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六个平衡|宏观经济

0
分享至



文/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 工银国际宏观经济分析师徐婕

本文认为,全面理解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从六个平衡入手。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六个平衡,分别为:优化质升与量增的平衡;优化先立与后破的平衡;优化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平衡;优化消费与投资的平衡;优化财政与货币的平衡;优化宏观与微观的平衡。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对于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刻剖析,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工作勾勒出了清晰图景,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2024年,全球经济面临多重转折拐点,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发展失衡加剧。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演变,中国经济工作坚持统筹兼顾、正确把握关系、明确主次重点,以科学辩证的系统性思维优化平衡多重目标。这将是助力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基石,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本次会议明确要求,2024年的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我们认为,全面理解本次会议精神,要从六个平衡入手。经济增长上,优化质升与量增的平衡,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发展动能上,优化先立与后破的平衡,既有推陈出新的勇气又有持续发展的智慧;生产力上,优化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平衡,以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内生动能上,优化消费与投资的平衡,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宏观政策上,优化财政与货币的平衡,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社会发展上,优化宏观与微观的平衡,注重宏观政策有效性、增强微观主体获得感。在全球经济风高浪急之中,中国经济正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向未来,以优化平衡形成合力,不断释放强劲的发展动能,高声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优化质升与量增的平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不仅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也是对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优化质量提升与数量增长的平衡,反映了从追求速度和规模向追求效率和质量的转变。这也是基于对国内外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前瞻判断。具体而言,优化质升与量增的平衡意味着更多关注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提高中高端产业的比重,提升整体经济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其次,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提升国家竞争力。最后,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不仅是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也是对全球生态责任的承担。这种平衡的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战略选择,也是对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诸如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的积极回应,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更加均衡、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优化先立与后破的平衡。“先立后破”强调了宏观经济内生辩证关系矛盾统一的本质,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实践,也是对历史经验的一种总结。同时,“先立后破”也体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观念。它强调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有推陈出新的勇气,也要有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智慧。只有更高效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相生共随、互为表里的关系,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目标。

“先立后破”强调了顺序、强调了重点,在打破旧的思维范式、突破旧的发展瓶颈、破除落后生产方式之前,要充分考虑、审慎评估“破”的短期成本和经济代价,要通过先“立”来有效缓解阵痛、抵补可能的成本。之于“破”,要慎破、缓破、有所破有所不破。在新旧经济动能切换之间,实现平滑过渡。之于“立”,则要立于“礼”,梳理规范经济秩序、树立新增长范式、确立新增长动能。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和新型举国机制的强大引领功能,让中国经济更自主可控、更长期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能够立得住、立得稳、立得有成效。

优化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平衡。在全球化时代,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依赖于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协调发展。硬实力的增强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内核,而软实力的增加则是以制度支持为关键,培育硬实力与提升软实力缺一不可。这样的双轨平衡、双管齐下,才能实现更加持续、全面的经济发展。培育硬实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从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战略新兴产业、开辟新赛道,并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的发展策略不仅局限于技术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软实力提升。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广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以及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全方面提高制度的效率和适应性,为培育硬实力创造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良好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九大领域的综合施策,通过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结合,助力中国经济爬坡过坎。

优化消费与投资的平衡。消费和投资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直接影响到经济的稳定性和持续增长的潜力,不仅需要政策制定者精确把握宏观经济调控的力度和方向,还需要市场参与者灵活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与投资的关键作用,促进消费和投资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以内循环合力有效对冲潜在的外需收缩压力。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过去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投资的快速增长,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消费的作用逐渐增强,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协调关系也愈发重要。一方面,积极培育消费增长点,并通过减税、增加公共支出等手段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同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引导和激发有效益的投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确保经济增长的多元驱动。

优化财政与货币的平衡。今年的政策基调更加注重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一致性,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发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主体信心的积极作用。经济学理中,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平衡是维护经济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经济健康。历史上,不同国家和时期对这两种政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同时实施了财政刺激措施以避免经济进一步衰退。

近些年,在新供给冲击引致短期“滞胀”和长期全要素生产率下行的背景下,单一政策目标难以应对内外部的不平衡问题。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政策搭配,才能有效地应对多重经济挑战,实现经济金融增长稳定。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注重效率公平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适度是关键要素。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维“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进有退”与“先立后破”相互呼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仅关注短期经济增长,而且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

优化宏观与微观的平衡。在当前形势下,宏观发展与微观感受存在温差。优化宏观与微观的平衡,既要深入理解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需求,又要为微观主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经济学历史上,各学派间也一直在探索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最佳平衡。凯恩斯主义强调宏观政策在经济调节中的重要性,而新古典经济学则强调市场机制和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率。

唯有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才能将宏观发展渗透到微观主体,实现社会发展的帕累托改善。在制定宏观政策时,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以宏观政策重心下沉、资源下沉,紧贴微观主体所思所想,助力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为经济发展宏观大局夯实微观基础。在微观主体层面,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并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微观主体预期,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增强企业投资动能,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文章来源丨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本文编辑丨王茅

责编丨丁开艳

校对丨兰银帆

初审丨徐兰英

终审丨张伟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军司令看完解放军围台,大陆真实的战备水平,让美军大感意外

美军司令看完解放军围台,大陆真实的战备水平,让美军大感意外

莫将离
2024-05-31 23:28:47
《歌手2024》孙楠得知自己排名前二的表情,嘴角压不下一点

《歌手2024》孙楠得知自己排名前二的表情,嘴角压不下一点

娱乐寡姐
2024-06-01 12:29:01
中国女排为何1-3溃败?前队长惠若琪一针见血,点名1人,球迷怒批

中国女排为何1-3溃败?前队长惠若琪一针见血,点名1人,球迷怒批

二哥聊球
2024-06-01 00:24:44
彻底炸锅了,A股突发惊天大雷,近十万股东彻夜难眠!

