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我带麦豆同学去看了电影《再见,李可乐》。
看到最后,我和麦豆同学都哭得稀里哗啦。
除了感动,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度思考的点儿,也是痛点,就是关于死亡的。
电影一开始,爸爸李博宇,在满足女儿李妍18岁的滑雪愿望时发生意外,经过全力抢救后,但是仍然脑死亡。
医生说,抢救的可能性不大,再治就要切气管,给他插管了。也就是说,他会成为一个全身插着管子的机器人。
妈妈潘雁秋含泪为丈夫拔管,女儿李妍很不舍得爸爸,她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那么做,甚至为此恨她。母女关系,一度很隔阂。
有网友看完这部电影后,和妈妈讨论死亡。
这个网友是位女士,她问妈妈:如果你老了,即将离世,到时候我该怎么办?
妈妈很淡定地说:往后过个十来年,我会跟你讨论,我要嗝屁的时候,遇到哪些情况,你要怎么处理。你放心,到时候,我都会给你说明白的。
妈妈还说,如果身上的器官有用的话,她会做遗体捐献。
当然,妈妈也很遗憾地提到了,当初她爸爸,也就是外公去世的时候,在他头脑清醒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和他谈论过死亡。
但是,妈妈跟她即将离世的闺蜜谈论过。
妈妈最后还说,如果将来在她临终前,跟她聊一聊死亡的话题,对于即将离世的人来说,也是一种释怀。
02
也许,妈妈说的“释怀”,也是消散对死亡的恐惧,以及自己的种种遗憾以及满足吧。
我前段时间,不是写,我去上了临终关怀的课程吗。
有几个点儿,我到现在还记得,比如说“三善”。
就是让临终者,善终;让失亲者,善别;让在世者,善生。
比如说:四道。
道谢,道歉,道爱,道别。
这“四道”,不管是对于即将离世的人,还是对于他们的亲人来说,我个人觉得都需要做这个工作。
其实,就是表达。
尤其是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更难熬,更需要这“四道”。
大家都知道,我还有一个身份是心理咨询师。我在很多个案中,经常见到一些来访者,因为父母意外离世,他们根本来不及这“四道”,最后,满心痛苦。甚至因为孩子的忠诚,不少人想要追随父母去死。
而这些来访者,自己在父母去世后,身心极度痛苦,然后又不知道怎么排解。他们的孩子,又对他们极其忠诚,然后想要帮助他们分担。孩子抑郁了,不上学了,或者出现其他的情况。
有的时候,更懂一些,更爱一些,遗憾少一些,我们也会活得更自在一些。
并且,只有做好了“四道”,才能更好地成全“三善”。
03
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卡点在哪里呢?
我们很多人根本没有办法去和父母谈论死亡。一来是我们忌讳,总是感觉不吉利;二来,父母也忌讳,觉得是不好的事儿,也不愿意多说。甚至如果父母心情不好,还会觉得我们是恶意,是在诅咒他们。
所以,为人子女的我们,也挺难。
就是有时候,我们明明想做的更多一些,但是因为大家都不敢面对,因为有恐惧存在,所以就卡在这里了。
然后,真的到了那一天,以及往后的很多年,对活着的人来说,就是无尽的遗憾以及悔恨。
我前段时间不是写了一篇文章《妈妈生命的最后几天,选择给她插管,是我做过的最悔恨的事儿》,下面有很多的留言。
有几条特别打动我:
04
所以,与其这样,不如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们好好地爱他们,孝敬他们。
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也可以和他们聊聊死亡。当然,这个要看每个父母的接受程度,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
如果这个当下不合适,那么在他们患了重病,头脑还比较清醒的时候,也可以和他们聊一聊。问问他们的一些想法,问问他们的心愿,问问他们对自己身后事的一些安排,都可以。
不要因为我们的惧怕,而浪费了很多好时光,最后做了也后悔,不做更后悔。然后,自己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纠结当中。
一旦父母做了决定,那么就尊重他们的决定。
虽然有时候,在那个当下,我们也可能时光慢一些,在慢一些,但是还得去面对。
我们要做的是重视生命,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的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
因为现实中的我们,不可能像是电影一样,里面还有一只叫李可乐的狗狗,因为它患脑瘤。再次面对相同的场景,李妍突然成长了,也彻底理解了妈妈。
是的,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做好自己该做的,应该做的,不要和自己内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