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明朝惊天大案,背后水很深

0
分享至

嘉靖初年,山西的一个乡间无赖薛良不断控告自己的债主张寅,指称张寅的真实身份是弥勒教首领、朝廷在逃通缉犯李福达,由此引发了一桩震动朝野的大案。

这桩史称“李福达之狱”的大案,自案发到最终结案,前后历时三年,巡按御史、刑部尚书、未来的内阁首辅乃至于皇帝都下场角力,案情发生了两次反转。甚至在结案多年之后,再度翻案,余波难息。

很多人将其视作正义与奸佞的斗争。可是,当我们深入案件内部,却发现这里面的水,太深了。


李福达案发生在嘉靖朝。图源:影视剧照

01

事情的开端极为平常,源于民间常见的经济纠纷。

原告名叫薛良,家住山西徐沟县同戈镇旁的白树村,是一个游手好闲的赌棍。早年与人通奸,因害怕泄露,逼得女子自缢身亡,被判处杖一百、徒三年,发配到同戈驿服役。薛良自然不可能老老实实呆在那里,很快逃役回来。

被告名叫张寅,山西五台县人,是一个精明的“成功人士”。他往来两京、河南、苏杭、徐州等地做买卖,还在省城太原置办了八间门面房。在古代,大商人多半同时也是大地主。正德年间,张寅在同戈镇置买了房屋土地,此外在五台、太谷等县也有田地。有钱之后,自然要当官,恰好明朝允许买官,也就是“捐纳”。正德十六年(1521),张寅捐纳了一个太原左卫指挥使的职位,他的长子张大仁也纳银在北京充吏。

无赖和商人,都属于流动的不安分的人,很容易就产生交集。当时,张寅在太谷、徐沟二县放贷。薛良就是他的客户之一,陆续向张寅借了15两银子,但一直拖欠未还。张寅多次向他逼讨债务,可能使了一些手段,于是双方结下了仇怨。

嘉靖三年(1524)八月,薛良向山西巡抚毕昭举报:张寅其实是一个在逃的通缉犯——李五。

李五何许人也?李五也叫李午,早年在陕西洛川县行医,暗地里宣传弥勒佛教,煽动信徒造反。正德七年(1512),洛川县发生叛乱,然而李五早已经不知所踪。这个消息,薛良声称是同里魏槐亲口告诉他的。

事关谋反之事,巡抚毕昭当然不敢怠慢,立马下令拘捕案犯并进行审问。当时,张寅及其长子在北京,所以官府抓了张寅次子、三子及其亲眷。

嘉靖四年(1525)二月,薛良上报称张寅手指生龙虎形,左肋有朱砂字样。

五月初,张寅主动从北京回到太原投案,称薛良是挟仇诬告。

七月,薛良收罗到新的“罪证”,又上交了一份讼状。讼状中说:张寅原是崞县左厢都李福达,弘治二年(1489)参与造反,被发配充军。后来逃回,投认在五台县张子名户内入籍。薛良声称这个消息来自张寅的义女婿戚广。

薛良的两次举报,信息都不够准确,比如他把张寅说成了张英,把李福达写成了李伏答,把张子名写成了张子贵。这说明,他的消息大都是听来的。不过,一个清晰的犯罪链条已经呈现:崞县人李福达,弘治二年谋反,被发配充军;逃回后躲住在陕西一带,以李五为名传教惑众,引起了洛川县的叛乱;后又脱逃,改名张寅,并冒入五台县张子名户籍。

按明制,负责此案的是山西按察司。由于案情复杂,牵扯的人物、地点众多,加上调查能力实在低下,山西按察司的进展十分缓慢。

五台县证实张寅确实有该县户籍。徐沟县证实薛良确实与张寅有仇。验看张寅的身体,也没有发现龙虎形和朱砂字样。陕西方面说当年与李五有关的造反者都病故了,无人可以证明张寅是不是李五。几个证人也推翻了之前的言论。魏槐说他只是和乡亲们聊到了李五煽动一事,从来没有与薛良说过张寅就是李五。戚广说,张寅是太原左卫指挥,从来没有聚众叛乱。

