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我们正在加紧全面赶超,解决台湾问题,这一年或许是最佳时间窗口

0
分享至

按: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会提到2025这个关键时间节点?这是我三年前的2020年10月写的文章,可以说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总结。当然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我也只是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原文链接:

今年本就是个多事之秋,最大的意外,还是疫情。国家间的纷纷扰扰,本来美国还有个以贸易和科技为主的节奏,结果疫情发生后,全世界都乱了套。过去浓眉大眼的美利坚,出人意料的成了全球确诊和死亡人数的双第一,本来美国可以有种种理由,趁大家不注意,就把这个事给糊弄过去了,但是老话说的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跟咱们一比,美国相形见拙,很多事都没法再按过去的套路自圆其说了。

可是咱们又做错了什么呢?可能恰恰相反,咱们只不过是做了正确的事,就把地球上的同行给衬托下去了,这就让他们急眼了。所以过去还主要是局限于经济与科技范围内的攻击,情急之下就管不了那么多了,火力全开,能上的都上,这一年我们就看到周边都是吵吵嚷嚷的,其中来自台海方向的尤其让我们感觉心里不痛快。

咱们过去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包括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扩大农产品进口,给台企同等待遇等等,都是善意满满诚意十足的,但是这两年,尤其是疫情以来,他们的一些做法真是让人很恼火,什么口罩宁给美国不给我们,跟着美国一起把疫情的黑锅扣给我们,这都是胳膊肘往外拐的行为。

于是每次一有这样的新闻时,很多人就会想:“既然他们不拿自己当自己人,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趁着美国今年受疫情影响,又是种族暴乱,又是大选内斗,很可能下个月选完之后还会爆发争议,趁这个机会,把台湾问题解决了?”

今天我们就聊聊,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时间窗口在什么时候?其实这背后,我们最主要考虑的,还是整个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说白了这事以能力来说,随时都可以解决,但是什么时候解决,却要看发展的阶段是否需要。所以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看看我们的发展是处于什么阶段,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比如产业链升级,芯片供应,能源供应,大豆铁矿石供应,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相关的准备真的已经做好了吗?未来将到一个什么条件下,才有时机窗口?

我们接下来就这些问题,一一做个解析,来找到这个问题可能的答案。

经济总量正在全面赶超

假如一切按照既定的节奏,我们的赶超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为什么呢?我们对比一下2019年的经济数据就知道了。2019年,我们的GDP总量是99.09万亿人民币,按照6.9的汇率折算,按美元计价我们GDP总量是14.36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是21.22万亿,也就是说我们和美国的差距大概是7万亿美元。

如果按照我们增长6%,美国每年增长3%,这么计算的话,我们需要大概14年,也就是要到2033年才能实现赶超,这还是比较乐观的情况,因为我们都知道美国正在处心积虑的设防,以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个世界的发展还是非线性的,这一次疫情的发生,就把这个增长前提给打乱了。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们前三个季度已经实现了0.7%的正增长,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出的预测是,我们全年应该会实现1.9%的增长,而国内普遍预计可能会超过2%。这大概是几十年来中国最低的增长率了,虽然低,但是同行一衬托就显得特别高,其中欧元区预计将下降8.3%,日本经济预计下降5.3%,预计英国下降9.8%,而美国预计下降4.3%。

IMF还称,2020中国GDP总量将首次突破15万亿美元,达到15.2万亿美元(约合102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速的成员。届时中国GDP总量占比美国GDP将首次突破70%大关,达到73%,比2019年67%的占比提高6个百分点。而且,这还将刷新20世纪日本创下的纪录,当时日本GDP占美国GDP的71%,为近百年来GDP最接近美国的国家。

在IMF的预测中,还有两点值得关注,一个是预计我们明年的经济增速有可能达到8.9%,而美国要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可能需要三年,也就是要到2023年左右,才能达到2019年的水平,实际上我们过去是在追赶,但是在接下来的这几年,可能是美国在倒退,我们在加速前进,这么一来就有意思了,假设美国在2023年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然后2024-2025年又开始实现了2%增长,这样到2025年,美国的GDP应该是22.08万亿美元。而我们如果在2022年往后继续回到6%的增长水平,那么到2025年GDP该是多少呢?差不多是137.8万亿人民币。

这里我们的GDP用的是人民币计价,为什么不用美元呢?因为2025年的汇率咱们谁都没法确定,但是可以给出一个中间值,那就是如果汇率是6.24,那么咱们就跟美国持平,如果到时候人民币升值超过了6.24,那咱们以美元计价的GDP就会超过美国。

