达2000公斤,而最高产量据可靠数据显示,竟高达40万公斤之巨。
因此,它依然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目前在我国两广地区仍被大规模养殖,并被誉为淡水养殖的高产品种之一。
然而,我们必须警惕,在养殖埃及塘鲺的过程中,务必防止其逃逸至自然环境,同时也不提倡随意放生,以免再次引发生态问题。
敬爱的朋友们,您是否品尝过埃及塘鲺的美味?对于它的口感,您又有何评价?期待您的留言与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