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说好的人口爆炸?国统局发布:人口连续2年负增长,未来该如何?

0
分享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今年(2024年)1月17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人口相关数据,全年出生人口为902万。

这一数据,较2022年再一次降低。

截至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已经连续7年下降,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

此次虽然没有公布总和生育率数据,但对比前一年可知,这个数字大概率仍然在1附近徘徊。

要知道,该数据需要在2.1以上,才能保证种群正常迭代。



这不禁令人担忧,如果生育率上不去,国家将面临怎样的危机?

曾经的人口爆炸期

要讨论现在人口数据暴跌的原因,就不得不提曾经的人口生育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大力鼓励过生育。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以前,大批人口死在了战火和动乱之中。



我国拥有广袤的土地,在建立新的政权后,移民和鼓励生育成为了主流。

解放后,人们不仅能够吃饱饭了,而且还有了一定的思想自由,生儿育女自然就提上了日程。

其实,都不用国家鼓励生育,广大农民一旦能吃饱饭了,他们的繁殖欲也就随之而来。

自古以来,能结婚的家庭都会多胎生育。

只不过那个时候婴儿夭折率高,产妇也容易死亡,生育率很难提上去。

但是,新的政府不仅给了农民田地,还实行了“赤脚医生”政策,让占据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能够接触到医疗。



这样一来,婴儿的夭折率就显著降低了。

家家户户生的小孩大部分都能够养大,一家有四五个孩子不是稀奇事,有的家庭能生育上十个。

而且那时候养小孩不像现在一样精细,基本是给口饭吃、大的带小的很快就拉扯大了。

就这样,中国人口迅速增长起来。

然而,生产力的发展没能跑过人口增长速度,在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多就成了灾难。

很多家庭的田地没有足够的粮食养活这些新增的人口,最终导致了无数悲剧。

中央也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生育政策由鼓励转为“节制”。



但是,中国人民多子多福的传统根植于每一个人的思想之中。

这种不痛不痒的“节制”政策,根本就阻挡不了人民群众的生育欲望。

中国人口的增速令世界咋舌,再这样下去,人口问题将影响到国家的发展。

为了遏制人口的快速增长,政府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开始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始于1971年。



最初,计划生育只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优生优育的科学知识,并给予少生的家庭一定的奖励。

比如“一胎不算少、两胎刚刚好、三胎太多了”这样的标语就极具时代特色。

可惜的是,后来计生办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操之过急。

在有些农村地区,如果第一胎是男孩,那么就不允许再生育,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允许生二胎。

在公职群体中,则不论男女只允许生育一个。

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不少地区基层干部对想生育的家庭实施了重压,造成了不少惨案。



80-90年代是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最严格的20年。

在这二十年中,人为制造了占据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一胎或二胎家庭。

这些新生的孩子,成为了现在生育的主力军。

按照原来的设想,新一代的青年人陆续放开生育政策,则可以保证国家人口呈现正常的结构。

然而,事情并不如某些专家所设想的那样发展。



千禧年以后,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一起来临了。

不够健康的人口结构

在国际上,通常将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进入老龄化的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在2000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但是,在这个时期,因为我国人口数据依旧庞大,计划生育政策并没有及时调整。

一边是新生儿的减少,另一边是老龄人口的增加,我国不可避免进入了老龄化快车道。

老龄化人口增多,意味着养老压力加大。

在一个家庭中,一对夫妻往往需要赡养四个甚至更多的老人。

所谓上有老下有小,夹在中间动不了,就是80、90后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这个数据扩大到国家层面,则是养老金的入不敷出。



一般来讲,现在的在职人员缴纳的养老金,一大部分都用作支出现在已经退休的老年人的退休金。

我们可以简单算一下:

1970年,全国出生人口为2700万,这批人退休后,将由30年后的职场主力军提供养老金。

也就是2000年,这一年的出生人口为1765万,几乎比上一辈少了1000万。

看起来缺口非常大,但此时养老问题还不是最严重的。

因为早年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制政策,70年代能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人并不多。

这个危机,还要延后数十年才会到来。



但是国家制定政策,可不能等危机出现了才来调整,到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因此,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在2010年以后,国家采取了几项措施。