很多人会想,这不就是拿汇率说事吗?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咱们也找不到一个公允的衡量标准啊,有人就会说用工业生产总值,其实这个指标我们早就不提了,有点欺负人,因为美国的GDP里面,有两大块,一个是金融业,一个是律师行业,这都是典型的服务业,占了很大的量,要单论工业,我们早在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就达到了2.9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2.4万亿美元,现在的差距更大了。

另外有人就会说了,那这也不公平,我们物价高,美国物价便宜啊,这个也有道理,所以世界银行早在三年前,就发布了一个报告:《购买力 平价 与世界经济规模——2017年轮国际比较项目(ICP)结果》。根据购买力平价(PPP)结果计算,中国2017年GDP就超过了美国。有的人可能不太了解这个购买力平价是个啥,打个比方,就是同样是麦当劳的巨无霸,用美国的价格和中国的价格,折合一下汇率。用很多个类似的基础商品价格,最后计算得出的实际汇率进行折算,这个其实还是比较公允的。

要是按这么算,那更不得了,相当于我们的经济总量都已经超过美国了,可是美国为什么还是会发起各种挑战呢?其实这说明了一点,GDP这个指标,比不比的,根本没啥意义,为啥这么说呢?不是老早就有人统计了吗,清朝当年的GDP还世界第一呢,不还是被八国联军欺负,所以美国之所以敢于挑战,还在于它在全球产业链上占据了最顶端的位置。

这个位置才是美国保持地位的根本,我们的差距还有多远呢?

产业链升级计划

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才是他们获取超额利润的关键,每个经其允许获准加入产业链的国家,其利润分配,基本上都是由顶端的美国所决定的,这是因为美国往往是一个产业的标准,规范,和规则的制定者,他掌握了充分的话语权,所以当他在最顶端给自己生产的那一部分定完价之后,下游才开始进行剩余的利润分配,就这还得抢着要这个分工呢,为什么呢?

全世界有能力加入到这个产业链的国家,其实不多,不是像很多人想的什么国家都有能力加入进来的,要受制于地理位置,这决定了物流成本;要受制于劳动力人口数量和教育水平,这决定了生产效率和水平,还要受制于稳定的发展环境,这决定了投资回报是否稳定,还得受制于基础工业条件,决定了是否可承接相关的产业。总之放眼全球,就这几个简单的条件能凑齐的国家,都没有多少。

但是在东亚这样的国家就比较集中,所以最开始都是美国的盟友挤进了产业链,他们都配套完了,剩余最脏最苦最累利润又低的活,才转移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也就是从产业链最下游一路赶上来的。过去美国觉得让我们富裕点没毛病,因为他们擅于通过金融手段剪羊毛,我们攒的钱在他们看来,那就是给他们攒的,一到时候,就一把收割了。可他们千算万算没算到,这次收割失败了,具体过程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按照他们的原计划,剪一次羊毛,过后就是一个回马枪,趁着危机收购优质资产,那样不管你产业升级到哪,最后都由美国资本控制,那自然就没啥好担心了。可这次收割失败之后,美国一下有点惊慌失措,因为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这事搞砸了,这是哪一年呢,就是2015年,所以2015年是个两国关系的转折点,我们的制造业升级计划也是那一年提出来的,那个时候,他们就觉得收割又没收割成,你们还要继续搞产业升级,那这就相当于要砸他们的金饭碗了,所以这才有了从中兴华为开始的,由信息产业发端的产业升级反向压制。

实际上我们也早就不追求GDP这个单向指标了,因为到后期我们发现,咱们人多,只要发展趋势在,那这个指标超越是个迟早的事,但是真正的内核,产业链上的爬升,才是关键,所以我们也有自己的计划,就是制造业升级计划,按这个计划,我们制造业在2025年,要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就这其实就算到了2025年,在产业链上,我们实际还是不能超越美国的位置的,但是,美国最担心的问题不是超越,而是失控。

你不升级,就是GDP超过他了,他也不担心,因为还是老问题,他有产业链上的定价权,可以来个釜底抽薪把利润收走,但是如果你不安分呆在他设定的产业链位置上,一旦形成趋势,那就意味着失控,不受他控制,这个产业由谁来定规则,来定价,来掌握话语权?比如5G,美国的话语权被严重稀释了,那肯定是他无法接受的。

美国最着急的就是这种产业链上的超越,所以他想的是,索性我把产业链都搬走,看你还咋升级,前四年是搞回流美国,基本失败了,于是现在又提出搬到印度去,能不能搬去不好说,但是我们也有危机感,那就是必须得抓紧自力更生的搞产业升级了。

