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天津日报》三天头版聚焦武清这件大事!

0
分享至

12月29日

《天津日报》头版刊发文章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未来可期》

报道了武清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

即将迈进第10个年头的时间入口

正在给这个不断向深处延伸

向广度拓展的故事写下更加美好的篇章

这是自12月26日以来

武清第三次登上《天津日报》头版

下面,请您跟随小武

一起来看看吧~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未来可期

潮涌京津冀,奋楫正当时。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即将迈进第10个年头的时间入口,素有“京津走廊”之美誉的武清区,正在给这个不断向深处延伸、向广度拓展的故事写下更加美好的篇章。

12月26日,一场发布活动将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和盘托出。主动融入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落地落实,武清区将规划建设京津产业新城视为打造“京津明珠、幸福武清”的“一号工程”。

行走在雍阳大地,创新创业的激情在澎湃,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徐徐展开。今天的武清,正以崭新的姿态,站上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舞台。

举全区之力打造一座新城

2023年9月15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方案》得到市政府批复。

这座新城,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城?

从字面意思解读,“京津”是指北京、天津,意为用好京津两个超大城市的双向资源;“产业”是突出特色产业内核;“新城”则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园区、工业园区,而是要促进“人产城乡景”深度融合,更深地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产业群。

这是一座将生产、生活、生态科学统筹起来的创新之城。

它的空间布局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顾名思义,它有核心区科技研发转化、企业孵化、科技服务、总部经济的顶峰带动,有“一区六园”通过产业协同、特色发展而形成的高端产业新引擎,更重要的是,它带动辐射的是全域,在全域范围内,推动统筹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产业集群,带动新城综合实力大幅提高。换言之,京津产业新城的范围是——武清区全区。

在中国发展活力最旺盛的区域之一,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之内,举全城之力、用全区之地打造一座新城,武清区的雄心从何而来?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第一站”就来到武清区。今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新的定位。

市委、市政府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作为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之首,对武清区提出当好协同发展“桥头堡”“主力军”的定位要求,为武清区融入大战略、抢抓大机遇注入了“强心剂”。

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武清区委谋划提出了建设“一城一带一商圈”,构建一套“幸福”评价体系,打造一个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的“3+1+1”工作思路。其中“一城”,就是京津产业新城。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重点建设的“4+N”功能承接平台之一,也是天津市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之一。

为此,武清区组建了京津产业新城专项工作指挥部,聘请高端专业机构,经过反复调研、摸底、论证,高标准制定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全面构建了核心区产业规划、城市设计、政策体系及新城运营机构的“四梁八柱”。

在新征程上,京津产业新城力争要做跑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种子选手”,不仅是探路者,更要担当牵引者、示范者。

8年上交亮眼成绩单

京津产业新城,是一座“新城”,但并不是一座“新”的城。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幕开启,2015年,京津产业新城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8年来,光阴如梭,京津产业新城澎湃向前的每一步,展现着武清区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奋进历程,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记录了在新发展格局中,这座新城从破茧而出到蝶变腾飞。

优势产业已经在这里集聚。2500余家北京企业在这里扎根发展,特变电工“六中心一基地”、铁科院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智能科技、生物医药“双高引领”产业格局做大做强,6条重点产业链加速壮大,产业呈现成龙配套、成链成群良好态势。

创新活力正在这里迸发。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武清研究院及北京化工大学武清产学研基地等一批创新平台接续落地,已经有50项科研成果在武清区转化。在26日的发布活动中,武清区又与北京海淀区、北京经开区、北京交通大学签约合作。

城市的魅力已经在这里展现。新产城、新商圈、新运河带融通赋能,“赛展演食住购乐训游”全消费场景深度拓展,180余场文旅商业活动成功举办,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加快创建,全区接待游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以上。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京津产业新城坚持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持续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重点培育的智能科技、生物医药、高端时尚消费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10个百亿级龙头企业雏形初具。

天津华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坐落于武清开发区,2019年5月成立,负责核心技术转化成果商业化生产。4年来,这家公司已在武清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其总部北京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清华大学医学院杜亚楠教授科研团队领衔创建,清华大学参股共建。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3D微组织工程技术,华龛生物推出了系列仿生3D细胞技术产品,为高校科研院所、临床机构、干细胞企业及药物研发企业提供创新性的3D细胞技术产品与服务。

“落地武清区后,企业迈进了高速发展阶段。”华龛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刘伟博士说,公司生产的3D细胞微载体产品以克为单位出售,价格媲美白金,是国内首款可用于细胞药物开发的药用辅料级微载体。公司落地武清区4年来,已从建立之初年产能5千克,增长到目前的年产能50千克。

在融入服务北京“新两翼”的建设中,武清区一些产业从无到有,成为京津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例如,随着铁科院、交控科技等北京企业陆续在武清区落户,数百家配套企业同时集聚,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实现了“从0到1”“从1到N”的飞跃。搭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车,武清区智能轨道交通产业链迅速完善,今年的产值预计可达30亿元,同比增长1.5倍。

全景规划 未来可期

驻足回望,京津产业新城已成为武清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展望未来,发布活动上铺展开的全景规划方案,足以将人们的期待再次拉满。

京津产业新城的总体定位是,围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以创新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撑、以绿色为基底、以韧性为内涵,建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平台、高端产业集聚新高地、京津科技人才创新城。

这是一座有理想的新城。

到2025年,京津产业新城“同城一体”取得新进展,重点在载体平台、产业对接、成果转化、功能互补等方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先导区加快建设,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产业能级明显提高,产业生态基本形成。

到2027年,“同城一体”效应明显,重点在载体合作、产业协同等方面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先导区基本建成,核心拓展区启动,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有效提升,“产学研用金服”融合的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发展。

到2030年,以智能科技、生物医药、高端时尚消费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重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趋完善,“人产城乡景”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初步建成。

蓝图已经绘就,战鼓已经擂响,京津产业新城建设按下了“快进键”。武清区将以更加开放的格局、更加包容的胸怀,加快实施同城化一体化建设工程、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工程、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工程、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绿色生态建设工程、体制机制创新工程。以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为统领,一座崭新的城市,正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在现代化建设中,绘制出高质量发展的靓丽画卷。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未来可期!

来源:美丽武清

审核:刘浩杨

编发:苏纪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信武清
网信武清
拨动指尖正能量,唱响武清好声音
11840文章数 35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