一是放开二胎,积极补充新生人口。

2015年,国家全面放开了2胎政策,随后,出生人口连续两年逆增长。

但是,随后这个数据就一路下降,再也没能支棱起来。

到现在,实际上已经全面放开了生育,专家预测中的“婴儿潮”却迟迟没有到来。



二是延迟退休。

从1996年开始实行养老金政策开始,一般人退休年限为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即可办理退休开始领取退休生活。

随着养老金压力的增大和人均寿命的增加,延迟退休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各地都逐步开始推行政策。

三是养老金并轨。

一直以来,公职人员的退休待遇都跟普通职工不一样,走的不是一条路。



但是,近年来养老金并轨——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跟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已经摆到了台面上来。

以上都是国家为了扭转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负重过大所采取的众多举措中的一部分,好不好用,目前还看不出来。

可以说,国家比我们更加关心人口结构问题,也更加关心民生。

但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从这个角度来讲,所谓追根溯源,我们不妨倒推一下,为何出生率会下降?

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生了?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一旦陷入低生育率陷阱,就很难再爬起来。

就连欧美的一些高福利国家,也在为生育率发愁。



说回国内,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普遍不愿意生孩子了?

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我们只讨论几种最常见的因素。

第一是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升,让现在的生育主力军90后很难像上一辈那样频繁生育。

因为计划生育,90后普遍是独生子女或者二胎家庭子女。

他们享受了上一辈人的全部滋养,包括优渥的生活环境和更好的教育资源,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比如,90后生小孩更多的是抱有培养成才的心理,而不是指望他们养老。

像长辈那样多养几个小孩,从而分担养老压力的想法,几乎不复存在。

新一代的年轻人更愿意享受当下,即使生小孩也是出于对新生命的喜爱,这种情况下一般生一两个就足够了。

第二是生活压力增大。

由于90后都是少子女家庭,当两个年轻人结合后,很快就面临着四个乃至更多长辈的养老问题。

再加上2016年实施的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导致一、二线城市房价疯涨。

年轻人想要在工作地安家,成了大难题,很多家庭都要掏空六个钱包才能留在城市。



因此,一部分年轻人选择了不婚不育。

这些年来,初婚年龄也在不断地增高。

已经结婚的年轻夫妻,则不得不考虑生育后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本。

生多胎,意味着在家庭的重担上再加一笔,大家很容易算清楚这笔账,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

第三则是育龄妇女的减少。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存在一部分有意愿结婚但无法找到对象的青年。

因为计划生育的缘故,农村地区90后男女比例差异巨大。



而且女性成年后,更愿意在大城市定居,部分留守在农村的男青年无法成家已经成了定局。

育龄妇女本就比较少,再加上一部分妇女受新思潮的影响不进入婚姻,这又是生育率下降的一大成因。

有的人会说,中国有14亿人口,已经很多了,少生点不好吗?

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待,如果人口结构正常,那么人口少一点也是有利的。

但是,单纯的减少新生儿,只会加速国家的老龄化进程,到时候将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试想一下,几十年后,满大街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样的社会又有什么活力呢?



因此,近年来,国家开始大力鼓励生育,希望85后、90后乃至00后能够扛起生育大旗。

这些举措包括生育补贴、普惠托育、完善养老保险等,虽然各地政策不一致,但是都在探索的道路之中。

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说不定还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社会和工业变革。

到那时,也许人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们要做的,就是过好当下的生活,静待时间的沉淀。

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我们仍要抱有信心。

参考文章

央广网《专家解读:如何看待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

中工网《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挑战与应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博世称问界M7涉事车辆并未搭载博世智驾系统