除了制造业之外,我们现在在芯片,软件,航空等等几乎所有被卡脖子的位置,几乎都全面的要进行升级,过去是碍于大家相互合作,不太好大规模的进入美国的产业领地,现在是被美国逼着去升级,那就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前段时间,我们发布了一个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规划,目标是芯片自给率,在2025年要达到70%,这是对我们看起来最难的一个产业给设的目标,其他的制造业,按照原计划到2025年,基本上都要完成一轮升级,那么实际上,这里面就有一个我们在产业链上实现第一阶段升级的关键时间节点,那就是2025年。

也就是说我们要的不是什么GDP的赶超,而是产业升级带来的实力全面赶超,我们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要在关键节点,基本实现大部分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而这个关键节点,也是我们下一个五年计划,十四五的收官之年,过几天我们应该就能看到具体的规划了,总之这个时间点对我们很重要,它关系到我们未来几十年,全球竞争时,我们拥有一个怎样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平台。

产业链升级的背后,是科技的投入和发展,我们现在啥情况呢?按照日本做的相关统计,我们的科学界目前正处于实力积累的阶段,现在在美国的打压下,科技研发投入规模正在大幅增长,我们目前的投入和产出都已经在快速接近美国,未来十年很可能会在研发投入上对美国实现大幅超越,而这种投入往往不会很快见效,而是需要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要开花结果可能是 再 一个十年后。也就是说在二十年后,中国很可能将会成为人类世界新的科技中心。

也就是说在科技研发投入层面,我们要比产业链升级开始的早,应该说从科技研发,到产业链升级,都已经在提前为2025这个关键节点做准备了,只是这个急不得,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来,我们后面应该都会看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的。

可能有人会想,光有这些科研产业也不能解决问题啊,这些当然是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是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本,比如现在高端芯片生产上,基本就是集中在台积电和三星,一个在台湾,一个在韩国,我们要确保自己的生产不受影响,那肯定就得实现自给自足,其他方面也不能因为此事被卡脖子才行,比如说能源供应。

那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准备呢?

军事力量

很多人觉得解决问题不就是收复领土吗,那太简单了,但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其一,不看其三四五,比如上面说到的芯片供应问题,还有我们的海上能源通道问题,大豆,铁矿石供应问题,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提前考虑清楚。

比如我们科研和产业链升级,芯片的供应问题,很大程度上现在还解决不了,但是按计划到2025年,应该是解决的差不多了,那么大豆供应呢?我们应该还在想办法,从倡导节约粮食来说,就已经有所行动了;那铁矿石供应呢?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那接下来还有一个关键,我们的能源供应呢?

我们的石油大量依赖进口,其中最主要的能源通道就是通过海运,走马六甲海峡,现在马六甲海峡有美国驻军,实际上全世界主要的关键海峡,都是由美国掌握,为此我们在建设中巴能源运输通道,中缅运输管道,这些都是为了绕开马六甲海峡,可是即便绕开了这里,那印度洋呢,波斯湾呢?

这其实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两天正好《国防法》修订草案公布,当中对于动员开战条件,增列了“发展利益”四字,

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很明显,保障能源通道安全,就是我们的核心发展利益之一,那么反过来再问一句,我们的军事力量建设的怎样了呢?

按计划,到2025年,还是这个关键时间节点,我们的海军要实现战略转型:

将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这个说的是很清楚的,要实现从单纯的近海防御,转型到近海防御和远海护卫相结合。我们目前有两艘航母在编,一艘在建,预计到2025年,我们应该拥有四艘航母,至少有2艘航母编队拥有全天候的战斗力,这样的话我们除了能保证在局部海域,实现力量超越之外,还能维护自己的海上能源通道安全。

当然随着科研和产业链升级,工业实力也会提高,各种新式武器的列装应该还会加速,比如歼20就应该会实现大规模列装。整体上到2025年,我们不敢说到全球去比拼实力,但是在国土周边基本上能实现压倒性优势,并能够基本上实现海上关键运输通道的安全。

也就是说按时间节点,到了2025年,我们全方位的赶超,应该能实现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很多事情我们就可以做到心里有底了。当然这些就像兵法里说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这些准备就是先为不可胜,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除此以外,可胜在敌的环节,在这个时间节点,有没有什么突破口呢?

