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有个办法,能帮人“涉过愤怒的海”

0
分享至

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伤逝》的结尾有句话,是活着的涓生向死去的子君忏悔:“她的命运,已经决定她在我所给与的真实——无爱的人间死灭了。”

这句话,也就是联系上下文——尤其放在鲁迅老道的谋篇布局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中才不嫌别扭。

无爱的人间,这词儿一般人兜不住,单拎出来,像是琼瑶剧的台词或御宅二次元的用语——这大概是陈丹青最反感的那种虚文矫饰的“大话”。

好,在电影《涉过愤怒的海》的最后:小娜在日语老师的面前沉吟良久,终于斩钉截铁地默念出“爱,没有”这几个字的时候,影片这一“豹尾”兜住没有?(之后便是黑场+导演字幕)

从这一幕给予大部分观众心头一击的实际效果来看,还是兜住了:不断升级的暴力场景、高饱和的激烈情绪早已让观众从心神不宁到心力交瘁。这时“小女孩眼中的父亲”的惊人反转,便像是给愈涨愈高的情绪大坝凿开一道泄洪渠——关键是“开闸”的时机和方式跟你预想的不同,“无爱”这一本来略嫌做作的“出口”就有了触目惊心、刺穿血肉的力量。

观众的心里“见血”了,曹保平成功了。

只不过,涓生清醒地认识到,“无爱的人间”语出他口,是所谓“我所给与的真实”,“无爱”的包括他自己。小娜终于认识到人间“无爱”的时候,也包括她自己吗?

应该是不包括的,这由她的年龄和心智决定。她不会看到自己也不懂爱,更不会意识到:她也构成了“无爱的人间”。

如今,没有观众会再将《涉过愤怒的海》视为一部复仇爽片来看了。可是,我也不想从“原生家庭”或“父权批判”的角度讨论它,没什么意思。

这两个命题,对我而言都不是太重要。且看这几年来:无论是斩获奥斯卡的《瞬息全宇宙》,还是合家欢动画片《青春变形记》,台湾电影《阳光普照》《瀑布》《孤味》《美国女孩》......或者是枝裕和的电影,围绕的都是原生家庭。

这让我感到疲惫。

至于“父权批判”,我不认为那是电影的重点。当然,它可以是解读的方向。

说回原生家庭:

其实当我们在讲起这个词的时候,心里就不免会掠过一丝恨意,甚而被牵起隐蔽的心事。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我们评论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便自然而然站到了“被原生家庭影响”或“被父母伤害”过的立场,我们是在仍怀着恨意的基础上去谈它的——也就是不知不觉将自己代入小娜的角色。

就像网上有大量“老金并不爱女儿”、“这两对父母都在表演爱”之类的分析——言外之意是他们实际都不爱子女。

我无意加入或反驳这类观点,更不想把别人已经发过的意见换个方式再讲一遍。太多了已经。

说来说去,大概也就是陈丹青下面这段采访中透露的意思:

陈丹青:我真讨厌现在所有当爹妈的...中国总是一代一代自己失败了,就去逼孩子,孩子长大又失败,再去逼孩子,这是愚蠢。

记者:我想你得告诉他们一个让他们信服的理由。

陈丹青:我不想让他们信服,就是到时候你会有报应,非常简单。

想到影片中闫妮骂黄渤的台词没有?“愿老天报应你”。当然能意识到这点的人也逃不掉,对着女儿的火化炉下跪,这是老天对她的“报应”。

所以,虽然曹保平在银幕上打出“唯有父母之爱,才是人的安全岛”的“中心思想”,可在我看来,这句话更像是为了给电影所呈现的暴力指数和爆棚的“负能量”降噪,很突兀地后撤一步,将影片撤回“安全岛”的权宜之计。因为它和先前表达的内容明明不符:

爸妈不都“无爱”么、小年轻又“不懂爱”。影片最后所呼唤的“爱”从何来?

