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本新日军杭州湾金山卫登陆研究】
日本炮制了“满洲国”,溥仪当皇帝。接着就是侵略华北,搞华北自治。从东北呈三路战略,侵略华北。
到了1937年7月7日,挑起卢沟桥事变。日海军觉得陆军有了表现,他们也想表现一下,到处找借口。卢沟桥事变的调处还在两国之间调解,蒋介石的期望就是日军回到七七之前就可以了。日本方面的期望是,向前打一打,占领一块地,签订一个协议,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称为“保护帝国臣民”。
上海的日租界,日本人很多,所以到上海挑事,最容易找到借口。日军在华北的石家庄一带作战取得不小的胜利,蒋介石就想把日军引到上海来。第一,上海是水网稻田地,河塘淤泥,日军的大炮坦克发挥不了大作用。第二,打给外国列强看,以此取得国际同情,进而制裁日本。第三、列强在上海有利益,日本来打仗,列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就会和日本打起来。
都是不合实际的一厢情愿。
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旷日持久的中日“淞沪会战”。
二、
会战已进行了近三个月,中日双方百万大军的鏖战陷入胶着僵局。战至9月底,日军在淞沪战场的伤亡已远超其在华北的伤亡。中国军队和暂时骑虎难下的日军均不自觉地放慢或暂停了攻击,双方开始了幕后的博弈。日方高层转而开始考虑继续向上海增兵,尽快获胜以结束战事。中国军队的策略也是继续增兵顶住日军,但不是为了自我拼搏争取军事上的胜利,而是为了争取获得九国公约组织即将召开的会议的同情和对日制裁或调解,“取得列强同情”、“打给国际上看”是蒋介石在此役中的主导策略,正是这个策略坏了中方战略与战役,因此很是被动。
9月28日,原先持“北支事变”与“上海事变”“不扩大主义”的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莞尔被调离。接任的下村定率先提出了在杭州湾北岸组织大规模登陆,奇袭中国军队侧后方的大胆计划,参谋本部内展开了激烈的议论。
10月4日,在部长的主持下,召集第二、第三科长以下的有关部员会议,提出“是把华北方面的作战扩大,进行山东作战呢?还是适可而止把华北作战停止在一定地带,而把兵团调到上海方面”为议题,进行研究。当时作战部当事者认为“上海因为处于战争物资缺乏的状态,所以必须给予补充,但在兵力上大体有五个师团兵力也许就行。”作战科长主张进行山东作战。
但是部长说:“上海方面就那样让它下去,无法取得结束战局的结果。紧急任务是在这方面积极地行动,获得所期的战果。”于是,统一了参谋本部内的意见。当时参谋本部判断,苏联要发动对日攻势的话大概在十一二月的晚秋初冬时期,担心在对苏关系最危险的时期出现上海战场再次胶着状态,将给予苏联对日攻势的好机会,所以企图在这之前打开战局。
三、
参谋本部决定从华北战场抽调兵力驰援上海战场。
10月5日,决定第一步从华北调用兵力,把主作战转移到上海方面。6日,将今后的作战计划上奏天皇。这个计划文件是一个预备方案,方案的文字与表格的很多地方留出空格,没有填写部队番号、时间等,等计划执行时填入具体内容即可执行。根据计划,驰援的兵团将不隶属上海派遣军,而作为另一支独立的军来使用,名义上直属天皇。
10月20日组建第10军,在月底用于上海战场。
“如果在上海完全被我方控制之前北方有变,将发生令人极为忧虑之结果。因此,目前刻不容缓的紧急任务是迅速结束上海战局。”天皇也期望上海战事早日结束,生怕苏联对日有军事动作。
第10军11月5日起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
2023-10-17于上海龙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