嘉靖五年(1526)二月,山西按察司作出了初审判决:薛良乃是诬告陷害。审判结果上报巡抚,复审之后得出的结论一致。薛良将以诬告谋反罪被放逐到口外(长城以北)。

至此,大幕已经拉开,原告被告两方对垒,一干证人悉数登场。

然而他们并非主角,只是背景。

02

嘉靖五年(1526)五月,新任山西巡按御史的马录收到了一封信。

这是一封请托信,里面写着“张寅是我旧识,被人诬告,不过因疾其富,乞矜宥”等话语。为官十八载,想必马录经历过无数的贿赂、求情和威胁,但是这一次他不得不谨慎对待。因为写这封信的人乃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武定侯郭勋。

郭勋是明朝开国功臣郭英之后,承袭先祖武定侯之爵位。嘉靖帝即位之初,朝廷发生了“大礼议”事件。以杨廷和为首的文臣群体,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郭勋则果断支持皇帝,因而备受恩宠。


郭勋是郭英后代,属于勋贵阶层。图源:网络

郭勋介入此案是一个意外。原来,张寅在京期间,四处攀附权贵,结交上了郭勋。其长子张大仁在京工作,应该一直与郭勋有来往。五月,张大仁不知案件已经定性,害怕自家有牢狱之灾,便找上郭勋,求其帮忙打点一番。这才有了郭勋请托一事。

马录看完信后,立马翻开卷宗查看张寅一案,随后陷入了沉思。郭勋是什么人?一个得势的武人,仗着皇帝喜欢,处处和文官作对,多行不法之事。现在他写信请托,不正符合奸佞之人的行事风格吗?如果案件没有猫腻,他为何要替人求情呢?此案必有蹊跷之处。

于是,马录决定查明真相,并且公开弹劾郭勋。

马录弹劾郭勋的奏章一公布,就激起了追求“正义”的浪潮。

兵科给事中刘琦批评郭勋“求讨书信者,即是知情;党类受嘱者,意图贿赂”,甚至还分析了一番:“妖贼名李午,盖午,四正之时,正阳之位也。改张寅,盖岁首建寅,人生于寅之意也。”

户科给事中郑一鹏称:“访得张寅情罪深重,乃知勋之罪有不止于专横者。勋明知张寅系谋反杀人首恶,自宜觉发,为国讨贼,乃与之往来交结。”

御史潘壮上疏:“张寅,天下皆知其为李午;李午,天下皆知其为谋反人也。乞将张寅置之重典,郭勋解其兵柄。”

在案件未查明之前,这些人已经认定张寅就是李午,就是李福达。

弹劾郭勋者,包括马录在内,要么是都察院的御史,要么是六科给事中,他们都属于一个群体——言官。

明代的言官十分厉害。他们的人数为历朝之最,绝大多数都是进士出身。他们品级低,没有患得患失之念,不怕得罪人;但是权力重,二三品大员见了他们也得规规矩矩。朱元璋如此设计,是为了把一群有胆气、又熟读圣贤书的人变为“天子之耳目”,查不法,查贪官,查奸佞,使得江山永固。

然而,士大夫有独立的意识,有“从道不从君”的追求。言官终究无法完全成为皇权的工具,在必要时刻,他们化身为“公理”的守护者,向皇帝宠信的奸佞宣战。

处在风暴中心的言官们,可能就是这样看待自己的。

马录的果决也赢得了整个士大夫群体的赞美。吏部侍郎孟春称赞道:“昨劾郭勋,殊快人心,彼虽喋喋,愈见其非。”大理寺丞汪渊说:“昨见章奏,攻发巨奸,人心甚快,非有大风裁者致是。”工部侍郎闵楷说:“今睹发奸一疏,风裁百倍,中外咸服其公,奸雄已落其胆矣。”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马录更加不会怀疑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他要做的就是排除一切奸佞势力的干扰,走到自己早已认定的“真相”面前,揭开它的面纱。如果他失败了,所有这些追求正义的人不就会变成一个笑话吗?