整部电影满溢的情绪和网上沸反盈天的舆论,就像是一个越吹越胀的气球,看着似乎很热闹,可被小娜那枚“无爱”的针轻轻一扎,便破了。

里面是个空。什么都没有。

这时候你又跟我说:咱还是回到气球上来,父母的第一口吹气很重要......感觉就颇奇怪。

就像以“暴起”出场、一直暴怒并且擅用暴力的老金,最后却像泄气的皮球一样留在被一望无际的蓝海包围的岛礁,与世隔绝、一无所有的他留下的那个空洞的眼神。

如果你仔细看,这张一贯狰狞的脸上,此刻竟有一丝奇异的微笑。他的愤怒被大海稀释,可他自己对这片再熟悉不过的怒海略感“奇怪”。

这一幕,给我带来很大的疲惫感和无力感,使我不想再去针对“原生家庭”发表长篇大论。

原生家庭之殇固然是影片的焦点,但在聚焦的过程中我发现:焦点之外人性固有的、本能的黑暗面和破坏力量,这些影影绰绰的背景才构成了影片那幅悲惨的人生图景。抛去孰是孰非的无休争论,单凭人的利己本性就能招致悲剧。

所有人都被困孤岛、所有人都很可怜、所有人都自作自受。

——这才是电影希望我们透过原生家庭之殇意识到的更为深刻的东西。

走出影院,我考虑起这样一件事:大部分人之所以对小娜的遭遇感同身受,甚而抹上几滴同情之泪(我观影的场次有很多观众都哭了),固然是为这个角色如此懂事、善良却因自身的性格障碍落得如此下场而伤心,也跟曹保平选择的依据日志来回溯生平的叙事策略有关。

——即“反转”为“感动”起到了很大的加成作用。

接下来想谈深一点:

当一件“事情”客观发生后(比如自杀),对这件事的认知和感受是由主观的人来完成的——我把这个过程称作“事实”的诞生,所以不同人眼里的“事实”不尽相同。

老金拿着“证明”小娜是他杀这一“事实”的证据——那条性爱视频,强迫景岚看,景岚说“事情不是这样的”,老金道“闭嘴吧你”。视频记录的是一件“事情”,而两个人看到的却是两个“事实”:1.这是性侵;2.这是自愿。

如果有无数多的人,那同一件“事情”便有无数的“认知和感受”,即无数个“事实”。或者,我们换种更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对“事实”的无数诠释。

所以真正的重点是:我该怎么诠释。“诠释”本身,就暗含着态度、立场、价值和判断。

在李苗苗眼里,“事实”是“为什么不是小娜利用他”,站在他的角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除非你一口咬定这个“天生恶童”压根就不算人类,不配介入和描述“事实”,但是曹保平导演是这意思么?那他让这么一个“不算人”的东西最终获救,岂不太“毁三观”?

千万别将以上的话理解为替恶人“翻案”,我是说:一件“事情”怎样被讲述,就会带给人怎样的“事实”(与此同时必然省略其它“事实”),人就会怎样被感动。

比如电影这件事情:

能不能将影片的“反转”再反转过来,换个方法把这件事情重新讲一遍呢?

当然可以。

如果电影前半段的叙事主体并不是“千里追凶”,而是“日本求学”,如果伏笔并不是女儿的感情经历,而是女儿眼中的父亲,最后的“反转”是老金将她一手拉扯大、为了凑学费在海上起早摸黑、辛苦作业,那这个故事的效果又会如何呢?

观众的“感动对象”就会发生偏移:从小娜变到老金。

本来,就有一些观众因为小娜的歇斯底里和“生活混乱”而感到不满,如果采用时间顺序来详尽展现她在两段感情中的所作所为,其“无理取闹”的人格障碍一面会更加被放大,这会直接影响到你对这个人结局的同情。

如此一来,在“新故事”的前半部分,老金只作为日记上记录的那个“混账”父亲出现:对女儿暴躁粗鲁、不会关心、一贯漠视、“害”她钻进壁橱11天见不着太阳......

结果亮出的“反转”是:原来是李苗苗气得小娜自残,他的见死不救才直接导致后者身亡,“混账”父亲不惜千里追凶......

而影片最后给出的回忆画面是:父亲为赚更多钱养女儿,在海中一困11天,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看到女儿无恙后露出欣慰的笑容......

就问你:以上所言,是不是同一件事情?但这么一讲,事实就“变”了。

真要这么拍,小娜的形象至少不比现在的老金“完美”多少。

父亲是没看到女儿在壁橱中画太阳。那女儿是不是同样也没有为父亲着想过:11天,他在茫茫大海上经历了什么?父亲会不会遇险?

父亲没真正关心过女儿,女儿真正关心过父亲么。

你可能会说:小孩子当然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呀!但父亲作为大人,不应该!那好,女儿长大成人后,反省过她对父亲的看法和经历的一切吗?