博世称问界M7涉事车辆并未搭载博世智驾系统

鞭牛士
2024-04-28 17:32:15
午睡可能影响寿命!再次提醒:过了50岁后,午睡“三不要”得牢记

午睡可能影响寿命!再次提醒:过了50岁后,午睡“三不要”得牢记

奇妙的本草
2024-04-28 18:00:06
深圳楼市,全面取消限购,多米诺骨牌崩塌

深圳楼市,全面取消限购,多米诺骨牌崩塌

楼市诸葛
2024-04-29 07:00:09
6届全明星!连续11年场均得分20+,摆上货架1年,为什么都不抢呢

6届全明星!连续11年场均得分20+,摆上货架1年,为什么都不抢呢

体育客栈
2024-03-09 10:48:49
走错路也要罚!浙江男子出门散步被交警罚款?评论区一片哀嚎

走错路也要罚!浙江男子出门散步被交警罚款?评论区一片哀嚎

鹏飞深文
2024-04-29 11:16:47
深夜突发,重大消息震惊国内外金融圈,央视新闻滚屏播报三分钟

深夜突发,重大消息震惊国内外金融圈,央视新闻滚屏播报三分钟

静守时光落日
2024-04-29 12:14:56
大连出台楼市新政:对“卖旧买新”个人给予补贴

大连出台楼市新政:对“卖旧买新”个人给予补贴

界面新闻
2024-04-29 15:18:00
哈马斯宣布“重新归来”:以色列在加沙200天,混了个现在的结局

哈马斯宣布“重新归来”:以色列在加沙200天,混了个现在的结局

章鱼哥娱乐
2024-04-25 22:13:11
证券突发惊掉下巴的消息,金融圈传的沸沸扬扬,A股的好戏要开始

证券突发惊掉下巴的消息,金融圈传的沸沸扬扬,A股的好戏要开始

彩云的夕阳
2024-04-29 13:54:15
国产啤酒真是坏到家了,国产啤酒几乎无一幸免,全部检测出毒素!

国产啤酒真是坏到家了,国产啤酒几乎无一幸免,全部检测出毒素!

小怪吃美食
2024-04-29 14:57:07
刚刚, 日本突然宣布!半导体和量子将被纳入出口管制,所有出口均需获得官方许可

刚刚, 日本突然宣布!半导体和量子将被纳入出口管制,所有出口均需获得官方许可

和讯网
2024-04-28 16:35:48
7国外长统一战线,集体围攻中国,沉默3天后,中方从5路发起反击

7国外长统一战线,集体围攻中国,沉默3天后,中方从5路发起反击

知鉴明史
2024-04-29 17:06:47
福建舰确实动了,掉个头挪了个窝,五一海试有可能

福建舰确实动了,掉个头挪了个窝,五一海试有可能

三叔的装备空间
2024-04-29 17:28:37
寒心,广东男子救落水小孩后收了一条烟,家长:烟很贵以为他不要

寒心,广东男子救落水小孩后收了一条烟,家长:烟很贵以为他不要

东东趣谈
2024-04-28 08:45:31
美国想收割中国,半路杀出多个程咬金,美国绷不住了

美国想收割中国,半路杀出多个程咬金,美国绷不住了

文昌每日谈
2024-04-29 13:08:45
繁忙的北京车展,无人相信的产能过剩

繁忙的北京车展,无人相信的产能过剩

直新闻
2024-04-28 15:41:38
都什么年代了,为何还有这种反人性的事迹宣传?

都什么年代了,为何还有这种反人性的事迹宣传?

故园老丁
2024-04-28 21:24:04
新冠疫苗问题秋后算账!首席科学家杨晓明被抓,他的罪名不止一项

新冠疫苗问题秋后算账!首席科学家杨晓明被抓,他的罪名不止一项

做人要有态度
2024-04-29 10:01:01
只得4分但抢17个篮板!哈特:手感不佳时要找到其他方法影响比赛

只得4分但抢17个篮板!哈特:手感不佳时要找到其他方法影响比赛

直播吧
2024-04-29 17:10:23
坏消息不断!美国DTCC不承认比特币有价值、资金疯狂逃离比特币ETF 加密货币前景堪忧?

坏消息不断!美国DTCC不承认比特币有价值、资金疯狂逃离比特币ETF 加密货币前景堪忧?

FX168链界观察
2024-04-28 07:35:17
2024-04-29 18:14:44
口说名人堂
口说名人堂
说遍天下人文故事
1722文章数 39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牛市,无需多言

头条要闻

外交部回应美国法案涉华消极条款 连用四个“严重”

头条要闻

外交部回应美国法案涉华消极条款 连用四个“严重”

体育要闻

足球童话!执教16年,从业余联赛到德甲

娱乐要闻

田馥甄遭抵制,蔡依林却能稳稳捞金?

科技要闻

马斯克想把特斯拉中国数据送出国 这事太难

汽车要闻

配置更丰富 静态体验2024款欧拉好猫

态度原创

教育
旅游
数码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重磅!北京城六区发布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

旅游要闻

入境游热度持续攀升 “畅游中国”更便捷

数码要闻

四城青年齐聚Today at Apple创想营:用iPhone记录非遗文化之美

公开课

父亲年龄越大孩子越不聪明?

军事要闻

以军轰炸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 至少15人死亡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