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会提到2025这个关键时间节点?这是我三年前的2020年10月写的文章,可以说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总结。当然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我也只是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原文链接:
今年本就是个多事之秋,最大的意外,还是疫情。国家间的纷纷扰扰,本来美国还有个以贸易和科技为主的节奏,结果疫情发生后,全世界都乱了套。过去浓眉大眼的美利坚,出人意料的成了全球确诊和死亡人数的双第一,本来美国可以有种种理由,趁大家不注意,就把这个事给糊弄过去了,但是老话说的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跟咱们一比,美国相形见拙,很多事都没法再按过去的套路自圆其说了。
可是咱们又做错了什么呢?可能恰恰相反,咱们只不过是做了正确的事,就把地球上的同行给衬托下去了,这就让他们急眼了。所以过去还主要是局限于经济与科技范围内的攻击,情急之下就管不了那么多了,火力全开,能上的都上,这一年我们就看到周边都是吵吵嚷嚷的,其中来自台海方向的尤其让我们感觉心里不痛快。
咱们过去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包括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扩大农产品进口,给台企同等待遇等等,都是善意满满诚意十足的,但是这两年,尤其是疫情以来,他们的一些做法真是让人很恼火,什么口罩宁给美国不给我们,跟着美国一起把疫情的黑锅扣给我们,这都是胳膊肘往外拐的行为。
于是每次一有这样的新闻时,很多人就会想:“既然他们不拿自己当自己人,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趁着美国今年受疫情影响,又是种族暴乱,又是大选内斗,很可能下个月选完之后还会爆发争议,趁这个机会,把台湾问题解决了?”
今天我们就聊聊,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时间窗口在什么时候?其实这背后,我们最主要考虑的,还是整个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说白了这事以能力来说,随时都可以解决,但是什么时候解决,却要看发展的阶段是否需要。所以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看看我们的发展是处于什么阶段,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比如产业链升级,芯片供应,能源供应,大豆铁矿石供应,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相关的准备真的已经做好了吗?未来将到一个什么条件下,才有时机窗口?
我们接下来就这些问题,一一做个解析,来找到这个问题可能的答案。
经济总量正在全面赶超
假如一切按照既定的节奏,我们的赶超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为什么呢?我们对比一下2019年的经济数据就知道了。2019年,我们的GDP总量是99.09万亿人民币,按照6.9的汇率折算,按美元计价我们GDP总量是14.36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是21.22万亿,也就是说我们和美国的差距大概是7万亿美元。
如果按照我们增长6%,美国每年增长3%,这么计算的话,我们需要大概14年,也就是要到2033年才能实现赶超,这还是比较乐观的情况,因为我们都知道美国正在处心积虑的设防,以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个世界的发展还是非线性的,这一次疫情的发生,就把这个增长前提给打乱了。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们前三个季度已经实现了0.7%的正增长,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出的预测是,我们全年应该会实现1.9%的增长,而国内普遍预计可能会超过2%。这大概是几十年来中国最低的增长率了,虽然低,但是同行一衬托就显得特别高,其中欧元区预计将下降8.3%,日本经济预计下降5.3%,预计英国下降9.8%,而美国预计下降4.3%。
IMF还称,2020中国GDP总量将首次突破15万亿美元,达到15.2万亿美元(约合102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速的成员。届时中国GDP总量占比美国GDP将首次突破70%大关,达到73%,比2019年67%的占比提高6个百分点。而且,这还将刷新20世纪日本创下的纪录,当时日本GDP占美国GDP的71%,为近百年来GDP最接近美国的国家。
在IMF的预测中,还有两点值得关注,一个是预计我们明年的经济增速有可能达到8.9%,而美国要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可能需要三年,也就是要到2023年左右,才能达到2019年的水平,实际上我们过去是在追赶,但是在接下来的这几年,可能是美国在倒退,我们在加速前进,这么一来就有意思了,假设美国在2023年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然后2024-2025年又开始实现了2%增长,这样到2025年,美国的GDP应该是22.08万亿美元。而我们如果在2022年往后继续回到6%的增长水平,那么到2025年GDP该是多少呢?差不多是137.8万亿人民币。