或者你还会说:错!是父亲“不爱”女儿在先,教出了有人格障碍的女儿,女儿才“不爱”父亲,你犯了倒果为因的错误。

我不喜欢进行这种不停溯源的思考。我不关心因果,我只看结果。强调“因果”,那就意味着还是要给血缘亲情“算算账”,而我只看“一样”的最终结果。

——女儿一样不爱父亲,在她眼里,父亲“死”得更早。

别误会我的意思:不是我更同情、更理解父亲一角,更不是我想为“父权”张目。我是觉得目前“老金不爱女儿”、“两对父母都没爱”这种分析方式不对路。

——这绝不是曹保平想要的“单方面总结论断”。原生家庭总是双方构成的,不存在绝对“无辜”的一方。

“无爱”的话太轻佻、也不公平,我们可不是鲁迅,兜不住。

总不能警察、景岚说老金“不爱女儿”,他就真不爱吧。那是角色,我们的认知,总该比影片中疯癫的人物更高。

老金还是爱女儿的,不然他就不会在墓地忏悔。女儿也是爱父亲的,不然她也不会对父亲造成的伤痕念念不忘——没有爱,哪来的恨?

曹保平也说:“我觉得老金还是爱女儿的,但只是基于伦理和血缘上的爱,不是一种发自真情实感的爱,这才是原生家庭施加于孩子的伤害。”

我完全同意。

不过,跳出原生家庭的框框,我想从更广泛的人性角度去谈影片中的“爱”或“无爱”。

——那就是,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我”都不能太大。

就像总被拿来说事的这段台词:全獾子岛的人都知道,她是我老金的女儿!我老金的女儿给人糟蹋了,这是个笑话你知道不?我这辈子不就活个女儿么,这个小杂种,我一辈子毁他手里去了。我不弄他!

怎么看这段话?现在要么说这是“不爱女儿”的证据,要么说这体现“父权思维”。没那么复杂,这是男性更易陷入的那种自吹自擂和自我标榜——其核心在“自”。所以你数数,这段话中有多少个“我”?

整部电影当中,就数老金最爱说“我”:哪怕当他面对女儿的尸体,“我没办法把她跟我女儿联系在一起”。女儿之死都没有妨碍他给初来乍到的“我”留下张自拍。

别看只是个暴躁易怒的大老粗,他的“我”实在太大。

就因为他的“我”太大,所以他并没有意识到带女儿跑步、教女儿学游泳、把毛巾盖在女儿脸上是有问题的。“我是为你好”。“我拼了命地赚钱养你,没几个父亲能做到吧!”

船被海警拦下,他的“我”都不会考虑“我违法了”,而是“你敢动我的船、弄你!”

——这场开幕戏,恰恰是他不会考虑“私刑违法”,“你敢动我女儿,弄你!”的正剧预演。

其他人的“我”也不小。

李苗苗这个始终处于“巨婴”阶段的人就不说了:让你们不带我去日本(所以他无意中打掉奶奶的氧气罩)、让你们给我离婚(所以他炸青蛙)、凭啥不让我继承家业(所以他造成妹妹瘫痪)......全是“我”。

绝对的自我中心体现在对景岚的那声哭诉:“妈咪,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其实小娜也是一样:“喜欢太阳,喜欢榻榻米,喜欢感冒的声音、地铁关门的一刻、男女相爱的味道......”——说的都是“我”的感受。

正因为从小到大“我”的需求被反复漠视、“我”的情感被不断压抑,小娜才会深陷自卑并极度缺乏安全感。这就导致成年后的她对“爱”过度索求,她不理解但深深羡慕着自己从未感受过的“爱”,她不知该如何正确地拥有它。

她的“我”与“他人”之间的界限一直模糊不清,“拿起就不能放下”——当那个小小的“我”反弹并膨胀到这种程度,便势必只能崩溃和毁灭(不论其成因多么令人同情)。

这两个同属人格障碍的孩子,他们的“我”比父辈还大。

再说说顾红、李烈和景岚。

顾红是在逃避承认“不负责任的我”(所以,当老金说出“你没资格跟我说话,小娜当年跟的是我不是你”时,她立即就哭了),她的“我”需要找到一个“替罪”的出口,减轻自己的负担。所以她说:“金陨石,你真不是个人!”——这句话还有一个意思:“我是好母亲”。

李烈同样也在为“不负责任的我”寻找借口:就算我没管教好你,有失一个父亲的责任,可你害死奶奶、害惨妹妹,我早都不欠你了!你个该死的逆子!

