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许多农村老年人处于留守状态。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自2013年起,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康保县逐步建设互助幸福院,探索走出一条“抱团养老、当地养老”路径,获得群众广泛认可。
作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试点县,康保县以此为契机,积极构建农村互助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养老等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农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着力提升当地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互助幸福院:“互助是方式,幸福是目的”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土城子镇互助幸福院内,“饺子宴”正在开席,志愿者们将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餐桌,老人们边享用边赞不绝口。为举办这场“饺子宴”,互助幸福院的志愿者们一大早便忙碌起来。
饭后,老人们有的相约下棋,有的晒太阳唠嗑,生活如同春日午后的阳光,温暖而美好。
“这儿吃得好,住得好,院里还经常为我们老年人定期检查身体,我们舒心,子女们也放心。”今年85岁的杨秀莲坦言,她已经在这里度过了幸福的5年。
让老年人获得幸福,正是康保县建设互助幸福院的初衷。
曾经,土城子镇不少村庄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几乎都是老人。这些老人身边也没人照应着,日常饮食、看护都是实际问题。”幸福互助院院长张顺英表示。
幸福互助院的建立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幸福互助院按照集中居住、分户生活、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管理原则,以老人居住的一整排房子为组,每组选出一名老人作为小组长,哪户老人有困难,小组长会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张顺英介绍说,这正是“互助式养老”优势的体现。
互助幸福院的老人们在做健身操。(康保县委宣传部供图)
除了建立健全管理模式,互助幸福院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供一系列卫生健康、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保障。一方面,互助幸福院借助“一键通”网络将医院与各住户连接起来,以便及时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另一方面,院内除配套建设了小菜园、小公园等场所外,还建造了专门的活动室,准备了电子琴、音响、二胡等文娱物品供老年人休闲娱乐。
“互助幸福院以家庭为核心、以邻里为依托,实行集中管理、分户生活、差异保障、互助服务模式,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可使农村老年人不脱离家庭、乡土邻居进行养老,将服务和幸福送到家门口,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在康保县,互助养老已成为一项百姓认可、可以复制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康保县民政局副局长吴世峰表示。
目前,全县累计整合资金9000多万元,共建成互助幸福院35所,老年人住房2231间,累计安置老年人2633人,极大地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
适老化改造:“小改造带来的大便利”
“我的腿脚不好,平时上厕所很吃力,就怕不小心摔着。 ”怡安康城搬迁安置区67岁的武素英表示,去年施工人员给家里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不仅在卫生间铺设了防滑地垫,还安装了扶手,日常生活便利了许多。
扎实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是康保县重点民生工程之一。“适老化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我们要聚集优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紧抓落实,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吴世峰认为。
为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3年,康保县民政局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不断创新适老化改造方式,为有需要且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和脱贫人口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等群体建档立卡,做到“一户一策、一户一档、一户一需”的要求,按需精准实施改造,共确定1978户改造对象,按照每户1300元改造标准,进行防滑处理、高差处理、安装床边护栏或抓杆、安装卫生间扶手、配置沐浴椅和手杖等六项改造。
康保县适老化改造从“细”处着眼,采取的是精细化嵌入式改造方案。“我们从老年人家中实际情况出发,在现有居家环境中嵌入适老化设施元素,让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得心应手。”第三方负责人李霞说。
“创新适老化改造方式,能够让老年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关爱,促进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敬老、孝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康保县民政局局长田占津表示,下一步,在适老化改造方面,将严格按照河北省民政厅考核细则,按照实施清单的要求,根据老年人需求,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居家适老化改造,高质量、高标准、高速度完成任务目标,为老年人提供更安全、便捷、美观、适用的服务。
怡安康城搬迁安置区的老人们在锻炼身体。(康保县委宣传部供图)
“孝老惠民食堂”:家门口的幸福“食”光
在怡安康城搬迁安置区的“孝老惠民食堂”内,老人们的餐桌上有荤有素,种类多样。
“我从食堂营业起就在这吃了,一周里菜没重样的,营养搭配得也合理,很对我们老人的胃口。”今年76岁的刘翠兰老人是食堂的“忠实粉丝”,每天一早便来到食堂里等候就餐。
“孝老惠民食堂”由政府出资建设,并引入市场化运营。自2022年营业起,“孝老惠民食堂”便坚持公益性和微利性原则,采取“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步一点、老人少出一点”的原则,以助老服务的理念,圈粉无数。
“我们配餐重点服务人群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中的重点保障群体,也兼顾一般保障群体的需求,为了让这些老年人吃得舒心、吃着放心,我们没少花心思。”食堂负责人郭燕表示,食堂还通过建立健全考勤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打分、检查,实行奖惩制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此外,康保县民政局通过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互助帮学、店长领学等方式不断提高“孝老惠民食堂”工作人员面点、配菜和炒菜等实际操作能力。
考虑到恶劣天气对老年人出行就餐的影响,郭燕表示,在摸排老年人用餐意愿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送餐服务。
在康保县,“孝老惠民食堂”建设是当地的重要民心工程,用以解决空巢老人、行动不便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做不了饭、吃剩饭、吃凉饭的困境。
“孝老惠民食堂”采取“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承办、个人自愿”的运作模式,探索由经营主体承接运营,将市场化运营思维与食堂建设相融合,让食堂以微利模式可持续运行,提升食堂助老服务的可持续性。
按照广覆盖、贴需求、惠民生、可触及的原则,康保县统一规划布局“孝老惠民食堂”,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重点对60—79周岁失能、半失能低保对象每人每年补贴600元,并逐步扩大困难老年人的补贴范围,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一系列举措,让“孝老惠民食堂”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目前,康保县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有3个开办了“孝老惠民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同时康保县不断探索符合本地特点的助餐配餐服务模式,逐渐实现养老助餐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供稿单位:河北省康保县委宣传部)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第07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