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是现代工业的皇冠、“大国重器”,坚定不移发展大飞机制造业是我国的重大国策。国产大飞机的每一点新消息,都牵动着广大网民的心弦。
据报道,12月17日,西藏航空与中国商飞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共同研制国产大飞机高原机型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飞机高原机型。
该消息一经公开,立即引起了全网高度关注。为满足读者渴望了解更多关于国产大飞机进展的迫切心情,笔者全面深入了解了国产大飞机的有关情况,有针对性的梳理分析如下,以飨读者。
根据新闻报道,该国产大飞机高原机型针对高海拔机场的运营而设计,是在中国商飞C919客机标准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最大特点是机身长度在标准型的基础上进行了缩短。
C919客机标准型机身长38.9米、翼展35.8米、机高11.95米,空机重量45.7吨、最大商载18.9吨,座级158-192座,航程4075-5555公里,属于大型干线客机。
高原机型比标准型号短了 3.6 米,机身长度约为 34 米,机翼和发动机保持不变,可以在两舱布局下搭载 140 名乘客,航程为 3000 公里。
由于机身缩短,高原型号与标准型相比,空机重量和起飞重量更轻,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原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飞机起降重量下降的恶劣环境。
目前,中国民航机队中运行中的“高高原”机型仅有波音737-700,757(货机)和空客A319,A330这四款,全靠外购,价格不菲,运营成本高昂。
C919高原机型研制成功后,将有效实现国产替代,高原雄鹰的翅膀会更硬、飞得更高!
同时,高原型号或者叫缩短型,也能够更好地实现C919与国产支线客机ARJ21的功能衔接,在相同航程下具备更大载人载货量,或者在相同载荷下实现更大航程,具备更好的经济性。
独木不成林。大飞机系列化发展,是国际航空制造业的通行策略。
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两大全球航空巨头,已经把这一策略玩得很溜了。与C919对标的波音737和空客A320,都已经实现了系列化、家族化。
波音737从上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更迭了几个世代,每一代机型都衍生出多个子型号。最新一代机型,标准型号是波音737MX8,该型号是在上一代机型波音737NG系列基础上,换装最新的LEAP-1B发动机发展而来。
在波音737MX8基础上,波音先后发展了缩短型波音737MX7,加长型波音737MX9,进一步加长型波音737MX10。这一系列机型,形成了旅客运送数从138到230人、航程覆盖7130 千米到6110 千米的家族谱系。
我们再来看空客最新的A320NEO系列。该系列以空客A320NEO为标准型号,包括缩短型空客A319NEO,加长型空客A321NEO,空客A321NEO增程型A321NEO-LR,以及进一步增程型空客A321NEO-XLR。
两家公司还在这两大飞机系列的基础上发展了公务型等特种机型。
通过系列化发展,波音737MX和空客A320NEO的各个型号,很好地实现了载客量与航程的有效拓展,提高了飞机在各个细分市场的适用性,受到各国航空公司的欢迎,有效实现了盈利。
吸收波音737MX和空客A320NEO系列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商飞也对C919飞机的系列化发展作出了长远规划。
中短期内,除了发展高原机型,还将发展加长机型,该机型是针对中远程市场的运营而设计的,比标准型号长了7.4米,在两舱布局下可以搭载210名乘客,航程为4500公里,可以满足中国主要城市与亚太地区之间的运行需求。
长期来看,商飞还将发展货运机型、公务机型以及特种机型。可以肯定,将来还会有第二代C919,乃至第三代C919。
在大飞机的基础上发展军用型号,美国和欧洲都这么干。我国广大网友对由C919发展军用型号也是充满了期待。
但是,
结果可能会让大家失望,由C919直接发展军用型号这条路是基本走不通的。
原因在于,不同于基本完全实现国产化的军用大飞机运20,C919国产化率只有60%多,包括
关键的发动机、飞控系统等部件都是来自欧美国家。
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部件我们还没有相应的国产替代品,或者国产替代品质量水平差距较大;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减少大飞机研发以及日后销售阻碍的考虑。
毕竟,首先实现从“0”到“1”,才可能进而实现从“1”到“100”。
而这些国家出于对我国的防范和围堵,严格限制发动机、飞控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应用范围,不允许将其用于军事用途。所以,C919“参军”之路基本上是不通的。
有网友会指出,你在上文中不是提到C919有发展特种机型的规划么?特种机型不是军用型么?
