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西南财大。根据其抽样调查,计算得出2010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61。所谓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最常用的衡量收入分配的指标,0.4为警戒线,0.6以上表示收入分配极度不公平,2022年美国为0.49。
当时的背景是,统计局不知道出于何故,自2000年起暂停了发布该项数据,就像前一段时间暂停发布年轻人失业率一样,于是西南财大便花了3年时间,自己做了这项调查。
不过,2013年,统计局一口气补齐了2003—2012年的数据,然后又十年没发布,到2022年,又一口气补齐了前十年的数据,也就是每十年一公布。顺带一提,2010年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为0.48,2022年为0.47。
不光这两年差距不大,在统计局的数据里,过去20年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都不大,最高的一年是2008年的0.49,最低的一年为2015年的0.46。
同年(2012年),北京大学也发布了一个类似的数据。不过,它公布的是财富基尼系数,与上文中的基尼系数不同的是,前者是一个存量概念,后者是一个增量概念(当年国家的收入分配)。
根据北大社科院的那份报告,2012年中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73,即最顶端1%的家庭拥有全国约1/3的财富。
这个数字可以和胡润每年发布的家庭财富报告相互对比,根据该报告,2022年我国家庭户均净资产30.43万。
然而其中,拥有600万元净资产的「富裕家庭」518万户,千万元净资产的「高净值家庭」211万户,亿元净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13.8万户。
净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富裕家庭」仅占到我国家庭总数的约1%,然而其拥有的资产却占到了总财富的19%,没有北大社科院的那份报告那么夸张,但也足够触目惊心了。
再多说一句西南财大。2018年,其发布的另一份研究显示,中国城市有约1/5的公寓(至少1.3套)无人居住,同样相当惊悚。调查动机还是和上面一样,国家不再公布这项数据。
2.2021年北师大。根据其随机抽取的7万个样本,研究得出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为:5.5亿人月收入不足一千、9.6亿人月收入不足两千、13.3亿人月收入不足五千,只有不到800万人月收入在一万以上、70万人月收入在两万以上。
这份报告非常火。曾经前总理也曾在发布会上透露过一个类似的数据,最近再次火起来,是因为一位网红经济学家引用了这个数据,如果小红书刷得多了,接受起来显然相当困难。
同样,我们还是看看国家怎么说的。统计局是按照五分法划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8亿人月收入在717元以下,5.6亿人月收入在1609元以下,8.5亿人月收入在2550元以下,2.8亿人月收入在7510元以上。
差异非常大。北师大的报告中,9.6亿人月收入在2000以下,而统计局的数据中,8.5亿人月收入在2550元以下,即便少算这550元,双方都有超过1亿人的差距。
综上,可以看出,通常而言,学界做出的调研一般要比官方大胆不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准确性更高,相反由于国家掌握着更多资源,有能力做普查,所以理应是统计局的数据更准确。
不过,由于学界较少受官僚影响且研究课题灵活,因此其美化数据的需求更低,也更能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出及时统计,算是对官方数据的有力补充,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对统计局的监督和制约。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这个严重媚上的时代,鉴于互联网上全是「中国农民工比美国中产吃得更好」之类的无脑内容,学界的那种理想主义和独立精神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能时不时将人们从云端重新拽回现实。
400年前的顾炎武说,「士大夫之无耻,是为国耻」。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知识分子还算没完全堕落,虽然已经有不少人选择了噤声,但总比那些天天揣摩上意、搞政治投机的垃圾要强得多。
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更大胆的经济调研。希望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