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婴儿时期的记忆并没有消失,你并不会到了3岁突然就不认识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然后又要重新认识一遍。
3岁的你显然是记得事情的,只是不记得那些不重要、不常使用、不常回忆的事情,具体上来分,应该是倾向于记住“事物记忆”(比如这是苹果,这是电脑,这是爸爸,这是镜子),而倾向于忘记“事件记忆”。
下面是我结合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一些思考,未必正确,没有刻意去阅读相关文献,但从逻辑上应该是讲得通的。
我下面将围绕这句话展开论述:对一件事物的记忆加工,在心理学上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记住(encoding/learning)、维持(retention, maintenance, 遗忘就发生在这个阶段)和提取(recall/retrieval)。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表现出没记住某样事情,其实是有三种情况的:
(1)一开始就没记住(发生在encoding阶段);
(2)记住了没维持住,遗忘了(发生在retention阶段);
(3)记住了,也没忘,但是提取不出来(发生在retrieval阶段)。
我个人认为,人失去婴儿时期的记忆,在记忆的每个阶段都存在一些问题,但我认为主要是第三个阶段的问题,也就是记忆提取的问题。
(一)线索缺失,造成记住和回忆困难
几乎每个人都体会过见到熟人却一时认不出,或是叫不出名字的尴尬,但是一旦对方提示你“我们去年夏天一起去的水上乐园,玩得很开心”,大多数人就能瞬间回忆起来。
对于已经长大的我们来说,每样东西都由其特定的线索构成,事件记忆是由时间(去年夏天),地点(水上乐园),人物(我和他),干什么(玩),当时的情绪(很开心)所构成的一个pattern。它们在大脑中构成了一个网络,每一个要素都和其它要素互相联系,互为线索。
事实上,对于我们来说,往往只需要一两个具备“特异性”的关键线索,就能把整个事件提取出来。
但是,对于婴儿来说,事情变得不一样了。
简单来说,婴儿啥也不懂。
这是什么意思呢?学过方程的人都知道,你首先要“定义”一个变量,才能“调用”它,你只有知道了x是多少,才能知道y=x+1是多少。
首先,作为婴儿的你对时间没有概念,不能精确理解时间这个要素,去年夏天对于只有两岁左右的婴幼儿是个无法理解的概念,所以根本无法记录到脑子里去;
其次,你对水上乐园没有概念,不能形成具体的地理和环境认知;
而婴儿可能只对剩下的三个线索有模糊的理解:“人物”(和爸爸),“干什么”(玩水),“情绪”(很开心),这是三个没有特异性的线索,因为“和爸爸玩水很开心”这件事,显然可以发生在从0岁到18岁的任何时间里,会被大量的后续记忆所覆盖。
一件事对我们“有意义”“能够被理解”,才能更好地记住。
我妈告诉我3岁能背出很多唐诗,但我一点印象都没有,显然那个时候的唐诗对我来说只是朗朗上口的无意义歌词,一旦失去了复述的机会,这种记忆就会快速消退。
(二)婴儿语向母语的转换
还有一种可能,婴儿时期的你是用你自己专属的婴儿语来定义这个世界的,比如你对“去年夏天在水上乐园和爸爸玩水很开心”这件事,你的大脑是这样记录的“生死をむやみに国”,而在你逐渐习得母语的过程中,你开始用母语来重新定义这个世界的一切,2岁时候的你,作为双语(婴儿语和母语共存)使用者,还能够记得1岁时候发生的事,但当3岁以后,母语彻底成为了你的大脑系统语言,所有的东西都被重新定义了一遍,你原本的提取线索就全部失效了。
(这里又涉及到元语言和元认知的问题,思维理论上来说是可以脱离语言而存在的,所以陈述性记忆的到底需不需要借助语言呢?但不管怎么说,语言肯定是有助于记忆的组织的)
就好像你把某一个程序的部分文件重命名,那这个程序就打不开了。
总结来说,就是婴儿记忆提取线索被重命名了,原本的那份记忆就无法启动了。
(三)神经发育引起的遗忘过程易化
很多人会想到婴幼儿发育时期的突触变化,我也结合我的知识背景谈一谈我的理解。
抛去其他人说过的部分不谈,人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会伴随着部分神经元功能的转变,具体而言,主要是抑制性神经元的变化,在发育早期(婴幼儿),部分神经标记物为抑制性的神经元在电生理性质上并非抑制的,而是兴奋性的,这大大促进了长时程增强作用(反映了突触可塑性,记住某样东西必须的一种神经过程)。
这在进化上是可以理解的——动物在生命的早期需要快速适应环境,学会生存技能,因此需要快速学习的能力。
表现在现实中,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就是所谓的学习语言和音乐的关键期;二就是很多人都反映自己小时候记忆能力更强。
随着发育的进行,上述提及的神经元功能开始发生转变,由兴奋性转向抑制性(当然这只是简单的说法,这种转变来源于某些离子通道的变化),发挥起了长时程抑制的作用(也是突触可塑性的表现形式),于是开始了“突触修剪”的过程,许多无用的记忆被剪切(其实也不是完全剪切,但会模糊一些不重要的信息)。
理论上来说,这种部分神经元的兴奋-抑制变化会进行性地发生在整个发育阶段,直至神经系统完全发育成熟。
形象地打个比方,就是一群孩子中有男孩有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男孩不断地做变性手术,到了18岁时候这个群体只剩下女孩了(其他群体里还是有男孩的)。
和身体发育一样,这种神经系统的变化也是有高峰期和低潮期的,一般来说和幼年早期和青春期的身体发育保持一致,因此1-3岁是一个“突触剪刀”频繁活动的时期,这个时候的人类学习得快,忘记得也快。
一个反例就是多发于青春期的精神分裂症,从细胞层次说,这种精神疾病的发病和在青春期时的上述转变出现了障碍关系很大,该转变的神经元无法向抑制性转变(涉及到某些基因和蛋白表达的问题,这里不提),错误的信息未得到修剪,而大脑却维持较高的兴奋性,就会出现种种问题。
另一个反例就是自闭症,很多证据表明自闭症存在脑功能连接过强过多的情况,并且大脑存在兴奋/抑制性的失衡,而部分自闭症谱系患者也伴随着在某些领域才华卓绝,可能和抑制性功能紊乱关系很大。
以上就是我的理解,必须承认有些想当然的成分在里面,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不一样的视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