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描述的这种微妙心态,你有没有?
我们往往不会嫉妒那些遥不可及的人,比如英国女王、比尔·盖茨、奥巴马等。
真正引发焦虑的,往往是身边那些与我们平起平坐的人:同事、朋友、许久未见的发小、同学……
用美国作家戈尔·维达尔的话来形容就是:
他们的每次进步,就伴随着你身体某一部分的死去。
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对自身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
什么是身份的焦虑?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自身社会地位的焦虑。一个个简单标签,就定义了一段段人生:毕业院校、工作职位、赚钱能力、生儿育女……
为什么我们会被无边的焦虑困扰?如何化解这些焦虑?
生活、情绪、身份的诸多困惑,或许能在这部特别的纪录片里找到答案。
说这部片子特别,因为它是根据同名书籍改编制作而成。片中的主持人,正是该书作者——大名鼎鼎的英伦才子、鬼才作家,阿兰·德波顿。旁白里的解说词,也都出自他手。
这部纪录片虽是20年前推出的(2004年的影片,画质有些粗糙,但内容精深),所探讨的,是孩子会思考、而大人也未必能回答的问题:
为何现代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却越来越不快乐了,越来越找不到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赚钱能让我们更快乐吗?
我们如果这辈子都干不成大事业,挣大钱,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
影片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人的访问和分析,提供了一些解答。
阿兰·德波顿擅用精炼、睿智、直白的语言,讨论深刻的问题。
相较于书籍抽丝剥茧的剖析与旁征博引的论述,纪录片《身份的焦虑》用130分钟的篇幅,更直观地运用影像交织频出的金句,抛出数百年来世界各地不同学者的观点与记述,也由此引出阿兰·德波顿自己独到的观察,并抛出他毫不掩饰甚至略显刻薄的思考成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