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咱们的队伍吗?(133)
主 编:崔晓汉
总撰稿:徐焰
顾 问:毛新宇
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8日,志愿军进行了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是役以双方在运动中的不期遭遇战打响,为什么彭德怀将其称为“遭遇与反突击战役”呢?
组织防御已不可能,临机决定改变计划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确定了出兵抗美援朝的决策后,最初的作战计划是让部队入朝后先赶到平壤、元山以北组织阵地防御,并希望人民军继续组织抵抗,尽量迟滞敌人前进,以便志愿军开进。志愿军正式入朝的当天,10月19日美军已经占领平壤,随后“联合国军”部队以团、营为单位,乘坐汽车沿公路向北疾进,企图先控制边境,然后再消灭被包围的人民军部队,志愿军以徒步行军想到达预定位置组织防御已不可能。
志愿军正式入朝当天,首先过境的恰是中国方面的前线统帅彭德怀。他沿着挤满混乱撤退的军民的道路,冒着空袭的危险乘车寻找金日成,于10月21日上午在大榆洞附近一个名叫大洞的小村子里才终于找到。彭德怀从金日成那里又了解到朝鲜人民军主力尚在从南方后撤途中,在北方可使用的兵力仅三个师,且分散在各地,已无法迟滞敌进攻。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和彭德怀都不约而同地思考改变作战方针。
10月21日,毛泽东提出修改作战方针,指出:“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同日,彭德怀也“英雄所见略同”地提出:“目前美伪军北犯中,所遭人民军抵抗甚微,仍无顾虑的分途北进中,并有下雪以前进至中朝边境。据此,敌在未发觉我军行动前,将仍会向北冒进,因而使我军以运动战的方式,歼灭敌人是充分可能的。”
于是,志愿军的作战方针就确定为在运动中歼灭冒进之敌。同时,根据毛泽东关于“第一个时期专打伪军”的打算,志愿军把打击矛头首先指向逼近鸭绿江边的南朝鲜(韩国)军。这种随机应变地改变方针,体现了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遭遇中围歼冒进之敌,云山一战打出军威
志愿军发起第一战役时,交战双方彼此都不摸底,志愿军以战略上的后发制人和战役上的突然性,向冒进到鸭绿江边之敌发起攻击,一举取得了初战的胜利。
从10月19日至10月22日,志愿军第38、第39、第 40、第42军全部隐蔽进入朝鲜,同时中央军委又调动第50、第66军作为战役预备队,于10月底入朝。至11月初,入朝的志愿军共有6个军、18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总兵力约30万人。当时在朝鲜战区的“联合国军”共有42万人(包括南朝鲜(韩国)军队),向北推进的一线部队只有13万人(包括美军四个师、英军一个旅、南朝鲜(韩国)军六个师),且分兵冒进,易于向其发起突袭。
10月25日,南朝鲜(韩国)军的一个营闯进志愿军第40军隐蔽集结的温井地区。该军在两水洞的公路两边发起突袭,以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术,将其全歼。10月25日这一天,此后就被定为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
初战获胜,极大地提高了入朝部队的作战信心。彭德怀总结说:“敌人离开了飞机大炮,攻不能攻,守不能守,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夜间,实行大胆的穿插作战,是可以歼灭敌人的。”
11月1日傍晚,志愿军第39军奉命围歼在云山的南朝鲜(韩国)军,此时美军一个团已增援到此地,中美两国军队在朝鲜的第一次交战--云山之战就此打响。志愿军第39军以八个步兵团和两个炮兵团兵力向云山之敌发起围歼战时,先以突袭将敌打乱,脆弱的南朝鲜(韩国)军第15团迅速崩溃。由于双方实行近战,美军优势的火力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被迫丢弃大部分重装备,在坦克的掩护下开始突围。在突围路上,美军骑8团又遭志愿军截击,坦克大多被炸药包炸毁。据志愿军统计,云山战斗共消灭美军约1800人,击毁和缴获坦克 28 辆,火炮190门。
中美两军首战云山,使得白宫和远东美军总部大为震惊,这证明中国确实已经出兵朝鲜,并有很强的战斗力。第39军在云山之所以能初战获胜,关键在于发挥了国内战争中形成的近战、夜战的光荣传统,事先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利用夜暗隐蔽接敌,打响后即冲进敌阵地,和敌人展开白刃战、交手战,并以炸药包炸坦克,从而达到了以我之长、击敌之短。云山战斗作为一次对运动中驻止之敌的出色的夜间进攻战,在国际上也受到重视。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作战理论入门》一书,就将云山战斗作为模范战例编入。
敌撤退迅速未能抓住,却获得宝贵作战经验
云山战斗开始的同一天夜晚,志愿军总部判定清川江以北敌人只有5万余人,且处于分散状态之中,而我军可以集中12~15万人投入作战,因此于11月1日晚间展开全面攻击。“联合国军”司令部因美骑1师的失败而发现志愿军的力量强大,急忙于11月3日全线撤退。其部队全部机械化,尽管前沿各部孤立突出,收缩却十分迅速,一天之内已经后撤了几十公里,退守清川江以南。11月5日,鉴于抓住清川江边的南朝鲜(韩国)军3个师加以歼灭已不可能,部队粮、弹又已供应不上,志愿军总部命令各部停止进攻。11月7日,在东线的黄草岭担负阻击任务的志愿军第42军和人民军一部在抗击了美军陆战1师连续七天的进攻后也向北后撤。第一次战役至此结束。
第一次战役共进行了13天,志愿军以1万余人伤亡的代价,消灭了敌军1.5万人,其中又大部分是南朝鲜(韩国)军。不过这一战役的意义十分重大。这一战役粉碎了敌人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使朝鲜人民军获得了整顿的时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志愿军取得了同有现代化装备的敌军作战的初步经验,这就为下一次战役的辉煌胜利奠定了基础。
通过第一次战役,志愿军总结经验认识到美军火力强、机动快虽然是长处,其机械化程度越高对后方及补给线的依赖就越大,特别害怕切断其后路和补给线。“联合国军”官兵普遍厌恶战争,士气不高,尤其害怕近战夜战。志愿军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采取迂回穿插、分割包围,就能有效对付这一强敌,全军指战员就此也树立起胜利的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