这里我们的GDP用的是人民币计价,为什么不用美元呢?因为2025年的汇率咱们谁都没法确定,但是可以给出一个中间值,那就是如果汇率是6.24,那么咱们就跟美国持平,如果到时候人民币升值超过了6.24,那咱们以美元计价的GDP就会超过美国。
很多人会想,这不就是拿汇率说事吗?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咱们也找不到一个公允的衡量标准啊,有人就会说用工业生产总值,其实这个指标我们早就不提了,有点欺负人,因为美国的GDP里面,有两大块,一个是金融业,一个是律师行业,这都是典型的服务业,占了很大的量,要单论工业,我们早在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就达到了2.9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2.4万亿美元,现在的差距更大了。
另外有人就会说了,那这也不公平,我们物价高,美国物价便宜啊,这个也有道理,所以世界银行早在三年前,就发布了一个报告:《购买力 平价 与世界经济规模——2017年轮国际比较项目(ICP)结果》。根据购买力平价(PPP)结果计算,中国2017年GDP就超过了美国。有的人可能不太了解这个购买力平价是个啥,打个比方,就是同样是麦当劳的巨无霸,用美国的价格和中国的价格,折合一下汇率。用很多个类似的基础商品价格,最后计算得出的实际汇率进行折算,这个其实还是比较公允的。
要是按这么算,那更不得了,相当于我们的经济总量都已经超过美国了,可是美国为什么还是会发起各种挑战呢?其实这说明了一点,GDP这个指标,比不比的,根本没啥意义,为啥这么说呢?不是老早就有人统计了吗,清朝当年的GDP还世界第一呢,不还是被八国联军欺负,所以美国之所以敢于挑战,还在于它在全球产业链上占据了最顶端的位置。
这个位置才是美国保持地位的根本,我们的差距还有多远呢?
产业链升级计划
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才是他们获取超额利润的关键,每个经其允许获准加入产业链的国家,其利润分配,基本上都是由顶端的美国所决定的,这是因为美国往往是一个产业的标准,规范,和规则的制定者,他掌握了充分的话语权,所以当他在最顶端给自己生产的那一部分定完价之后,下游才开始进行剩余的利润分配,就这还得抢着要这个分工呢,为什么呢?
全世界有能力加入到这个产业链的国家,其实不多,不是像很多人想的什么国家都有能力加入进来的,要受制于地理位置,这决定了物流成本;要受制于劳动力人口数量和教育水平,这决定了生产效率和水平,还要受制于稳定的发展环境,这决定了投资回报是否稳定,还得受制于基础工业条件,决定了是否可承接相关的产业。总之放眼全球,就这几个简单的条件能凑齐的国家,都没有多少。
但是在东亚这样的国家就比较集中,所以最开始都是美国的盟友挤进了产业链,他们都配套完了,剩余最脏最苦最累利润又低的活,才转移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也就是从产业链最下游一路赶上来的。过去美国觉得让我们富裕点没毛病,因为他们擅于通过金融手段剪羊毛,我们攒的钱在他们看来,那就是给他们攒的,一到时候,就一把收割了。可他们千算万算没算到,这次收割失败了,具体过程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按照他们的原计划,剪一次羊毛,过后就是一个回马枪,趁着危机收购优质资产,那样不管你产业升级到哪,最后都由美国资本控制,那自然就没啥好担心了。可这次收割失败之后,美国一下有点惊慌失措,因为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这事搞砸了,这是哪一年呢,就是2015年,所以2015年是个两国关系的转折点,我们的制造业升级计划也是那一年提出来的,那个时候,他们就觉得收割又没收割成,你们还要继续搞产业升级,那这就相当于要砸他们的金饭碗了,所以这才有了从中兴华为开始的,由信息产业发端的产业升级反向压制。
实际上我们也早就不追求GDP这个单向指标了,因为到后期我们发现,咱们人多,只要发展趋势在,那这个指标超越是个迟早的事,但是真正的内核,产业链上的爬升,才是关键,所以我们也有自己的计划,就是制造业升级计划,按这个计划,我们制造业在2025年,要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就这其实就算到了2025年,在产业链上,我们实际还是不能超越美国的位置的,但是,美国最担心的问题不是超越,而是失控。
你不升级,就是GDP超过他了,他也不担心,因为还是老问题,他有产业链上的定价权,可以来个釜底抽薪把利润收走,但是如果你不安分呆在他设定的产业链位置上,一旦形成趋势,那就意味着失控,不受他控制,这个产业由谁来定规则,来定价,来掌握话语权?比如5G,美国的话语权被严重稀释了,那肯定是他无法接受的。
美国最着急的就是这种产业链上的超越,所以他想的是,索性我把产业链都搬走,看你还咋升级,前四年是搞回流美国,基本失败了,于是现在又提出搬到印度去,能不能搬去不好说,但是我们也有危机感,那就是必须得抓紧自力更生的搞产业升级了。