这一查,还真查出了惊喜。

官府发现了许多新的人证。比如定襄县的韩良相,他在北京时认识了李俊、李二和李三,这三个人曾秘密地对他说:“我们是李福温之子,如今上官的张寅,的名李福达,是俺五叔。你们不信。取起帽看他是秃子。”韩良相立马查看,果然是秃子。陕西方面也解来15个见过李五的人,官府让张寅和一众皂隶站在一起,结果这些人一下就把张寅认出,扯住他说:“这是李五。”

不过,案件依然存在许多疑点。比如,张寅当时已经66岁,可是依据记录李福达户籍的黄册,张寅应该才51岁。崞县县民杜文住说李福达娶了自己的姐姐杜氏,可是张寅的妻子明明姓林,而黄册里李福达的妻子却姓张。

当然,这些疑点对于已经先入为主的马录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很快,他公布了再审意见:张寅、李五、李福达是同一个人,依律处以凌迟。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就仅仅只一个清官明断的故事。这不是马录作为言官的追求:如果正义仅仅止于一两个人的清白,却放任天下的浑浊,那么,这样的正义要来何用。

因此,他们要将“正义”的火焰燃向朝堂,烧尽一切奸佞。


海瑞虽不是言官,但其他们的精神气质十分相似。图源:影视剧照

03

嘉靖皇帝的心情非常不好。

自他即位之后,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群体就一直提醒他要守规矩。天子之尊,如何能受人掣肘呢?幸好嘉靖帝对于权力的使用颇具天赋,他用左顺门的鲜血教育了这群士大夫,什么是为臣之道——君是主,臣是仆,该闭嘴时就闭嘴。


杨廷和像。图源:网络

“大礼议”一事后,嘉靖帝对文官极不信任,于是大力提拔身份尊贵的郭勋,用来平衡朝堂势力。自那以后,郭勋便常常受到言官的弹劾,罪名包括侵占军田、给亲戚走后门、剥削士兵等等。但在皇帝眼里,郭勋始终是个好同志。

马录弹劾郭勋的时候,皇帝说这案子交给巡抚好好办,丝毫不提郭勋。张寅案再审结果出来之后,皇帝认可了马录的判案,但对郭勋只是口头指责了一下,明显不愿深究。

言官对皇帝的偏袒十分不满,“正义”的追击随之爆发。众言官纷纷上疏弹劾郭勋,声势比以往更为浩大,其中有两份奏疏还是20多位官员联名的。他们的意思很明显:郭勋交通反贼,罪无可赦,不要再包庇。

这时,皇帝的心腹张璁和桂萼说了这么一番话:“诸臣内外交结,借端陷勋,将渐及诸议礼者。”嘉靖皇帝想起了令他头疼的“大礼议”,想起了文官的集体哭谏,心里的愤怒达到了极点。这些人为什么一定要置郭勋于死地,难道真的是为了正义?他们是冲皇帝来的,他们想用一种名为“公理”的力量,驯服皇权。

想到这里,嘉靖对于李福达一案恐怕就已经有了翻案的念头。

皇帝立即令锦衣卫前去山西接管此案,由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及锦衣卫进行会审。此案会审共进行了六次,前五次均由刑部尚书颜颐寿主持,参与审判的官员不断增多,各个单位都有,遍及九卿、五府、科道,看起来十分公正。然而,主审官员不得不经受来自四方的压力,挣扎于皇权与舆论的夹缝之间。