美国的下一次危机

巧了,突破口可能还真有。这一次疫情,是很多国家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脆弱的复苏,又一下全部清零了,不仅如此,有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比过去更尖锐了。当然核心矛盾,还是美国内部的危机始终没有找到化解的办法,他们把系统风险全部转化到美股上面了,现在美股在高位空转,需要找到一个风险出口。

那么这个风险的爆发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呢?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有分析过,现在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达到了比1929年还高的水平,这是一个临界值,随时可能引发社会危机,而另一方面经过疫情的无限量放水之后,美股再度被推高,实际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现在经济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都在美股上。

而明后年过后,随着疫苗研发成功,疫情的影响将变小,这时候沉淀在系统里的天量资金,将开始在实体经济领域流通,这个时候全世界都会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美国高失业率下的穷人群体更是如此,而一旦气候与地区安全上有任何风吹草动,粮食和石油的价格就会起来,这就容易引发全面通胀,这个时候的货币政策,就会出现一个两难问题,加息,可能导致美股崩盘,不加息,通胀引发社会危机

而这个两难的时间点,就在2023年前后,那对于美国来说,怎么办呢?第一个办法,是外部收割财富,通过外部输血来做实美股虚高的估值,这样可以转化风险。但是这个办法2015年已经试过了,对手太强,不好使,不排除将来可能还会再试,但是确实没把握。第二个办法,向外转嫁危机,这个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分析过,搞不定对手,那就搞队友,可是这可不是小数目,一般的队友哪有这么肥?就剩欧洲和日本体量够大了。

还没说欧洲,欧洲就已经躺到了,别跟我比穷。那大家最后的目光就锁定了日本,日本经济体量大,安全上完全依赖美国,政治势力的渗透美国有把握,现在已经开始在经济层面加大渗透力度了,没办法还得先保大哥不是,日本在海外藏了大量的经济资源,美国心里有数。

这一刀下去,日本这三十年来可能就又白干了,不仅如此,日本战后七十年来希望实现国家正常化的美梦就会彻底告破,整个经济金融再被控制了,实现正常化还有啥用,产业升级也不可能了,这简直就是日本的噩梦。我一直认为日本藏着冒险的野心,入侵东北,轰炸珍珠港,这都是日本战术上成功,战略上惨败的冒险结果。

不管日本会不会冒险,美国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疫情打乱了他们的金融节奏,这两三年内,他们会把金融周期调整过来,那下一次通过刺破泡沫向外转嫁危机就会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无论日本怎么挣扎,在2023-2025这个时间窗口内,很可能都会面临着剧烈的动荡风险,一旦这个风险从爆发到逐步扩散,那么必定会激化某些矛盾,这个时候,外部的突破口,可能就会由他们自己打开了。

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

最后

我们一直是不主动挑事,但埋头加紧各种准备,如果别人创造了机会,那肯定要把握住了不能浪费,因为别人创造的机会,踩到了我们的红线,那放到哪这个理也说不过去了,你逼我这么做,我回应是迫不得已,这样我们在国际上就相对主动了。

很多人说这是国家内部的事,管他那么多干嘛,话可以这么说,但是我们还得发展,还得合作,你解决一件事,是为了解决更多的事,而不是反过来,为了解决一件事而制造更多的事。所以我们不需要那么着急,主动去打破这种平衡,战术上的扰动,不能用战略上的冲动回应。除非我们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到了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打开局面的情境,我们才有可能采取主动,否则我们何必破坏发展稳定的大环境呢。

那我们现在到了这种情境了吗?可能恰恰相反,遇到瓶颈,束手无策的可能正是另一方,他们如果不 瞎来 ,那我们就埋头发展,如果他们盲动,我们正好就借机而动,这才是一个不论从哪个角度算,都是最收益风险比最大化的考量。

兵者,国之大事也,很多人把这么大的事想的有点过于简单了,单纯打架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必这么累呢,我们一贯的作风是,要么不动手,要动手就得解决长远的发展问题,利用战术支点,打开战略局面。所以实际上,我们要的,并不只是一块地方,我们要的是,一个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时机,一个实现全面复兴的战略突破口。

放眼不久的未来,这样的时机一旦来临,我们就会一击定乾坤,以此告慰百年来为此努力过的先辈们,而这,注定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哪还能留待后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美国加关税,结果美股先崩了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8岁缅甸华人杨丽清确认遇难!弟弟发讣告,长得漂亮,令人惋惜

28岁缅甸华人杨丽清确认遇难!弟弟发讣告,长得漂亮,令人惋惜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5-04-06 18:33:30
iPhone17ProMax再次确定,我劝你别买!

iPhone17ProMax再次确定,我劝你别买!

搞机小帝
2025-04-06 06:06:06
这几个老人是中国最大骗子!千万别上当!

这几个老人是中国最大骗子!千万别上当!

