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社区食堂”备受瞩目。大家都满腔疑惑——社区食堂究竟什么样?上海光明集团率先给出了答卷。
这次是真的社区食堂来啦!落地魔都商圈,最低菜品仅需1.8元的手工福新馒头。快来看看符不符合上海人的“腔调”吧。
高消费的大上海,
20元的食堂餐厅像咖啡厅
温馨的木质地板、高大透亮的落地窗、绿枝摇曳的小盆栽,还有考究的灯光布局,暖黄色的光线照顾店内的每个角落……
你敢相信这是一家人均20元的社区食堂,而不是精致的沪上咖啡厅吗?单看这早餐单,价格实在是不能再美丽了。
别怀疑,这就是一家位于上海长宁区的社区食堂!它还有个洋气的名字——光明城市厨房BRIGHT。
这家社区食堂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人们以往对于食堂的旧有印象,这里宽敞、明亮,配有咖啡台和图书角。
除了这些,这家食堂还特别在它特别有“个性”,从不给自己设限。它可以是日常餐厅,也可以是烘焙店、花店、点心店,甚至是生鲜超市,既可以满足一日三餐,也可以闲暇时和朋友小聚,也可以是喜欢独处的人的好去处。
在这待上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深度阅读,渴了可以去咖啡吧点一杯现做咖啡,饿了立刻就有热乎乎的饭菜吃。
多种功能集合为一体的食堂,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
这一切特殊的源头,都来自于它的“社区”属性。
刚开业,食堂就迎来了它的巅峰时刻,在用餐的高峰期,它的火爆程度甚至超过一些贵价的网红餐厅。
正是因为价格与装潢形成的反差感,再加上出品确实让人感到满意,这让它“出道即火”。
这家食堂的来头还不小,它是由上海人非常熟悉的光明集团联合政府打造的。
据说一个上海人每天接触的80%的鲜奶、70%的蔬菜、60%的大米、50%的肉类都是由光明集团提供的。
老上海人对于光明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对于这间食堂也“自带滤镜”,对于“光明出品”有信任感。
尽管食堂的“排面”有精致的上海腔调,但是这家食堂最主打的特色还是亲民。
附近社区不方便做饭的老人、错过餐点的外卖员、行色匆匆的上班族,甚至是专门来打卡的年轻人,在这家食堂,他们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菜品。
社区食堂主打一个包容,它可以让每一个人都吃到低廉、热乎、营养的饭菜。
爱森炸猪排配辣酱油、杭白菜、苏式东坡肉、葱油鸡、龙门青虾仁、西红柿炒蛋……每天供应十几款家常菜品,这个自选菜,吃的就是一个自在舒心,和大学食堂比丝毫不逊色吧。
每份菜都称的满满当当的,这里的阿姨一点也不手抖哦。
而且均价不超过20元,最低的早餐菜品只要2元,这可是在一向给人物价奇高印象的上海,还要什么自行车!
食堂像咖啡厅,餐厅像服装店……这些都是在包容性高的大都市里率先进行的尝试,在起步时依靠大都市庞大的潜在用户群体,能迅速获得一些流量赋能。
社区食堂也高攀成“网红”
在从前,食堂给大家的印象好像都不是那么美好。
重复单调的饭菜,装潢简单的空间,效率与安全是这些食堂的唯一标准。
大家提及食堂,总会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抵触情绪在,认为食堂“就是那样,不好吃但饿不死”。
所以人们也会自然地把这种印象投射到社区食堂上,但是,现在的社区食堂,已经在变样了。
上海的光明食堂是一种新的尝试,它尝试将食堂的标准“拔高”,选择彻底与以往的食堂割裂开来,形成全新的一种风格。
这算是一次颠覆——既然旧的行不通,那就试试把格调拉到最高。
这样一来,倒是误打误撞,吸引到了更多的顾客群体。
按照原本的设计,社区食堂的主要目标客户应该是社区内生活的人们,但是最初“社区食堂”一词的爆火,让真正落地的社区食堂都自带一些流量。
社区食堂也有了“网红”属性。不少人慕名而来,就是要尝个新鲜。
还有人集邮似的打卡各地的网红社区食堂,拍下各个社区食堂的当日菜单,菜品,并且晒出光盘的图片。
建设社区食堂的本意是方便周围的群众,这一点与新加坡小贩中心有着类似的效果。
在新加坡,几乎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个“小贩中心”,这里是各种饮食小摊贩的聚集地,炒粿条、大虾面、油鸡饭、椰浆饭、鱼片米粉、虾饼……几乎融汇了各地美食。
起初小贩们是自发聚集在一起的,因为社区内有用餐的需求,后来为了方便管理,就将他们统一起来,打造成为了今天的小贩中心。
一些小贩中心还会由管理方统一建设顾客的用餐中心,类似于现在的大学食堂。
顾客们购买了食物就自行寻找座位坐下,一些更加高端的小吃中心就升级为“美食广场”,环境更加舒适,配备有空调。
社区食堂与小吃中心相比,同样是拥有物美价廉的优势。
当社区食堂的建设形成一定的规模时,它也能发挥出小贩中心这样弥补社区短板的作用。
有用餐的需求,就会出现相关的供应,我们的社区食堂,是提前认知需求的一个布局尝试。
是食堂?却不仅仅是饭堂
还是社区经济的夕阳红
食堂冠上“社区”之名,就说明它不是简单的独立平价小餐馆。
社区食堂是对未来社区建设的探索。
2022年,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了未来的社区建设需要配备社区食堂。