第一次会审有点敷衍了事,仅仅只是重复了双方的证词,没有发现新证据,维持了原判。嘉靖皇帝敦促会审官员“勿得徇情回护”。

第二次会审,一个重要证人翻供了,李福达妻弟杜文住本来称张寅是李福达,在这次会审时,杜文住却说:“我是崞县人,与李福达无亲。我姐夫也叫做李福达,矮矮些儿,脸上有麻巴。”颜颐寿不敢也不想给出明确结论,只能列举供词,模糊处理。嘉靖皇帝一看,再次斥责主审官员徇私,甚至表示要亲自审讯犯人,经大学士杨一清等劝说,才放弃了这个想法。最后,皇帝下令,必须要交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第三次会审,颜颐寿再次发现原告的证词存在疑点,但是指证张寅是李福达的证据链依然完整。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赞同原判。嘉靖皇帝再次告诫:“不许仍前回护。”

皇帝一次又一次驳回官员的审判结果,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他要翻案。

颜颐寿事实上已经无路可走了:如果继续维持原判,必然得罪皇帝;但如果改判,又如何推翻前面的证词,而且一旦改判,之前参与此案的官员都要遭殃。他能做的,就是寻求一个中庸的方案:一方面,仍然认定张寅就是李五和李福达;另一方面,承认无法证实张寅参与谋反。

此外,颜颐寿上了一篇悲壮的奏疏,详细地记录了从马录审案到第四次会审的全过程。如果此案诬告,那么就代表整个文官系统都腐烂了,这是不可能的。皇帝已经听不进去了,直接斥责审案官员“朋谋捏诬,泛言奏饰”,命他们“戴罪办事,待再问明白,一总发落”。

第五次会审,官员们要是还看不清形势,就堪称愚蠢了。有些证人“适时”地翻供了。马录主动承认失职。审案人员推翻了之前的结论,认定薛良诬告好人。

事情绕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但是真相已经面目全非。

假如张寅真的是李福达,因为年代久远,出现矛盾的证词极为正常;假如张寅不是李福达,任何一个疑点被忽视都有可能导致冤案的发生。从案件本身出发,张寅、李五、李福达三个身份,却是同一个人,证据链虽然完整,但并不通顺。而且证人的证词是否能作为核心证据有待商榷,证词是否忠实地记录下来也无法确定。

当然,大人物们并不在意这些,不管是皇帝还是士大夫。


嘉靖即位之初,迭兴大狱。图源:影视剧照

04

第六次会审,审的却是另外一个案子了。

皇帝下旨全面更换主审官员,由礼部右侍郎桂萼署掌刑部、兵部左侍郎张璁署掌都察院、少詹事方献夫署掌大理寺印信。这三人从大礼议时就支持皇帝,是嘉靖最信任的人。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将不听话的朝臣定罪。

一夜之间,仿佛命运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原来坐在审判席上的官员,尽皆沦为阶下囚。主要证人全部翻案了。马录家中搜出了不少书信,那些赞美他敢于“锄奸”的文字,被当成了官员勾结的证据。追求正义的言官们,被打成了挟私报复的小人。

随后,皇帝指令桂萼等审理此案时“用刑推究”。这些人得到了尚方宝剑,自然不会心软。据说,颜颐寿素来看不起张璁、桂萼,他们便借此报仇,上了夹手指的酷刑,还笑着说:“汝今日服未?”颜颐寿忍受不了痛苦,不断磕头,说:“爷饶我!”当时,京师有一个《十可笑》的歌谣,其一就是:“某可笑,侍郎拶得尚书叫。”

可见,审判之中不乏诱供、逼供、屈打成招的行为。不然也无法解释,所有被审官员全部认罪,所有重要证人全部翻供。

很快,皇帝要的真相就呈了上来:薛良诬告张寅,秋后处斩;马录、颜颐寿等审案官员犯故意“入人死罪”,徒四年;众言官犯诬告之罪,徒四年。

嘉靖看见审判结果,十分兴奋。这里面有不少人曾在“大礼议”中上疏批评皇帝,甚至还有人参与了左顺门的哭谏。如此一来,朝堂应该能清静不少。但他有一处不满意,对马录的处罚太轻。在他看来,这场文官集团挑衅皇权的战争中,马录是那个吹响冲锋号的人,必须严惩。正如当初那个顽固不化的杨廷和一样。