彻底炸锅了,A股突发惊天大雷,近十万股东彻夜难眠!

静守时光落日
2024-06-01 12:50:23
打麻将随身带这三样东西运气爆棚

打麻将随身带这三样东西运气爆棚

漫步风雨中
2024-05-30 13:39:16
上海楼市全军覆没,上海楼市陆家嘴从109000元降至107000元

上海楼市全军覆没,上海楼市陆家嘴从109000元降至107000元

有事问彭叔
2024-06-01 14:11:22
对比图来啦,苗苗确实好看,但是baby的混血气质太浓了

对比图来啦,苗苗确实好看,但是baby的混血气质太浓了

娱乐的小灶
2024-06-01 11:04:48
谈到台海,俄高层的说法变了,美国或该考虑:1打2,扛得住吗?

谈到台海,俄高层的说法变了,美国或该考虑:1打2,扛得住吗?

千里持剑
2024-05-31 15:17:18
爸爸“以爱为名”长期对俩女儿殴打辱骂,法院双“令”齐发禁止家暴

爸爸“以爱为名”长期对俩女儿殴打辱骂,法院双“令”齐发禁止家暴

澎湃新闻
2024-06-01 14:54:27
“湿气”最怕这菜,隔天吃1次,祛湿健脾又开胃,不懂吃真可惜!

“湿气”最怕这菜,隔天吃1次,祛湿健脾又开胃,不懂吃真可惜!

荷兰豆爱健康
2024-05-31 02:41:02
陈丹青: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去鼓励虚荣,从来没有过!

陈丹青: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去鼓励虚荣,从来没有过!

世态言凉
2024-05-29 17:16:32
2-3!意大利被巴西逆转,排第5稳进奥运,中国女排战泰国压力来了

2-3!意大利被巴西逆转,排第5稳进奥运,中国女排战泰国压力来了

侃球熊弟
2024-06-01 14:47:56
何超盈发照庆祝五周年纪念日,却被吐槽眼神呆滞勾头缩颈的

何超盈发照庆祝五周年纪念日,却被吐槽眼神呆滞勾头缩颈的

创作者_GEHY
2024-06-01 04:35:45
华为坦言,攻克7nm芯片已足够,3-5nm望尘莫及

华为坦言,攻克7nm芯片已足够,3-5nm望尘莫及

田间农人阿馋
2024-06-01 12:40:41
加内特:森林狼更应交易戈贝尔而不是唐斯,他们不需要太多改变

加内特:森林狼更应交易戈贝尔而不是唐斯,他们不需要太多改变

懂球帝
2024-06-01 11:31:03
重庆小升初取消签约后续,妈妈在朋友圈崩溃发文,令人唏嘘不已

重庆小升初取消签约后续,妈妈在朋友圈崩溃发文,令人唏嘘不已

熙熙说教
2024-06-01 13:00:02
G7对华统一战线,中国加速囤购能源,马克龙发出警告,有大事发生

G7对华统一战线,中国加速囤购能源,马克龙发出警告,有大事发生

圈里的甜橙子
2024-06-01 10:23:48
图解|2024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笔记本电脑品牌

图解|2024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笔记本电脑品牌

格隆汇APP
2024-05-30 17:29:59
江青彩色老照片:年轻时候气质好,拍照时一脸严肃

江青彩色老照片:年轻时候气质好,拍照时一脸严肃

历史控
2024-06-01 00:09:18
美传爆炸性消息,普京有大麻烦,捷克外长:事态紧急,没中国不行

美传爆炸性消息,普京有大麻烦,捷克外长:事态紧急,没中国不行

千里持剑
2024-05-31 14:39:29
2024-06-01 16:48:49
清华金融评论
清华金融评论
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
4885文章数 1438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实锤!普华永道,危!

头条要闻

女子36年前在家身亡下身赤裸 真凶意外落网被判死刑

头条要闻

女子36年前在家身亡下身赤裸 真凶意外落网被判死刑

体育要闻

"失业"一年了 33岁的德赫亚路在何方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科技要闻

华为上新!余承东:问界6月销量将超4万辆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时尚
艺术
本地
教育
数码

大热天,阔腿裤配什么上衣更清凉?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教育要闻

老师记录高考倒计时换牌,愿莘莘学子赢得锦绣前程

数码要闻

XREAL 创始人徐驰:我们努力让大家看到空间计算的现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