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甲辰龙年,龙是十二生肖中的第五个,起源于中国的十二生肖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东亚人的生活中,并指示方向、时间等。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后汉时代出现了“龙有九似”的说法。起源于中国的龙形象如何通过传播到日本?在日本,龙被如何演绎?
(传)陈容,《五龙图卷》,中国 南宋时代・13世纪
在中国,龙被认为有以下特征:角似鹿、头似骆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而“辰”的一个来源之一是“蜃”。蜃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海怪,形似大牡蛎,能吐气,并形成海市蜃楼。在江户时代鸟山石燕的妖怪画集《今昔百鬼拾遗》,以“蜃气楼”的名字,描绘了大文蛤吐气成楼阁的姿态,解说文则是引用中国的史记“蜃是大蛤变成的”的叙述。可见,无论是龙还是辰。它的形象不仅停留在中国,还传入了日本列岛。
日本龙的原型,被视为于日本弥生时代自中国传入,从而取代绳文时代本土流行的大蛇信仰。
池上曾根遗迹中陶器上的龙形,大阪府立弥生文化博物馆
弥生时代后期,龙被引入日本列岛。弥生人在陶器上画龙。在日本和泉市约公元一世纪的池上曾根遗迹里,发掘出绘有弯曲躯体、拥有众多三角突起纹路的动物壶。作为想象中动物,当时的日本人尚未拥有关于龙的确切形象,目前日本各地约80处遗址中发现了龙画陶器,且多被描绘在盛放液体的壶或容器上。由此可以推断弥生人不仅对描绘龙的方式有共同的认识,而且对龙与水有关也有共识。然而,由于当时的日本人从未见闻过龙的传言,所以无法在器物纹饰上很好地描绘出龙的形态。
1-2世纪,日本龙形的变化。
到了古坟时代,与农耕仪式密切相关的描绘龙等的陶器绘画迅速抽象化、符号化,并逐渐衰退和消失。龙似乎以弧带纹的形式出现。弧带纹可能与首领的象征有关,与龙在中国象征王权类似。弧带纹刻多用于首领葬礼所用的特制器皿。
来自中国的龙文化,与日本本土的“大蛇崇拜”相结合的,在造型上,加上了日本蛇女的特点。无足是此时区分日本龙与中国龙最为明显的特点,所以日本神话中记载龙的形象更像蛇。
长谷川等伯,《善女龙王》,安土桃山时代
龙在日本古代经典文献《古事记》中被称为淤加美神,在《日本书纪》中被称为龙神,通常被描述为神秘、强大且有神奇能力的存在。它们往往与神灵和英雄故事相关联,如龙神掌管水域,是水神和雨神的象征。
《古事记》中,还记载了神武天皇是居住于海神龙宫中的八寻和弥族丰玉姬或玉依姬等女系族人所生之龙;在以出云或日本海为中心的自然崇拜中,八岐大蛇被赋予海、河川与山的象征,也是一种能带来灾难的妖怪。海神素戋呜尊将其斩杀后,从中取出的日本神器——天丛云剑(又称草薙剑),天皇将此龙之剑视为守护神而用于仪祭之中。
至飞鸟、平安时期,中日交流互动频繁,源自中国古代经典《尚书》的四圣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开始在日本流传,日本龙的形象也越来越接近中国龙。在筑造于藤原京期(694年-710年)终末期的高松冢古坟(位于奈良县高市郡明日香村)的墓葬壁画上,描绘了守护紫微大帝的四兽,其中就有青龙,其造型与中国唐代的龙颇为相似,且受到来自高句丽风格的影响。
高松冢古坟-东壁青龙
平安时代,随着《法华经》和密教的渗透,日本的龙逐渐展露出独特性,渐渐的发展出类似本土阴阳道的龙文化产物——“五龙祭”。
九世纪时,奈良室生寺出现关于“龙穴”的记载,并且伴随着求雨信仰的实行。在此之后龙穴也出现在各寺庙之间,在中世纪时,开始有龙穴彼此之间在地下相连、龙或者蛇龙在其中来去自如的观念出现。
在镰仓、南北朝、室町时代,日本连年战乱。龙在战争中,作为胜利与保护神的象征,龙形的剑和头盔也常被使用。中世纪末期,自战国大名里见义赖起,开始使用画有龙的印章。
十二神将立像(辰神), 京都・浄瑠璃寺伝来 镰仓时代・13世纪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宋代的文化输出,尤其是宋代牧溪和陈容的作品对日本绘画中的龙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为后代日本绘画中的龙奠定了一个基础“范本”。
海北友松,《云龙图》(局部) 桃山时代(16世纪) 建仁寺藏
在日本桃山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龙通常被描绘为神秘和神圣的存在。与中国龙的形象相似,它们长身蜿蜒,有着呼风唤雨的强大力量。无论在屏风画、卷轴画,还是用于装饰建筑、家具、服饰等物品,表现出神秘、华丽的氛围。
谷文晁,《云中龙》,挂轴
谷文晁(1763-1840)当时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日本画家之一。他的绘画风格不拘一格,并借鉴宋至清代中国的绘画技法。谷文晁在屏风和隔扇上绘制了许多大型作品,以及巨大的挂轴。
葛饰北斋,富士越龙图(左,被认为是绝笔,1849年),云中龙(右)肉笔画
到了江户时代,龙自富士山云端飞腾的场面被当时浮世绘的创作者一再描绘。比如,尾形月耕的《龙升天》、葛饰北斋的肉笔画《富士越龙图》。这是葛饰北斋晚年的代表作之一,甚至被认为是其最后的作品。画中描绘了一条龙在雄伟的富士山上升天,可以看作葛饰北斋晚年的心像。
葛饰北斋,长野县宝 龙图(东町节庆花车天棚画) 葛饰北斋 江户时代 1844年 长野县小布施町东町自治会
在此之前,1844年,85岁的葛饰北斋来到长野县小布施,花了大约半年时间画了东町节庆花车天棚,其中就包括了“龙”和“凤”,画中火红底色的龙与深靛色底色的凤形成基于中国阴阳哲学的对比。
歌川国芳,《龙》,约1833
歌川芳艳,《本朝武者镜》,1856
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作品中不难看出,日本大多数龙的形象都保留了唐龙的“三爪”的特征,以及“宋龙”的整体外形。在题材方面,龙的形象主要出现在浮世绘人物的纹身和人物服饰上,也出现于历史神话题材上。
歌川国芳,《从龙宫取回被盗的宝石》
河锅晓斋,《晓斋百鬼画谈》,1890
日本明治时代,受西方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这时的日本龙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接连到现代的日本漫画中,《圣斗士星矢》中的紫龙、宫崎骏《千与千寻》中的白龙也是东方龙形象的体现。在《千与千寻》中,白龙出现在河流、湖泊和温泉等地方,通常是作为自然力量的象征而存在,拥有温柔而威严的气质。它既是对主人公千寻的帮助者,也是对她挑战的考验者,代表了生命与成长的循环和转变。
宫崎骏《千与千寻》中的白龙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照博主“sorma锁码”《日本“竜文化”研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