皇帝想以“奸党”的罪名判马录死罪。桂萼等讨论后认为,处斩太重,原来的判决又太轻,干脆将其贬至烟瘴之地,永远充军,遇大赦也不宽宥。他们向皇帝解释说,要是置马录于死地,只是惩罚他一个人;永远充军,则祸及子孙。这样,马录看似活着,实则比死还难受。

但皇帝仍不甘心,非要杀了马录,以解心头之恨。大学士杨一清劝谏道:“录无当死之罪,律无可拟之条。若法外用刑,人无所措手足矣。”皇帝这才勉强接受,下旨说:“马录情犯深重,你每既这等说,发广西南丹卫永远充军,遇赦不宥,但逃杀了。”

事后,嘉靖皇帝十分高兴,特意嘉奖了张璁、桂萼等人,夸他们“尽忠以事君”。皇权即是公理,只有忠诚才能行善道,否则就是徇私枉法。为了让世人明白这个道理,嘉靖皇帝将张寅案相关档案编成《钦明大狱录》一书,刊行于天下。

无论此案是不是冤案,嘉靖皇帝的作为都开了一个不太好的头。一道旨意决定一场司法的现象,在明朝后期还见得少吗?


嘉靖皇帝像。图源:网络

05

四十多年后,尘封已久的案件被人拾起。

隆庆二年(1568)九月,右佥都御史庞尚鹏上了一道奏疏,重提李福达一案。据他说,他在山西见到了一名罪犯,名叫李同,传习白莲教,蛊惑人心,甚至引起四川一地的叛乱。李同自诉是李五的孙子,其供奉的祖师名叫李大仁、李大义,家庭情况竟然与张寅一家相同。这说明,张寅真的是反贼。

庞尚鹏早年在读《钦明大狱录》的时候,就非常困惑,为什么一个案子前后判决竟然如此迥异?他遍访士大夫,发现几乎没有什么人信《钦明大狱录》。人们口耳相传的是另一个故事:言官忠于职守,却被奸人打压。在皇权的压制下,无人敢公开反驳。但,皇帝只有一张嘴,而公理在每个人心里,“真相”终有重现天日的一刻。

如今,迟到的“正义”终究还是到来了。庞尚鹏在奏疏中赞扬那些获罪的官员:“天地有正气,宇宙有正人,故天网地维,万古不坠。”

庞尚鹏敢如此高调,也是因为时代变了。嘉靖皇帝死后,首辅徐阶大力革除旧弊,大礼议以来被打压的群臣都得到了翻身的机会。直到隆庆五年(1571)高拱为内阁首辅,这场平反运动才被叫停。


徐阶画像。图源:网络

然而,这件案子真的反转了吗?

在庞尚鹏的奏疏里,出现了许多事实性错误,比如张寅明明是投案自首,他却写成马录抓捕了张寅,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是否真的读过《钦明大狱录》。而且,仅仅凭借一人之口供,根本无法确定张寅就是李五。李同是何时被捕的?审讯是何时进行的?真实的口供是什么?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再说了,张寅家境殷实,已经成功洗白了,为何还要继续从事反叛活动?这明显不合情理。

当然,细枝末节并不重要,人们有时候只需要一个故事。

此后,在明人的史书笔记里,几乎清一色都是认为张寅就是李福达,为那些受冤的官员抱不平。不少人找到一些未被埋没的“真相”。比如万历士人沈德符写的《万历野获编》载:“(张寅)二子纳粟入国学,而大礼年少美姿容,嬖于武定侯郭勋。”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完全是后人想象的产物,却被当成了正确的“记忆”。

只有少数人认为张寅非李福达。最有名的自然是张居正主修的《明世宗实录》,里面评价张璁时说道:

“及奉诏鞫勘大狱,独违众议,脱张寅之死,而先后问官得罪者亡虑数十人,以是缙绅之士嫉之如雠。然其刚明峻洁,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其署都察院,不终岁而一时风纪肃清,积弊顿改。”

张居正赞扬张璁的做法引来了许多士人的不满。沈德符直接破口大骂:“大狱一案,千古奇冤。乃欲削灭以泯其迹,恣横至此,他日其后惨祸,谓非自取不可!”


