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城市地铁的建设成本高昂,被誉为“吞金兽”。即使这样,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国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总里程,依然突破了1万公里,其中重庆市成为最大的赢家,新增里程超过60公里。重庆市的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了640.9公里。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地铁运营收入看似可观,但大部分城市的地铁,却仍然处于亏损状态,甚至是巨额亏损。据统计,在2023年,在全国32个城市地铁中,只有深圳、武汉等5个城市,在扣除政府补助后实现盈利。而年亏损在50亿元以上的城市,就有北京、杭州、重庆等GDP前15强的城市。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地铁的通车总里程以及客运量,一直都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然而,如此大的客流量,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盈利,反而是亏损。2022年,北京地铁的亏损金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41亿元。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去年北京地铁3家运营公司公布的2022年企业成本数据中找到线索。虽然票款收入远低于运营成本,是亏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其亏损的很多原因,而是因为北京在不断投资新的地铁线路。
2023年,北京地铁的运营成本高达129亿元,那么,这么多的运营成本,究竟花在了何处呢?以北京城市投资公司旗下的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为例,其年运营成本高达123.65亿元。这笔巨额费用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人工成本,大约是60亿元,达到了49%,占据了最大的份额。此外,车辆修理费、乘客安检费、电费、营运费用、管理费用以及折旧等费用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具体来说,地铁公司的人工成本占据了近一半的费用,其中还包括了庞大的安检人员的收入。然而,作为首都的北京,安全工作是第一位的,所以,地铁的安检工作尤为重要。因此,配备足够多的安检人员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这13亿元的安检费用,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费用究竟用在了何处?是否用于购买安检设备?此外,人工成本60亿元是否过高?截止至2021年底,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在职员工33073人,人均薪酬约为18.3万元,月薪约为1.5万元,在北京这座一线城市,也属于中上水平。
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在2022年,北京地铁所有的线路,进站的乘客量达到了12.33亿人,人均运营成本为14.32元,比2019年增加了6.5元。据有关部门解释,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疫情导致客运量减少,从而推高了人均运营成本。
目前,北京地铁运营线路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共有27条线路。2023年的统计数据尚未出炉,估计北京地铁所有的进站乘客量,预计将达到19亿人,比上一年增加6.7亿人左右。因此,全年票据收入有望大幅增加,整体亏损预计将大幅度收窄。展望未来,根据2022年8月北京发布的《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2035年)》,预计到2025年,北京市的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53条,总里程达到2683公里。由此可见,无论亏损多少,北京地铁的扩张步伐仍将继续。
(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