除了制造业之外,我们现在在芯片,软件,航空等等几乎所有被卡脖子的位置,几乎都全面的要进行升级,过去是碍于大家相互合作,不太好大规模的进入美国的产业领地,现在是被美国逼着去升级,那就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前段时间,我们发布了一个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规划,目标是芯片自给率,在2025年要达到70%,这是对我们看起来最难的一个产业给设的目标,其他的制造业,按照原计划到2025年,基本上都要完成一轮升级,那么实际上,这里面就有一个我们在产业链上实现第一阶段升级的关键时间节点,那就是2025年。
也就是说我们要的不是什么GDP的赶超,而是产业升级带来的实力全面赶超,我们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要在关键节点,基本实现大部分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而这个关键节点,也是我们下一个五年计划,十四五的收官之年,过几天我们应该就能看到具体的规划了,总之这个时间点对我们很重要,它关系到我们未来几十年,全球竞争时,我们拥有一个怎样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平台。
产业链升级的背后,是科技的投入和发展,我们现在啥情况呢?按照日本做的相关统计,我们的科学界目前正处于实力积累的阶段,现在在美国的打压下,科技研发投入规模正在大幅增长,我们目前的投入和产出都已经在快速接近美国,未来十年很可能会在研发投入上对美国实现大幅超越,而这种投入往往不会很快见效,而是需要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要开花结果可能是 再 一个十年后。也就是说在二十年后,中国很可能将会成为人类世界新的科技中心。
也就是说在科技研发投入层面,我们要比产业链升级开始的早,应该说从科技研发,到产业链升级,都已经在提前为2025这个关键节点做准备了,只是这个急不得,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来,我们后面应该都会看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的。
可能有人会想,光有这些科研产业也不能解决问题啊,这些当然是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是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本,比如现在高端芯片生产上,基本就是集中在台积电和三星,一个在台湾,一个在韩国,我们要确保自己的生产不受影响,那肯定就得实现自给自足,其他方面也不能因为此事被卡脖子才行,比如说能源供应。
那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准备呢?
军事力量
很多人觉得解决问题不就是收复领土吗,那太简单了,但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其一,不看其三四五,比如上面说到的芯片供应问题,还有我们的海上能源通道问题,大豆,铁矿石供应问题,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提前考虑清楚。
比如我们科研和产业链升级,芯片的供应问题,很大程度上现在还解决不了,但是按计划到2025年,应该是解决的差不多了,那么大豆供应呢?我们应该还在想办法,从倡导节约粮食来说,就已经有所行动了;那铁矿石供应呢?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那接下来还有一个关键,我们的能源供应呢?
我们的石油大量依赖进口,其中最主要的能源通道就是通过海运,走马六甲海峡,现在马六甲海峡有美国驻军,实际上全世界主要的关键海峡,都是由美国掌握,为此我们在建设中巴能源运输通道,中缅运输管道,这些都是为了绕开马六甲海峡,可是即便绕开了这里,那印度洋呢,波斯湾呢?
这其实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两天正好《国防法》修订草案公布,当中对于动员开战条件,增列了“发展利益”四字,
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很明显,保障能源通道安全,就是我们的核心发展利益之一,那么反过来再问一句,我们的军事力量建设的怎样了呢?
按计划,到2025年,还是这个关键时间节点,我们的海军要实现战略转型:
将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这个说的是很清楚的,要实现从单纯的近海防御,转型到近海防御和远海护卫相结合。我们目前有两艘航母在编,一艘在建,预计到2025年,我们应该拥有四艘航母,至少有2艘航母编队拥有全天候的战斗力,这样的话我们除了能保证在局部海域,实现力量超越之外,还能维护自己的海上能源通道安全。
当然随着科研和产业链升级,工业实力也会提高,各种新式武器的列装应该还会加速,比如歼20就应该会实现大规模列装。整体上到2025年,我们不敢说到全球去比拼实力,但是在国土周边基本上能实现压倒性优势,并能够基本上实现海上关键运输通道的安全。
也就是说按时间节点,到了2025年,我们全方位的赶超,应该能实现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很多事情我们就可以做到心里有底了。当然这些就像兵法里说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这些准备就是先为不可胜,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除此以外,可胜在敌的环节,在这个时间节点,有没有什么突破口呢?