一说到特种机型,大家自然会想到改预警机、电子战机、反潜机甚至改加油机,但实际上,特种机型并不一定就是军用型,专机也属于特种机型。
无论是波音737还是空客A320,都有自己的专机型号。而我国目前领导人出行使用的专机,都还是国外飞机改装而来。因此,在C919基础上发展一款行政专机,还是有客观需求和现实可能的。
从国际上看,大飞机制造业实现全球产业分工是大趋势,实现了成本的最优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家飞机制造企业,波音和空客的所有机型,都不是完全国产的,也没有必要完全国产。因为他们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完全畅通的。
笔者个人认为,在能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情况下,我们的C919也不会追求实现全国产化,因为成本太过高昂,商业上也行不通。
但是,不追求全国产化,不意味着我们不会发展相关技术、不要补齐我国在大飞机产业方面的短板漏洞。
这方面,我们就要吸取俄罗斯航空的教训。
前苏联具有强大的航空工业,具备完整的航空产业链,研发制造了一系列大飞机。但苏联解体彻底打破了这个产业链,俄罗斯只能依靠分散在独联体国家的配套厂家来设计生产大飞机。
但很快,这些配套厂家就因无法维系经营而倒闭,能够生存下来的乌克兰厂商也因为交恶而无法继续依靠。同时,俄罗斯设计局还试图像我们一样,通过选用欧美配件、以国际化方式设计生产大飞机。
刚刚我们说过,在能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情况下,这不是问题。但是,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西方公司断绝了与俄罗斯在大飞机方面的合作,致使俄罗斯在大飞机发展上陷入了困境。
幸亏前苏联给俄罗斯留下的家底足够厚实,俄罗斯才能够利用以前的技术基础,继续开发大飞机。
虽然还能够设计生产大飞机,但是产品的技术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商业上根本没有前途。俄罗斯大飞机产业的前景,应该说十分暗淡。
俄罗斯的经历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够不受制于人。 全面国产化大飞机的能力可以不用,但是绝对不能没有。
我国决策层对这一问题早就有清醒的认识。早在大飞机论证立项之初,就同步立项了大飞机发动机、飞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
今年上半年,有自媒体曝出C919大飞机配套的CJ1000涡扇发动机高空试飞的照片,推测该项目进展非常顺利。当然,应该还有更多没有公开出来的技术突破和进展。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技术后手,所以欧美才不敢轻易给我们的C919断供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
但是,这都是和平时期的策略。
如果欧美在对华政策上不断走向极端,不断加大对我们的打压围堵力度,不排除有一天会对我实行技术封锁,对我们的大飞机关键零部件断供。这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因此,
笔者推测,在我国逐步全面突破大飞机所需的关键技术之后,我国应该会在C919以及后续发展的C929上,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开发主要使用国内技术产品的同型机。
这样,既能支持国内大飞机技术的持续发展,也能够保证我国的大飞机产业不因国外制裁而遭受挫折。
到了主要使用国产技术的大飞机上天的时候,广大网友日夜期盼的军用机型应该就不会太远了。衷心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朋友们,对国产大飞机的未来发展,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如果对我们的文章和观点感兴趣,可添加关注,我们将持续不断为大家分享历史故事和思考启迪,欢迎大家参与讨论交流、共同进步!
【作者:雪松】
【编辑:松风月】
#文章首发挑战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