这个消息一出,大家都感到新奇,“难不成,要办回从前的国营食堂?”“社区食堂到底是怎么个形式?”“是要取缔小餐馆吗?”诸如此类的疑问层出不穷。
许多人不能理解社区食堂的意义,但是联系到我国的老龄化现状,或许就能获得一些新的思路。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截止2022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9.8%。而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定义是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不但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这就使得国家不得不提前为程度更深的老龄化做准备。
建设社区食堂就是其中一个举措,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未来社区内的老人陷入一种“用餐困难”的窘境。
深度老龄化的社会,“老无所依”的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
这一点可以参照邻国日本,根据最新的调查统计数据,日本65岁以上的独居老人达到593万人,这大约相当于三分之一的东京人口。
这么多的独居老人,他们的生活保障成为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吃饭问题,这是家庭矛盾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独居老人做饭不便,有些老人更是没有能力做饭。在这种情况下,外出就餐成为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就近、便宜、家常,这三个要素就最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日本社会近几年也出现了“老人食堂”,类似我们的社区食堂,但老人食堂几乎只面向老龄人开放,也没有真正独立运营。
而且常常由当地的福利组织带头,以“烹饪交流”的名义间隔举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食堂。
本质上还只是一项社会关怀老人的活动。但是这样的老人食堂举办下来,居然非常受老年人的欢迎。
甚至有些老人表示:“期待去老人食堂,这是我现在生活的意义”。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对于老年人来说,或许社区食堂可以带来除了提供饮食以外的作用。它在某种程度上算是成为了老年人一部分的情感寄托。
因为在这里,同一社区的老年人可以集中在此,一起吃饭,互相陪伴,互相交流。社区服务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我国在重度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前,先行探索社区食堂的建设,无非是为了日后做准备。
低价不代表低劣
更不是唯一标准
目前社区食堂低廉的价格是由政府与企业联手补贴实现的。
这一模式虽然不能支撑社区食堂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但作为实验中的成果,已经算是一张比较好的成绩单。
它至少证明了大家对于社区食堂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是比较高的,也实实在在地方便了周边社区的各年龄层的人们。
但是低价不是社区食堂的唯一标准。
社区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区域和落实社会福利。
那么社区食堂除了承担基本的饮食服务之外,还可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比如提供场所供社区举行活动、社区文化建设等。
目前社区食堂的发展轨迹类似我国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同样是最开始由政府牵头,企业入驻,探索出高速服务区的运营模式。
现在的高速服务区还慢慢具有了当地特色,例如芳茂山恐龙主题服务区,被旅客形容“仿佛走进了童话小镇”,还有即将落成的韶关高速上的九龄服务区,主体建筑融合诗句。
社区食堂在将来有没有可能也演化出这样的特色,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同样是可以值得期待的。
目前摆在社区食堂面前最迫切的问题是盈利的问题。
要让社区食堂在每一个社区都出现,除了政策的鼓励,大企业的带头,还是要让大家看到社区食堂的利润和发展的可能。
社区食堂是社区建设的其中一部分,目前全国的社区食堂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在某些试点已经取得了好的成效。
但是应对老龄化问题不单是在社区建设一处发力,社区建设也不能一味依赖政府补贴,还是要探索可行的市场化。
也许未来的社区食堂会像城市必去打卡点一样,成为旅游新热点呢?这谁说的定呢?您对社区食堂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