张居正像。图源:网络

沈德符是一个典型的追求“公理”的士大夫。他视皇帝为最高统治者,但维护的却是一种体制化的皇权,换句话说,守规矩的皇帝。这个规矩我们可以称之为“道”,而“道”为士大夫所掌握。实际上,就是要求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沈德符曾评价二张“皆绝世异才,然永嘉(张璁)险,江陵(张居正)暴,皆困于自用”。他明白,张居正和张璁是一类人。他们身怀大才,有志革新,于是奋不顾身追求权柄,最后难免走向刚愎自用。他们或媚事皇帝,或专权自用,在事实上都形成一种“独”的政治风气。而这种风气违背了共治天下的原则。

马录未必真的想要忽视真相,沈德符未必真的想要篡改记忆,他们只是认为自己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当同道之人越来越多,他们自然坚信,这条路是正义的。然而,在不断强化的皇权面前,士大夫们虽有抗争表现,但更多的是忠顺、沉默、党争乃至摇尾乞怜。最后,在明朝这个庞然大物倒塌之时,士大夫群体发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声音。

后世说这是中国的启蒙思想。很明显,并不是。君与相的传统格局,发展到了巅峰,就是这个样子:极端的皇权,以及畸形但蓬勃发展的士大夫群体。

但是,正如李福达一案告诉我们的道理:细枝末节并不重要,一个完整的故事才重要。这是虚伪的、悲哀的理想主义者留给这个世界最有用的东西。

参考文献:

[明]张居正等:《明世宗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明]张璁等:《钦明大狱录》,《四库未收书辑刊》一辑第十五册,北京出版社,2001

胡吉勋:《明嘉靖李福达狱及相关历史评价考论》,《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2007

高寿仙:《政治与法律的交织纠缠:明嘉靖初李福达案探微》,《史学月刊》,2020年第8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唏嘘!德约退赛无缘卫冕法网+本赛季仍0冠,世界第1宝座让位辛纳

唏嘘!德约退赛无缘卫冕法网+本赛季仍0冠,世界第1宝座让位辛纳

我爱英超
2024-06-04 23:29:02
2014年,印度商人为了庆祝45岁生日,穿4公斤黄金打造的纯金衬衫

2014年,印度商人为了庆祝45岁生日,穿4公斤黄金打造的纯金衬衫

茅舍品史
2024-06-01 23:40:02
生涯5冠,2个得分王的科比,为何20年职业生涯只有一个MVP?

生涯5冠,2个得分王的科比,为何20年职业生涯只有一个MVP?

大卫的篮球故事
2024-06-05 17:09:38
火爆!卖到2299元!知名品牌上新仅10多天,大批小学生家长被娃缠着买它:感觉被“绑架”了,又贵又占时间

火爆!卖到2299元!知名品牌上新仅10多天,大批小学生家长被娃缠着买它:感觉被“绑架”了,又贵又占时间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03 13:30:16
黄仁勋:下一波AI的浪潮是物理AI,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

黄仁勋:下一波AI的浪潮是物理AI,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

澎湃新闻
2024-06-04 15:20:28
林子祥和叶倩文定居广州!餐厅吃饭被拍,上下楼梯搀扶尽显恩爱

林子祥和叶倩文定居广州!餐厅吃饭被拍,上下楼梯搀扶尽显恩爱

圈里的甜橙子
2024-06-05 13:26:36
史上最惨!暴跌超96%!