——这就是当老金揭穿其过往时他暴怒而起的原因:我没有错!全是他的错!你跟我说什么?

相较而言,景岚是所有人中“我”最小的,她的“我”,真的全靠儿子支撑:不管你做过什么、你变成什么人,你都是我的儿子。能让内心强大兼老谋深算的景岚崩溃,只有当她听闻儿子的死讯时(其实李苗苗并没有死,她误解老金的手势为抛尸入海)。

不过,上述这堆“我”的分析也只为更好地理解角色,不是本文想讲的重点。

重点是:不管“我”大“我”小,总归还是以“我”为出发点的,最简单的:父母总归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了孩子离婚。

这就是之前讲的,单凭“人的利己本性便能招致”的悲剧:

离婚其实无可厚非,但这会影响到子女;而子女的愤怒,则会反噬他们自身——大家大概都忽略了,首先“涉过愤怒的海”的,不是老金,而是小娜和李苗苗(东渡日本),可他们非但没有到达“彼岸”,还被愤怒所摧毁。

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中的悲剧,由所有人的“我”共同浇筑而成。越在乎“我”,就越悲剧。

这是人性的悲剧,也是这个世界的悲剧。“天降鱼雨”是什么意思呢?想想《木兰花》中的青蛙雨吧,每个人都要赎罪。

不要再纠结于“谁爱谁不爱”,对于什么是“爱”,阿尔·帕西诺在《魔鬼代言人》中有段台词:

不要再骗自己了,我早叫你好好照顾你的老婆。我是怎么说的?——“大家都会谅解的”,我是这么说的吧!结果你怎么回答?——“知道我怕什么吗?约翰,我放弃这案子,而她病好了,我会为此而恨她......凯文,这就是人性。自私自利,是人性的麻醉剂。你并非不爱玛丽,凯文。只是你另有所爱更甚于她。那就是你自己。

这话不止适合《涉过愤怒的海》所有人,也适合,所有人。

所以那些如火如荼的讨论,什么“父母无爱”(看起来还像N年前“父母皆祸害”的那套论调)、“男人没有爱”(因为都活在“父权思维”里)的讲法,大概是过于在乎“我”的感受兼把“我”想得太好了,影片中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看到这,怕是会有人愤怒:呸,作者又是什么好人吗!

——不是。

这个回答,有助于“涉过愤怒的海”。

回到本文这个充满正能量的标题:有个办法,能帮人“涉过愤怒的海”。

什么办法?——那就是承认自己也“不好”。

毕竟“无爱”这个词,一说出来就容易让人动气:每个人都喊孤独,可这又是个“无爱的人间”,怎不让人愤怒?怀着这样的愤怒,还怎么“过海”。

这个时候,如果能像老金看到日志般惊醒:原来自己也无爱。大概就“大彻大悟”了,就能试着“涉过愤怒的海”了。

......然后抵达虚无之海。

或换个词儿,别说这种虚文矫饰的大词。

——无聊之海。

但“无聊”也算办法么?没关系,还有办法。

叔本华有个著名的“钟摆说”,大意是人生如钟摆,钟摆的这头是欲望,钟摆的那头是满足。欲望得不到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所以人生就只在痛苦与无聊中摇摆。

想想看:愤怒作为人类的原始情绪,其定义就是“愿望无法达成或达到目的的过程受阻时引起的紧张和不快”,如此说来,愤怒可不就是痛苦么。

所以,叔本华的办法是:在“愤怒之海”与“无聊之海”中来回游......

当然,或许还有第三个办法:慈悲。

或换个词儿吧:宽容。

然而......