美国的下一次危机
巧了,突破口可能还真有。这一次疫情,是很多国家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脆弱的复苏,又一下全部清零了,不仅如此,有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比过去更尖锐了。当然核心矛盾,还是美国内部的危机始终没有找到化解的办法,他们把系统风险全部转化到美股上面了,现在美股在高位空转,需要找到一个风险出口。
那么这个风险的爆发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呢?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有分析过,现在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达到了比1929年还高的水平,这是一个临界值,随时可能引发社会危机,而另一方面经过疫情的无限量放水之后,美股再度被推高,实际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现在经济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都在美股上。
而明后年过后,随着疫苗研发成功,疫情的影响将变小,这时候沉淀在系统里的天量资金,将开始在实体经济领域流通,这个时候全世界都会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美国高失业率下的穷人群体更是如此,而一旦气候与地区安全上有任何风吹草动,粮食和石油的价格就会起来,这就容易引发全面通胀,这个时候的货币政策,就会出现一个两难问题,加息,可能导致美股崩盘,不加息,通胀引发社会危机。
而这个两难的时间点,就在2023年前后,那对于美国来说,怎么办呢?第一个办法,是外部收割财富,通过外部输血来做实美股虚高的估值,这样可以转化风险。但是这个办法2015年已经试过了,对手太强,不好使,不排除将来可能还会再试,但是确实没把握。第二个办法,向外转嫁危机,这个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分析过,搞不定对手,那就搞队友,可是这可不是小数目,一般的队友哪有这么肥?就剩欧洲和日本体量够大了。
还没说欧洲,欧洲就已经躺到了,别跟我比穷。那大家最后的目光就锁定了日本,日本经济体量大,安全上完全依赖美国,政治势力的渗透美国有把握,现在已经开始在经济层面加大渗透力度了,没办法还得先保大哥不是,日本在海外藏了大量的经济资源,美国心里有数。
这一刀下去,日本这三十年来可能就又白干了,不仅如此,日本战后七十年来希望实现国家正常化的美梦就会彻底告破,整个经济金融再被控制了,实现正常化还有啥用,产业升级也不可能了,这简直就是日本的噩梦。我一直认为日本藏着冒险的野心,入侵东北,轰炸珍珠港,这都是日本战术上成功,战略上惨败的冒险结果。
不管日本会不会冒险,美国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疫情打乱了他们的金融节奏,这两三年内,他们会把金融周期调整过来,那下一次通过刺破泡沫向外转嫁危机就会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无论日本怎么挣扎,在2023-2025这个时间窗口内,很可能都会面临着剧烈的动荡风险,一旦这个风险从爆发到逐步扩散,那么必定会激化某些矛盾,这个时候,外部的突破口,可能就会由他们自己打开了。
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
最后
我们一直是不主动挑事,但埋头加紧各种准备,如果别人创造了机会,那肯定要把握住了不能浪费,因为别人创造的机会,踩到了我们的红线,那放到哪这个理也说不过去了,你逼我这么做,我回应是迫不得已,这样我们在国际上就相对主动了。
很多人说这是国家内部的事,管他那么多干嘛,话可以这么说,但是我们还得发展,还得合作,你解决一件事,是为了解决更多的事,而不是反过来,为了解决一件事而制造更多的事。所以我们不需要那么着急,主动去打破这种平衡,战术上的扰动,不能用战略上的冲动回应。除非我们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到了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打开局面的情境,我们才有可能采取主动,否则我们何必破坏发展稳定的大环境呢。
那我们现在到了这种情境了吗?可能恰恰相反,遇到瓶颈,束手无策的可能正是另一方,他们如果不 瞎来 ,那我们就埋头发展,如果他们盲动,我们正好就借机而动,这才是一个不论从哪个角度算,都是最收益风险比最大化的考量。
兵者,国之大事也,很多人把这么大的事想的有点过于简单了,单纯打架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必这么累呢,我们一贯的作风是,要么不动手,要动手就得解决长远的发展问题,利用战术支点,打开战略局面。所以实际上,我们要的,并不只是一块地方,我们要的是,一个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时机,一个实现全面复兴的战略突破口。
放眼不久的未来,这样的时机一旦来临,我们就会一击定乾坤,以此告慰百年来为此努力过的先辈们,而这,注定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哪还能留待后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