史上最惨!暴跌超96%!

券商中国
2024-06-05 16:32:05
又一个保利尼奥!克雷桑在中超身价暴涨365万欧:赚大了!

又一个保利尼奥!克雷桑在中超身价暴涨365万欧:赚大了!

中超球评
2024-06-05 12:49:41
泽连斯基有点急眼,万里赴会批评中国,堵死和平之路不等于疯了

泽连斯基有点急眼,万里赴会批评中国,堵死和平之路不等于疯了

瞩望云霄
2024-06-05 16:31:32
这两个新闻连在一起看,简直让人窒息

这两个新闻连在一起看,简直让人窒息

顾礼先生
2024-05-14 16:42:44
惊!特斯拉超级工厂或选址长沙,将带动经济发展

惊!特斯拉超级工厂或选址长沙,将带动经济发展

辉仔故事汇
2024-06-05 15:26:02
美国的渗透开始奏效,扶持的内鬼纷纷在华露头,专家:全部铲除!

美国的渗透开始奏效,扶持的内鬼纷纷在华露头,专家:全部铲除!

小lu侃侃而谈
2024-06-02 21:40:53
稻盛和夫说: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说难听话,因为人性不需要听真话

稻盛和夫说: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说难听话,因为人性不需要听真话

纳兰唐儿
2024-06-01 00:02:03
传统AI失去动力?英特尔CEO抨击:别听黄仁勋瞎忽悠,“摩尔定律”依然有效【附全球AI芯片市场现状分析】

传统AI失去动力?英特尔CEO抨击:别听黄仁勋瞎忽悠,“摩尔定律”依然有效【附全球AI芯片市场现状分析】

前瞻网
2024-06-05 12:13:25
姆巴佩:赛季初巴黎有人粗暴地告诉我,说我这一年都别想踢比赛了

姆巴佩:赛季初巴黎有人粗暴地告诉我,说我这一年都别想踢比赛了

直播吧
2024-06-04 23:24:08
姆巴佩:今天我不会回答有关皇马的提问,作为法国队长我责任重大

姆巴佩:今天我不会回答有关皇马的提问,作为法国队长我责任重大

直播吧
2024-06-04 23:13:17
突发,朝阳十里河桥下塌陷深坑!

突发,朝阳十里河桥下塌陷深坑!

朝阳通
2024-06-05 10:27:30
高人指点: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在家准备6万现金,4个原因很真实

高人指点: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在家准备6万现金,4个原因很真实

王姐懒人家常菜
2024-06-04 21:53:51
马斯克的X现在正式允许出现成人内容

马斯克的X现在正式允许出现成人内容

3DMGAME官方号
2024-06-04 09:11:12
深圳,是香港熊孩子的噩梦?

深圳,是香港熊孩子的噩梦?

热闹吃瓜大姐
2024-06-04 13:49:49
2024-06-05 17:30:44
最爱历史
最爱历史
介绍古今中外历史
1815文章数 660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上市公司被国网拉黑损失或达33亿 股民曾发出灵魂拷问

头条要闻

上市公司被国网拉黑损失或达33亿 股民曾发出灵魂拷问

体育要闻

赴美试训的崔永熙,表现究竟怎么样?

娱乐要闻

《青春有你》胡文煊被曝孕期出轨

财经要闻

员工证实周大福关闭深圳工厂

科技要闻

马斯克把特斯拉5亿美元AI芯片提前调拨给X

汽车要闻

又一个水桶车 试驾新“卷王”极狐阿尔法S5

态度原创

房产
健康
旅游
家居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新房交易再冲高!三个月1.7万套、157万㎡,海口楼市又行了!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旅游要闻

一女子从家到机场仅10分钟却没赶上飞机 愤而投诉

家居要闻

温室余闲 平仄之间雅趣浓

军事要闻

乌方:俄乌冲突升级 所有“红线”不复存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