华人星光
2025-01-19 16:45:58
就在今天,4月7日中午 CBA传来刘维伟 刘炜

就在今天,4月7日中午 CBA传来刘维伟 刘炜

稗官青史
2025-04-07 12:22:30
53岁洪欣出席活动老态尽显,脸怎么了?被吐槽“廉价礼服大妈”

53岁洪欣出席活动老态尽显,脸怎么了?被吐槽“廉价礼服大妈”

白宸侃片
2025-04-06 19:44:11
“新范戴克”仅需3000万!国际米兰要和皇马、利物浦争一争吗?

“新范戴克”仅需3000万!国际米兰要和皇马、利物浦争一争吗?

小嵩
2025-04-07 12:54:52
被央视痛批仍不悔改!她出门围30个保镖6个助理,网友:你算老几

被央视痛批仍不悔改!她出门围30个保镖6个助理,网友:你算老几

削桐作琴
2025-04-06 21:11:15
王石再预测中国未来房地产走向:若无意外,或大概率又是对的

王石再预测中国未来房地产走向:若无意外,或大概率又是对的

巢客HOME
2024-12-21 05:55:03
春阳萌花:日本天蝎座偶像的魅力与爱好解析

春阳萌花:日本天蝎座偶像的魅力与爱好解析

王简投研
2025-04-06 14:20:47
台“大批战机异常起降”!

台“大批战机异常起降”!

看看新闻Knews
2025-04-05 16:26:37
4位干部(拟)任正厅级新职,他已任江西援疆前指总指挥

4位干部(拟)任正厅级新职,他已任江西援疆前指总指挥

鲁中晨报
2025-04-07 13:31:04
输不起!CBA“嚣张外援”再次发文炮轰裁判,季后赛大概率遭处罚

输不起!CBA“嚣张外援”再次发文炮轰裁判,季后赛大概率遭处罚

南海浪花
2025-04-07 07:08:35
比变老更可怕的是“模仿年轻人”?明明用心打扮,但看着却更土了

比变老更可怕的是“模仿年轻人”?明明用心打扮,但看着却更土了

时尚穿搭生活馆
2025-04-06 12:48:57
北京双预警中!出行注意防范

北京双预警中!出行注意防范

鲁中晨报
2025-04-07 09:07:04
又被李嘉诚说中了!中国手握两套房以上的家庭,未来只有3种结局

又被李嘉诚说中了!中国手握两套房以上的家庭,未来只有3种结局

室内设计师有料儿
2024-12-12 11:25:47
大势所趋!两岸传来重大喜讯,赖清德成统一“功臣”?不简单

大势所趋!两岸传来重大喜讯,赖清德成统一“功臣”?不简单

傲气经说
2025-04-07 09:27:36
许昌女教师陈岸君被捕,奇特的补课方式揭露后,家长们崩溃了

许昌女教师陈岸君被捕,奇特的补课方式揭露后,家长们崩溃了

清茶浅谈
2025-02-25 11:45:43
一语成谶!女篮名帅曾对李昕说:傻丫头,小心被巩晓彬那小子蒙了

一语成谶!女篮名帅曾对李昕说:傻丫头,小心被巩晓彬那小子蒙了

八斗小先生
2025-04-07 13:24:47
谈判结束后,中方措辞变了,冯德莱恩对华索赔,不给就发起制裁

谈判结束后,中方措辞变了,冯德莱恩对华索赔,不给就发起制裁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4-10-27 08:12:14
孙俪新剧刚开播就被吐槽:颜值崩了,演的太猛,看个开头就弃剧!

孙俪新剧刚开播就被吐槽:颜值崩了,演的太猛,看个开头就弃剧!

娱乐x冰淇淋
2025-04-07 14:21:52
2025-04-07 16:55:00
六爷阿旦 incentive-icons
六爷阿旦
宏观趋势,国际战略和投资分析
727文章数 378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被问中美领导人是否会就关税问题举行会谈 外交部回应

体育要闻

刷屏中文互联网,甲亢哥是怎么火的?

娱乐要闻

汪小菲身旁的朋友,对马筱梅的评价

财经要闻

A股超2900股跌停 中央汇金盘中出手!

科技要闻

Llama 4发布36小时差评如潮!匿名员工爆料

汽车要闻

途昂Pro的五套组合拳打完 看清油车的自我救赎

态度原创

手机
教育
旅游
本地
军事航空

手机要闻

iQOO Z10 Turbo 系列手机亮相,本月发布

教育要闻

好消息!文华学院与湖北工业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本地新闻

我在新昌当女主|大佛寺氛围感拉满 古偶顶流机位GET

军事要闻

特朗普关税名单上没俄罗斯 白宫:为了不影响俄乌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