作者| 纪扬;原创|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人类“最惨”的一年是哪一年?公元536年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人类“最惨”的一年是哪一年?公元536年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辉辉历史记
2025-11-05 08:51:15
上海赘婿带小三产检后续:原配照片曝光,比小三漂亮多了

上海赘婿带小三产检后续:原配照片曝光,比小三漂亮多了

江山挥笔
2025-11-03 14:47:10
德国外长刚重启访华,就开始搞事情,居然邀请蔡英文,我国不能忍

德国外长刚重启访华,就开始搞事情,居然邀请蔡英文,我国不能忍

DS北风
2025-11-06 10:58:05
天涯神贴:普通人家孩子的最好出路

天涯神贴:普通人家孩子的最好出路

前沿天地
2025-11-03 07:42:49
医生发现:最能加重心梗的行为,不是跑步!而是频繁的去做这5事

医生发现:最能加重心梗的行为,不是跑步!而是频繁的去做这5事

新时代的两性情感
2025-11-06 09:51:28
“假爱国”风波真相大白3年,吴京近况爆出,网友:一点都不意外

“假爱国”风波真相大白3年,吴京近况爆出,网友:一点都不意外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05 20:06:52
赖清德下令让台军实弹备战,蒋万安也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

赖清德下令让台军实弹备战,蒋万安也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

文雅笔墨
2025-11-04 09:18:55
明天立冬,北京有雨,还可能有雪!不过,供暖也要开始了

明天立冬,北京有雨,还可能有雪!不过,供暖也要开始了

鲁中晨报
2025-11-06 11:11:01
小S女儿曝心疼具俊晔后,小玥儿出手了 一个细节暴露与张兰的关系

小S女儿曝心疼具俊晔后,小玥儿出手了 一个细节暴露与张兰的关系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06 11:18:25
洛阳国企项目逆势热销,四代住宅成楼市破局点

洛阳国企项目逆势热销,四代住宅成楼市破局点

河洛楼市
2025-11-05 14:49:08
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郑丽文也让中国人寒心了

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郑丽文也让中国人寒心了

谛听骨语本尊
2025-11-05 22:24:15
2连败!伦纳德不打,哈登也请假,快船一手好牌打烂,散伙不远了

2连败!伦纳德不打,哈登也请假,快船一手好牌打烂,散伙不远了

巴叔GO聊体育
2025-11-06 09:06:13
60年代,邓小平被下放江西后,毛泽东:交由汪东兴落实保护办法

60年代,邓小平被下放江西后,毛泽东:交由汪东兴落实保护办法

历史龙元阁
2025-10-31 16:20:07
杜兰特18中5,火箭迎5连胜!申京创NBA历史第3神迹,阿门28+10+7

杜兰特18中5,火箭迎5连胜!申京创NBA历史第3神迹,阿门28+10+7

一将篮球
2025-11-06 12:07:27
他问了欧盟一个“有趣”的问题,然后被解雇了......

他问了欧盟一个“有趣”的问题,然后被解雇了......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05 23:25:45
让全世界开开眼!中国航天员空间站里吃烧烤,国际空间站要馋哭了

让全世界开开眼!中国航天员空间站里吃烧烤,国际空间站要馋哭了

鱼缸里的假山
2025-11-04 21:57:29
内蒙古黑老大易连峰,酒店调戏游玩女子,不料惹到大人物就此覆灭

内蒙古黑老大易连峰,酒店调戏游玩女子,不料惹到大人物就此覆灭

青青会讲故事
2024-10-10 17:09:30
合砍29分,火箭队坐拥两顶级3D,伊森值得大合同续约,双塔变五小

合砍29分,火箭队坐拥两顶级3D,伊森值得大合同续约,双塔变五小

替补席看球
2025-11-06 11:40:30
户晨风近期成立文化传媒公司

户晨风近期成立文化传媒公司

雷达财经
2025-11-05 19:20:00
60名八路军芦苇荡被5000日军三面合围,船夫指向水鸟,团长:有救了!

60名八路军芦苇荡被5000日军三面合围,船夫指向水鸟,团长:有救了!

萧竹轻语
2025-10-21 16:16:45
2025-11-06 13:04:49
看电影看到死 incentive-icons
看电影看到死
不看电影会死
1274文章数 891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塑料凳”大厦?西安新地标213米造型引热议!

头条要闻

副院长被指出轨女主任医师 在值班室发生关系视频流出

头条要闻

副院长被指出轨女主任医师 在值班室发生关系视频流出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白百何好友揭露争奖细节

财经要闻

特朗普关税遭美国高院大法官轮番质疑

科技要闻

苹果“认输”!曝每年10亿美元租用谷歌AI

汽车要闻

方向盘?不存在的 特斯拉 Cybercab亚太首秀

态度原创

游戏
本地
健康
公开课
军事航空

Xbox Insider问卷提及《羊蹄山之魂》 引发平台移植猜测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俄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